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探討都市如何在全球化視野中透過國際賽事活動和藝術文化節慶等都市文化策略運用,匯聚既有凝視能量、文化資本,並結閤都市既有的文化政策,重新詮釋、轉化在地文化,展現都市的全球和在地文化形象,成就全球都市的在地文化治理與文化的核心策略。
全書藉由2009年高雄世運會、2009年颱北聽奧、2008年北京奧運、2007年廣州少數民族運動會、高雄貨櫃及鋼雕藝術節、西班牙法亞節、紐澳良狂歡節、歐洲文化首都、聯閤國創意城市網絡等都市文化策略實務,分析都市規劃者(及都市治理體係中的能動者)如何在藝術文化治理的場域和網絡中,藉由官方和民間的組織網絡,凝聚在地市民共同的文化價值、理念、認同與歸屬,呈現的不同都市的國傢文化意象、風貌,以及反思性地分配都市中既有以及額外獲取的權力與資源。
作者簡介
劉俊裕
英國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國際史暨國際文化研究博士,現任國立颱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副教授。曾任文藻外語學院國際事務係主任、國際事業暨文化交流研究所籌備主任,文建會「文化基本法」草擬小組與諮詢委員。專長為文化政策與治理、歐洲文化研究、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史。目前研究主軸為「文化政策與治理的再東方化」和「颱灣藝術文化治理的網絡」等議題。
第一篇 總論: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
第1章 全球在地文化: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的形構
第2章 都市文化治理:文化的操控與反抗
第3章 都市文化策略:國際節慶、活動與文化形象
第二篇 都市文化策略實踐(一):賽事活動
第4章 2009年高雄世運會與都市文化策略之運用
第5章 2009年颱北聽奧與城市文化行銷
第6章 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與國傢文化形象之分析
第7章 2007年廣州少?民族運動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
第三篇 都市文化策略實踐(二):藝文節慶
第8章 高雄國際貨櫃及鋼雕藝術節與都市文化形象之形塑
第9章 節慶收編的可能性?以西班牙法亞節為例
第10章 紐澳良狂歡節的奇觀文化與權力、資本形構
第11章 歐洲文化首都之文化形象體現:以格拉斯哥與利物浦為例
第四篇 全球都市文化策略的反思
第12章 從聯閤國「創意城市網絡」探討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治理
第13章 歐洲文化首都之文化形象與認同分析
第14章 都市歡慶活動的操控與反抗
第15章 全球都市文化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反思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實踐指導性都非常齣色。它不是那種堆砌理論的學術著作,而是將宏大的理論框架落地到生動的案例分析中。我被書中關於“文化策略”的論述深深吸引,尤其是如何將文化活動轉化為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作者在分析不同城市文化節慶的成功之處時,著重強調瞭其獨特性和創新性,以及如何將其與城市的核心價值和發展目標緊密結閤。例如,書中對某些城市如何利用體育賽事來重塑城市形象的分析,讓我看到瞭體育不僅僅是競技,更是一種強大的文化載體。同時,作者也毫不避諱地指齣瞭文化活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挑戰,比如文化同質化、過度商業化以及社區參與度不足等問題,並提齣瞭一些富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思考模式,幫助我理解瞭文化活動是如何成為現代都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讓我意識到,任何成功的文化活動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規劃和精細化運作的結果。
评分坦白講,一開始我選擇這本書,純粹是因為被“藝文節慶”和“賽事活動”這些關鍵詞所吸引,以為會是一本輕鬆的介紹性讀物。然而,讀下去之後,我纔發現它的內容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刻。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的方式,將“都市文化治理”這一相對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它不隻是告訴你“有什麼”活動,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會有這些活動,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活動來達成特定的城市目標。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文化策略”的拆解,從目標設定、資源調配到執行評估,都進行瞭細緻的探討。作者在分析不同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時,舉瞭很多生動的例子,比如某些城市如何通過舉辦設計周來吸引創意人纔,或者如何利用曆史文化遺産來發展旅遊業。這些案例讓我看到瞭文化活動在提升城市軟實力方麵的巨大潛力。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瞭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現象,更是在學習如何“讀懂”一個城市,以及如何“塑造”一個城市。
评分這本書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框架來理解城市的發展,不再局限於經濟或基礎設施的層麵,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文化”這一更為核心和持久的驅動力。我被書中對於“文化治理”的探討深深吸引,它讓我意識到,文化活動並非是自發産生的,而是需要精心策劃、有效管理和持續投入。作者在分析不同城市如何通過藝文節慶和賽事活動來塑造其獨特魅力的過程中,展現瞭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紮實的理論功底。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都市文化形象”的解讀,它不再是單一的標簽,而是通過一係列的文化事件和體驗,逐漸構建起來的立體感知。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我曾經習以為常的城市文化現象,發現它們背後隱藏著如此多的智慧和策略。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性的讀物,更是一本引導我們思考城市未來發展方嚮的啓迪之作。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啓發是多方麵的。我一直認為,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僅僅體現在它的摩天大樓和繁華街區,更在於它所孕育和呈現的獨特文化。而這本書,正是從“文化治理”和“文化策略”的視角,為我們揭示瞭這一過程的復雜性與精妙之處。書中關於“都市文化形象”的論述,讓我對“品牌”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商業上的,在城市發展中同樣至關重要。作者通過對大量國際案例的梳理和分析,闡述瞭不同城市如何巧妙地利用節慶活動、體育賽事等手段,來構建並傳播其獨特的文化符號,從而吸引居民、遊客乃至投資。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策略”二字的深入挖掘,它不是簡單的“做什麼”,而是“為什麼這麼做”、“如何做得更好”的係統性思考。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的論述方式,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新的思考和感悟,仿佛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城市規劃師進行對話。
评分這是一本真正引人入勝的書!我一直對都市如何通過文化活動來塑造自身形象感到好奇,而這本書簡直就是給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世界各地的文化節慶和賽事活動,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活動背後的治理邏輯和策略。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文化治理”這個概念的闡釋,它打破瞭我之前對“文化”隻是“裝飾品”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文化活動背後龐大的規劃、執行和資源整閤能力。作者花瞭大量篇幅去探討不同城市在製定文化策略時所麵臨的挑戰,比如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文化傳承,如何吸引國際目光的同時又不失本土特色。書中案例的選取也十分多元,從威尼斯雙年展這樣享譽全球的藝術盛事,到一些新興城市精心策劃的小型文化節,都為我們提供瞭豐富的參考。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審視身邊正在發生的各種文化事件,不再是簡單地去“看熱鬧”,而是去思考它們是如何被“創造”齣來的,以及它們最終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這種由錶及裏的分析,讓我對都市的活力和發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