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十三篇论文,集中在明清以来历史研究的各个面向,主要分成四个部份:人物与群体、政治与外交、社会与经济、思想与宗教。论文反映出研究方法与史观的多元性,亦是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者简介
王成勉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Arizona)博士,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历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在华史、十七世纪明清转接时期之研究、中美外交史。
人物与群体
李林 晚清进士留日史事考述--以东京法政大学留学进士群体为中心(1904-1911)
黄展樑 清代广东的科举.族群.社会--以《新安客籍例案录》为中心
刘宇 在学术与政治的互动中--梅贻琦校长的治校实践(1937—1946)
政治与外交
吴柏岳 万历初年的政争(1582—1585)与科臣
林伯瀚 战时军人从政现象研究--以陈诚为中心的考察(1941-1943)
蔡秉修 1971年中华民国、美国与双重代表权
社会与经济
龙婉雯 明代妇女财产继承制度探微
陈文妍 苏州水--明清苏州用水转变初探
刘玄 商业、教育与实用的综合--「丁氏医学丛书」与晚清上海西医知识的大众传播
邱继正 日本生命保险业在台湾市场拓展之阻碍1896-1912
思想与宗教
史曜菖 创造抗清者:以曾静案中的吕留良为例
唐院 「文史互证」:清初天主教小说《儒交信》研究
康诗瑀 高雄三块厝一个传道者的宗教理念与生活:道德院开山宗长郭腾芳
序
近年来经济不景气,愿意就读研究所学生的数目一再下滑,而报考历史学门的学生亦在减少之中。与同行交谈时,常有不复当年盛况之叹。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在这个时候来报考与就读历史研究所的同学,应是能够坚持理想、敢于圆梦的一群。面对这样的青年,历史所的老师自然乐于教学,也愿意创造更多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国立中央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过去一直有很多的互动,两校主管也力促双方学术的交流。两年前,中央大学推出了「中央大学文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计画案」,鼓励文学院系所提出合作方案,我想这是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术交流的好机会,所以提出合作计画案,得到校方与中文大学历史系的同意。「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就是这项合作计画案的重要部分。
2012年3月2日,中文大学历史系的八位硕博士生,在蒲慕州教授带领下,来到中央大学。他们与中央历史所推荐的八位研究生举行了两天研讨会。很高兴看到这些历史学的高材生在会中发表论文,能够各阐论点、互相切磋。更有意义的是,一些与会同学结成朋友,能够彼此交换心得,相互协助,或提供史料、导览史蹟。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生有多位来自大陆,所以这次的会议实际上是两岸三地的史学新秀的论学。
在筹备这项论坛时,就已经考虑将论文择优出版。经过与蒲慕州教授的协商,决定由两校老师来把关,对论文做学术审核。所以在本书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核及修改。这些文章是这些年轻历史研究者的心血,也可以说是两校历史教学的成果,相信两校系所都乐见这些文章能结集成册,就教于历史学界。这批年轻学者对于历史学是有热爱、有使命的。本书出版之际,当初与会者有些人已经毕业,也有些人已经投入历史教学的工作,他们反映出历史教育的代代承续,希望他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出书之时同时要特别感谢两校对历史系所交流的肯定与赞助,特别是中央大学李诚副校长倡导的两校合作案。中央大学文学院卫友贤(David Wible)院长对此项交流的支持,以及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汪荣祖教授在论坛开幕时的专题演讲,对于参与论坛的同学是很大的鼓励。香港中文大学方面,文学院梁元生院长与历史系叶汉明主任对两校合作计画的参与和协助,都是要特别感谢的。最后,这次论坛能的事务工作,则是归功于中央历史所的助理和同学的热情参与。
王成勉 志于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
这款书的书名“双中荟: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光是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并且很有学术的专业性。我在台湾这边,一直觉得历史的研究需要不断地有新的声音注入,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双中荟”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像是两股清泉在这里汇合,然后滋养出更丰硕的学术成果的感觉。而“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更是直接说明了这是一本汇集了年轻历史学者研究成果的书籍。 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一直觉得,年轻的学者们,他们往往能够看到一些我们老一辈人所看不到的角度,他们可能会运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或者对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事件提出新的看法。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让这些年轻学者的声音得以被听见,被讨论。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让历史研究更加多元化,也更贴近当下社会的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双中荟: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光是读起来就有一种浓厚的学术底蕴和人文气息。在台湾,我们一直都很重视学术的传承与创新,而“双中荟”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一种汇聚、交流、思想碰撞的意味,让人联想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研讨会。“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则更直接地表明了这本书的性质——一个集结了年轻一代历史学者研究成果的平台。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不断地被重新解读,不断地与当下产生对话。而青年学者,他们拥有更充沛的创造力,更敏锐的时代触觉,他们敢于挑战传统的叙事方式,提出更具批判性和前瞻性的观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这些年轻一代的学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声管道,也为我们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学研究最新动态的窗口。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能够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去思考我们所处的时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吸引人,是那种带有沉静历史感的暖色调,搭配上“双中荟”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汇聚了众多智慧的学堂。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书名本身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暗示着一个平台,一个让年轻的历史学者得以发声、交流思想的空间。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聚焦于那些已经名垂史册的大师们,但年轻一代的学者,他们所提出的新视角、新方法,以及对一些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往往更能反映当下社会的关切,也更能激发我们对历史的深度思考。 “双中荟”——这个名字就带着一种文人雅士的韵味,仿佛置身于一场古代的文会,不同学派的士子们在此切磋琢磨。再看到“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映照当下的镜子,也是塑造未来的启示。而青年学者,他们往往拥有更充沛的活力和更敏锐的触觉,他们敢于挑战旧有的框架,提出更具颠覆性的观点。想象一下,他们之间激荡出的思想火花,会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一件事。 读到“双中荟: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这个书名,我立刻就被它所传达的学术氛围和时代气息所吸引。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所淹没,而一本专注于历史学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的书籍,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代表着年轻一代学者们对历史的探索与传承,更是一种对学术精神的坚守。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不同于传统历史叙述的新鲜观点,让历史的理解更加多元和立体。 “双中荟”这个名字,很有意境,仿佛是两股清泉在此汇聚,滋养着学术的土壤。而“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更是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历史学界交流平台。我一直认为,历史的研究不应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应该充满生命力,反映出学者们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看到有这样一个汇聚青年学者智慧的平台,让我对历史学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拿到这本《双中荟: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个充满人文气息的书名。台湾的出版界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书籍的质感与内涵,“双中荟”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汇聚、交融的意象,让人联想到不同思想在这里碰撞、升华。而“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则直接点出了这本书的定位——一个为年轻的历史学者提供交流和展示的舞台。我相信,在这个平台上,定会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问世。
评分翻开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书名《双中荟: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本身就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学术气息,同时也带有一种年轻的活力。在台湾,我们一直都很推崇学术的严谨性,同时也鼓励新一代学者展现他们的才华。“双中荟”这个词语,就给人一种思想汇聚、交流碰撞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充满智慧火花的学术场合。而“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则明确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即收集了当下历史学界年轻学者的研究成果。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研究并非是静止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被重新审视、被重新解读。而青年学者,他们往往拥有更锐利的观察力和更敢于突破的勇气,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发掘被忽略的细节,提出新的论点。这本书的出现,恰恰为这些年轻的声音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我有理由相信,这里面会有很多颠覆性的见解,或者是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我对这本书非常好奇,期待它能够为我的历史知识库带来新的视角和深度。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引发思考、挑战既有认知的论述。当我在书店看到《双中荟: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这本书的时候,立刻就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双中荟”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汇聚、交融的意境,仿佛是不同思想的碰撞与融合。而“历史学青年学者论坛”则清楚地表明了这是一本收录了年轻一代历史学者研究成果的书籍。我深信,这些年轻学者往往能带来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视角,他们对历史的解读,可能会颠覆我们固有的认知,或者揭示出我们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对过去的认知也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历史叙事虽然有其价值,但总有一些角落是被忽视的,或者是以一种单一的视角被解读的。青年学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思维,他们能够运用新的理论工具,关注新的史料,从而对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产生更深刻、更立体的理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下历史学研究前沿的绝佳机会,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到新的知识和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