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論教育

康德論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Immanuel Kant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康德大部分的哲學著作中,都是深奧、抽象難解的,然而在本書中,他卻是以最親切的方式來論說成人世界要如何來引導、教養兒童。在道德陶冶或實際的教育方麵,都主張必須讓兒童自己本身去瞭解、領悟到他作為一個人所應盡的義務、責任和行為,纔能在教育的過程中使一個孩子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對傢長或教師而言,在教導兒童的過程中,若能依循其理念:在心中存著人的觀念、人的尊嚴,來教導兒童,並經常閱讀、瞭解並熟悉這些基本原則,必要時透過討論的方式來澄清一些觀念,應可使我們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防患於未然,而更有助於培養齣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基本上,康德的教育理論受到盧梭《愛彌兒》很大的影響,所以重視從兒童本位齣發的教育理念。

本書特色

  透過大師康德的教育洞見,提供當代老師及所有父母參考,要如何來引導、教養兒童的教育省思。在康德大部分的哲學著作中,都是深奧、抽象難解的,然而在本書中,他卻是以最親切的方式來論說成人世界要如何來引導、教養兒童。基本上,康德的教育理論受到盧梭《愛彌爾》很大的影響,所以重視從兒童本位齣發的教育理念。

作者簡介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18世紀德國有名的哲學傢(1724-1804),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被認為是對現代歐洲具有重要影響的思想傢,也是啓濛運動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傢,也非常重視教育。其主要領域在形上學、倫理學、認識論等。

譯者簡介

賈馥茗

  曾任國立颱灣大學教育係教授陳寶山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係教授黃漢昌 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遊振鵬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係助理教授吳美瑤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係助理教授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保育
第三章 培植
第四章 心靈的培養
第五章 道德陶冶
第六章 實際的教育人格教育實施重點

圖書序言

第一章 緒論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類,說到教育就要知道保育(照料並養育兒童),動作訓練和教養,加上道德陶冶,照這樣,人纔能通過成長階段,由嬰兒(需要保育),而兒童(需要動作訓練),而少年(需要教學)。動物有瞭力量就用力量,按照自然律,以不傷害自己為準。很奇妙的是,剛孵齣的雛燕,雖然看不見,卻會很小心的不弄髒窩巢。動物不需要保育,最需要的是食物、溫暖和引導,或一些保護。很多動物確實是需要哺育,但不需保育。因為保育指細心照顧,是父母必須用於兒童的,以防他們妄行傷害自己。例如,若小動物一齣生也像嬰兒般的啼哭,必然會引來環伺的野狼等野獸,而成為牠們的口中佳餚。訓練是為瞭將兒童的動物性變成人性,動物隻根據本能,(有些也有理性錶現),但是人卻需要自己的理性。卻沒有這種本能,必須自己練習齣理性的作為方式。既然不會本能的自行發展,就要彆人來幫助他實行。人的天賦本性必須靠自己一點點發展齣來。上一代人教下一代。開始時教的方式可能粗魯而雜亂無章,也可能一下就做對。但如果老是用後一種方式,人就會退步而落到野蠻的境地。動作訓練防止人從人文墮落到野獸衝動的深淵。訓練必須禁止人甘冒野蠻粗魯的危險。

因此,動作訓練幾乎是消極的,和原來的無法無天相反。教育的積極麵是教導。無法無天在於目無法紀,動作訓練將人置於人類的法律之下,而有所約束。這必須盡早完成。例如兒童初入學,學什麼並不重,重要的是習慣靜坐和服從。如此日後纔不會盲目躁動。人本來就強列的愛好自由。因而一旦習慣於自由,就會不顧一切的唯自由是求,因此必須將動作訓練盡早置入遊戲中;否則此後終其一生便很難再改變他的品格。未經訓練的人會很容易變幻無常。我們在野蠻的國傢看見,雖然有時他們也會錶現些歐洲方式,卻永遠不能習慣歐洲儀錶,對他們來說,就不能用盧梭等所想像的高尚的愛自由來解釋,隻能說是野蠻。─和動物一般,尚未發展齣人性,因此人要及早習慣於理性的命令,因為人若自幼便一意孤行,毫無阻撓,肯定將會終生無法無天。自幼被母親寵壞的孩子不會進步,因為他日後將麵對來自四麵八方的反對。

進入事業途中,必然到處碰壁。上層階級常犯的教育錯誤是,自以為會成為領導者,從小就不容人反對,由於人天性愛好自由,就必須摒除野性,至於動物,由其本能使然,並沒有這個需要。人需要保育和道德培植。道德培植包括動作訓練和教導。多數動物不需要這些,因為牠們不需要跟著長輩學,隻有鳥兒的叫聲是學的:看母鳥努力教小鳥叫,非常感人,小鳥像兒童在學校般,圍成圓圈,用稚嫩的喉嚨跟著學。要確定鳥叫不是本能而是學的,不妨來作個實驗。假定我們從金絲雀窩內取齣一半的卵,而把麻雀卵放進去,或放兩者的幼雛也可以。如果把小麻雀放在室內使牠們聽不見大麻雀在外麵的叫聲,牠們就會唱齣金絲雀的歌聲,於是我們就有瞭會唱歌的麻雀。很奇妙的是,每種鳥都有自己的叫聲,世世代代不變,可能是世界上最忠實的傳統。人隻能靠教育纔能成為人。端在受的是什麼教育,要知道隻有人能教人─那就是,教的人要受過教育,故而沒受訓練和教導的,就不適閤教學生。

如果有高齣人性的來作教育工作,我們將會看到人將變成什麼樣,我們很難估量人的天賦能力,因為有些東西是教育灌輸的,另一些則是藉由教育發展的。如果可能,藉高等人的幫助,加上多數人通力閤作,作一個實驗,也許可以知道人可能達到最卓越的程度。思考的心靈雖然如此重要,使博愛者悲哀的是,那些在上位的人隻管自己,不愛彆人,不想做這個重要的實驗,不能把人性再提昇一步到接近完美的境界。一個幼年被忽略瞭的兒童,到瞭能辨彆的年齡,纔會知道缺點在於訓練或培植(也就是教導)。未經培植的人必然粗魯,未經道德訓練的人則無法無天。忽略訓練比忽略培植更嚴重,因為培植還可在日後補救,無法無天則可能無惡不做,而一個錯誤的道德訓練則永遠不能糾正。教育可能有繼續改進的功能,每個世代都進一步接近人類的完美,因為教育最大的秘密便是使人性完美,這是目前唯一能做的,因為我們已經開始能正確判斷,且明白瞭解,改善人性完全在於良好的教育。經過教育繼續改善人性,提高人的品格,使人性具有價值,是非常可喜的,由這一點可以看到人類快樂的前途。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