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是…
『质地坚硬不惧流言蜚语碰撞,更禁得起时间检验;车工精准准确反映事实,专业让真象多面呈现;斐然文采和生动报导勾勒出流畅线条,掳获陷溺五光十色的眼睛;热情与良知的熠熠光辉,照亮社会死角与人心黑暗…』
好新闻是...
『跳脱政府、财团与市场机制的影响,以见微知着、独特观点剖析时事议题、现象,内容呈现注重社会各阶级、弱势、非主流与地方之多元观点…尽可能深入、客观、全观地呈现事件与相关探讨,进一步发挥媒体「公共财」之精神…』
在政治、财团、和市场机制的恶性竞争之下,民众对新闻的信任度大幅下滑,到底大家心目中的好新闻是什么样子?本书收录卓越新闻奖基金会于2012年主办「好新闻,大家踹共」活动得奖作品,并广邀新闻学界与新闻工作者提出他们对好新闻的看法,再由八位卓越新闻奖得主推荐实际新闻案例,勾勒好新闻的样貌,加上传播学者所提出的好新闻质化评量指标作为註脚。本书为新闻教学提供可贵的田野资料,并帮助新闻专业者找出努力的目标,描绘出台湾社会对好新闻的愿景与期待。
作者简介
财团法人卓越新闻奖基金会
公益性民间社团,创立于2002年
致力于协助传媒工作者提高新闻专业水准
前身为行政院新闻局金钟奖、金鼎奖部分奖项
目前设立的奖项除「社会公器奖」、「新闻志业终身成就奖」外,
还有下列新闻奖:
平面媒体类:
◎即时新闻奖
◎专题新闻奖
◎调查报导奖
◎国际新闻报导奖
◎新闻摄影奖(单张)(系列)
◎新闻评论奖
广播类:
◎即时新闻奖
◎专题新闻奖
电视类:
◎即时新闻奖
◎专题新闻奖
◎调查报导奖
◎国际新闻报导奖
◎每日新闻节目奖
曾虚白先生新闻奖:
◎公共服务报导奖
◎新闻学术着作奖
出版缘起 为优质新闻与杰出记者而努力/萧新煌
序言 好新闻,大家继续踹共/胡元辉
好新闻 更多人会在意!/张锦华
辑一 好新闻不会寂寞
唿叫好新闻─「好新闻,大家踹共」活动缘起与始末/邱家宜
评审感言
「好新闻」的想像、实践与反思/陈顺孝
好新闻,谁来题名?/黄哲斌
如何定义好新闻
数位时代的新闻品质观─好新闻的定义、演进与价值/胡元辉
魔戒,魔戒,谁的新闻品质最好?/张锦华、林维国
辑二 大家踹共
「好新闻,大家踹共!」征文比赛得奖作品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最佳人气奖/佳作
传播学者说好新闻
王维菁╱唐士哲╱秦琍琍╱陈顺孝╱孙嘉穗╱张锦华╱彭家发╱郑宇君
郑瑞城╱蔡美瑛╱萧新煌╱谢奇任╱简妙如
新闻工作者说好新闻
于国钦╱吕东熹╱李晶玉╱林益如╱周富美╱哈远仪╱高文音╱陈海茵
陈淑贞╱陈晓宜╱庄开文╱黄明明╱廖筱君╱刘盈秀╱苏逸洪
大家来讲好新闻------好新闻实例推荐
贴近原民价值 与主流对话/Kolas Yotaka
打破制式新闻 力求事实真相/李惠仁
深入台湾看全球化/吕国祯
从纯粹年代,找核心价值/陈佳谊
提醒防微杜渐,媒体人提供环境预警责无旁贷/陈彦臻
让人发现新的事物 拥有开创性的观点/梁玉芳
一枝笔的无声力量 成就好新闻/詹婉如
台女的遗愿/刘力仁
序言1
好新闻,大家继续踹共
新闻,在台湾是一个既奇妙又诡异的东西。
一个3万6千平方米的地方,却有7个整天播放的新闻频道,又有这么多吱吱喳喳的新闻时事节目,能说台湾的新闻不奇妙吗?但是,看起来魅力无穷的新闻,竟然可信度曾低到1%,社会上批评新闻的声音更是无日无之,能说台湾的新闻不诡异吗?
无论新闻是奇妙,还是诡异?台湾社会需要新闻,亦盼望提升新闻品质,乃不争之事实。过去一段时间,为了提升新闻品质,许多团体及人士用尽力气来批评坏新闻,希望将坏新闻悉数扫除。这些批评虽然爱深责切,但是讲久了,却又像是东风过耳,效果有限,以致不仅一些批评者自己洩了气,甚至被批评的新闻工作者也感到麻痺。
除了对坏新闻与坏媒体提出批评、施加压力以外,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方式可以提升新闻品质?譬如以正面方式来鼓吹、提倡好新闻。一旦大家都对好新闻感到兴趣,亦对好新闻有所体悟,进而形成一种以好新闻为荣的氛围,是不是也会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可能?批评坏新闻,对坏新闻形成压力,当然还是推动媒体改造的重要方法,但标举好新闻,让好新闻出头,似乎也是提升媒体品质不可或缺的行动。
但甚么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呢?过去曾有一段时间,政府是好新闻最重要的决定者,这个时代当然已经过去了;除此之外,社会上也长期存在一种观念,认为好新闻是由新闻专业组织或新闻工作者来界定,可是在今天这个公民参与新闻产制的新时代,此种想法不仅不符当前新闻运作的实景,甚至也被批评是一种专业的傲慢或自我利益的维护。显然,好新闻是甚么,已经不是一个人或任何方面说了就算,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更需要公众的关怀。
卓越新闻奖基金会推动「好新闻,大家踹共」的活动,就是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好新闻、定义好新闻,进而支持好新闻、提倡好新闻,让好新闻扎扎实实的成为我们共同的新闻愿景。我们也相信简洁是种力量,单纯方能恒久,140字已足以勾勒我们对好新闻的期待。只要大家都能说出心目中的好新闻,而且广为分享,广为交流,这140个字就可以产生千军万马的力量。
这本书也就是在分享、交流的理念下所出版,我们希望将各界对好新闻的看法集结起来,为好新闻集气、助阵。因此,本书不仅收录了「好新闻,大家踹共」活动的所有得奖作品,还广邀新闻学界的教师与线上的新闻工作者共襄盛举,一起写出大家对好新闻的看法与期待。我们同时也邀请多位卓越新闻奖的得主,以实际的例子来谈他们心目中的好新闻。除此之外,电视收视质的研究专家张锦华教授及林维国教授为我们分析了各国电视新闻的评鑑标准,让我们得以跳脱唯收视率挂帅的新闻品质观;个人也从数位时代新闻品质的角度入手,对好新闻定义的演进与价值进行介绍与讨论。我们希望这些从不同层面探讨好新闻是甚么的材料,不仅可以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好帮手,线上新闻工作者自我砥砺的好助手,也是所有关心新闻发展人士的好推手。
社群媒体Twitter的创办人认为:一个人可以用140个字改变世界;我们同样相信:任何人只要愿意用140个字说出自己对好新闻的看法,台湾就会因此而多一分提升新闻品质的力量,多一分改变新闻生态的机会!新闻其实就像维护我们生命的空气、阳光与水,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我们会追求好的空气、阳光与水,为什么我们就不会对攸关自己公共生活品质的好新闻,赋予足够的关怀呢?
好新闻,大家继续踹共!
胡元辉(卓越新闻奖基金会董事长)
序言2
好新闻 更多人会在意!
新闻很重要,新闻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推倒一个内阁、 掀起一场战争、记录一段不容窜改的历史。但它也可以小到与生活息息相关:出门知道要下雨了,买菜知道菜价涨了。有些人读到一篇新闻,改变了一生!有些人读到一篇坏新闻,甚至就结束了人生!
当前的媒体环境正面临新传播科技巨变的冲击,也在残酷的竞争中受到政治、财团、和市场机制的复杂影响。卓越新闻奖基金会每年评审当年度的好新闻,但是,社会上更大多数的读者,他∕她们心目中的好新闻是什么?
「好新闻,大家踹共」的比赛获得近千份作品的回响。大家都提出了那些标准呢?很多人指出了新闻专业的准则;很多人期许带来光明温暖、社会改变的价值。第一名的作品铿锵有声的写道,要质地坚硬、专业精准、斐然文彩、热情和良知兼具,让「钻石好新闻,久远广流传」(陈文伟)。第二名的作品意味深长的指出「好新闻不是新闻工作者一日的荣耀,而是新闻界永恆的勇气与追寻」(陈之馨)。第三名的作品期许好新闻坚持真相独立、超越威胁利诱(李智挥)!
其实,许许多多作品都强调:只要是事实,和公众利益攸关,就会发挥影响,带来改变,就会是好新闻。但是,颁奖当天,「五月天」主唱阿信在Facebook 上发表了一则18个字的「好新闻」,令人击掌:「好新闻是:你应该知道,但有人不想让你知道的事」!
虽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了这个「好新闻」的比赛,从此新闻就完全变好了。但是,有了这个比赛,我们见証了很多人会在意好新闻;相信,也让媒体∕记者知道,他∕她们所写∕播的新闻,有人会肯定,有人会批评。这是勉励,更是警惕!
张锦华(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卓越新闻奖基金会董事、「好新闻,大家踹共」征文比赛评审)
這本書名《好新聞,大家踹共!》光是聽起來就非常有力量,而且「踹共」兩個字,真的超級有台灣味!你知道的,在這個什麼都講求速度、講求聳動的年代,新聞好像越來越難看到真正有深度、有溫度、有意義的內容。我常常覺得,很多報導都像是一閃而逝的煙火,熱鬧過後,卻留不下什麼。所以,當我看到這個書名,我就在想,這本書是不是要為我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而是真正能引發我們思考,甚至讓我們更了解這個社會的「好新聞」。 我最期待書裡能呈現的一點是,作者怎麼去定義「好新聞」?新聞的標準是什麼?是不是有一些被大眾忽略的,但實際上卻非常重要、非常值得被報導的議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們走進一些真實的場景,去感受人們的生活,去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和希望。不是那種隔著螢幕、冷冰冰的報導,而是能讓我們感同身受,甚至是想要伸出援手的「好新聞」。 而且,「大家踹共」這個詞,真的太有號召力了!它代表著一種參與,一種討論,一種共同面對的態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引導讀者,不再只是被動地接收新聞,而是能更主動地去質疑、去思考,甚至去參與到新聞的討論中。書裡面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辨別資訊真偽、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方法?這對我來說,會是非常寶貴的。 我也很好奇,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作者自己觀察新聞的獨特角度,或是採訪的經驗?畢竟,要做出「好新聞」,背後一定有很多的努力和堅持。如果能透過書,稍微窺探到新聞工作的幕後,了解到一些不為人知的甘苦,那會讓我覺得,這些「好新聞」來得更加不容易,也更加珍貴。 總之,《好新聞,大家踹共!》這個書名,讓我感覺這本書不是一本單純的讀物,而是一個邀請,一個號召。它邀請我們一起來關心新聞,一起來思考新聞,一起來為「好新聞」發聲。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喚醒我們對新聞的敏感度,讓我們在資訊洪流中,找到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寶藏。
评分這本《好新聞,大家踹共!》的書名,光是念出來就帶著一種「嘿!大家一起來聽聽」的氣勢!我個人是屬於那種對新聞內容要求比較高的人,常常覺得很多報導都太過簡化,或者抓不到重點,甚至有些是刻意製造對立。所以,看到這個書名,我就覺得「哇,終於有書在講這件事了!」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書裡所謂的「好新聞」到底是什麼樣子,又是怎麼來的。 我特別想從書裡學到,如何在眾多資訊中,篩選出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在這個網路時代,訊息量爆炸,但真正有深度的內容卻不容易找到。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方法,讓我們知道如何去辨別,如何去追根究柢,而不是被那些表面的、聳動的標題所迷惑。例如,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去查證新聞來源、如何去交叉比對資訊的技巧?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實用的。 另外,「踹共」這兩個字,真的是太貼切了!它有一種「大家一起來面對」、「一起來討論」的感覺。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傳輸知識的書,而是一個引發討論的契機。書中會不會探討,身為讀者,我們如何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新聞的生態中?是不是可以透過更有效的管道,來表達我們的意見,來要求媒體做出更負責任的報導?我期待書中能有這樣一種互動的引導。 我還很好奇,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失敗」的新聞案例,然後分析為什麼它不算是「好新聞」,又是從哪些地方出了問題?這樣的反思,往往比單純讚美「好新聞」來得更有啟發性。了解新聞製作過程中的陷阱和挑戰,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新聞的複雜性。 總而言之,《好新聞,大家踹共!》這個書名,就已經傳達了一種「共同參與」的訊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更清晰地認識新聞的本質,更有效地去閱讀新聞,並且更願意去為「好新聞」的出現而努力。它不只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行動的起點。
评分哇!這本書名《好新聞,大家踹共!》一聽就很有意思,一看封面設計就覺得「欸,這跟我平常在電視上看到的新聞很不一樣耶!」我個人是對那種快節奏、聳動標題的新聞模式有點膩了,總覺得很多事情都被簡化,或是用一種很不客觀的角度去呈現。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心裡就燃起了一絲希望,想說是不是終於有什麼不一樣的聲音出現了? 我特別好奇,書裡會不會探討一些大家很關心,但媒體卻常常報導不到位,或是乾脆避而不談的議題?像是關於環保、社會福利、或是地方發展這些,有時候感覺新聞都只挑最「好賣」的報導,真正需要大家關注、討論,甚至採取行動的議題,反而被淹沒了。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們深入了解一些真實的社會面貌,用更細膩、更深入的方式去剖析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不是只給我們一個表面上的答案。 而且,「踹共」這個詞,聽起來就很接地氣,很有台灣味!感覺作者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者,而是真的走在人群中,聽著大家的聲音,然後把這些聲音匯集起來。我期待書裡能有充滿生命力的故事,不是那種生硬的數據和分析,而是透過真實的人物和事件,讓我們感受到台灣這塊土地上人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為了生活、為了理想所付出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引發一種「參與感」。新聞的定義不應該只是單方面的傳播,而是雙向的互動。如果我們能透過閱讀,更了解事情的真相,更有同理心,甚至能因此更願意去關心周遭的環境,甚至付諸行動,那這本書就真的很有意義了。《好新聞,大家踹共!》這個書名,讓我感覺這不只是一本「告訴你」新聞,而是「邀請你」一起來「討論」新聞的書,這點真的讓我非常期待! 老實說,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被各種訊息轟炸,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相信什麼,該從何下手。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盞明燈,引導我們去辨識真正有價值的資訊,學習如何更理性、更深入地去思考新聞背後的意涵,而不是被表面的浮華所迷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更批判性的思考能力,更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並且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裡,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评分這本書名《好新聞,大家踹共!》光聽就覺得很有共鳴!身為一個平常也會看看新聞的台灣人,真的常常覺得有點無奈。有些新聞報了跟沒報一樣,有些則是為了點閱率,報導得有點誇張,或是只講一半。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我就在想,是不是作者想要帶大家看看不一樣的新聞?不是那種大家搶著報、內容卻不怎麼樣的,而是真正對我們生活有幫助,或者讓我們更了解社會真正樣貌的「好新聞」。 我尤其對「踹共」這個詞很有感覺。這在台灣就是一種「大家一起來面對」、「大家一起來說清楚」的意思。我希望這本書不是只有作者單方面地在講述,而是能夠引導我們去思考,去討論。新聞的影響力這麼大,我們為什麼不一起來關心它,一起來檢視它呢?我很好奇,書裡面會不會有一些案例,是作者分析了媒體報導的優劣,然後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新聞才是真正有意義,值得我們關注和討論的。 而且,我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能夠非常貼近我們台灣的生活。有時候看新聞,會覺得很多事情離我們很遙遠,或者是以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呈現。如果這本書能告訴我們,如何從日常生活出發,去發現和理解新聞,去感受新聞對我們的影響,那會非常棒。像是關於社區發展、環保議題、或是我們下一代的教育等等,這些都跟我們息息相關。 我還想知道,作者會不會分享一些「自己找新聞」的方法?在這個資訊量龐大的時代,要找到有深度的、真實的新聞,真的需要一點技巧。也許書裡面會提供一些線索,讓我們知道從哪裡可以挖到更多有價值的資訊,如何去辨別真偽,甚至如何去追蹤一個議題。這對我來說,會是非常實用的部分。 總之,《好新聞,大家踹共!》這個書名,給我一種「不孤單」的感覺。好像我們大家都可以一起來關心新聞,一起來為「好新聞」發聲。我期待這本書能點燃我們對新聞的熱情,讓我們不再只是被動的接收者,而是能更主動、更有意識地去參與新聞的「製造」和「傳播」,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
评分這本《好新聞,大家踹共!》的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我的目光了,你知道嗎?「踹共」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股強烈的在地氣息,彷彿是鄰居大媽在巷口跟你聊天,或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就是要好好地討論、釐清一件事。我個人是個對新聞品質非常挑剔的人,常常覺得媒體報導流於表面、甚至有些失焦。所以,當我看到這個書名,立刻就聯想到,這本書可能是在挑戰我們對於「新聞」的既有認知,邀請我們一起來深入挖掘,看看什麼才是真正值得我們花時間關注的。 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不會觸及一些「被遺忘」或「被忽略」的議題?台灣社會有很多角落,有很多故事,有時候在快速變遷的時代裡,這些重要的聲音就容易被淹沒。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採礦的偵探,帶領我們去發現那些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事件,然後用一種更貼近人性的方式去呈現。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報導,而是能觸動我們內心的,能讓我們思考,甚至能引發我們行動的「好新聞」。 我對「大家踹共」這個概念也很有興趣。新聞不應該是單向的傳播,而是需要有對話,有討論。書中會不會探討,我們一般讀者,如何能更有效地參與到新聞的討論中?我們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管道,來表達我們的看法,來要求媒體更負責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質的建議,而不是只是空喊口號。畢竟,身為一個普通讀者,我也想為「好新聞」盡一份力。 而且,我希望書中的案例能夠非常多元,涵蓋不同面向。可能是從社會議題,到文化發展,甚至是一些地方創生的小故事。重點是,這些故事都能夠讓讀者感受到,新聞的影響力無所不在,同時也提醒我們,我們都有責任去關注和塑造新聞的走向。如果書中能夠有讓大家感到驚豔、或是「原來是這樣」的觀點,那絕對會大大加分。 總結來說,《好新聞,大家踹共!》這個書名,讓我感覺到一種使命感。它不是一本讓你輕鬆翻閱的小說,而是一本需要你用心去讀,用心去思考,甚至用心去參與的書。我期待它能激發我對新聞的熱情,讓我更願意去關注社會,更能夠分辨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資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