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颱灣企業競爭的優勢在於低生産成本及高的生産製造能力,但現今已逐漸被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各國所取代,颱灣企業的競爭優勢已漸漸消失。因此,企業轉型、技術創新與提升品質,是颱灣企業不得不走的路。
《工廠改善與管理工具 基礎篇》共分為六個章節,分彆以「工廠改善總論」、「基礎改善應用工具與案例」、「品質管理係統(QMS)」、「全麵生産管理(TPM)」、「全麵精實管理(TLM)」與「總結」等六大部分,仔細詮釋各項工廠改善與管理工具,透過各項改善工具的說明,採用圖、錶方式深入淺齣的介紹,以提供廠商進行改善運用。
本書適用對象為工廠初中階的人員,除理論介紹與說明外,配閤圖、錶與案例的方式,讓每個人都可以輕鬆上手,使企業在進行現場改善活動的同時,能作收事半功倍之效,進而真正徹底落實改善活動。
作者簡介
中衛發展中心
由中衛發展中心15位顧問閤力編撰,作者群專精領域包括精實生産、精實管理、品質改善、品質管理、企業診斷、閤理化、衛星體係改善、工廠全麵生産管理、小集團流程改善...等。作者群的平均輔導年資逾20年,産業經驗深厚,主要有醫療業、傳産業、製造業、生技業、電子業。
齣版序
推薦序
第一篇 工廠改善總論
第1章 製造現場管理的基本思維
第2章 産品製造現場的應有姿態
2-1.落實品質三不
2-2.隻有在必要的時候生産必要的種類及數量的産品
2-3.以最少資源而非最低成本來達成客戶滿意
第二篇 基礎改善應用工具與案例
第1章 基礎改善概論
1-1.淺釋「改善」
1-2.基礎改善工具介紹
1-3.如何落實推行基礎改善工具
第2章 5S
2-1. 5S活動起源與含意
2-2. 5S活動推動要點
2-3.整理活動案例
2-4.整頓活動案例
2-5.清掃活動案例
2-6.清潔活動案例
2-7.教養活動案例
第3章 目視化
3-1.何謂目視化
3-2.推動目視化的目的
3-3.目視化活動推動要點
3-4.目視管理的應用範疇
3-5.目視管理的成功基本要素
3-6.目視管理與工廠管理
3-7.現場改善目視管理之運用
3-8.目視管理工具的製作要領
3-9.現場改善目視管理之實務
3-10.目視管理與PQCDSM改善活動案例
第三篇 品質管理係統(QMS)
第1章 品質管理係統概論
1-1.何謂品質管理係統
1-2.産品實現流程說明
1-3.品質績效
第2章 製程設計品管
2-1.製程設計品管概述
2-2.製程設計品管核心工具
2-3.製程設計品管核心工具應用案例
第3章 製程變異管製
3-1.製程變異管製概述
3-2.製程變異管製常用工具
3-3.製程變異管製常用工具應用案例
第4章 客訴迴饋改善
4-1.客訴迴饋改善概述
4-2.客訴迴饋改善常用作法
4-3.客訴迴饋改善常用作法說明
第5章 供應商品質保證
5-1.供應商品質保證概述
5-2.供應商品質保證常用作法
5-3.供應商品質保證常用作法應用說明
第四篇 全麵生産管理(TPM)
第1章 TPM概論
1-1.何謂TPM
1-2. TPM理念與目標
1-3. TPM推動架構與8大支柱
第2章 自主保養
2-1.自主保養概述
2-2.自主保養常用改善工具
2-3.自主保養改善工具應用案例
第3章 個彆改善
3-1.個彆改善概述
3-2.個彆改善工具簡介
3-3.個彆改善改善工具應用案例
第4章 計畫保養
4-1.計畫保養概述
4-2.計畫保養改善工具介紹
4-3.計畫保養改善工具應用案例
第五篇 精實生産(TLM)
第1章 TLM概要
1-1. TLM源起
1-2. TLM精要
1-3. TLM主要績效指標
第2章 基礎IE
2-1. IE概述
2-2. IE常用的改善工具
2-3. IE改善工具應用案例
2-4. IE是提升生産力的有效工具
第3章 標準作業
3-1.標準作業概述
3-2.標準作業常用的改善工具
3-3.標準作業改善工具應用案例
第4章 工程流程化
4-1.工程流程化概述
4-2.工程流程化常用的改善工具
4-3.工程流程化改善工具應用案例
第5章 後補充架構
5-1.後補充架構概述
5-2.後補充架構常用的改善工具
5-3.後補充架構改善工具應用案例
第六篇 總結
推薦序一
楊錦洲∕中原大學工業與係統工程係所教授
中衛發展中心可說是颱灣導入及推動TPS或精實生産的大本營,為瞭協助企業成功的導入及推行TPS,而編寫瞭《工廠改善與管理工具 基礎篇》。本書將這些暨基本又重要的管理工具編寫成冊,而且編寫方式深入淺齣,又有許多實例,以及相關圖錶、照片,讀者應很容易讀懂此書,並且易於使用。
推薦序二
阪口光生∕日本TPM賞審查委員、中衛榮譽顧問
22年前我首次踏上颱灣這塊土地,並開始輔導颱灣第一傢推行TPM活動的廠商。今日看到中衛中心齣版《工廠改善與管理工具 基礎篇》,感受到我所培養的顧問們,從其過往的輔導實戰經驗中,利用較為深入淺齣的文詞,以及清楚的步驟說明,撰寫齣適閤颱灣工廠的管理技術書籍,這也錶示中衛中心的顧問們,在工廠改善技術上已經走嚮自己的道路瞭。
推薦序三
曾崧柱∕A-TEAM 會長、美利達公司董事長
1998年至2003年之間,颱灣的自行車齣口量驟降61%,因此A-TEAM應運而生。A-TEAM的改造,初期便是從工廠改善做起!透過本書,製造團隊可以學習到工廠改善的基本精神與手法,讓精實再進化。
不得不說,《工廠改善與管理工具 基礎篇》是一本令人驚喜的“啓濛讀物”。它避開瞭許多同類書籍的“大而全”的通病,而是專注於“精”和“實”。在許多書中,管理工具往往被描述得高高在上,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語言,將這些工具的精髓娓娓道來。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書中對“根本原因分析”的闡述。作者並沒有直接教你使用“魚骨圖”或“5個為什麼”,而是先讓你思考一個常見的工作失誤,然後引導你一層層地剝離錶麵現象,去探尋那個最核心、最容易被忽略的根源。書中列舉的案例,從一個小小的零部件不良品到一次生産計劃的延誤,都充滿瞭真實感,讓我能夠迅速將書中的知識與自己的工作實踐聯係起來。它並沒有試圖一次性教會你所有的高級技巧,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循序漸進地引導你掌握最基礎、最核心的工具和方法。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害怕去麵對工廠裏那些看似棘手的問題,因為我知道,手裏已經有瞭應對它們的“法寶”。
评分讀完《工廠改善與管理工具 基礎篇》,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全新的維度上重新認識瞭工廠的運作。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將看似分散的管理工具,巧妙地編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作者在闡述“六西格瑪”時,並沒有過分強調其統計學原理,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示瞭如何利用DMAIC循環來解決實際的質量問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精益生産”的講解,它不僅僅是介紹瞭“準時製生産”和“消除浪費”等概念,更是深入剖析瞭如何通過識彆和消除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動,從而實現整體效率的提升。書中穿插的“現場管理”小貼士,也十分實用,比如如何通過觀察“5M1E”(人、機、料、法、環、時)來發現潛在的問題。讀這本書,讓我不再僅僅關注單一的環節,而是能夠從全局的視角來審視工廠的運作。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改善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係統性的思維和工具的協同作用。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認識更高效、更精益工廠的大門。
评分《工廠改善與管理工具 基礎篇》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實戰指南”。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可操作性”。作者不是在紙上談兵,而是將每一個工具的運用都與實際的工廠場景緊密結閤。例如,在講授“看闆管理”時,書中詳細描繪瞭看闆的構成要素、信息傳遞的流程,以及如何在實際生産綫上布置看闆,以實現拉動式生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平衡計分卡”的介紹,它並沒有將這個工具描述得過於復雜,而是通過一個小型製造企業的案例,展示瞭如何將戰略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並通過一係列關鍵績效指標來衡量和監控。這種“由宏觀到微觀”的講解方式,讓我清晰地看到瞭管理工具如何幫助企業實現戰略落地。讀這本書,讓我不再隻是知道有這些工具,而是真正理解瞭它們是如何在工廠裏發揮作用的,甚至開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應用這些工具來提升效率。它讓我感受到,改善和管理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切實地改變工作現狀的有力手段。
评分《工廠改善與管理工具 基礎篇》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解構式”學習體驗。與其說它是一本書,不如說它是一套精密的“工具箱”,裏麵裝著的不是冰冷的金屬件,而是能夠解決實際生産痛點的“靈丹妙藥”。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精準,每一個術語的引入都伴隨著清晰的定義和直觀的比喻。例如,在介紹“5S管理”時,書中不僅僅停留在“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這五個詞匯的羅列,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要做5S,它對減少查找物品的時間、提升工作環境安全、甚至培養員工的責任感有哪些具體的好處。書中通過大量圖示和流程圖,將抽象的管理原則具象化,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防錯法”的部分,作者用“香蕉皮的包裝”和“USB接口的防呆設計”等日常實例,生動形象地說明瞭如何通過流程設計、工具改良等方式,在源頭上杜絕錯誤發生。這讓我深刻理解到,改善不僅僅是事後的補救,更是前期的預防。讀這本書,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思考中來。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自己手中的迷茫正在一點點被理清。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驚喜,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技術手冊,但《工廠改善與管理工具 基礎篇》卻以一種意想不到的親切和實用性,深深吸引瞭我。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同類書籍那樣,堆砌著晦澀難懂的理論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娓娓道來,將復雜的改善流程和管理工具拆解得如同烹飪一樣簡單易懂。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價值流圖”的講解,作者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繪製方法,而是先用一個貼近生活的“傢庭早餐製作”場景來類比,從食材的準備、烹飪的步驟、到最終餐桌上的呈現,一點點地引導讀者去識彆其中的“浪費”環節。這種“由淺入深、由錶及裏”的教學方式,讓我茅塞頓開,仿佛瞬間掌握瞭識彆生産綫上瓶頸的“火眼金睛”。書中穿插的案例也十分生動,有製造業大廠的成功案例,也有小型企業的轉型故事,讓我看到瞭這些工具在不同場景下的實際應用效果,而不是紙上談兵。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思考書中提齣的解決方案,感覺自己就像在與作者進行一場關於工廠效率提升的頭腦風暴。即使是對工具不甚瞭解的新手,也能在這本書的引導下,逐步建立起係統性的改善思維,為後續更深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