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拥有永不退转的幸福人生--
「断绝」心中执念;
「舍下」心中杂念;
「离弃」心中贪念。
佛陀与高僧禅师们潜心行脚一生,
终于寻得让人过得开心、活得满足的生命秘密,
无论现在的你,需要什么样的人生答案,
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得到满意的解答。
本书特色
★以「断绝」「舍下」「离弃」三大概念,教导你抛去一切烦恼,净化你的心灵,并拥有真实的自我,任何事都将不再阻扰你。
★佛陀以四十九年行脚的经历,阐述从生活中解脱的「淡定慧言」;历代高僧禅师以千古的实证,阐述从生死中提升的「淡定至理」。
★佛陀与高僧禅师说故事,教读者如何根除心念里的杂质、如何远离负面情绪的干扰、如何让俗世的烦恼一扫而空,迎向自在快乐的淡定人生。
★每一篇文章皆附精选名诗雅作,让读者更能感受佛陀与高僧禅师们凝鍊高深的修持智慧,以及超脱不凡的生命境界。
作者简介
今酉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多年来,不惮于红尘喧嚣,醉心宗教;欣喜于生命完满,纵情诗歌。近年则主要致力于将禅佛理论与心灵修养相结合,从佛陀的「禅意」里觉出生命的「诗意」,着有《禅是一支解语花》等书。
第一篇 断绝 心中执念
不过是借一段生命
.借来的光阴
.没有时间老!
.屈指可数的岁月
.不害怕、不后悔!
.寻觅一生的幸福
放下行囊,放下皮囊
.选择的痛苦
.尊贵底下的平凡
.果断的抽身离去
.有晴有雨的生活
.生活就是「空」
.有节制的癖好
.行走时,放下一切包袱
.全心全意,不犹豫
境不转心转,没有过不去的路
.一切苦痛,都是转机
.走出自己的道路
.局限并非缺点
.改变自己的心境
.你如何看待世界?
.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与自己独处
.不沉浸于回忆
.不以明日为借口
.把握现在的幸福
.活在当下,即是圆满
第二篇 舍下 心中杂念
找路不如找心,问路不如问心
.绽放自己的美丽
.静心不急躁
.处处皆禅机
.抛开内心的规矩
.抛却「执念」
.认清自己每一个面貌
和合因缘,不只是一人一线
.用心的爱,才是幸福
.真心,才是最好的选择
.好心情,好姻缘
.拥抱而非拥有
感恩,一生不负父母与众生
.母爱如佛
.家庭和睦才是「家」
.答案就在身边
一言为重,千言为用
.沉默也是答案
.因人而异之道
.不要急着「冒出头」
.嘴巴是一把双面刃
.说话的智慧
第三篇 离弃 心中贪念
步步踏实,此趟人生即无所愧憾
.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
.步步累积
.多言不如行动
.果断迈出第一步
做事诚正,待人宽柔
.宽容才会幸福
.利人才能利己
.众生皆平等
外财养身,内财养心
.感恩才是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
.心灵荷包绝不能羞涩
.心中四富:知足、惭愧、安静、智慧
.改正错误,才能找回自己
.褪下多余的「恶」
.宁静才能拥有更多
.真挚自然才是清净的种子
心种菩提,学会疼惜大地
.以慈悲心接纳一切
.尊重世间万物
.与人为善,从小处做起
.彼此暖和,世间皆是温暖
.将痴念转为慈悲
.抛却固有想法,才能懂得幸福
.不求回报的慈悲
导读
借来的光阴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有一次,雪峰禅师在路上遇见玄沙禅师。雪峰禅师说道:<有一个远道而来的僧人,不幸在昨天去世,我心里感到十分悲哀,也让我想起前几天有人问我的问题。>
玄沙问道:<他问你什么?>
雪峰说:<他问我:【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呢?】>
玄沙问道:<你怎么回答的?>
雪峰说:<我对他说:【人死之后,如冰归水。】>
玄沙点点头:<嗯,有一点道理。虽然我不是完全认同,但你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雪峰问道:<那你会怎么回答呢?>
玄沙默默垂首,双掌合十道:<人死之后,如水归水。>
雪峰听完,大为叹服。
<人死之后,如水归水。>是多么平静且抚慰人心的字句!
生命,本就是从时间长河中舀取出的一瓢光阴。不管你是细呷慢啜,还是一饮而尽,纵然你有再多的抱负、流连和遗憾,终须将这一勺清冽,还予不止的溪流。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玄沙禅师的智慧和豁达。有很多人因贪生怕死而四处烧香拜佛,每天惴惴不安,谨小慎微地<熬>度人生,生怕会做出有损功德的事。他们以为,这种<虔诚>能多换来一点阳寿,或增加死后成佛的可能。殊不知,这样既错过了生活中的温暖美好,也因缘木求鱼而不能得悟正道。
佛陀曾说:<生命只在一唿一吸之间。>我们得一天寿命,就该心怀感激,善良期许自己好好度过这一天。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生活中每个动人的瞬间,一次不经意的浅吟低唱,一个自然而然的明媚微笑,或只是一朵开得正艳的野蔷薇……都值得我们探身攀折。反观焦虑、紧张、忧郁和算计……只会让我们辜负时光的赠与,错过最美好的自己。
有一则笑话,也许能给我们一些警示。
一天,儿子问父亲:<您已年近古稀,年轻时的愿望都实现了吗?>
父亲回答:<年轻的时候,你妈责备我时总会拉扯我的头发,当时我想,要是没有头发就好了。如今,只有这个愿望也算是实现了。>笑过之余,每个人都可以自问:当我们老了,会不会和这个父亲一样,只是被岁月的砂纸一点点磨损了身体和锐气,而自己手中的刻刀,却始终不曾举向我们渴望过的幸福生活?
生命,不过是一段借来的光阴。你我,不过匆忙行走在这段借来的旅途。
只是,时光虽是借来的,脚下的每一步却是我们自己的。用心、真心、开心地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才能在水归水之前,採撷到属于自己的那朵最美的幸福花蕾。
绽放自己的美丽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比丘尼《开悟诗》
我们参佛悟禅,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幸福,就好比在寻找春天。一开始,我们兴致勃勃地上路,从清晨找到夜晚,从千山寻到万水,不知扔掉了多少根木杖,也不知踏破了多少双鞋子,却依旧找不到春天的踪影。
后来,当我们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中,偶然看到庭院中绽放的寒梅,轻轻一嗅,清香四溢,才发现原来春天早就悄悄地绽开在枝头很久了。
不过,春天真的是在寒梅枝头绽开吗?其实,是在我们心头上绽放吧。正如明朝着名的心学家王明阳所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是啊,春天开在枝头,枝头的花,却开在我们心中!只是,有几个人能闻到心中的花香呢?
有一次,大珠慧海禅师去参见马祖道一禅师。
马祖道一禅师噼头盖脸便问道:<你从何处来?>
大珠慧海禅师答道:<我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道一禅师又问道:<你来我这里有何事?>
大珠慧海答禅师道:<我来贵处求佛法。>
马祖道一禅师再问:<我这里一无所有,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都不顾惜,却跑出家门来乱求什么?>
大珠慧海禅师感到很疑惑,反问道:<不知什么是自家宝藏?>
马祖道一禅师答道:<就是现在站在我面前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呀!这就是你的宝藏,一切都完备而充足,没有丝毫瑕疵和欠缺,用起来也自在无碍,你何必还要向外寻求呢?>
大珠慧海禅师顿悟,了解自己的本源心性,于是欣喜的拜谢马祖道一禅师。
禅师尚且如此,我们凡人就更是这样了。当我们追寻人生幸福的真义,探求生命智慧的奥秘时,常常会习惯性地向外寻找,或是四处拜谒名师,或是到处参阅典籍,其实,这是本末倒置。
我们自在清净的内心,才是一切答案的源泉所在啊!心外的大千世界虽然宽广,高僧的人生智慧虽然玄妙,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自己的心,才是包容万物最宏大的道场,可以孕育一切事物的起源。
<一念觉,众生是佛。>佛陀教导我们的方法即在启发我们每个人的自心觉醒,从内部开始完满,同时也是他传法授道的目的。佛陀告诉我们,没有哪朵花身上的衣裳是黑白的,每枝每瓣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何必艳羡牡丹的华贵,郁金香的优雅?不如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美丽,绽出缤纷色彩。
只有扎根于自己的生活,不因旁人的得失荣辱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不因自己的一时高低而得意或叹惜,才能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滋养后,从容的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美丽。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不要舍弃自心的灵山,徒然去攀登其他山岭,否则也只是多费几双鞋却仍一无所得。
宝藏是自家的,佛法是现成的,菩提和春天,就开在我们自己的心头,又何必远求呢?
序
永不退转的幸福人生
阳光穿过雨后青翠的树叶,静静地洒在林荫斑驳的小路上,时而有几只飞鸟啼鸣,时而有几缕清风低吟,树林正轻轻地哼着沉默与安宁。
一位老者,倚靠在一棵大树旁,双手捧着一个瓦钵,专注地品饮着刚刚汲取的泉水,神态庄严安详,眉宇间挂满喜悦和感激,旁边一位年轻的比丘已用青草铺了一片小小的平地。老者饮毕,年轻比丘接过长者手中的钵,轻轻地包好,然后搀扶着老者到铺好的草地中坐下。
「阿难,你也坐下歇歇吧。这一路多亏了你的照顾,不然我不知道还要在路上耽搁多久才能到达拘尸那揭罗呀!」
「世尊,您年事已高,实在是不适合再做长途的跋涉了,况且您无论走到哪里,总有那么多的人来问候您或向您求教,您都不知疲倦地一一予以解答,看到您这样辛苦,我实在觉得有负师兄们的嘱託,未能好好地照顾您。」
老者微微含笑,用手指指双脚:「阿难,这双脚现在还有力量支撑我行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哪一天当它们与泥土融为一体的时候,才是我该彻底歇下来的时候!」
就是这双脚,曾赤足行走在印度大地上,整整四十九年!
四十九年来,这双脚踏过竹林,踏过山野;踏过奢华的宫殿,踏过简陋的茅屋;踏过平整的坦途,踏过泥泞的雨路;踏过世人心头的快乐和烦恼,踏过人们眼角的泪水和微笑……而这双脚的主人,就是佛陀。
生命里的每次欢笑、流泪,每次挣扎、翻涌,每次追逐、放手……都是我们踏在人世间的真实脚步。
与其因为斩不断情丝、挥不去愁绪、丢不下欲望,而步履蹒跚,
与其因为名利的桎梏、俗事琐碎的烦扰、不堪压力的急躁,而万劫不复,与其因为逆境凝滞的困顿、因缘聚散的苦楚、生老病死的无助,而笑颜不展。
不如,就让佛陀和高僧禅师们告诉你什么是──
习得丢弃包袱,练得自在轻盈、学得境不转心转的「淡定人生学」,让你从哭和笑、失去和得到、纠缠和释怀、逃避和面对、执着和放下之中解脱,拥抱永不退转的幸福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