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收录有关史学与红学的着作,都是作者平时意到笔随,札记性的零星作品之汇积。虽没有鲜明的系统,不过作者历经数十年国仇家难的煎熬,和千百卷中西典籍的浸润;半辈子教读异邦、心怀故国的感慨,发而为文,自有发愤之作。作者认为,「文史不分」是传统东、西方史学异曲同工之处,优秀的史学着作往往也是卓越的文学精品,主张史以文传,避免僵硬执拗地治史,并强调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口述历史是作者用功最勤的学术工作,而他对红学也有极为深入的研究。
胡菊人先生说:「读唐德刚先生这些文章,感到像是读历史一样,然而又不像是在读历史,却是像观剧一样,慨作者唐德刚先生,写历史犹如重现人物和事件,使读者读来有如亲身目击。这是很不容易的,这种成就,来自于作者也喜欢文学,并且也曾从事文学创作……这本《史学与红学》是学术着作,谈的是重大的历史事件,由于作者唐德刚的文笔有文学笔底,写得灵活,因而让读者不忍停下来,这就是文学笔法的功劳。」
作者简介
唐德刚(一九二○~二○○九)
一九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生,安徽省合肥县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着有《李宗仁回忆录》(中英文版)、《顾维钧回忆录》(英文原着,纽约时报系发行,大陆有中译本)、《胡适口述自传》(中英文版)、《胡适杂忆》(中文版)、《中美外交史1844-1860》(英文版,华盛顿大学出版)、《中美外交百年史1784-1911》(中英文版)、《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张学良口述历史》、《五十年代底尘埃》、《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战争与爱情》(远流)等书,另以中英文分别出版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病逝美国旧金山,享寿八十九岁。
序∕胡菊人
自序
当代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
──在「中国留学生历史学会」成立会讲辞原稿
中国前途在中国人
──大陆民主运动与中国前途研讨会「中国人与中国前途」
文学与口述历史
小说和历史
──一九八八年六月七日在台北耕莘文教院讲稿
也是口述历史
──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代序
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
「惑」在哪里?
──简论中共政权四十年
论中国大陆落后问题底秦汉根源
──一九八七年在西安「周秦汉唐史学研讨会」宣读之论文
清季中美外交关系简史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
──一篇迄未发表的《李宗仁回忆录》中文版代序
桃园县的「下中农」
《通鑑》与我
──从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鑑》说起
从「人间」副刊谈到台湾文艺
杀一个文明容易建一个文明很难
──对汉字拉丁化的意见
前人着史后人评
《红楼梦》里的避讳问题
──《胡适的自传》译註后案
曹雪芹底「文化冲突」
──「以经解经」读红楼之一
海外读红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