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学共舞

我与科学共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走出实验室,从生活的场景出发,无论是在餐厅、球场、剧场、博物馆、图书馆甚至日常行进间,集好奇心、敏感度、想像力和理想性于一身的大脑科学家,左思右想全都透露出知识的兴味;正如在台上行云流水的舞蹈家,举手投足之间都富含文化的底蕴,余韵缭绕,值得玩味。

  听最会说故事的科学家娓娓道来:穿梭古今的历史对照,与时俱进的跨界写照,触类旁通的社会观照。其「寓复杂科学于简明洞察」的独特风格,是集丰富多样的观察角度+突破框架的跳跃思考+天马行空的想像热情+抒情平易的生命经验分享。这28个故事,将一些本来看似不相干的观念、问题或难题串在一起,共谱出科学之舞,不仅开拓了科学的新疆界,甚至触动每个人的「创造力神经」,邀请所有人以最自然的方式亲近科学,随之律动。

作者简介

曾志朗

  热爱运动、看电影、读小说。西元四年级生,但保有赤子之心。一头白发,但身手敏捷。现职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特聘讲座教授。

  学经历和身份众多,但最喜欢的角色是科学家。在美期间,开创了汉语文神经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是研究记忆、阅读历程和注意力形成与分配的知名认知科学家。1990年回台,致力推展台湾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先后在中正大学成立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和筹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并整合各种与脑科学研究相关的仪器与跨校合作平台。

  2000和2008年两度出任公职,为教育、科学和文化效力,将其视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历经台湾两次政党轮替,也两次见证了轮替后的政府运作。曾任教育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政务委员兼文建会主委。部长任内,提出阅读、生命教育、资讯教育、创造力教育等四项政策,其中阅读和创造力被称为十年来影响深远的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和科学发展热情莫名,尤重高教竞争力和科学文化的提升。

  1992年开始写科普小品,在《联合报》缤纷版的「科学向前看」,以充满新奇的想像力引介科学知识,独创「科学生活化」的写作风格。十年后于《科学人》杂志的「科学人观点」,以突破框架的跳跃思考,写识写智,写景写意,写人写情,再树「科学故事化」的书写情调,曾获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2010年于「教育广播电台」制播「人人都是科学人」,再获金钟奖教育文化节目共同主持人奖。

  从基础研究、学术行政、公职服务到科普推广,他说,这些年来推动的每一件工作,想要传达的是:台湾不但要有大学,更要有大学文化;不但要有科学家,更要有科学文化。

  台湾、科学、电影、教育四个关怀,曾志朗犹待实现的是电影梦。一部以三宝太监下西洋为背景,探讨语言和文化变迁的电影。一个集历史、宗教、族群、食物、舞蹈、航海、遗忘……的科学故事。

  Once Upon a Time....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 未来科学的挑战:希望、威胁和心灵的自由

Part1 添想像之翼─科学的疆界,只在你的想像力
未知死,焉知生?∕14
似曾相识∕21
节能减碳,向鸟学习∕30
新人性枷锁:手机族的「数─音─字」效应∕38
看不看?记不记?数位世代的策略适应∕48
清淡无味,长寿之道∕57

Part2 点好奇的睛─科学就是我好奇,故我在
鱼视眈眈,谁是老大?∕66
旋转女舞者,Psych-You-Out!∕72
奶水里的饮食文化∕80
谜样的双眼对上神秘的笑容∕87
姿势决定论:艾菲尔铁塔有多高?∕96
腹中藏秘:夜行蝙蝠的吸能大法∕105

Part3 破今古之格─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科学人看得更远
左晃右摇,舞动生命的规律∕114
黑酒成黑金,也是出非洲记∕122
时空分离现文明∕131
威尼斯人的祖先∕139
共享意图,教人为人∕148

Part4 取他山的巧─三心两意、广撷善缘才是科学王道
棒棒挥空,出局!∕158
姓啥名谁,大有干系?∕166
M的启示∕173
热,火大,别惹我!∕181
心里有「数」的时间相对论∕189

Part5 开心思之窍─破解谜中谜:心∕脑科学不思议
知足常乐一念间∕198
买或不买,那就是脑的问题所在!∕207
陌生的一、二、三、四、五∕214
人鼠之间∕224
短期记忆的长期效应∕232
真情或假意?天不知,地不知,脑知!∕240

图书序言

旋转女舞者,Psych-You-Out!

知觉系统对周遭环境的冲突讯息一旦做了选择,就有了从一而终的执着!
去年(2007)底,中研院物理所所长吴茂昆院士忽然来了一封伊媚儿,附了个网址说:「我儿子在网站上看到这则讯息,觉得很好玩,也许你这位研究认知与脑神经的心理学家可以告诉我们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我们的脑会有这样的反应?!」

伊媚儿上的讯息不够清楚,我就打电话找到吴院士,问他到底在讲什么?他兴致勃勃的说:「你点了网址看到那个旋转的舞者吗?还没有!那你一定要先看一下,真的很令人惊奇!看了之后,再告诉我你们认知神经科学的看法!」

我的好奇心全被勾起来了,就赶快点入网址,不一会儿,一位女舞者的画面出现了,她的一只脚直立地上,而另一只脚往前抬高,以同样的速度不停转圈圈。我看到她曼妙的舞姿以顺时钟方向旋转了起来,但是,等等,她怎么忽然间就转了个方向,变成逆时钟方向旋转了?我把眼睛眨一眨,再仔细看一会儿。咦!又转回去了,变成顺时钟旋转了。怎么一回事?我可以确定那萤幕上的移动程式是不变的,如果有变化,则一定是来自我这位观看者的知觉变化。

而且,舞者总是无预期的时而逆时钟方向,时而又顺时钟方向,再看一会儿,又是逆时钟旋转过去……顺时钟……逆时钟……。天哪!我到底是怎么了?昏了头吗?当然不是!因为我清醒得很呢!

盯着萤幕看了好一阵子,我又发现一个新的现象:我只能看到顺时钟方向的旋转,不再看到逆时钟方向了!我眨眼,揉眼,闭上眼,又张开眼,再看画面,舞者仍在旋转,我再努力也没办法让她往逆时钟方向旋转了!这也告诉我,之前会看到一下顺时钟一下又逆时钟的旋转方向,绝不能用习惯化(habituation)和反习惯化(dehabituation)的生理机制来解释,也许是我们脑在面对环境中的矛盾讯息之后,做了选择,而一旦确定了选择的方向,就不再三心二意了!

我关上电脑,抛开女舞者旋转的身影,就去忙别的日常事务,晚上和同事们去狠狠打了几场竞争激烈的羽球赛,让自己累个半死,洗个澡,再到实验室听同学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回到家里已十一点半,看了半小时的小说,眼睛疲倦了,熄上灯,希望好好睡一觉,看看第二天一早,休息够了,会不会有自发性的复元现象(spontaneous recovery),让我重新看到舞者顺时钟和逆时钟交替旋转的现象。
所以,起床之后,一如平常生活步调,洗脸刷牙,换衣服,乘车,进办公室和同事打招唿,一切料理妥当,我启动电脑,打开女舞者的档案,萤幕上的影像一出现,我就知道,没有什么自发性的复原,因为我看到的就是不停的顺时钟旋转,根本看不到另一个方向的旋转。当然,这个结果再次证实旋转方向的轮替变化,不是来自生理的机制,而是知觉系统对周遭环境的冲突讯息所做的选择,而一旦做了选择,就有从一而终的执着了!

那天下午,我刚好有一场演讲,来了一百多位听众,我一开场就把女舞者的画面投射在大银幕上,听众的眼光马上被转动的女舞者所吸引,我等他们看了几分钟后,就问他们:「看到顺时钟方向旋转的请举手。」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听众举手,我又问:「看到逆时钟旋转的请举手。」也有三分之二的听众举手!怎么会这样?因为有人和一开始的我一样,看到顺时钟和逆时钟旋转方向的交替!我让他们再看得更久一点,然后又问了一次,但修改问话方式,强调「只」看到顺时钟或逆时钟旋转方向,或者两者交替的人有多少。结果差不多一半的人「只」看到顺时钟方向,另外不到一半的人「只」看到逆时钟方向,而剩下来能看到两个方向交替的人,放眼望去,举手已零零落落,明显变少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