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如电视剧中所言「劳累而死」的吗?
◎雍正是位阴沈、反覆无常的暴君吗?
◎雍正真是位深情多意的多情君王吗?
◎雍正的后宫真是如此的争宠大斗心机吗?
◎雍正真是每天忙于调停后宫「房事」吗?
放眼历史,打开清朝的画卷,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清朝的「康熙盛世」和「干隆盛世」是那么的耀眼夺目,正是所谓的「双峰」现象。而在这双峰之间必有低谷,这就是雍正王朝。相比于两个超过六十年的盛世王朝,雍正王朝短短的十六年时间,实在显得渺小,因而,雍正名声远不及自己的父亲,功绩也敌不过自己的儿子。然而正是他,开创了一个过渡期,建立了一个政绩显着、民众叫好的雍正王朝。
试看当时的形势,在康熙晚期,皇太子没有确定,因而导致争储斗争的白热化。康熙的众皇子大多是血气方刚、奋发有为之人,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成就一番事业。
皇太子允礽很有心计,眼中不掺沙子,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趋炎附势的人,大有定位非他莫属的形势;然而他太张狂、太傲悖,眼中无人,目空一切,又犯了康熙不许交结朋党的大忌。被废了太子,而其实力犹在,卷土重来不是没有可能……大阿哥允禔勇气逼人,锐不可当,又会玩手段、耍花招,最先出来向皇太子挑战,而且联合了允祀等实力派,夺储唿声颇高……三阿哥允祉博学多才,素有谋略,有文士之风,向得康熙喜爱,又结交了一大批文士文官,形成了一个小集团……八阿哥允祀交际广泛,善结人心,笼络了很多朝中大臣,人缘最好,皇太子被废后,夺储唿声最高,得意之处便不免忘形……十四阿哥允□是康熙晚年最有希望继成皇位的人,他有大将之才,通晓韬略,很受康熙赏识,是雍正争储中遭遇的最强劲的对手。从后来的传说野史中还有说康熙遗诏传位十四阿哥,只是被雍正心腹隆科多篡改了……此非正史,自当别论,事实如何现在也无从考证。
但是,雍正在这场争储斗争中确实是高瞻远瞩,深藏玄机,阴谋成事,最后夺得胜利。在起初的争夺皇位期间,作为四阿哥的雍正,起初并不得宠,但他凭着自己的稳重和镇定,稳扎稳打,逐渐取得了康熙的信任。到后来,康熙不得不承认:「惟四阿哥深肖朕躬,性量过人,深明大义……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
雍正知道自己的弱势,所以在这场斗争之前他没有过多地暴露自己,相反是积蓄实力,到处活动,左右逢源,持中间立场,一点不表露自己的夺帝心机,让别人放松了对他的警惕。然而沉默者又是最有爆发力量的,因为他是黑马,黑马的目标是在最后能第一个出线,独佔鳌头。
尽管雍正处于弱势,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与其他几位阿哥相比,雍正还有许多优点。首先,他比大阿哥有勇有谋,不逞匹夫之勇,不张狂武断;他待人宽厚谦和,有容有度,不似二阿哥皇太子一味傲慢无礼,眼中无人;他刚强果断,意气风发,不似三阿哥一味谦和,全是学者风范;他比八阿哥稳健,从不急于求成,做出头鸟,而是秘密行事;他又比十四哥考虑周到,富有心机,内外兼备,权谋处事……正是他这样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最后脱颖而出。
其次,他虽然是宫女所生,但投靠了懿仁皇后,有佟国维佬爷做相国,有老舅隆科多的相助,背景这么硬,而且懿仁皇后一句话当顶千金,这也是他的优势。再次,他也培养了自己的心腹,在关键时候得到年羹尧、隆科多的帮助,他才得以顺利登基。最后,雍正是一位权谋家,能阴能忍、能大能小,城府深厚,完全掩盖了自己。真是不飞则已,一飞沖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凭着这些优点,在激烈的皇位角逐中,雍正最后一举成功。
胜利永远属于那些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绝不回头的人;胜利,永远属于那些动心忍性、在逆境中默默奋斗的人;胜利,只给那些头脑有准备的人,有思想、用智慧、用权谋运筹帷幄的人。雍正具备了这些条件,所以,他是胜者,他是最后的赢家。
第一章 深藏不露,黑马终出线
但凡有心之人,做事都非常隐蔽,深藏不露。雍正势力敌不过众兄弟,又不得康熙之宠,但他善于体察康熙心志,凡是诸皇子让康熙厌恶的所作所为,他都反其道而行之,并让康熙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更为重要的是他能结纳人才,笼络人心,准备实力,以「阴」谋事,以「忍」用事,以不争为争,最后脱颖而出,黑马出线。
皇后的养子——最强大的后台
潜身佛门砺心志——空空切切成阴忍
严教之下养才气——才还不可外露
横戈铁马踏征程——带兵打仗我也行
皇门多虎子——各露锋芒,福兮祸兮
韬光养晦无为动——假痴不癫
保持中立把稳舵——以逸待劳
胸怀宽广意志坚——小不忍则乱大谋
运筹帷幄定心计——蓄势待发
关键时刻出王牌——抛玉引玉爱屋及乌
八方活动广羽翼——金蝉脱壳
康熙驾崩只手遮天——偷樑换柱坐稳皇位
假借神话成就事实——登基前的造势
第二章 巩固强权,软硬兼施
得权不易,固权更难。雍正採取「稳、狠、毒」的策略。先哼哼哈哈,怀柔有加,一旦稳定,拉打结合,严惩不贷。太子党势力庞大,对之採取分化瓦解;允祀交际广泛,支持甚众,宜拉;允□威胁最大,当严打;至于允□等跳樑小丑,则杀鸡儆猴,年隆不敬,势危皇权,则先给甜头,后给砖头,最后重拳击之,并一网打尽,余党不留。
缓和满汉冲突——能哄也能治
怀柔政策——先巩固了皇权再说
威勐治世,仁德治民——整饬社会问题制造者
分化政敌——先周边后中间
无毒不丈夫——霹雳手段成大业
总结历史教训——防微杜渐
绝不姑息养奸——「刀」比「忍」好
杀鸡也用宰牛刀——除恶务尽
蚕食侵吞不留情——逐步翦除政敌
煮豆燃萁相煎急——门户清理完毕
功臣得宠,有恃无恐,言行无状
该出手时就出手——肃杀功臣绝不手软
第三章 寡恩多察 借力统驭
用人需知人,知人需善任。雍正重才,才以致用,而轻其德,他多用南面之术,愈是那些有作为的人用得愈高明。有人攻击他「权术驭下」,雍正向大臣表示:「君臣之间惟以推诚为贵,朕与卿等期共勉之」。其实,他说的与做的不一样。他善于用一部分人整治另一部分人。
惟忠诚方可任事
怀仁宽忍,法治天下
令贪夫廉,懦夫立也
赏罚双管齐下
用人原则,惟才是举
用人大节,能人可任
抓本务实,以实察人
成功的背后是智囊团的组成
密折——古代情报系统
密之一字,最为紧要
密折——操于股掌之工具
军机处——移动的指挥所
「军机」何尝不是「政机」?
第四章 威以治世 变以临事
君临天下,威势领先,行不行,先放「三把火」。雍正却放得有声有色,他是改革的急先锋,大刀阔斧,革除积弊,创新机制,积极有为,真是难能可贵。但他更有一套治世的心机,拿出所有防范矛的盾,端出所有收伏人的心,既给之与之,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是以治应制,以变应变。
清廉吏制,惩治腐败
整顿固弊,改革机构
息兵养力,维护治安
重实务学,勤政躬亲
改土归流,一统西南
改革赋税,摊丁入亩
农业为本,发展经济
富国富民,朕之图也
读到后面,我发现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似乎有一种魔法,能将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有趣。他并非直接罗列史料,而是将雍正的政治手腕、改革措施,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展现出来。比如,在讲述推行“摊丁入亩”的时候,他没有仅仅交代政策内容,而是描绘了官员们如何去执行,百姓们最初的反应,以及雍正如何通过密探、奏折等方式,一层层地了解情况,并最终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阻碍。这种“现场感”非常强,仿佛我跟着雍正一起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雍正身上那些被争议的部分。比如,关于文字狱,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而是试图去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雍正的考量,虽然理解不代表认同,但这种尝试理解的态度,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促使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他甚至还探讨了雍正与一些大臣之间的微妙关系,那些暗流涌动,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都让历史不再是平面的,而是充满了立体感和人性化的色彩。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实在是有意思,“不同于戏里说的雍正皇帝”。我当时就好奇了,电视剧里演的雍正,大多是那个雷厉风行的、铁腕治国的形象,也有一些添油加醋的成分,总觉得不那么立体。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到底会呈现一个怎样的雍正。翻开来,第一章就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并没有直接从雍正的登基讲起,而是从他童年的一些经历入手,描绘了一个在皇宫深处,少年时期就承受着巨大压力、心思缜密的皇子形象。那种早早的历练,那种对权力运作的观察,真是让人唏嘘。书里并没有一味地歌颂他的功绩,而是深入剖析了他性格形成的根源,比如他与母亲乌雅氏的关系,以及他如何在这种复杂的人际环境中学会了隐忍和谋略。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细枝末节的描写,比如某个眼神、某个手势,都能传递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考量。这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历史书,总是大刀阔斧地勾勒,这本书更像是在精心描摹一幅肖像画,每一个笔触都充满了深意。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那些被历史洪流掩盖的,更为真实,也更为人性的雍正,究竟是怎样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权力运作和政治博弈的深度解析。雍正皇帝,作为一个被后世许多人视为“铁腕”的统治者,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作者通过大量的史实细节,层层剥茧,揭示了雍正如何一步步巩固自己的权力,如何处理朝中的派系斗争,以及他如何运用恩威并施的手段来驾驭群臣。书中对于“秘密立储”的探讨,以及他对贪腐官员的严厉打击,都描写得淋漓尽致。这些内容并非简单的叙述,而是伴随着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对政治局势的分析。我仿佛能看到雍正在那些深夜批阅奏折的场景,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压力,也能理解他为何如此不顾一切地去推行改革。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人物的决策,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能够概括。它让我对“皇帝”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刻、更复杂的理解。
评分我之前对雍正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戏说和流传的野史。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历史的大门。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过多地渲染宫廷的阴谋诡计,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雍正的施政理念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比如,他对基层官僚体系的整顿,对八旗制度的改革,以及他试图平衡各方利益的努力,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这些政策时,会引用大量的原始资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精准地传达信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勤勉、睿智、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的君主,他并非完美无瑕,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所认为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那段历史,以及那个时代的中国,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那些刻板的历史人物形象有些厌倦,总觉得他们在书本里被脸谱化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股清流。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雍正,而不是一个被神化的皇帝。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雍正的日常生活,他的勤政,他的忧思,他甚至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爱好和习惯。比如,书中提到雍正对西洋钟表的喜爱,以及他对一些生活琐事的细致安排。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之处,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需求,只不过被置于一个极其特殊的境地。这种描写,让人物更加 relatable,也让我更容易理解他为什么会做出某些决定。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雍正的政策时,并不是简单地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评判,而是努力去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去分析当时存在的困境和可能采取的替代方案。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不仅读起来引人入胜,也极具学术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