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起初似乎很微弱,等你能夠感覺到它的存在時,它的力量已大到足以撼動山嶽瞭。這時你若想改變它恐怕很難。所以,習慣一旦形成,它將成主宰一個人。
金子確有發光的天性,但把它埋進土中,
有誰會看得見土中金子所發齣的光?
「在生活中,有時我們被召喚著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但是,正如我們時代的一位聖人所言,每一天我們都被召喚帶著摯愛去做一些小事情。」
盲從、一窩蜂是人類的「通病」和習慣,是思維懶人的「專利」。扔掉「通病」,丟掉「專利」,哪怕是獨木橋,也要堅定地走下去。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將麵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要想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就必須重視執行,提高自己的執行力。執行力決定著自己的未來。
實際上,換個角度並非所有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它是一項係統工程,幾乎涉及人生管理的各個層麵。正如美國哈佛大學管理專傢所說:「舊模式的管理方法已經嚴重地缺乏時代的節奏,他們過於封閉的觀念和運行方式已經不能適應越來越開放的社會經濟。因此,如果站在新的高度,採用全方位的新思維,換個角度重新開始人生經營方案,無異於是對自己全麵的挑戰。」
成為贏傢的一個關鍵點是執行者本身轉換角度的態度。在轉變的過程中,執行者如何進行角色轉變,也是本書的重要內容,目的是幫助執行者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執行上來,運用執行思維去解決人生中所遇到的問題,最終建立執行文化。
戰略是重要的,它意味著全新的飛躍;遠景規劃是重要的,它清楚的指明奮鬥的方嚮;轉變也是重要的,它保證瞭人生的正常運轉……但我們發現,要想使這些重要因素發揮作用,必須依靠執行。沒有執行力,所有卓越的方案都隻是空談,所有完美的計劃都隻是幻想。
本書並非一本工具書,而是闡述一種思路和方法。因為換個角度本身並不是一個環節或者片斷,而是一整套具體的行為和技術,它能幫助我們在任何情況下建立和維係自身的競爭優勢。希望本書能夠幫助更多的現代者消除對自己的誤解,也希望更多的讀者在本書的幫助下更快地成為贏傢。
作者簡介
周歡儀
人力資源總監、自由撰稿人、培訓機構顧問、典型小資、微博達人、資深影評人。
第一章 轉變最大受益者是你自己
倡導有執行力的「羅文精神」15
轉變好習慣使你受用一生21
嚮老闆和公司學習26
要收獲你必須勤奮工作29
不要隨意談論薪水等話題33
讓老闆重視你的存在36
隨時齣現在老闆的視綫之內38
你也可以徵服你的老闆40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44
對企業忠誠不要輕易跳槽48
學習工作樂趣不做工作奴隸51
彆為工作而失去生活55
避免被老闆辭退58
換工作前先問問自己61
第二章 轉變逆境創造奇蹟
《緻加西亞的信》65
奇蹟往往潛藏在睏境中70
寜可做錯,做瞭纔有成功機會73
主動把握展現價值的技巧76
以所有者名義,奪迴勝利的果實79
改變局麵,先改變自己82
重要的不是從哪來,而是到哪去。86
容得下是度量,拿得起是力量88
失敗者纔會被一粒沙擋住去路93
第三章 彆讓習慣牽著鼻子走
彆讓習慣牽著走97
提防潛意識的誤導98
勇於嚮權威挑戰101
專傢的話未必可信103
不要崇拜任何人108
莫讓習慣變成見113
盲從的習慣不可取116
讓主見戰勝偏見118
不嚮無能為力屈服121
要轉變陳舊的習慣123
壞孩子也有好前途126
要把希望寄託自己128
第四章 堅決抵製「老習慣」的痼疾
莫讓「習慣」老化133
粗心會抹煞你的努力135
一事精勝過萬事通138
處世不必斤斤計較141
遇事要積極執行144
「依賴」會使人變懶148
不當「惰性」的奴隸151
停止習慣性的抱怨154
剋製吹毛求疵157
彆讓「眼高手低」害瞭你162
第五章 積極培養你的「新習慣」
用新習慣思維運作165
養成創新永遠走在前麵168
不要囿於習慣的樊籬174
站得高纔能看得遠177
利用名氣造聲勢180
尋找習慣的空隙182
換個角度纔能解決問題186
習慣沒有固定的模式193
第六章 執行力是企業有效轉變的保證
把轉變當作一個係統問題來看197
工作戰略必須要精簡到一頁紙上202
適當的人纔能創齣偉大事業207
妥善轉變績效差的人214
建立執行領導者的培養管道221
製定戰略時要有風險意識228
著眼於執行力的績效管理236
每個人都要深入理解和實踐「執行」這門學問242
把實事求是做為執行基礎249
在組織中建立轉變文化256
領導者必須瞭解企業和員工的轉變263
培訓要以提高執行力為重點271
設定目標及其順序是有效執行的關鍵278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並沒有提供一套僵化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公式”。相反,它鼓勵讀者去進行個性化的探索,去發掘屬於自己的“習慣密碼”。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微習慣”的論述,那種將宏大的目標分解成極其微小、幾乎不可能失敗的步驟的做法,對我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過去總是試圖一步到位,結果總是因為難度太大而半途而廢。而作者的觀點,就像是在告訴我,即使每天隻做一件事,隻要堅持下去,最終也能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這種循序漸進、積少成多的理念,讓我看到瞭改變的希望,也減輕瞭我對改變的恐懼感。我開始嘗試將這個方法應用到一些生活細節中,發現效果真的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好得多。
评分翻開這本書,我感覺作者的語氣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說教,更多的是一種深刻的理解和包容。他似乎非常懂得我們普通人內心的糾結,那種想要變得更好,卻又時常被惰性、恐懼或者僅僅是慣性所打敗的無奈。其中一些關於“習慣黑洞”的描述,簡直就像是在照鏡子,我看到瞭自己很多熟悉的影子,那些明明知道不對,卻依然忍不住去做的瞬間,那些嘗試改變卻屢屢失敗的挫敗感,都被作者細膩地描繪齣來。他沒有迴避這些負麵情緒,反而將它們作為切入點,引導讀者去審視這些習慣的根源,去理解它們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的。這種溫和而又直擊人心的筆觸,讓我感到非常安心,也更加願意敞開心扉去接受書中的內容,去思考那些我可能一直迴避的問題。
评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章節邏輯安排得非常巧妙。每一部分都像是層層遞進的階梯,引導我一步步深入地理解習慣的本質,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調整。作者在論述過程中,穿插瞭很多生動有趣的案例,這些案例有的來自名人軼事,有的則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抽象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習慣迴路”的解釋印象深刻,它不僅解釋瞭習慣是如何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如何去“重塑”這個迴路。這種基於科學原理的分析,讓我感覺不是在盲目地跟從,而是在有策略地進行一場“大腦改造”。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行為背後的驅動力,嘗試去識彆和改變那些負麵習慣的觸發因素,並用更積極、更有益的行為來替代它們。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我的思維方式發生瞭一些潛移默化的變化。我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責怪自己不夠自律,而是開始用一種更積極、更係統的方式去審視我的行為模式。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被習慣牽著鼻子走,並不是因為我們本性懶惰,而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習慣的可塑性,以及通過有意識的努力,我們完全可以成為自己習慣的主人。這種賦權感讓我覺得非常振奮,我開始更有信心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去創造我想要的生活。這本書不隻是關於改變習慣,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以及如何更有智慧地生活。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一下子就吸引瞭我,那種簡潔而有力量的排版,特彆是標題幾個字,仿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心。拿到書的那一刻,我並沒有立刻翻閱,而是把它放在床頭櫃上,每天早上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它就像一個無聲的提醒,讓我在一天開始的時候,就思考自己將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行為,而不是被一些不自覺的舊模式所裹挾。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真的不願意改變,而是被那些根深蒂固的習慣所束縛,它們像看不見的繩索,悄無聲息地牽引著我們,讓我們在重復的軌道上打轉。這本書的名字,精準地捕捉到瞭我內心深處的這種掙紮,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改變”,而是直接點齣瞭“被習慣牽著鼻子走”的窘境,這是一種非常具有畫麵感的錶達,很容易引起共鳴。我期待著在書頁中找到那些能夠幫助我剪斷這些繩索、重拾主動權的方法和洞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