《人性的弱点》75周年最新增订纪念版
《改变一生的人际沟通关键法则》
影响力跨越两岸的卡内基训练精华
《黑幼龙工作与生活的双赢智慧》
人际沟通领域龙头卡内基与黑幼龙的智慧双书,
一本是畅销千万、流传半世纪的人际沟通圣经,
一本是二十六万华人学员见证的工作、生活快乐法则,
带领你在日益疏离的虚拟社群时代,
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达成更好的工作绩效,塑造值得骄傲的双赢人生!
本套书包含两本作品,简介如下:
◆《人性的弱点》75周年最新增订纪念版:改变一生的人际沟通关键法则
一本佔据纽约时报排行榜十年,销售突破上千万的人际沟通圣经
对股神巴菲特、汽车巨人艾科卡影响最鉅的成功指南
亘古不变的沟通关键 X贴近你我的现代案例
这本经典,将继续为后社群世代的你我克服各种社交难关!
七十五年后的今日,你我的传播媒介变成更多元的APP、Skype、Twitter、Facebook……,该如何精准掌握属于现代的沟通模式?本书以卡内基历久弥新的沟通原则为本,因应变动快速的数位时代,改写这本世纪经典,包括:
●更贴近年轻世代的用语
●你我更耳熟能详的电影、议题、人物实例
●更符合现代的沟通法则,例如「让他人喜欢自己」改为「让他人留下持久的印象」
●更着重个人沟通技巧的提升
●更多数位时代工具(如Twitter、Facebook)等的沟通范例
善用新时代的沟通方式,就能顺利提升人际关系,赢得更强大的影响力!
◆《黑幼龙工作与生活的双赢智慧》
掌握这些关键原则
就能增进人际关系、摆脱忧虑
帮助你达成更好的工作绩效
拥有更快乐的人生!
你一定知道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他是「卡内基训练」的创办人。但你不一定知道,这位后来成为沟通大师的人,在校时曾参加演讲比赛,却连续失败了 12 次。
你一定知道黑幼龙,他将卡内基训练先后引进台湾与大陆,成为「华文卡内基训练之父」。但你不一定知道,他在初中联考时落榜,高中又被留级,他借款订购的第一批卡内基教材,全因台风淹水泡汤了。
是什么让他们能扭转人生?
本书以卡内基训练全球 800 万与两岸26 万学员的成功经验,精鍊出最简明实用的原则,有效增进你的人际关系、减少忧虑和压力,不仅协助你建立自信、改善工作效率和成果,也能提升婚姻和亲子关系。卡内基训练不止是职场成功学,更是助你找回快乐的人生幸福学!
本书特色
◎黑幼龙唯一授权亲笔签名纪念版
◎人际沟通领域龙头卡内基X黑幼龙的智慧双书
◎百年经典与现代实践的完整典藏
作者简介
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1888-1955)
为美国着名的演说家,自一九一二年在纽约创立卡内基训练机构以来,逐步开疆拓土,将其独树一格的人际沟通课程,推广至全球八十六个国家,培训讲师人数突破三千位,更改变了全球将近八百万名学员的一生,其贡献卓着的程度,获封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内基本身着作甚丰且流传深远,本书为其中影响最鉅且最为畅销的经典之作。布兰特.柯尔(Brent Cole)为本书写手,居于乔治亚州,为Invisible Ink创办人。
黑幼龙
现任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美国罗耀拉大学硕士,曾担任休斯飞机公司经理、宏□电脑公司副总经理、光启社副社长。一九八七年引进知名企管训练「卡内基训练」,帮助企业发挥人力资源潜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着有《黑幼龙的加减乘除》、《黑幼龙的慢养哲学》、《破局而出》等书。
虞立琪
现为财经作家、自由撰稿人,居住在北京。曾做过十年的商业记者。获得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学院财经记者奖学金、清华大学EMBA财经记者奖学金。着有独立企业史图书《李甯,冠军的心》。在西南师范大学获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在北京大学获得大众传播专业硕士学位。
译者简介
萧美惠
国立政治大学英语系毕业(前为西洋语文学系),目前担任专业财经报纸编译。从事翻译已有二十余年,译作包括《美发教父沙宣》、《泡沫年代》、《自信,没人能给,更别自己摧毁!》、《杀手级企画!》、《投资人的生存战役》、《景气为什么会循环》、《投资最重要的3个问题》、《翻动世界的Google》,《透明社会》和《我的美国之旅:鲍尔将军自传》、《贝聿铭:现代主义泰斗》等数十本。
林佳谊
台湾大学中文系、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现为财经媒体专职国际新闻编译。译作包含《探究新闻伦理》以及《文化理论:古典与当代》等书。
推荐序
百年不变的影响力
一九八七年,我刚在美国结束了为期近一年的培训,回到台湾准备推广卡内基训练的时候,买了一台传真机。当时,看着文件一下子就传到了美国,真的觉得不可思议。
在那之前,我们生活在航空邮件的时代,寄一封信到美国至少要一个多星期才能收到,当然还有国际长途电话、电传打字,但太贵了,我们很少用。
现在,二十五年过去了,数位时代来临了。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则我们很少用传真了。Email、网路、社群网站,几乎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年轻人还有脸书、YouTube、电玩。现今全球一天的通讯量可能是一九八七年全年通讯量的好多倍。我现在每次与海外亲友用网路视讯通电话时,还是觉得很神奇。要讲多久就讲多久,几乎不用钱,还可以看到对方的面容!要是我父母今天还健在,他们可能会不相信他们的肉眼。至于上网找资料、看影片、买东西,因为我还没做过,你们一定比我熟悉,我就不谈了。
才二十五年,变化就这么大!七十五年呢?一百年呢?变化一定更大,更剧烈。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甚至到了今天比当年还实用,还有效?
卡内基训练是一九一二年创办的,今年刚好一百周年。卡内基(Dale Carnegie)在一九三六年将他教导沟通、人际关系的二十四年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这本书立即成为最畅销的书之一,有人誉它为世界第三大畅销书,第一名是圣经;第二名是毛语录(十亿人人手一本);第三名就是卡内基的这本书了。想不到人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最想学的,是怎么样才能与家人、朋友、同事相处得更好;怎么样才能更快乐、更成功。
一百年过去了,物换星移,千变万化。特别是近二十年数位时代的来临,更为我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剧烈的改变。但有些事却一直恆常未变,那就是沟通与人际关系。
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人在这数位时代,借着电脑、手机、网路,所能发挥的影响力也更大,包括好的与坏的影响力。现代人比任何时代的人更需要得到肯定。在繁忙与压力重大的工作环境中,人更渴望得到归属感、重要感。
就在这关键的年代,卡内基第二本关于沟通与人际关系的书诞生了。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善用电脑的年轻人,都能借此书发挥影响力,好好过一生!
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负责人 黑幼龙
前言
后社群时代的卡内基
一九三六年,卡内基曾向读者断言:「人际关系恐怕是你所须面对的最大难题。」这句话正是本书的出发点。至今,这句话依然成立,只不过相较于过去,人际关系的策略运用变得更为复杂。
时至今日,讯息传递的速度是即时的,沟通的媒介更加多元,网路的发展已超越国界、企业和意识型态的分野,然而,书中的原则并未因这些重大的改变而变得不合时宜,反倒比过去更适用于今日。无论你在做品牌行销、向配偶表达歉意,或是争取投资人的支持,这些原则都能为有效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倘若引导你行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那么你极可能传递出错误的讯息,甚至触怒他人,或因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感到困窘。美国作家赛伯(James Thurber)坚信:「在这个极端不稳定的时代,精准的沟通很重要,而且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来得重要,因为任何错误或被误解的言词,都可能像不经大脑思考的突发行为一样带来灾难。」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身处极端不稳定的时代,但我们面临的风险更高。沟通媒介多元化的结果,使得区别异同变得更加困难,每个字眼、每个肢体动作、每个眼神,都会比过去受到更严格的检验,任何错误的举动,都可能造成比过去更巨大的影响。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每个互动,从早上的第一句「早安」到上床前的最后一句「晚安」,却依然是为你赢得友谊并且正向影响他人的机会。那些在事业上功成名就的人,做人也都相当成功,但这样的成功却要以慈善义举做为代价,并非每个人都愿意如此付出,它不像善用广告或懂得利用社会媒体那么简单。
曾为历任美国总统撰写讲稿的休姆斯(James Humes)曾说:「沟通的艺术是领导的语言。」换句话说,能发挥影响力的群众技巧,不仅取决于传递讯息的信差,即领导者,也与所使用的媒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将为你解释这句话之所以为真的理由,过去包括世界领导人、媒体大亨、商界领袖和畅销书作者等在内的全球五千万名读者,都曾经从书中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他们都了解,世上没有所谓的「中性交流」这件事,你与他人的交流不是正向的,就是负向的。懂得与人互动的人,会在每次点头、每个说话的语气和每个接触的机会,正向地影响对方。若能每天实践「正向交流」的观念,你便能创造出意义非凡的结果。
每天实践正向交流,你将能改善人际关系,并且扩展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因为每天这样做,你心中那个高贵的人格与悲天悯人的胸怀便能被激发出来。对于大慈大悲的无私行为,谁不会深受感动?
「你在两个月内因对别人感兴趣所交到的朋友,会比你在两年内试图让别人对你产生兴趣,所交到的朋友还多。」卡内基这番话尽管违反直觉,却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因为它提醒着我们:人际关系的好坏,是评断一个人是否无私的标准。可惜的是,无私在数位化时代的浪潮中已逐渐式微。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自我提升与自我行销氾滥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看到,放上YouTube的影片,可以在几个星期内窜红,让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相较于过去,人们必须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拚了老命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也看到,号称不慎外流的性爱录影带让某些人一夕爆红,所谓的名嘴或政论家不惜诋毁对手以达到提升收视率的目的。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洗脑,以为最好的宣传策略,便是在最红的传播媒体上搞噱头或模仿他人。许多人都抵挡不住这样的洗脑,但对于那些深切了解人际关系基本原则的人来说,却有更好、更体面、更持久的方式可供运用。
虽然自我提升与自我行销的做法基本上并没有错,但你若打从心底扼杀自我实现的渴望,那么问题就会浮现,因为你是全世界七十亿人口中的一分子,你个人的进步,攸关的不仅是你个人而已。
你若能尽早接受这个事实,让它来引领你的沟通方向,你便能尽早了解,通往个人或事业成长的最快的道路,并非尽一切可能让他人对你产生兴趣,而是愿意与他人分享。关于这一点,在所有的作家当中,卡内基表达得最为透彻。不过,或许连卡内基自己也料想不到,这条通往合作的小径,竟能在今日发展成一条对他人产生持续且正面影响的宽广大道。
聪明沟通,把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频繁,精准的人际关系技巧因而更为受用,但尽管如此,深具影响力的人却不应以杰出的沟通者自满。沟通只不过是我们的思想、意图和对他人观感的一种外显行为,但其内在的驱策力,在今天却可以用来区别领导者,以及只会利用人际关系诈取他人利益的吸血鬼。
影响力发挥到极致的两个境界是,一、人们因你的所作所为而追随你,二、人们因你的为人而追随你。换言之,最高层次的影响力,就是行为中伴随着慷慨与值得信任这两种特质,这能够让影响力扩大并持续下去,无论你影响的对象是两个人,还是两百万人。不过,慷慨与信任唯有以巧妙且真诚的方式传达,才能达到互惠的效果。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个名人的影响力就像信用额度一样可供出借,声音大的人就能得到媒体的注意,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把握住每一个沟通的机会,让你所使用的媒介充满了能够建立信任、传达感激又能提升接收者价值的讯息。但有一件事是自卡内基时代以来从未改变的,那就是「借来的影响力」(即无法持续的影响力)和「赢得的影响力」(如地轴一样稳固的影响力)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卡内基便是懂得如何赢得影响力的大师。
卡内基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不批评、不责难、不抱怨;谈论他人的兴趣;做错了就勇于承认;让他人有台阶可下等。这些原则并不会帮助你在与人交谈时变得更为聪敏、或在演说时更能言善道,但它们会提醒你,开口前应考虑他人的需要,鼓励你以诚实感恩的态度去看待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激励你成为一个更善良、更谦虚的经理、配偶、同事、销售员和父母。最终,它们会激发你产生影响力,不是经由表演或操纵的手段,而是透过经年累月真诚地表达尊敬、理解与慈悲的方式,在别人的生活中发挥影响力。
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你将得到财富、永恆的友谊、可靠的生意、强势的领导,和现今「唯我主义」风行下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一块响亮的招牌。
长久以来,卡内基所着《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一书享有「历史上最畅销的自我提升书」之美名,但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封号却有误用之嫌。卡内基从未使用过「自我提升」一词,它是在该书畅销之后,用来指这类书籍的名称。讽刺的是,卡内基若还在世,绝对不会为今日所有以自我提升之名而提出的建议背书。他赞扬的行为,是打从心底对他人产生兴趣的自发行为;他教导的原则,是在助人成功的过程中也让自己获得快乐的原则。倘若重新分类,《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应该被归类为畅销的「心灵丛书」,它为卡内基巧妙运用的黄金守则提供了心灵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看,卡内基所提出的种种原则,不仅能应用在自我提升或自我行销上,更是与他人交谈、合作和经营公司时,能够创造持续且有利成长的沟通策略,重要性不容忽视。
善用这些原则,你不仅能成为一个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人,也能成为一个日日行善的好人。想像一下,身处数位化时代的你,每天与人进行不下数十次的接触,影响力该有多大?若一个团体中的每个人都这么做,整体的影响力更是无可限量。在今天,赢得友谊和影响他人至为重要,在人生大大小小的机会中,这是你与他人共同持续成长的大好机会。再说,任何成功不都是从与人建立关系开始的吗?
从软技能开始的成功
有人称卡内基原则为「软技能」,而某些商界人士对于软技能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认为它们充其量只能弥补硬技能之不足,但这样的态度根本是本末倒置。若你想充分利用与人接触的机会,或进一步应用本书的各项原则,那你就必须从根本改变这个观念。
同情心和同理心等软技能,能将程式编写、公司营运和设计等硬技能推向极致,呈现罕见的效果。怎么说呢?软技能可以连结硬技能与营运绩效、组织综效和商业用途三者,因为这些都跟人的参与度有着密切的关连。假设两名同样具有硬技能的公司经理,一个态度高高在上,终日待在自己的办公室,以书面命令来进行管理;另一个经常在员工间走动,受到他们的尊敬,两者谁能胜出?前者或许能暂时勉强自己与员工接触而获取些许成功,但这样做所能发挥的影响力却有严重的瑕疵,因为他的权力并非由员工赋予,其影响力只是权力的表象,保鲜期非常短暂。
企业心理学家提姆.艾文(Tim Irwin)在其所着的《越轨》(暂译,Derailed)一书中,详实记录过去十年中,六位高知名度的企业总裁如何垮台,每个故事都肇因于当事人与员工的沟通无法达到具体、有意义的层次。换言之,每个失败都是硬技能与软技能互相抵销的结果,这些人都徒有精明的经营策略,却无法发挥强大的影响力。我们都可能遭遇类似的失败,虽然我们的失败不至于被人拿来大做文章,但失败的原因却同样显而易见。
在遵循人际关系成功模式的过程当中,我们若无法持续供给人际关系中所需的养分──衡量并满足他人的需求,那么,我们终将失去朋友、家人和其他人对我们的信任。
然而,许多本着良心做事的人却做不到这一点,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软技能精微的本质让他们迷了路,不由自主地偏向有数据可循的方向。硬技能可以测试、可以教导、可以移转,大半的商业丛书都以此为出发点,因为我们可以经由图表、数据和报告,明确指出个人和公司在硬技能上的进展;但软技能就很难简化为一个一个的步骤,它比较零碎,仅能经由他人的反应和人际关系改善的程度,以笼统的数字呈现。然而,这些难道不是最好的衡量工具吗?一个接着一个的成就,若只会造成人际关系的退化,又有何用?
从小地方说起,一个以自我为出发点和你建立关系的朋友,你会长时间与他来往吗?假如我们知道,某个人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不纯正的,那他对我们的影响力,便不及与我们仅有一面之缘的人,除非这个人愿意承认并改变,否则他与我们的关系一定走不远。即使他承认了,也改变了,我们还是会对他心怀戒心。
从大的方面来看,某个品牌若经常无法或不愿意满足我们的需求或愿望,那我们还会对它忠诚吗?企业告诉消费者他们需要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是消费者掌握多数的时代,包括产品设计、制造和行销都由消费者主导。过去,「绿化」是少数商品不起眼的广告词,今天,消费者集体的声音却让它成为不得不然的行销口号。
今天,对软技能成功模式视而不见的个人和企业,都难以成功。
有些人坚称,软技能是天性,学不来的。假如你把硬技能的教学方式强行套用在软技能之上,这样说是没有错;但卡内基并不这么认为。他发现,利他的天性,并非经由遵循一个个细致的步骤而展现,而是透过激发内心的核心欲望后自然浮现。我们若能和他人建立友谊并正向影响他人,心中那一注原本就存在的灵感、内涵与资源之泉将会变得更为丰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渴望,渴望跟人有诚实的沟通──了解别人,并且被别人了解。除此之外,我们也渴望跟人有真实的契合──被了解、被接受、被肯定。更进一步,则是渴望跟人成功合作──共同为有意义的成就努力,这个成就可能是商场上的成功,也可能是公司的胜利或永恆的友谊。成功至高无上的本质,依程度之不同,分布于真实的人际契合(赢取友谊)和正向有价值的影响(影响他人)之间。法籍飞行员兼《小王子》作者圣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曾经做出这样的结论:「除了人际关系之外,我们不可能从其他事情上获得快乐。」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获得这些传递感情的技巧,让自己更有能力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意义的契合和渐进的合作?
首先不要忘记,在今天,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否,并非借由沟通媒介的标准来衡量──使用哪一种媒介,能累积多少朋友、粉丝或追随者,而是从意义的层面来衡量。若能将与人接触的机会变得有意义,那么无论做任何事情,你将更容易达到目标,成功也将更能持续久远。为什么呢?因为人们会发现也会记得,与你的每一次接触都能从中获益,这将令他们深受感动。
意义主宰着每个沟通媒介所能发挥的效益,一旦你有个具体、有意义的讯息想要呈现,你就可以选择最具效益的媒介来完成你的目标。但若你将沟通媒介置于意义之上,那么你想要传递的讯息将可能沦为莎士比亚在《马克白》(Macbeth)一剧中的台词:「一个白痴说出来的故事,充满了声音与愤怒,却毫无内容可言。」微博网志的出现,加上状态的更新功能,虽然让我们的朋友、家人和同事更容易掌握我们的行踪,却也给了这种白痴故事中的声音和愤怒攻击的机会。然而,言之无物的并不只这些一百四十字以下的讯息,任何沟通媒介若呈现毫无内容的讯息,都将失去其沟通的目的,无论是电视广告、百货公司目录、客户的电邮和生日卡片等,无一例外。
在卡内基所处的时代,沟通的媒介寥寥无几,他无须深入探讨内容和媒介的取舍,只需着眼于如何在面对面时、在电话和信件中呈现有意义的内容即可。但是在今天,我们却有必要兼顾讯息的内容和所使用的媒介。
经过七十五年考验的人际交往法则
法籍散文家沃弗纳格曾经写道:「简单的事实是大胆臆测后的解脱。」《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为何至今依然畅销,光是二○一○年一年当中便影响了超过二十五万个美国人,其原因在于书中所提到的原则虽然简单却永远适用,其背后所深藏的智慧虽然直截了当却经得起考验。自一九一二年卡内基以此为主题开了第一堂课以来,他所提出的简单事实便不断为人们指引方向,教导人们如何成为一个众人乐意求教与服从的人。
因此,若有任何机会重写此一经典名着,其目的绝非为了取而代之,本书的目的在于:在一个全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重组卡内基的意见,从现代人的眼光,检视同样适用于今日的各项原则,并以数位化和全球化的心态加以应用。我们今天要赢得友谊和影响他人的机会,相较于卡内基时代,已呈指数成长,然而,若将这些机会加以分析,这个数字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组成分子,除了微不足道的自己之外,依然以其他人为主」。
《心灵成长经典五十本》(50 Self-help Classics)评论道:「本书被冠以这么一个夸大的原文书名『如何赢取友谊与影响他人』,与其大半的内容并不相符,实在令人不解。」若以现代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本书,你就可能错失它的神奇之处。本书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完美结合发自内心的同理心、心灵契合的策略和宽宏的领导三者,并加以应用。
我们不要忘记,在卡内基时代,许多以个人认同为卖点的媒介(网站、脸书、推特、人际关系网)和充满噱头的促销花招(弹出式广告、名人代言、电视福音)都不存在,赢得友谊的观念尚未简化为一个「接受」键,而影响他人的观念也并不包括这半个世纪以来塞满的不实广告、企业诈欺案和表里不一的名人。从直观的角度来看,卡内基冠以这样的书名是合情合理的。
在当时,假如你不先培养友谊,那么要影响他人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当时没有社会媒体,也没有数位连结。事实上,那个时代的人们极少与不认识的人有生意上的往来,一般人也只有三种方式可与他人接触:面对面、写信和通电话。在当时,面对面沟通是常态,在今天却是例外。
虽然透过名人或社会地位对他人产生间接影响的情形,在卡内基时代是存在的,但却不像今天这样即时且快速。友谊在过去是日常生活中发挥影响力的桥樑,人们借由握手、微笑和无私的行为来赢得友谊,如此造成的影响力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今天,这样的因果关系却不像过去那么明确。
二○一○年,《时代》(Time)杂志票选出「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女神卡卡(Lady Gaga)挟六百万名推特支持者的气势上榜,可想而知,她对庞大粉丝群具有多大的影响力,这个数字现在已增加到一千万人。她所代言的品牌,无论是鞋子或矿泉水必定大卖,但这并非我们探讨的主题。在此,我们要探讨的是,她如何界定这巨大影响力的价值所在,以及她想利用此一影响力来达到何种目的。假如她对两者都以最高的标准来衡量,那么她的影响力将会是一股意义重大的力量;假如她只想借此累积追随者的数量,那么她将会赚进大把的钞票,但其影响力却与一则拍立得的广告没啥不同。
影响力固有的相关价值至今并未改变,它依然是人际关系进展的「货币」,但如今数量多到氾滥的沟通媒介,却给了廉价的影响力生存的空间,而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
虽然我们处在一个「噪音加裸体等于名气」的时代,但这本书并不是要教你如何不择手段争取友谊和利用影响力,这种方式卡内基称之为「从牙齿出发」。这是一本「从内心出发」的人际关系手册,它将教导你如何赢取友谊,就像你那善良的祖父当年本着诚恳、发自内心的同理心和真心诚意的追求,赢得你睿智祖母的芳心一样。本书也将教导你,如何导引互惠互利的影响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下去。
快速的时代,态度仍然不可取代
有一个正确有效的方法可供依循,而卡内基已经以一流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出来。七十五年后的今天,他的原则依然受用,只是有些定义已经改变,可能造成的结果也更为多样,因此本书的重点将放在新的解释和应用上。
在现今这个数位化的世界,我们要如何了解并应用卡内基原则?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不存在于卡内基时代的票选名单中看出端倪,如《富比世》(Forbes)杂志的「全球最受仰慕公司」、《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全球表现最佳执行长」和前述《时代》杂志的「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等。这些名单所透露的线索或警讯,或多或少有助于我们了解人际关系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本着卡内基创作本书的精神,期望能持续提醒读者:做事情的理由比事情本身还来得重要!
在今天,应用卡内基原则并不如当年单纯仰赖电报、电话和实际接触时那么复杂,却也不仅是在每个数位空间里注入一点点人性而已。一般来说,最好的做法,是将数位工具和人与人间的实际接触巧妙结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诚实地评估你目前的处境,从这个地方出发,则拓展人际关系的道路就会变得清晰可见。
你实际与人接触和透过数位工具与人接触,两者各佔了多少比例?对大多数人来说,电邮、简讯、部落格、推特和脸书等,是他们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如此一来,新的障碍和新的机会将同时产生。由于太过依赖数位沟通,我们丧失了人际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环──肢体语言。当一个人在传递坏消息时,若没有将手搭在对方的肩膀上,便很难表达同情与支持;在解释一个新观念时,若无法站在听者面前,而是以电话沟通,那么便很难传达同等的热忱。有多少次你寄出一封电邮,以为要传达的都传达了,却接到收信人打电话来要跟你釐清误会?
没有肢体语言的协助,情绪是很难传达的。视讯的发明的确去除了一些障碍,但视讯毕竟只是数位沟通的一小部分,再说,它也无法引发如面对面沟通所能引发的人性尊严的最高标准──这便是获奖电影《型男飞行日志》(Up in the Air)中所要传达的重要讯息。
乔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饰演的主角莱恩.宾汉姆,是一位企业资遣专家,他搭飞机往返国内各处,替公司出面资遣员工。宾汉姆精于此道,懂得在提出资遣要求时给予对方尊严,甚至给予激励。他经常以一篇动人心弦的讲稿,鼓励这些即将失业的人们拥抱新的自由。后来他的老板为了节省开销,要求他以视讯来完成资遣的任务,但他不惜反抗老板,也要亲自跑一趟。然而,他的生活中有一个很大的矛盾,他是一个不愿与人建立关系的独行侠,甚至连自己的小妹要结婚他都不一定会参加。他那种在解聘他人时所展现的非凡同理心,其实证明了他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个体。直到一次与某人的邂逅,让他了解到真正与人契合的意义,之后他才终于看清事实。但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无法遵循自己给他人的忠告。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被催促向前走的数位化时代,人们往往为了提升交际的能力,而牺牲了与人交流的整体价值。许多人光懂得如何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却同时失去对他人的影响力,这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补救的办法,并非如莱恩.宾汉姆一样採取自我保护措施,也不是透过肤浅的手法与他人达到心灵契合。前者是哲理上的错误,后者则是策略上的错误。
今天,生产力的发挥有一个门槛必须跨越,这个门槛就位于人际关系的进展被纯粹的工作进度所取代之处。我们的判断往往单纯受到沟通速度的影响,因为我们相信,他人会希望得到立即的回应(我们自己也不例外),因此不愿意多花点时间构思具有意义的回应。我们忽略了一般礼仪的美好,我们会说:「我根本不可能应用这些原则来回覆电邮或部落格的回应,也不可能把这些原则应用在虚拟会议中,因为连别人是否听得到我的声音,我都没有把握。」但其实,这些交流的场合才是卡内基原则最具价值的地方,也就在日常生活最不起眼的时候,无私的行为才更能凸显出来。
我们都期待在第一次约会或之后的见面场合中,对方能展现出殷勤有礼的态度,但若在每周的工作会报或共乘电梯的场合中,他人也能展现出同样殷勤有礼的态度,我们必然会感到开心。我们期待在广告词或婚礼的致词中,听到生动流畅的言语间展露出谦逊的态度,但若在回覆电邮或一封微不足道的简讯中,对方也在生动流畅的言语间展露出同样谦逊的态度,我们必然会深受感动。俗话说,差异就藏在细节里,而这个细节,便是日常生活中细微的人际关系。
这些细节,为何在数位时代依然重要?因为「一个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若同时拥有表达思想和领导的能力,又能激发群众的热情,此人必能拥有更高的获利能力。」卡内基的这番话,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符合时代的潮流,实在非常了不起。
自序
今年又是龙年。我已经过了好多个龙年了。但我真的不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了。只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是龙年出生的。那是抗战、逃难的年代。父母可能很辛苦,但我童年的记忆中好像没什么悲痛的感觉。
到了十二岁那个龙年,我跌入了谷底,因为我没考取一个好中学(想不到六十年后的今天,小孩还是有同样的门槛)。
二十四岁的那个龙年,一九六四年,我不会忘记,因为我考取了空军的公费留美。好像一下子又站起来了。在美国念书时,我常应邀到狮子会、扶轮社(我现已是社员,也担任过社长了)、同济会去演讲,很开心。虽然那也不算什么,回国后收入还是一样低,也不知道前途在哪里,但总觉得人生不是那么灰暗了。
三十六岁,一九七六年,我已经结婚十年了,而且有四个孩子。十二年会有那么大的变化。我要趁这机会谈谈我的家人。想到他们,那种幸运、感恩的心情就会涌现。我的太太(不用客气称内人了)李百龄,我真的要对你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没有你,我不知道今天自己在哪里,自己在做什么。想当年我们带着两个孩子,挤在景美分租的一间房间时,我们还开玩笑说,我们的客厅、卧室、书房、小孩房都在这一间房里了。后来能去光启社,能投入卡内基,因而改变了我的一生,百龄都是幕后推手。我不敢说百龄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但她一定是一位勇敢的女性。
谈到我的孩子——三男一女——我不想谈他们的工作,或书念得有多好。我最想谈,也真的常常引以为荣的是,他们都是好人,他们都很爱家,他们都很快乐。我现在已有十个孙子、孙女了。你是不是觉得我应该特别感恩?
下一个龙年,一九八八年,四十八岁那年是我生命中的里程碑。那一年我开始在台湾推动卡内基训练。不知为什么,关键的事情常是发生在龙年!
有一次我在电台接受访问。主持人问我:「快乐是什么?」我答说:「快乐是你能做你最喜欢做的事;能做你做得最好的事;能做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有贡献的事。」就我而言,教学、分享、演讲、写作真的是我最快乐的事,有时候会进入忘我的状态。我的数学很不好,执行力也很差,但我要承认自己有举一反三的联想力,很会引发创意,能将道理化为故事说出来。最后就是,能帮助别人增强自信,改进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得更融洽,活得更有热忱,做一个能影响他人的领导人,进而家庭更幸福、企业更成功,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更有价值呢?
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做这些事。不只是特别感恩,而且是做得不亦乐乎。一九九七年,也就是我开创中文卡内基训练十周年时,我应邀在全球卡内基年会演讲。其中提到,「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好的十年,不知道我还有多少个十年可活了,但我知道我还有好多好多可以期望的事。」接着我就哽咽得讲不出话来了。
接着这十几年又发生了好多事。我也没注意到跟龙年有些什么关联。卡内基训练在二○○○年开始拓展到山东、江苏、浙江、上海。除了为当地的台商办训练外,
老實說,我對「限量」這兩個字其實挺免疫的,畢竟市面上「限量」的東西太多了,不一定真的稀有。但這次「卡內基世紀經典100周年紀念套書(限量典藏書盒版)」的出現,確實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首先,它的「典藏書盒」設計,不是那種廉價的紙板,而是非常有質感的硬殼,而且打開的方式也很特別,就像在揭開一個陳年的寶藏。裡面的書,一本本拿出來,不是那種隨便排版的,而是看得出來有經過精心設計。書本的尺寸、字體大小、內頁紙張的質感,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眼睛不會疲勞,而且拿在手裡有種沉甸甸的踏實感。最重要的是,書盒裡收錄的作品,真的都是「經典」,而且是那種你會一聽名字就覺得「對,就是這些」的。我平常工作忙,很少有時間去細細品味文學,但這套書就像是一個定時提醒,告訴我,是時候放下手機,去享受一下閱讀的樂趣了。每次從書盒裡抽出一本書,翻開它的扉頁,都像是在跟一位偉大的靈魂對話。這套書,讓我重新找回了對「閱讀」這件事的敬意,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這些歷久彌新的文化資產。
评分身為一個在科技業打滾多年的工程師,我的生活充滿了數據、演算法和快速迭代的產品。對於「閱讀」這件事,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一拿起書,思緒就容易被手機通知打斷,或是被工作上的問題糾纏。然而,這套「卡內基世紀經典100周年紀念套書(限量典藏書盒版)」卻像一股清流,重新點燃了我對閱讀的渴望。這套書的包裝就已經充滿了儀式感,當我小心翼翼地打開書盒,看到那一本本精緻的書籍時,我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平靜。我不需要去思考哪本是熱門話題,哪本是最新暢銷,我只需要選擇一本,然後沉浸其中。書中的故事和思想,讓我暫時忘卻了城市的喧囂和工作的壓力。我發現,原來在浩瀚的文字世界裡,有如此多的智慧和情感可以探索。這套書,讓我重新找回了專注的力量,也讓我意識到,在不斷追求進步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能夠滋養心靈的經典。它不只是一套書,更是一個讓我能夠暫停腳步,重新充電的空間。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卡內基世紀經典」這個名稱並沒有太深刻的連結,畢竟台灣出版市場上類似的「經典套書」不勝枚舉,很多時候淪為噱頭,內容參差不齊。然而,這次的「100周年紀念」加上「限量典藏書盒版」,確實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收到書後,第一印象就是它的「份量感」。這個書盒不僅僅是裝書的盒子,更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藝術品,厚重且有質感。打開後,裡面的書籍更是讓我驚豔。不同於一般常見的紙質封面,這套書的封面採用了一種更具質感的材質,觸感溫潤,而且上面的燙金字體低調卻不失華麗,讓整套書散發出一種低調的奢華感。我隨意拿起一本,翻開幾頁,發現它的內頁排版也相當講究,字體大小適中,行距舒適,閱讀起來非常輕鬆。最讓我讚賞的是,這套書所收錄的作家和作品,都真正體現了「經典」二字的分量,許多都是我在求學時期就耳熟能詳,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深入閱讀的。這次終於有機會,以如此精緻的呈現方式,重新與這些偉大的作品相遇,讓我感到非常幸運。它不只是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象徵,一種對品味和質感的追求。
评分這套「卡內基世紀經典100周年紀念套書(限量典藏書盒版)」的出現,簡直是喚醒了我心中塵封已久的閱讀熱情。身為一個從小就對經典文學情有獨鍾,卻又時常被現實生活瑣事追趕的台灣讀者,我一直以來都渴望能有一套能讓我沉浸其中、忘卻煩憂的書籍。當初看到這個書盒的介紹,就被那精緻的外觀和「限量典藏」的字樣深深吸引。收到實體書盒的那一刻,更是驚喜連連。厚實的紙盒,古樸的設計,打開後,一本本散發著淡淡墨香的經典書籍整齊排列,彷彿一條穿越時空的時光隧道,將我帶回了那個屬於文學的黃金年代。每一本書的裝幀都相當用心,紙質優良,觸感紮實,拿在手裡就能感受到出版者的誠意。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第一本,那印刷清晰的字體,以及作者筆下引人入勝的敘事,瞬間就將我拉進了書中的世界。我發現,閱讀這些經典,不僅僅是消遣,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和滋養。它們教會我理解人性,體會情感,更重要的是,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的世界。這套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收藏品,更是我重新找回閱讀樂趣的契機,讓我暫時擺脫了資訊爆炸的洪流,找到了一片寧靜的心靈綠洲。
评分這套「卡內基世紀經典100周年紀念套書(限量典藏書盒版)」的出現,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尋根之旅。我一直相信,閱讀經典是了解一個時代、一個文化的最佳途徑。台灣社會近年來快速變遷,人們越來越追求效率和即時的資訊,反而忽略了那些經過時間沉澱、更能觸動人心的作品。當我看到這套書的介紹時,立刻被它所代表的「百年」的厚重感所吸引。拆開書盒的那一刻,我彷彿聽見了歷史的回響。書中的每一頁,都承載著作者的智慧、情感與時代的印記。我重新翻閱了那些我曾略讀過的片段,這次卻能以更成熟的心態去理解其中的深意。那些人物的塑造,情節的鋪陳,以及對社會百態的描繪,都讓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鳴。我尤其欣賞的是,這套書的選編,真正做到了「經典」二字,沒有為了湊數量而加入一些平庸之作。每一本都是經過歷史考驗的瑰寶,它們的存在,就像一座座燈塔,指引著我思考人生,探索世界。這套書,讓我再次感受到閱讀的純粹之美,也讓我對台灣的文化底蘊有了更深的連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