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睛,我最最亲爱的家人。
十二年的相伴,你是我向前迈进的勇气,你凝视我悲伤的泪水。
现在,他们却说,你不能再陪着我……
我多么希望,分离的那一天,永远不要来。
你不可不知的台湾导盲犬真实故事,
感人指数直逼《再见了,可鲁》!
最扣人心弦的情节,最悲伤的离别,最真挚的人狗情谊。
即使是没有养狗的人,看了这本书,也会潸然落泪。
漫长的十二年来,只要外出,他的身影左方,必定会出现另一个影子。
那个影子的脚步轻巧灵活,却也异常坚定,每迈出一步,总稳稳落在最安全的地方。
那是上帝赐给他的另一双眼睛,他的导盲犬,Ohara。
他的生命,有太多不圆满,然而,却在遇见一只名叫Ohara的导盲犬时,人生全然改观。Ohara活泼外向,最爱缠着主人玩拔河,不过,只要一配上导盲鞍,牠的「工作魂」便熊熊燃烧,眼神透露出无比认真的决心,也比谁都更在意主人的安危……牠以直接而纯粹的爱,以及无条件的信赖,涓滴灌溉他的心田,守护他的每个步伐,一晃眼,就是十二年。
岁月飞逝,每一幕仍恍如昨日。
他知道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只是面对真的太难。当Ohara的退休势在必行,他再一次地感受到,自己正走在心碎的边缘,他逼迫自己,告诉自己:为了Ohara,你必须学习放手,让牠走……
「张国瑞」这个名字,几乎可与「盲用电脑发明人」画上等号;而Ohara对台湾的爱狗人士来说,也是耳熟能详,牠,是台湾第二只导盲犬,今年已高龄十四。这是一段人与狗狗之间,最美好的故事,当中记录了他们所共同经历的大风大浪,亦有温暖日常。人世间最无私的付出,最毫无保留的情感,以及最深刻的羁绊,尽皆铭记于此。
本书特色
◎Ohara 为台湾引进的第二只导盲犬,在国内早有相当知名度。
◎一本结合导盲犬专业资讯和真实故事的感人作品,更特别深入描写导盲犬的退休生活,国内少见。
◎内附数十帧 Ohara 与主人温馨互动可爱照片。
作者简介
陈芸英
一个经验丰富的文字工作者,曾任《中华职棒杂志》主编、《兄弟棒球月刊》总编辑,及报社特约採访。现为文字工作者,并兼职于淡江大学生盲生资源中心。
着有作品十余本,其中《盲斗士》一书获国艺会文学类写作奖金赞助、《让我做你的眼睛》一书获2003年「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蔡国南的今生金饰》获经济部2008年度金书奖。
推荐序
让爱延续……
每一个感人故事的背后,都有触动人心的主角。看见「Ohara」远远的走来,稳定的步伐中,显露着英俊挺拔的气宇,牠是台湾第二只导盲犬,来自纽西兰皇家导盲犬中心。手持导盲鞍的男主角张国瑞,是视障界的科技菁英,这位系统工程师发明了「盲用电脑」,造福了全台湾的视障朋友,搭起了明眼人与视障朋友间的距离。
生于南半球的「牠」和成长于北半球的「他」,因缘际会的相遇,这是老天爷的安排?!「牠」和「他」共同写下了深切信任、祸福与共、赚人热泪的故事。
黎巴嫩文豪纪伯伦曾说:「我用我听觉的眼睛,看到了我爱的世界。」
「牠」,Ohara,陪伴着「他」,张国瑞的十年间,「他」亦步亦趋放心的走在『牠』旁边,聆听四季的变换,搭公车、搭捷运、搭飞机,到国家音乐厅欣赏音乐会,到医院探视生病的父亲,和同好打盲棒,Ohara帮忙谈恋爱,一同到各地演讲,参加街头募款活动,上班、下班、爬山、玩水都难不倒这对team mate。这十年间的日子也不全然都是快乐的,刚开始国人对导盲犬的陌生,司机、餐厅、公共场所时有刁难,但也在台湾导盲犬协会及各界的努力下,社会大众渐渐对导盲犬从拒绝到接纳。
今年为台湾导盲犬协会成立十週年,长文担任终身义工,有幸目睹国内导盲犬制度的推广。历经十年寒暑的努力,导盲犬数目从十年前的个位数成长到上百只,其中或有在服役,或有在训练中者。
第一批导盲犬也有几只相继传来因年龄老化而离开我们的讯息(人类的一天是狗狗的七天)。导盲犬的培育是需要有特定血统纯种犬所繁殖而来,成功的培育一只导盲犬,其中背后的付出,是聚集了工作人员、寄养家庭、寄宿家庭、收养家庭、义工以及社会大众无数的欢笑泪水与不求回报的爱心投入所换来的。
导盲犬是视障朋友「听觉的眼睛」、「触觉的眼睛」以及「知觉的眼睛」。有了导盲犬的爱心陪伴,视障朋友可以无畏无惧的天天出门,越走越远……;给了视障朋友更多的勇气与自信去面对无限的未来。同时也唤醒社会大众对于视障者的关怀及对于导盲犬的感恩。
世界上的先进国家,皆有立法明文保障视障者与导盲犬的行路权,国外有许多视障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独佔鳌头,他们可以带着导盲犬参加国际会议,不致担心任何交通住宿等问题;协会也在各方的努力下,建立了导盲犬的制度与规划,96年7月修正「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97年1月修正「合格导盲犬导盲幼犬资格认定及使用管理办法」,台湾导盲犬协会的努力有目共睹。
另外,我们很高兴指出,协会行有余力,还捐赠导盲犬给香港导盲犬机构。
展望未来,台湾导盲犬协会经历十年的基础发展,并将导盲犬的观念逐渐导入台湾,为期落实导盲犬计画在台湾的本土化与永续发展,能有效的提供在台湾的视障朋友除了白手杖以外的另一个选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如果我们遇到导盲犬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三不一问」:
不餵食:绝对不要以食物吸引或餵食导盲犬。
不干扰:不要在使用者没有同意的状况下,干扰(包括抚摸)导盲犬。
不拒绝:保护导盲犬可以自由进出公共场所、搭乘交通运输工具。违反这项规定会受到处罚,也是欠缺同理心的行为。
主动询问:当你遇到视障朋友犹豫徘徊不前时,希望你主动询问是否有需你协助的地方。另外如果你也想要认识导盲犬时,也请你先征求主人的同意!
道别,是多么的不容易。导盲犬把自己的黄金岁月奉献给了视障朋友。Ohara退休后,在收养家庭过着开心的日子。相遇是一种幸福,Ohara带给大家美好的回忆,是老天爷给的礼物,Ohara让大家学习到的是,我们拥有真善美的社会。
「让爱延续」……,往前踏一步,生命中的爱和希望就在不远处。
文╱陈长文(律师、法学教授、红十字会终身志工)二○一二年八月
作者序
爱与信任的故事∕陈芸英
我喜欢说故事。记得多年前曾跟朋友讲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朋友也觉得故事很棒。但随后反问我:「你为什么不写下来?」
我在淡江大学盲生资源中心兼职,与国瑞是近十年的同事。二○○九年年底的某一天,我跟国瑞和Ohara一起下班。那天是阴天,风有点大,我们逆风而行,Ohara走得很慢,国瑞也显得闷闷不乐,我们走走停停,为了配合牠的脚步,我一步分两步走。
但Ohara平常可是健步如飞呢!「你们是怎么了?」国瑞满脸愁容的说:「威廉(台湾导盲犬协会祕书长)要Ohara退休,我跟他有些argue……」那时他父亲刚去世,接着可能失去犹如亲人般的狗,感觉对他的生命是一种剥夺。
我想继续追问Ohara退休的事,但国瑞脸一沉,不想再谈了,沿路缄默不语。
就在这时候,有个声音轻轻的熘进我心底,「写吧,别错过好题材喔!」
那个声音跟眼前的气氛成反比,但那个声音又很调皮,不时在我耳边跳跃,「Ohara要退休了!好戏要登场啰!」
这不是我第一次写Ohara的书。二○○一年,牠来台湾的第三年,为了记录特殊的导盲犬如何执行任务,如何把牠对人类的奉献与忠诚带进台湾社会,我写了一本《让我做你的眼睛》。由于Ohara的出生、由来、来台过程、与主人一起经历的事……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不可能有第二种版本,所以这一本与前一本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
不过,书写初期并不顺利。国瑞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在讲到父亲过世和Ohara离开的情节时,常常泪如雨下,不能自已。这是残酷的访问,我得撕裂他好不容易结痂的伤口,才能得到答案;但我并不希望如此。
我突然想到一个方法,「也许,夜深人静,你会有想说的话,那么,可以录下来,把声音档寄给我吗?」他觉得这主意不错。没多久,我果真收到他的e-mail。当我把他的一言一语转换成一字一句时,我的泪水簌簌落入键盘,国瑞毫不掩饰的真情流露,是我后来改弦易辙,把「父子情」放大处理的原因;虽然导盲犬令人尊敬、惹人爱怜,但亲情更能打动人心。
不过这是插曲,主角还是导盲犬Ohara。
牠来自纽西兰,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此生的职志是为视障者从事导引工作;狗的世界没有国界,因此不会阻碍牠与人类的心灵交流,牠的爱使视障者的生活拨云见日,牠的出现,无疑是上帝送给国瑞最好的人生礼物。
然而,岁月不饶人,Ohara不知不觉的老去,牠步履蹒跚,该是退休的时候了。但国瑞非常不舍,本书记录的正是他面对分离时的种种难题。
原本书中的架构在Ohara找到台中的收养家庭就要收尾了,但我到Julia(收养家庭女主人)家採访后,亲眼目睹她如何照顾Ohara,我讶异忙碌的男主人亲自为牠自制阶梯上车、带牠外出踏青还为牠准备可爱的小背包、讲话更是轻声细语……Julia夫妇给了牠灿烂的晚年,连国瑞都没料到Ohara能遇到这么好的事;于是我决定扩大篇幅记录这些点点滴滴,目的是想让以后的收养家庭知晓,曾经有这么一对夫妻,如此无怨无悔地付出爱心,悉心照顾退休的导盲犬。
Julia和国瑞是协助我完成这本书的两大功臣。
Julia虽然是受访者,但时常提供不错的观点和建言给我;她的个性朴实率真,文字付梓之前,我将稿子传给她校正,连多加一句的赞美都被打回票,「抱歉,我没你写的那么好耶,那一句称赞请删掉喔!」我能想到对她的感激和敬意是英文文法里的「最高级」。
另一位是国瑞。我非常感谢他对我的信任,把这么棒的故事交由我执笔。他受访时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重要的是他愿意把想法全都提供给我;虽然他看不到,但「观察入微」,很多事情在他的描述后总变得立体,或经由他的阐述变得有意义;国瑞善于剖析自己的心境,我才能把他和Ohara的感情刻画出来。我猜他内心深处也想为Ohara留下些什么,至少以文字填补缺漏事项或难以言喻的感情吧!
我喜欢这个故事,我欣赏故事里的人物和角色,我敬佩他们为导盲犬付出的一切,写作生涯有幸写到这些,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唯一的遗憾是一直与我合作拍摄Ohara的摄影明阳,不幸因心肌梗塞骤逝,以至于无法与他分享成果,而他也来不及看到自己的作品。明阳不仅是我的工作伙伴,也是我的好朋友,他的离去对我是重击。我很怀念他,他的热情、敬业与谦和的态度连Ohara都喜欢,相信牠也怀念他。
回顾书写过程,我脑海里的画面常停格在国瑞即将失去Ohara那最痛苦的时刻;那时的他生命像破了一个大洞。但一年多以后,他因Ohara享受着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而重展欢颜,逢人就夸赞现在这只导盲犬Effem有多么棒;这短短两年的心情转折一定让国瑞从中体会,生命之所以丰富,是因为光明和黑暗、快乐和悲伤能交织成趣。
截稿之前我特地问国瑞,要不要为这本书写个序?他说:「不用了,我要说的话都在书里了。」如果你能从书里挖掘一些爱与感动,那么让你受益的是一只导盲犬,牠的名字叫Ohara。
不得不说,《再见,Ohara》这本书,是近期让我最感到惊艳的一部作品。它的魅力,不在于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在于它所营造的那种沉浸式的氛围。作者用一种仿佛带有魔力的文字,将我完全包裹其中,让我无法自拔。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很多我曾经经历过的,或者一直压抑在心底的情感。那种酸楚,那种欣慰,那种无奈,都被描绘得如此真实,如此贴切。我甚至会因为书中角色的某个决定而心头一紧,或者因为他们的一句台词而泪流满面。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是我很少在其他书中找到的。而且,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也是登峰造极。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眼神的交流,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都能够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它让我明白,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那些宏大的叙事,而是那些藏在生活细微之处的真实情感。这本书,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再见,Ohara》这本书,真的让我有一种久违的触动。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不应该只是给你讲一个故事,更应该能够让你在读完之后,对生活有新的感悟。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他没有回避那些人性的弱点,也没有刻意去美化什么,而是用一种非常写实的笔触,将人物的优点和缺点都展现在我们面前。我看着书里的角色,时而觉得他们可敬,时而又会为他们的失误感到惋惜。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关键情节时的克制和留白,他没有把一切都讲得明明白白,而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理解。这种开放式的结局,虽然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意犹未尽,但对我来说,反而更具回味价值。它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
评分我得承认,《再见,Ohara》这本书带来的惊喜,真的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平时看书的速度不算慢,但这本书,我反而放慢了脚步,细细品味。作者在描绘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时,真的是高手中的高手。你以为你已经完全理解了角色的想法,但下一秒,作者又会用一个不经意的转折,让你发现事情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叙事手法,让我感到非常过瘾。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刻意去制造什么冲突或者戏剧性,它更像是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那种平淡日常里暗流涌动的复杂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够听到角色的呼吸,感受到他们的心跳。我甚至会对一些配角产生深深的同情,或者对某些人物的行为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情感上的投入,是我很少在其他书中体验到的。它让我意识到,文学不仅仅是虚构的故事,更是能够连接我们彼此心灵的桥梁。
评分说实话,在拿到《再见,Ohara》之前,我对于它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难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当我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判断是多么的片面。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像那种一开始就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是娓娓道来,用一种平淡却极具感染力的方式,慢慢地渗透进读者的心里。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扎心,字字珠玑。它让我开始反思一些被我忽略了的生活细节,一些我可能已经习以为常却又隐藏着深层意义的瞬间。我甚至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好几次,只是为了静静地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问题,或者回味那些触动我心弦的句子。它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它给了我无数个让我自己去寻找答案的方向。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艺术。我感觉自己在这本书里,不仅读了一个故事,更像是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天哪,我得说《再见,Ohara》这本书简直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从我翻开第一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被作者那生动细腻的笔触牢牢吸引住了。那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觉得那些场景、那些人物就真实地发生在我的身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描绘,那种纠结、那种挣扎,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或者看到了身边熟悉的人。那种共鸣感是如此强烈,让我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而且,作者在情节的设置上也很有匠心,一点点的铺垫,一点点的悬念,总是在恰好的时候出现,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之前很少遇到这样能让我从头到尾都保持高度专注的书,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将我牢牢地吸住,不给我一丝一毫逃离的机会。这种阅读体验,真的太棒了!我一定会向我所有爱读书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段可以触碰到人心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