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隋炀帝
是否真如世人所知无德无才?本书推翻众人对隋炀帝的既定印象
第一本完整描述隋炀帝建设、攘外、开拓疆土的真实史蹟!
「百家讲坛」最具人气的蒙曼老师,以史为鑑,重新审视隋炀帝的真实面貌
从明君、暴君到昏君,世人印象中的隋炀帝杨广,真实身分到底为何?
【印象一】征兵千万,民不聊生?
隋炀帝开凿邗沟、永济渠役使男丁百余万,导致男丁人数不足,继而罕见地让妇女服役。他如此急于成功而用人过度,百姓无法负荷,导致民怨四起。事实上,是为了营建东都洛阳、开发江南,其建设价值影响后代甚鉅。
【印象二】巡游无度,靡费奢侈?
隋炀帝空前的巡游队伍,成了后世史家补风捉影的素材之一。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帝多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然而,隋炀帝瞧不起远离百姓的皇帝。于是,他为了要充分接触社会,开始不停地巡游,只为更接近人民的声音。
【印象三】弒兄姦母,残害忠良?
隋炀帝登基之后,即开始显出真实面貌,完全不考虑任何道德标准和社会舆论。向父亲妃子示爱的他,在少年时被认为是老成、孝顺、有德之人。事实上,他为了能够成功上位,一直压抑自己,表现得既有能力又有道德,这一压抑就是二十年。
隋炀帝的才能足以建立功业、傲视群雄,但也让民怨沸腾、民不聊生
隋炀帝年号大业,显现其具有建立一番事业的雄心。他万万没有想到,唐朝皇帝给他的谥号居然与他给陈朝末代皇帝为同一个「炀」字。对于这样有着浓厚英雄情结、渴望成就千秋大业的皇帝,如何面对和自己最蔑视的人物并肩而立的景况?
本书以蒙曼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大隋风云》的讲稿为基础书写。风格通俗严谨,轻松易懂。全书具备专家功力、通人见识、文士笔法三大特点,史料翔实,分析严谨缜密。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还原了历史的本质与残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作者简介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土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
二○○七年开始在《百家讲坛》主讲系列讲座,引起广大回响。
相关着作
《蒙曼说唐(套书)》
《蒙曼说唐:乱世红颜》
《蒙曼说唐:唐玄宗(上下部)》
《蒙曼说唐:唐玄宗(上部)》
《蒙曼说唐:唐玄宗(下部)》
《蒙曼说唐:武则天》
《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
第一章 悲情天子
隋炀帝,一个中国历史上备受唾骂的皇帝。一个「炀」的谥号,永远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一无是处吗?
第二章 炀帝其人
当皇帝之前,隋炀帝杨广在父母眼中,是孝顺孩子;在大臣眼中,是优秀皇子,具备接班人应有的一切优秀素质和品格。但是,成为皇帝后的杨广,却呈现出了人性的另一面。这是权力的膨胀,还是人性的弱点?
第三章 杨谅叛乱
汉王杨谅是隋文帝最小的儿子,在众王子中最得隋文帝宠爱,实力也最强。当杨广登基称帝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清除这个实力最强的弟弟。而汉王杨谅,也早已准备造反。一场兄弟大战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第四章 营建东都
隋朝两代皇帝,各建造了一座城,隋文帝建造了大兴城,也就是后来的长安城,隋炀帝则建造了洛阳城。大兴城在当时已经独一无二了,为什么隋炀帝还要再大兴土木呢?隋炀帝建造的洛阳城和大兴城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呢?
第五章 千秋运河
在传统史家对隋炀帝的指责中,开凿大运河是重要罪状之一。人们说他为了满足自己巡游江南的私欲,不惜劳民伤财、种柳开河,让老百姓家破人亡。隋炀帝开凿运河真的只是为了饱览江南美景吗?大运河在历史上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第六章 游幸江都
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游江都。巡游江都固然让隋炀帝本人风光无限,但也让后来的史家和小说家捕风捉影,大肆渲染,演绎成隋炀帝一生最大的罪状。那么,隋炀帝为什么要巡游江都?为什么这次巡游会招致那么多的非议呢?
第七章 扬威塞北
在隋炀帝的一生中,不但有过巡游江南的浪漫,还有过扬威塞北的豪情。事实上,虽然塞外自古号称苦寒之地,但是,隋炀帝出巡塞北的规格和规模一点也不逊于游江南,照样是花团锦簇,耀武扬威。隋炀帝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他出巡塞北又是出于何种政治目的呢?
第八章 经略西域
开疆拓土,称霸四方是传统的帝王梦想,有着雄才大略的隋炀帝自然更是如此。在出巡塞北草原后不久,隋炀帝又把目光转向了大隋的西部,那里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不少擅长经商的民族。对于这片土地,隋炀帝又有着怎样的构想呢?
第九章 炀帝西巡
在中国的历代皇帝中,隋炀帝走得最远。他曾西巡青海和河西走廊,足迹踏过大西北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在翻越祁连山脉时,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随行士兵冻饿而死,隋炀帝本人也吃尽苦头。既然如此,为什么隋炀帝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西巡呢?
第十章 杨素之死
杨素,他是隋炀帝一朝的最大功臣,隋炀帝给他高官厚禄。他也是隋炀帝最为猜忌的大臣,隋炀帝让他胆战心惊。一赏一防之间,杨素尝尽伴君如伴虎的辛酸。面对猜忌成性的隋炀帝,老谋深算的杨素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第十一章 老臣伏诛
隋炀帝逼死杨素,是因为杨素功高震主,引起了隋炀帝的猜忌。杨素死后已经没有人能对隋炀帝构成威胁,但接下来隋炀帝却依然大开杀戒,将几位元老重臣一併处死。隋炀帝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是以什么名义对这些元老重臣下手的呢?
第十二章 言者有罪
隋炀帝大肆诛杀元老重臣,既是杀人立威,也是清除政治异己,为自己的统治开辟道路。然而,在往后的岁月里,他的打击面逐渐扩大起来,仅仅是提出不同意见,也很有可能撞上枪口,万劫不复。那么,在这一波打击中,因言被杀的又是何许人呢?隋炀帝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极端的反应?
第十三章 朝廷五贵
隋炀帝刚愎自用,权力意志极强,不仅容不下元老重臣,甚至连自己的心腹提出不同意见,都会痛下杀手。但作为大隋王朝的皇帝,他又不能单枪匹马治理天下,无论如何还需要宰相辅佐、大臣协理。那么,隋炀帝这样独断的皇帝,喜欢什么样的下属呢?他的用人风格为何?
第十四章 立储风波
隋炀帝想当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既没有虚心纳谏的胸怀,也没有任人唯贤的眼光。在大隋王朝表面的风光下,其实隐藏着各种危机。这危机,既表现在国家政治、也表现在家庭关系上。而关系到王朝稳定的太子人选问题上,隋炀帝也遇到了麻烦。
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丽
由于高句丽国王高元不肯朝觐,隋炀帝大动肝火,决定亲率百余万大军讨伐高句丽。高句丽问题到底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隋炀帝为何非要如此大动干戈呢?
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隋炀帝亲率百余万大军,督战高句丽,将士们也奋勇当先,两路大军分别包围了高句丽的军事重镇辽东和首都平壤。尽管优势明显,隋军竟然莫名其妙地被高句丽牵着鼻子走,最终惨败而归。那么,兵多将广的隋军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被动呢?
第十七章 功败垂成
隋炀帝不甘心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半年后再次御驾亲征。吸取教训的隋军凭借优势的兵力,周密的部署安排,即将大获全胜,一雪前耻。然而就在关键时刻,突然发生了一件意外,迫使隋炀帝忍痛放弃了大好形势,班师回朝。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第十八章 后院起火
隋军二次东征高句丽,眼看胜利在望,礼部尚书杨玄感却突然在后方起兵造反,迫使隋炀帝紧急撤军,第二次东征也因此功败垂成。那么,这个改变了整个战局的杨玄感究竟是何许人?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造反呢?
第十九章 玄感败亡
杨玄感起兵之后,虽然在战场上连连得胜,队伍也迅速发展到十万之众,但却在短短的两个月后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这戏剧性的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杨玄感为什么从一唿百应走向一败涂地呢?
第二十章 炀帝失策
杨玄感起兵虽以失败告终,却拉开了隋朝灭亡的序幕。这场仅仅维持了两个月的兵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打败杨玄感的隋炀帝,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胜利的真正原因?在杨玄感兵变的背后,究竟还潜伏着哪些危机?
第二十一章 三征高丽
大业十年(六一四),在两次东征高句丽失败以后,不服输的隋炀帝又发起了第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与前两次相比,这一次隋朝的军队士气最差,失败似乎已成定局,但事实上战争却进行得异常顺利,这是怎么回事?战争的胜利,能否化解隋朝社会的危机?
第二十二章 李敏之死
在隋朝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大案,仅仅因为一条荒诞的谶语,三十二位李姓贵族死于非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这场惨案中,隋炀帝本人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第二十三章 雁门之围
当年,隋炀帝出巡塞北,东突厥启民可汗顶礼膜拜,真是风光无限。然而到了大业后期,当隋炀帝再次故地重游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让隋炀帝颜面尽失,甚至差点性命不保。这是一件什么事?隋炀帝为什么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
第二十四章 三下江都
隋炀帝当皇帝期间,共有三次下江都的经历,前两次都是风风光光,摆尽排场。但到三下江都时,却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为什么同样的行为,会有如此不同的效果?
第二十五章 李密崛起
李密因参与杨玄感叛乱而成为大隋王朝的通缉犯,整天东躲西藏,提心吊胆。但是一次命运的转机,让他成了隋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从此率领着瓦岗军南征北战,威震中原。谁是李密命中的贵人?李密的崛起,对整个隋末政局又意味着什么?
第二十六章 中原苦战
李密进入瓦岗军之后,真是如鱼得水,接连取得军事和政治上的重大胜利。他也从一个东躲西藏的通缉犯一跃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第一号人物,受到各路英雄的拥戴。那么,李密是否就能够从此顺顺利利,直至成就大业呢?
第二十七章 太原起兵
论亲疏,他本是隋炀帝的亲表哥;论身分,他又是隋朝册封的唐国公,既富且贵。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位与隋炀帝有着如此密切关系的人也开始起兵反叛大隋。这个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也要造反呢?
第二十八章 关中易主
在起兵反隋的各路武装中,瓦岗军的李密实力最强,但是最终的胜利者却不是李密,而是在太原起兵的李渊。那么,李渊为什么能笑到最后?他採取了什么样的策略使得天下易主?
第二十九章 大厦将倾
隋炀帝三下江都,一方面是要躲避战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江南经营半壁江山,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多,隋炀帝就惨死于兵变者手中。那么,在江都宫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本应该忠心耿耿的禁卫军为什么会造反?
第三十章 江都宫变
大业十四年(六一八),隋炀帝的禁卫军骁果发动兵变,夜袭江都宫。但根据记载,当时在江都宫城外有大将军来护儿,宫城内也有最精锐的给使营守卫。既然如此,叛军究竟是如何攻入深宫大内的?不可一世的隋炀帝,为什么最后会死于一个无名小卒之手?
第三十一章 隋亡唐兴
大业十四年(六一八),隋炀帝在扬州死于非命,天下马上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之中。各路反隋力量纷纷称王称帝,建立割据政权。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历史时刻,谁成了大隋王朝的最后终结者?
第三十二章 殷鑑不远
隋炀帝、唐太宗,一个是万人唾骂的暴君,一个是百世流芳的圣君。但是谁能想到,这两位皇帝竟有着那么近的亲缘关系。两个人,不仅有着相似的出身和性格,还有着相似的志向与能力。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迥异的结局呢?
自序
隋炀帝,众人眼中的「大暴君」。可是,谁能否认他的审美价值呢!万丈豪情,千秋功业,再配上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一个不怎么公平的谥号,如此巨大的张力,万人恨,万人迷。
在我家里,妈妈最喜欢为隋炀帝鸣不平了。她总对隋炀帝的英雄气概啧啧称奇,也总为他后来的身死国亡叹息不已。每到这时候,我就问她:「隋炀帝可是踩着万民的尸骨去摸天呢,您一个小老百姓,愿意生活在他的统治下吗?」老人家立刻不说话了,但是,到下一次,照样惋惜。
爸爸更有趣。昨天,他推开我的房门,递给我一张皱巴巴的纸,然后说:「我写了一首诗。」我赶紧肃立,拜读。这哪里是一首诗哟!是六首呢,有绝句,有律诗,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诗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隋炀帝。我在微博里写过,爸爸是一个有点才子气,又有点英雄气的人。他会半真半假地感慨生不逢时,未能允许他大展长才,而我和妈妈也会半开玩笑地打击他,说他有心无力。时也命也,这不正是人类慨叹的永恆主题吗!
现在,这六首诗就放在我面前。我确信,它们的第一读者和批判者绝不是我,一定是我那有着清醒头脑和发达情感的妈妈。我还确信,它们最终的读者和批判者仍然不是我,因为,我已经打算把它们奉献给大家──我的读者们,《蒙曼说隋:隋炀帝杨广》的读者们。
《怀古六首》──蒙善泉
南游怀古(一)
春水悠悠秋水长,运河两岸好风光。
稻浪滚滚千顷碧,荷花亭亭十里香。
扁舟浮云织锦绣,绿柳青烟笼画舫。
翁媪黄昏闲来坐,指点晚霞话隋皇。
南游怀古(二)
半江锦帆半江霞,风拂绿草水蒙沙。
扬子浪卷千堆雪,钱塘潮推一线涯。
石头城下听昆曲,虎丘塔侧品新茶。
最是游人销魂处,隋堤柳影洛阳花。
甘肃行
祁连山高万木幽,瀚海黄河一望收。
大斗拔谷君涉险,观风行殿草伏诛。
怀远何惧餐风露,睦邻敢忘万兜鍪。
隋筑长城今安在,惆怅遥瞻漠北头。
洛阳怀古
洛城一望春渐深,隋堤漫步忆前尘。
勃兴忽亡志千古,载舟覆舟俱斯民。
炀帝陵
雷塘自古号繁华,碧瓦红墙百千家。
可叹一隅隋皇墓,孤坟老树宿寒鸦。
雷塘行
和风微醺日欲斜,红楼碧野接天涯。
游人或谓春将老,我来雷塘拾落花。
妈妈眼中的隋炀帝在叹息里,爸爸眼中的隋炀帝在诗里。那么,我眼中的隋炀帝呢?应该就在这本书里吧。很多朋友会发现,和我以前的几本书不同的是,这个前言并未涵盖对隋炀帝的整体评价。也许在我心中,如此毁誉交织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的命运,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本来就不该由一篇短短的前言容纳。因此,还请您耐下心来,从头看起。当然,您若着急要结论,也可以先看第一章和最后一章。
需要说明的是,「百家讲坛」《隋炀帝杨广》曾经录制了三十二集,播出时,出于种种因素,把《一征高丽》《铩羽而归》《功败垂成》及《后院起火》归併为一集,又将《三征高丽》做了大幅度调整,最后便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二十九集版。一番周折,再次验证了历史和现实之间果然密不可分。然而,唯有信史,才能成为我们了解当下、展望未来的根基。因而,此次出书,恢复原貌,也算是不诬古人,对隋炀帝有个交代吧。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太妙了!我一直以为历史书都是板着脸的,充满了枯燥的年代和人名,但《蒙曼说隋:隋炀帝杨广》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蒙曼老师的语言非常有画面感,而且带着一种幽默感,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津津有味。她讲到杨广巡游江都的时候,那种奢华的排场,那种对江南美景的迷恋,简直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呈现在我眼前。同时,她又会很冷静地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好色”或者“享乐”,而是会联系到杨广当时的政治需求,他对展示帝国威严的渴望,以及他作为统治者,想要体验和控制一切的心理。我最欣赏的是,她能够捕捉到历史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比如杨广在处理一些重大政务时的犹豫,或者在面对反对声音时的愤怒,这些细节让杨广这个人物变得更加立体,不再是一个符号化的皇帝,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她还会用很多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历史事件,比如把大运河的修建比作连接南北的“血管”,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它的重要性。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坐在一位资深导游身边,她不仅带我游览了历史的风景,还给我讲解了背后的故事和人文情怀,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隋朝历史了解不多,只知道有个隋炀帝,然后是唐朝。但是这本书,我真的读得停不下来!蒙曼老师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她不只是讲杨广个人的生平,而是把他的故事巧妙地融入到整个隋朝的兴衰之中。她会详细分析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过程,杨广又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杨广是如何继承皇位的,以及在他继位之前,他所做的那些铺垫。这些内容让我觉得,杨广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昏君”,他是一个有野心、有手段的政治家,只不过他的野心和手段,最终走向了与时代不太相符的方向。她还特别强调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杨广这个人,他的性格、他的决策,对整个国家的走向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她也分析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不仅仅是杨广一个人的责任,也包括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比如土地兼并、阶级固化等等。这本书就像是一堂精彩的历史课,让我清晰地看到了隋朝这个短暂王朝的来龙去脉,也让我对杨广这个被标签化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不再是简单地“因为杨广,所以隋朝灭亡”,而是“杨广是谁,他做了什么,以及这些又如何与隋朝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书可以读得如此引人入胜。蒙曼老师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而是选择了一个非常“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她会在某个事件上停留,然后深入挖掘背后的细节和原因,再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比如,她讲到杨广三次东征高句丽,这可不是简单的陈述“他打了仗”,而是详细分析了这场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对隋朝国力的消耗。她会讲到战争中的士兵的艰辛,将领们的权谋,甚至是杨广本人的内心挣扎。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能够理解战争背后那复杂的政治考量。她还会穿插一些关于当时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描写,这些细节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也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皇帝的传记,更是一幅描绘隋朝社会风貌的宏大画卷。读完之后,我对隋炀帝杨广的印象不再是单一的刻板印象,而是一个复杂、矛盾,并且在历史洪流中做出过重大选择的人物。这种立体化的解读,让我对历史有了全新的理解,也对蒙曼老师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评分哇,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之前对隋炀帝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个荒淫无度、好大喜功的昏君形象上,总觉得他就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可读了《蒙曼说隋:隋炀帝杨广》之后,我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蒙曼老师的叙述方式太吸引人了,就像是在讲故事,但又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她没有一味地批判,而是试图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杨广。我特别喜欢她分析杨广政策时的角度,很多事情在当下看起来可能很“昏庸”,但从长远来看,或者从他的视角出发,却有着更深层的考量。比如修建大运河,这确实耗费巨大,但也为后世的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再比如他推行的科举制度,虽然在推行过程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人才的垄断,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上升的通道,这在当时是多么石破天惊的一项改革啊!蒙曼老师就像一个历史侦探,层层剥茧,让我们看到了杨广身上那些被淹没的闪光点,也让我们理解了他那些备受争议的决定背后,可能存在的动机和局限。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这位历史人物,不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去理解他所处的时代,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作为一个皇帝,那些无奈与挣扎。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对话,他引导你拨开迷雾,看到历史真实的模样,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评分这本《蒙曼说隋:隋炀帝杨广》给我的震撼,绝对是意想不到的。我一直以为历史就是枯燥的史实堆砌,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蒙曼老师的叙事方式,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写历史,也要写人心”。她不仅仅是罗列杨广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去探究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她花了大量篇幅去分析杨广的性格特点,他的成长经历,他的政治抱负,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塑造了一个历史上的杨广。读到关于他与父亲杨坚的关系,以及他如何一步步走向皇位的过程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权谋斗争的精彩片段。而且,她对杨广的评价,非常客观,不回避他的过错,但也努力去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在改革制度、发展经济方面,杨广确实有过超前的眼光。书中对当时社会思潮、文化氛围的描绘也极其生动,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杨广所处的时代背景。她还通过对比的方法,将杨广和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例如他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差异,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杨广的独特性,也让我对“明君”和“昏君”的界定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人物从来都不是脸谱化的,他们身上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和杨广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对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