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世代:最诚实的熟年心理与人生剖析

熟年世代:最诚实的熟年心理与人生剖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步入熟年阶段(45-65岁),开始面临退休。你还有很长的日子要过,面对人生下半场的安排,你是否已经有准备?

  许多人在中年阶段开始感到遗憾,失落,寻求外遇,为什么?

  这是一本奇特且难得的「心理分析」书。从来没有一本书像本书一样,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待「熟年」这件事情,也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像这本书一样,真实且诚实地面对熟年者的心理症结,包括婚姻、焦虑、忧郁、家庭、子女、自我价值等根源性的问题。

  这是一本让你从根源处找回自己存有价值的好书。

  这是一本让你可以重获新生,找回快乐泉源的好书。

  如果您还在熟年初期,本书告诉你,你将要面对什么问题。如果您已经进入熟年,让下半场还很漫长的人生圆满,你要找回失落的自己。前半生累积的忧郁、情绪、迷惘、失落、遗憾、心结,后半生不确定的存有价值与快乐,都在这本书里获得解答与帮助。

本书特色

  ★ 结合心理学、社会观察、谘商,第一本诚实剖析熟年心理与困境的奇书!
  ★ 帮助熟年人士在脱离社会地位后,如何找回个人存有价值和快乐泉源。
  ★ 第一本对熟年人士各种社会束缚、外遇、忧郁、家庭、子女等心理的诚实剖析
  ★ 四十岁以上,你需要这本书!

作者简介

陈俊钦

  台大医学系毕业,前马偕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现任杏语心灵诊所主任医师。曾获中国时报文学奖小说奖。

  是专业的精神科医师,也擅长运用专业背景,精辟撰写出个人、群体面对的各种心灵课题,并提供专业的解答与建议。

  「杏语心灵诊所」www.reangel.com

  ●治疗风格
  强调预防胜于治疗,擅长处理人格障碍、适应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家庭冲突、婚姻障碍、社会快速变迁,及全球化下的劳动者困境的心理障碍疏导。

  ●治疗专长
  忧郁症、焦虑症、恐慌症、强迫症、暴食症、人格障碍症、精神官能症、自律神经失调,及自杀自伤的既成问题治疗。

  ●出版着作
  着有《你可以不快乐》、《我忧郁,但是我没病》、《抢救自杀行动》、《焦虑也是病吗?》等十余本书籍,并有上千篇文章散见于报章杂志与网路之中。

  译有精神医学两大经典之一的《牛津精神医学》;着作则有《临床精神药物学》、《急诊精神医学》等大学用书,与近十本大众心理卫生教育的自我成长书籍。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作者序

第一部  熟年世代的危机与转机
1. 5分钟快读 
2. 醒来吧,时间不多了 
3. 隐喻的力量 
4. 社会边缘 
5. 50年有期徒刑  
6. 被丢到这世上的你

第二部  熟年的困局 
7. 男性熟年的困局 
8. 女性熟年的困局 
9. 熟年与外遇 
10. 熟年杀手--忧郁倾向(上)
11. 熟年杀手--忧郁倾向(下)
12. 熟年,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第三部  清点生命资产 
13. 找出您的生命行囊,不再迷惘 
14. 清点您的生命资产,为自己而活  
15.「爱自己」,累积生命资产的理由 
16. 乐在不优秀 
17. 累积生命资产,减少负债
18.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图书序言

「熟年世代」是什么东东?

倘若「熟年」本身是一个大问题,那我们要尽可能全面动员,尽快阻止「熟年」这个事件继续发生,以免问题继续扩大。

但这绝非容易的事情,因为现今的社会与资源脉络,依旧掌握在熟年时代的人们手中。如果要绕开「熟年世代」,私底下作些什么改革,那我告诉您:这个不会叫做「改革」,这个会叫做「革命」。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完全不认为有这个必要性。

第二件事:所谓的「熟年问题」到底是什么?影响会有多深远?影响层面会波及哪里?规模有多大?原因是什么?更坦白的问,真有其事吗?还是瞎掰一场?

第三件事更荒谬了──到底那些人才算是熟年呢?诚如某个很知名--却被我忘记的人说的话:「30岁以后,年龄由你决定。」根据我近乎10年与各种熟年人士会谈的经过,当真如此:有的人热衷于社会运动,固定时间上私人健身房,然后会谈时突然跳题,露出孩童般的微笑:「您猜猜我今年几岁?」

我必然回答:68、69,至多70岁吧?对方就会讲出一个数字,然后很高兴的说:「看不出来吧!」

但是偶尔,我也会被这数字震撼到,诸如:80多岁等等的。我吃惊的不是外表,我吃惊的是我误判年龄之下,我採用的治疗取向,对方竟然跟得上!

很明显的,「熟年」并非一个生理性的年龄刻度,它跟老年、中年、壮年等等,有着截然不同的分野,但是要理解它,您所需要的知识、智慧、悟性却要相当高。

理解「熟年议题」,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历程,也是对未来的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熟年」是个赶流行的词汇吗?

好,回归主题。「熟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符号有如雨后春笋般大举入侵我们熟悉的语汇系统?处处可见?

它的衍生字(熟男、熟女)使用范围更大──尤其是在综艺节目中。当您卸下一天工作,看着电视打发时间时,这个字眼的模煳性就在笑闹中顽强的保持着原有的模煳,没人知道它是什么?它却能有效率的传递着讯息。

倘若我们打开电脑,Google一下,我们会得到三种主要意义:

1.最常见的,就是在描述战后婴儿潮,已经面临退休与即将退休的这个世代。
2.有的用法,还在上面的条件中,加上了「历经台湾经济起飞」的过程。
3.唯一用年龄来定义的,是将年龄设定在45岁到65岁。

老实说,如果「熟年」指的就是上面所定义的这群人,那这本书也不必写下去了,因为一个专门指称特定族群的名词,不具备外延性,50年之后,大概只剩历史学家感兴趣了。而将45岁开始,一直到65岁的人,通通纳入熟年的范围里面,他们到底有什么共通点?我只能确定:有的60几岁的人士脱掉上衣,体格就像50岁;有的50几岁的人思考的弹性,比40岁的人还要灵活;当然更多的是40几岁的人,无论在接受新观念与体能上,都比不过五、六十岁的人──我相信:「熟年」不会因为这个理由而定义。

我不否认:「熟年」是一个非常难以定义的「年龄刻度」,它并不像「青年」、「老年」、「儿童」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字眼──但是,读者是否注意到: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等等年龄刻度,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实,不但一个也不能少,而且出现的顺序也绝对不会变化。例如:人类刚出生的时候就一定是「婴儿」,绝对不可能是「青年」。

「没熟的熟女」

但是「熟年」这个字眼可就没这个限制了──如果您遇到一位完全符合「熟年的传统认知」的妇女,但是她正专注于该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她四处受邀演讲,辩才无碍,非常能激励人心;她不断用多国语言撰写着文宣、书籍、到处与热情的人民拥抱、签名……您会用「熟年妇女」或「熟女」来称唿她吗?文法上,是可以的,实际上,用「中年妇女」可能更适合──其实,如果您是文字工作者,或是您对文字的感度很高,您就会察觉前者带有一丝不太礼貌的意味。但撇开这个礼貌的议题,你觉得用「熟年」称唿她适合吗?我相信应该比不上「中年」这个字眼。

何故?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位女性还「没熟」,除非该国军政府垮台,真正民主到来,她放弃参选大总统,回到家乡,开始她从小梦寐以求的种花生涯,你才会觉得:她真的熟透了。

但是,该国军政府如果继续执政50年,这位女性到死可能都没熟──悟性高者应该注意到一些东西了。笔者先前提过:在理解这些问题时,明心见性是最重要的──是的,为什么「熟年」的定义会受到一个人的作为与外在环境而影响呢?为什么「中年」就不会?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