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让李欣频一口气看完,激动不已的故事
二十年来全心投入身心灵研究的赖佩霞,首度借由自己最痛苦难堪的经历
告诉你:不把”心”带回家的人,人生不可能成功的……
「人要圆满,必得赌上生命的全部。除此之外,少一点都不成;
没有简便的做法,没有替代方案,也没有妥协之道。」
-心理学家荣格
赖佩霞,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其实前半生活得很痛苦──带着洋娃娃的外表来到世上,面对的却是被父亲遗弃的现实;在强势母亲的影子下成长,越爱对方却越多冲突;满怀欢欣地结婚,因此告别歌坛,却换来老公噼腿、小三介入婚姻…
在痛苦中,她因缘际会地踏上了心灵的修行之路。二十年来,她练习静心、渐渐觉醒,勇敢地回头面对遗弃她的父亲,平静地与相依为命多年、深爱的母亲和解,学会了与另一半相处,给孩子一个溢满爱的家。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也回到生命源头,回到本心,回到一直寻找的自己──一个心灵平静无比的「家」。
20年来,赖佩霞结识许多国际知名的心灵导师,翻译畅销励志经典,却从未揭露自己的蜕变故事。已经完成回「家」心愿的她,要用这累积20年能量的书,陪伴读者走上觉醒之路…
作者简介
赖佩霞
知名身心灵导师、歌手、主持人、摄影家。
16岁开始半工半读自弹自唱,18岁踏入演艺圈。
先后灌录多张唱片,并参与电视剧、电影与舞台剧演出。
淡出演艺圈后,投入身心灵研究,多年来走访世界各地,
受教多位名师,并译有多部作品,是心灵界最有影响力导师之一。
目前就读暨南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博士。
郭贞伶
政治大学心理系学士,哲研所硕士,任职出版界多年,很喜欢这一行。一直对人与生命深感兴趣,不禁持续在探索真理,有幸愈来愈懂得身为人的可贵与重要,愿透过此生更加懂得并实践「Unto a full grown man」之理,感恩所有相助之力。
推荐序○看见谅解、爱、与感恩 ----Bob 谢志鸿(元新科研董事长、赖佩霞丈夫
推荐序○毫不修饰、纯净的内在历程 ----陶晓清
推荐序○看似不完美的人生,原来最实在 ----星星王子
推荐序○一个真心求道的人 ----Rahasya喇哈夏
推荐序○我认识的赖佩霞 ----猪哥亮
前言、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故事
第一部
人生前半场
一、无法失去彼此,却老在刺伤对方
--我与母亲
二、如果有爸爸,多好
--我与父亲
三、两个受伤灵魂的相遇
--我与前夫
第二部
蜕变与重生
四、原来,伤痛是天堂之路
--我与成长课程
五、回源头,回本心,回归自己
--我与静心之道
六、爱上了自己
--我的爱与静心
第三部
用爱与世界连结
七、亲爱的,放下输赢吧
--我与Bob
八、看见孩子的悟性
--我与女儿
九、向世界告别
--母亲的遗言
结语、回家,才有富足人生
--我的感谢与祝福
后记、一起,在爱中成长
--疗癒,健康与自由
推荐序1
看似不完美的人生,原来最实在
我常说,写序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先看完作者的书。这次当然不例外,不过有个例外是:我不曾为一本看了就想落泪的书写过序。
书稿洒在午后阳光的咖啡馆中我的眼前,字字清楚,却又煳在泪水中。
在写这篇序的前两天,我把两个儿子的大头照贴在我的零乱的工作桌的架子上。我爱我的儿子们,就像当初我父亲爱我一般。初期在教育他们要有家教时,我不会用打的,因为我不爱被打,因此我採取「off」这一招──也就是,拿掉他们最爱的东西。像是一个月不准玩电子游戏,而且严格执行,这很有效果。
而且我用了其实很不好的方式:骂。不过我不该骂他们。观察了儿子们的反应时,我发现自己错了。于是我用成人的方式,跟他们说对不起,并且也让自己不再骂他们,尤其不会再情绪地谩骂,而是改为理性及严肃的说道理。
他们非常爱我,每天早上都会到我床上在我身上辗来辗去。我的母亲其实很不习惯,因为我的骂是从小看她骂我学来的,而当我不再骂时,她会看不过去来说我不骂他们,不过这不能影响我,我会对我儿子说要原谅奶奶,同时也跟他们说:「我不骂你们是因为你们可以做得更好。」并且也让他们知道,他们未来要面对的是自己,尤其是承担自己所做的事。
每个人都有爱,不然忝为人,但是我们常常用不对的方式来爱人,却又任性的以为自己真正有去爱人。
我在写这序的前几天,写了一些话给我的学生,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人生的逻辑很简单,就三阶段:生、活着、死。只是生、死就一瞬间,活着却折磨人一辈子,因此你要过怎样的生活,让自己不受折磨,是自己的选择与决定,与任何人无关,不要怪罪任何人,因为,这就人生。
有时,看似不完美的人生,却活得最实在;反而是那些一切都比别人美好的人,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幸福。
他人的经验,是我们最好的学习
严格上说来,赖佩霞的人生并不完美,从她出生的瞬间开始,就註定了如此。不过我确信,当她百年眼睛闭上的那一瞬间,她的感觉会告诉她,这人生完美极了!
占星学是我用来了解人性的工具,也许在他人的眼中会,觉得这个角度不一定宽广,甚至会觉得狭隘短浅,不过我在这样的空间过得挺愉快的,而且渐渐地已有了更多人给予我尊重,不免俗地,我稍稍用占星来聊聊赖佩霞。
我常觉得,她有着天蝎座的气质,不过她的图中只有海王星在蝎子,但是与气质有关的月亮却进到由蝎子主掌的第八宫。这使得她的人生常常必须借由探触到人生底限的方式,来让她感受生命的奥秘延续,而她月亮的射手,却一点都不让她站在那儿自怨自怜,会让她拿着箭射向他人,有时也反弹回来射到自己,不过也十足给了她乐观与乐天。
因为这星象,使她不会刻意装扮出灵性般的空洞,而是□实灵魂的热情。第一宫是我们个性成长与撒野的地方,而她的第一宫中有在双子座的太阳,以及在金牛座的水星与金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个性表彰时、面对感情时、表达自我意识时尽情撒野,并且超有力道!
其实最有趣的,要算是她的木星。这颗扩张的星曜进到了与因果相关的第十二宫,并且进到了像海绵一般尽情吸收一切能吸收的白羊座上,再借由在第十宫中并进到宝瓶座的土星用力挤压出杂质。这个影响,让她博家、无我、与静心,尤其是博家,使她不侷限却又不限于地用各种角度看世界,也让她很快的从人生的苦痛中找回自我。
其实严格上来说,她与Bob在星象上并不相合,而且这样的星象组合要如此完好,机率非常低。但是他们却成功了,这并不是星象不准,而是人的努力,本来就可以改变未来──这话由深信占星学的我说来,应该更俱说服力才对。
他们若是没有过去,现在不会在一起彼此珍惜。盲目的爱,往往是血缘关系中最无助的桎梧;盲目地爱无助于任何关系的成长,盲目地爱也最无助。
赖佩霞用她的人生课题教会了我们重新面对自己至亲的家人,使我们不至于因为家人关系的无奈而无能为力,或是毫不努力。
我们爱一个人,就要阻止他犯错。不要纵容任何家人滥用了我们的爱,我们也不能因为要爱他们,而纵容了他们犯错,并且收拾了犯错后的所有烂摊子。收拾烂摊子,也是自己要学会的课业。纵容,从来都不是爱,而是害。
写到这里,我人正在家中。太太知道我在写序,对我说:「我一直觉得她有个非常正面的能量,我说不出那种感觉,但是就觉得她很好。」我点点头没有多说,因为我知道,等到我太太看了这本书后,会更能感受赖佩霞的力量。
我边看书稿边写序,行笔至此,发现这本书用一整篇歌颂了Bob。以前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头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现在似乎更演变成一个成功的男人后头有好多女人。这说来讽刺,不过这本书让我们看见:一个幸福的女人背后,真有一个男人,而且是好男人。
赖佩霞常会大哭,这次邀稿是在我家附近的咖啡馆提起的,当时Bob正在美国照顾家人,我们还上了线跟他打个招唿。离线后,她说感谢上次她人在北京时,我找了个在当地的朋友跟她聊了聊她所要知道的某些讯息。而且她在北京的几天前,我们才在飞碟电台用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交汇。事后她说,跟我碰面的早上起床,想到这整个过程的顺畅,她很感恩,因此在床上大哭。大哭不是难过,而是感谢她所能得到的这一切!
这就是她;赖佩霞。因为她,我感恩这所有的一切。
最后,我再加一段我给学生们的话:永远记得,他人的经验是自己最好也最免费的经验学习。听了他人埋怨,告诉自己埋怨就会事事不顺;听了他人诉苦,告诉自己诉了苦就会苦一辈子;听他人找借口,告诉自己找借口只会一事无成;听他人在做梦,告诉自己白日梦只会空留遗憾。
想着看这书稿的下午,还好我有带手帕。
后记:当我把这篇稿子寄出后,打了个电话给赖佩霞,我当下眼泪喷了出来。因为我获知Bob父亲过世的消息,我在这一端,哭着请她替我抱一下Bob。Bob是好人,他的父亲也是好人,好人会在美好的地方准备好一切等我们前去的。
星星王子(作家)
推荐序2
看见谅解、爱、与感恩
大女儿Amy及儿子Tony 对我说,「Dad, 你现在对待Aggie 和Adrienne (佩霞的两个女儿)的方式,跟你以前对我们很不一样。」我说「怎么不一样法?」「你放松很多,不像当年带我们、管我们的时候,总是非常急燥与严格。」
朋友及以前的同事,也都异口同声说,他们看见我个性上的改变。
是的,我自己也觉得现在的我较当年有耐心、较放得下、过得较轻松、较活在当下。静下心来想想,是什么让我有这样的改变?年龄较长当然是一个因素,但我们也看过不少 grumpy old man (烦躁的老男人)。我心里知道,耳濡目染受佩霞的影响,是造成我在性格上有这样改变最大的原因。
十几年来,眼看着佩霞从原来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歌手、艺人,渐渐转型为身心灵领域的老师,作家,演讲者。这中间她不断的在台湾及世界各地去上一些名师的课程、工作坊,也帮其中几位担任即席翻译,后来也帮着有些名师对学员做个案谘商。每次上完课或工作完回家,除了涉及个人隐私的部份不谈之外,佩霞都会跟我分享课程、或工作坊中的精髓。平时我们会对内容进行讨论,试图将所学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管我很少上这些课程及工作坊,但举凡对Byron Katie, Rahasya, Eckhart Tolle, Gangaji, Osho, Satir, Gomorie, Amma & Bhagavan, Ben & Jock 等名师们教导的重点也都略知一二。再看到佩霞将这些精髓活用在生活当下,我也常依样画葫芦将它们活在我的生命里。渐渐的我变得较轻松了,心较柔软了,也较有耐性了。
你还抱不抱你爸妈? 会不会对他们说:我爱你?
五十岁以前,我从来不曾拥抱过我父母亲,也从没对他们说过「我爱你」这样的话。虽然我从心底敬爱着他们,但我们那个时代背景长大的男人,是没想过,也不习惯这么做的。有一天佩霞问我:「如果你不抱爸妈,不对他们说你爱他们,哪天他们不在了,你会不会后悔?」「当然会!」我说。于是,看看时间,算算时差,正好差不多是洛杉矶的下午,我拿起电话,拨给在美国的爸爸说:「爸,怎么样,你好吗?」「还好。」聊过一会儿之后,我生涩地说:「爸,嗯...我爱你」爸爸没出声...几秒钟后他说:「好了,好了,知道了。」几次之后,爸妈也开始很自然、习惯回我说:「我也爱你喔,」或「I love you too.」有一回,家里帮佣将电话给妈妈,她老人家知道电话这一头是在台北的我,一接过电话就说:「我爱你。这回是我先说喔。」没多久以前,我如往常一样,在电话上跟爸爸说:「爸,你好好保重,我爱你。」年届九十的爸爸逗趣地说:「很好,我不只爱你,而且我还爱你爱到心坎里去了。(哈哈哈 ~ )我这是跟你妈妈学的。」爸爸这么一说,让电话那一头的家人及帮佣个个笑得人仰马翻,而他对自己的神来之笔,感到相当自豪。
最近这一次回美国陪爸妈,一早起来发现爸爸的血压太低,于是赶紧叫救护车送他老人家去医院。经过医生及护士的救护,爸爸血压回升了,血液含氧量也正常了。回家吃过晚饭,回医院陪爸爸,才踏入病房数秒钟后,爸爸心跳停止。我双手摸着爸爸的脸说:「我们好爱你,你是最好的爸爸,谢谢你一辈子尽心尽力的把我们照顾得这么好。你放心的走吧! 我们会好好的照顾妈妈陪伴妈妈。」我重复说着。几分钟后,奇蹟发生了,显示器上心跳回来了,大约半分钟后又成了一条横线,这会儿爸爸平静安祥的走了。万般不舍,心中有许多悲伤,同时脑海里不断响起「爸,我爱你」和他对我说的「我也爱你,而且爱你爱到心坎里去了」的几句话。加上脑海里一幕幕跟爸爸这几来无数的拥抱,当下除了觉得他应该多活几年之外,我心里并没有遗憾。 想着爸爸精彩的一生、对我们的养育照顾、与他互道的无数「我爱你」及拥抱,心中充满着爱及感恩。
前天刚办完了爸爸温馨的告别式。这两天我一直在想,跟佩霞在一起的这段时光,我才真正开始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对一个男人来说,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已经比很多男人柔软、感性,但一直到真的成为这样的人之后,才能了解其中的差异。现在的我更懂得用心体会亲情、友情、爱情,同时也非常关心自己在这方面的成长。由于佩霞这十多年来所学、所教、所说、所写的这方面教导的影响,耳濡目染让我慢慢变得更柔软,更懂得爱和感恩。这点点滴滴的醒悟,让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亡父之痛时,减少了很多的悲痛及后悔,而是充满了爱、感恩、及怀念。
怨怼父母,不可能拥有幸福与财富
我感念父亲,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男人。因此,当初听到佩霞小时候,母亲打电话给生父时却遭受拒绝,几年之后又千里迢迢赴美找生父Roger的故事,总觉得Roger怎么可以这么不负责任,甚至薄情。而更纳闷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听佩霞抱怨过她生父。这让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也想不通为什么。
渐渐的我才暸解,清理对生父的情绪,就是佩霞多年以来到处上课、参加工作坊、找名师谘商最大的目的之一。这多年的苦功及学习,让她慢慢消化了那些复杂的负面情绪,取而代之的是对生父的谅解、爱、甚至感恩。这着实令我称奇与佩服。现在我们全家常常与Roger用Skype做视讯聊天话家常,看着佩霞和Roger享受父女之情之爱,我不但深受感动,而且深受启发。
佩霞和母亲的关系也因为她这些年上课授课,抽丝剥茧地清理又清理,而由爱恨交织,逐渐演化为爱与感恩,到最后母亲临终前对佩霞所说的「I am so happy!」都让我非常感动。
佩霞常说「只要对父母亲有任何的怨怼,就不可能拥有幸福与财富。」我知道这是她这二、三十年在身心灵教育上的领悟。因此,当她看到别人还在为父母所为受苦时,总是很沈痛的说:「何必呢!」这是她写这本书,也是接下来她投入教育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她觉得只有把这最重要的第一层关系理清时,才有可能享有美好、富裕、幸福的未来。她的这些话也深印在我脑海跟心里。
书里的字字句句都说明了佩霞如何透过这方面的学习、静心、清理,将负面的情绪及状况消化及转变为正向、充满着爱、及感恩的品质。当我年龄越长,越能体会这方面成长的重要性。
本书对佩霞多年来的学习、蜕变、及与母亲、生父、前夫关系的演变,有详细及生动的描述。阅读初稿让我爱不释手。坦白说,很多时候,我也是透过这些文字,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见她心里转变的剖析。而有趣的是,从这些字里行间,我好像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
有些人以为佩霞是遇见我之后,才有今天的开朗。我要说的正好相反,是她的坚强、毅力、好学与自我期许,赢得了我们今天一大家子的幸福。
我是佩霞的见证,看着她从当时离婚,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女儿,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一直到今天。我很荣幸这么多年能陪着她经历这么深刻的生命蜕变,这些领悟不只对她,对我来说也弥足珍贵。
内举不避亲,我大力推荐这本书给有意愿要过着充满爱、懂得感恩、正向人生的读者,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拿出自己最好的品质给这个世界。
Bob(谢志鸿,元新科研董事长,赖佩霞丈夫)
前言
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故事
这世上,有多少人能说:我有个幸福美满的家?
还记得那年,我在美国一个社区的斜坡上,怔怔看着眼前那幢房子及庭院。
在那栋房子里,住着我二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人。我没有一刻遗忘过他,但我却不知道他的长相,没听过他的声音,更没碰触过他。
这个人,我打从出生就一直在找他,一直好想见到他。因为想见他,我来到了他住的地方,闻着他所唿吸的空气,踩在他曾留下汗水的土地上,听着会吹到他身边的那阵风声。
他,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我很想知道,当年他为什么要抛下我,弃我与母亲两人不顾,给了我一个破碎的家庭?
从小,我就好渴望有一个完整、完美的家。长大后我告诉自己,既然我无法从原生家庭体会到家的感觉,那我就自己来打造一个吧。于是我结了婚,我尽所有的努力,想要让这个家,成为我梦想中美好的家。
但就像大家后来都知道的,我那个家,还是以破碎收场了。
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又一个的家,总是布满着裂痕?为什么大家期待拥有和谐圆满的家,结果却事与愿违?有人明明有家不想回,有人回到家却觉得家里好陌生,想爱家人,却觉得爱得好难。
家,成了很多人想回去,却也最想逃开的地方。
你身上,有多少原生家庭的烙印……
而我,不想再逃。家,虽然一再让我受伤,但逃避只会让我更无助,更痛苦。假如过去的我,不曾拥有一个让我想回去的家,今天的我又凭什么给我的小孩一个她们想回的家呢?
看着我可爱的女儿,我渴望能给她们一个幸福的家。我想走出原生家庭烙印在我身上的模式,给她们一份全然崭新的爱,不让过往的伤痛与无意识,延续到她们身上,残留在她们身上。
对于父母,我也好渴望自己能放下对他们的所有抱怨与不满,我好想好想不带一丝芥蒂的爱着他们、拥抱他们。
为此,我决定,像个勇士一般,踏上这趟改变自己的旅程。
二十年来,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我还是个艺人,但身边的朋友都晓得,我早已算是淡出演艺圈了。这段期间,我多半都在探索自己,进入自己的内在世界,展开一场难以想像的灵魂之旅。
接下来我要讲的故事,我相信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任何一个人的故事。
我要讲出这个故事,是因为今天的我很幸运地觉醒了。
原来的我,只是单纯地想疗伤,想要找到能帮助我实现回家梦想的力量。
但感谢一路走来,陪着我度过难关的心灵导师与朋友们,我不仅实现了梦想──拥有一个理想的家,更重要的是,这二十年来的心灵之旅,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过往从不了解、没有碰触过的自己,也学着回顾过去、整理自己。
然后,我回到源头,回到本心,回到我一直寻找的自己──一个我心灵的「家」。
过去,我自己因为种种无明,不明白这回「家」的必要,而处在受苦状态中。今天,我看见了回「家」之后的生命,是可以多么地宏伟,爱又是可以多么地容易。我可以敞开,接纳一切快乐或悲伤,因为我明白,它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走出了过去因为家庭破碎而造成的自闭,打破了过往生命模式的局限,领受到了生命的丰盛与美好。
尤其,我也从身边无数好友、同修的身上深刻的发现一件事:所有成功、快乐、觉醒的人,一定都与他们的父母有着和谐的关系。相反的,无法与父母建立良好沟通与理解的人,往往在婚姻、财富与事业上,都很难顺遂如意。
回「家」,是生命觉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快乐的必经之路。
猪哥亮口中的「疯查某」
我很庆幸,这个关于我的故事,是经过二十年不断淬鍊后才出版的。因为我准备好了,也清楚了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
唱歌是我的兴趣没错,但多年来成名这件事,却一直令我不安,因此也没花什么心思刻意经营。我还记得,当年猪哥亮常开玩笑地说,我是个「疯查某」,因为人家捧着大把钞票要我去做秀,我都不懂得赚这个钱。
但老实说,我也不是真的不爱钱,不想出名。因为有了钱,让我能安心生活;有了名气,更可以让我有机会去从事我很想做的事情。
比方说这些年来,由于我艺人的身分,很多机关都会邀我去参加很多活动,包括义演、当志工等等。其中最让我格外感动的,是去监狱服务。有朋友就说我是怪咖,年纪轻轻的,哪里不好去,竟老往监狱跑。
但是这些经验,却在我的生命中烙下深深的印痕,而且要远比我的演艺工作更加深刻。
这些年来,有朋友看到我的转变,开始主动来邀约我开课,也有人会请我一起面对他们生命的难关。
只要能有机会去陪伴、支持与服务别人,我打从心里觉得欢喜与满足。为了能有好的陪伴品质,我投入很长的时间,上很多专业谘商师训练课程,研读很多相关知识。我也从静心中体会到,陪伴者最重要的是要连结心里那份爱与善意,用心去支持对方。
回首过去,我很高兴自己是将绝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对生命的探索与了解上。我愿意将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抛砖引玉。我只是一个媒介,分享这个生命故事,希望让爱的洪流透过我,与任何准备交流的生命相会。
你,准备好了吗?
“回家:赖佩霞20年修行告白”——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心生向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各种声音裹挟着前进,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遗忘了自己是谁。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静下来的契机,让我有机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赖佩霞的“20年修行告白”,这本身就意味着这是一份沉淀了岁月、经历过考验的智慧。我很好奇,在这漫长的修行岁月里,她是如何面对内心的挣扎与冲突?又是如何从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并非一个有过系统修行经验的人,但“回家”这个概念,却 resonates with me deeply。它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归属,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安顿,一种找回初心、找回本我的状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启发,让我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那条通往内心平静的道路。
评分说实话,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修行”这个词的理解还停留在一种比较刻板的印象里,总觉得那是一种与世隔绝、深居简出的状态。但“回家:赖佩霞20年修行告白”这个书名,尤其是“告白”这个词,让我感觉它更贴近生活,更具人文关怀。我猜测,这并不是一本枯燥的说教手册,而更像是一份真诚的分享,一种把深刻的生命体验用最朴素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尝试。赖佩霞本身就拥有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从演艺圈到家庭,再到如今的修行之路,她的人生弧线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启发性。我非常好奇,在这20年的漫长修行中,她是如何将那些看似抽象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又是如何在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醒?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同穿越那些迷茫的时刻,去感受那些微小的顿悟,最终抵达内心深处的安定。
评分从这本书的标题和作者来看,我预感这将是一本充满力量和启迪的书籍。赖佩霞,作为公众人物,她的生活经历本身就足够丰富多彩,而“20年修行告白”则暗示了她在这段旅程中,经历了深刻的自我探索和成长。我尤其被“回家”这个词所吸引,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都在物质世界里奔波,却常常感到内心的空虚和迷失。“回家”的意象,恰恰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归属感、对安定、对找回自我的渴望。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赖佩霞是如何在20年的修行中,一步步接近并最终抵达内心的“家”的。这其中一定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深刻的领悟,而这些,恰恰是我在当下生活中所需要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如同沐浴阳光般的温暖和治愈,让我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踏上寻找自己内心“家”的旅程。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脑海里immediately浮现出一种温馨而又坚毅的画面。赖佩霞,一个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的女性,她的身上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女性的柔美,又不失独立和力量。而“回家”这个词,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在如今这个快节奏、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很多人都在追逐外在的成功和物质的满足,却常常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最初的自己,忘记了内心真正的渴望。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跟随赖佩霞的脚步,一同踏上这场“回家”的旅程。我想知道,在这20年的修行过程中,她是如何一步步剥离掉那些不必要的标签和束缚,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终找到那个最真实、最纯粹的“家”的。这种内心的回归,在我看来,比任何外在的成就都更加重要和珍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我一眼就被它勾住了。那种质朴而温暖的色彩搭配,还有那若隐若现的文字,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一探究竟。书名“回家”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联想到一种归属感、一种安定,一种寻回自我的旅程。赖佩霞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公众人物的符号,更代表着一种独立、一种坚韧,还有一种对人生深刻的探索。20年的修行告白,这几个词堆叠在一起,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我知道这绝不是一段轻松的叙述,而是充满智慧、汗水与领悟的沉淀。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她在这段修行历程中所经历的起伏,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蜕变,以及最终抵达“回家”彼岸的宁静与力量。我想,这本书或许能为我的人生旅途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启示,让我也能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回家的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