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闽南人,曾经手握历史钥匙,把东亚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没有闽南人创建的海外据点,郑和的船队就无法七下西洋;
没有闽南人与印度、阿拉伯世界的海上交往,欧洲人就无法进入亚洲!
看闽南人如何纵横海洋,走入世界历史的舞台,
把海上丝路、郑和下西洋、欧洲人东进交织成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故事!
在世界发展史上,有一个被后人称为「闽南人」的汉人群体,曾经对创造人类的海洋文明和推动东西方海上交往,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宋朝开始,住在福建南部的泉州人便积极南下南海诸国,与东来的印度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建立了密切的海上贸易联系,打开了闽南地区与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甚至是与非洲东岸的远洋交流。
在这样互动的过程中,一个跨越印度洋、连接南中国海并直达台湾海崃的庞大海上商圈形成了,带来的不仅是货物的流通与财富的创造,还促进了佛教与伊斯兰向中国的传播。并在这个基础上奠定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中华文明的对外流传。可以说,没有闽南人早期在海外各地的活动据点,就没有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可能性,没有闽南人先与印度、阿拉伯世界的海上交通,就不会有后来欧洲人绕过非洲打开东来亚洲航线的知识基础。
十六世纪初期葡萄牙人的东来,人类文明从此进入了全球性强权争霸的时期,也促成了世界财富的全球性流转。闽南商人在没有政府后援的情况下,以民间之力,机敏地投入了这一波新的全球性竞争,利用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将瓷器和丝绸源源出口欧洲;从马尼拉的西班牙人手中,赚取了作为世界通汇的大量白银;与荷兰人、英国人结合,建立了从印尼到整个东亚的贸易商圈,进而打开了台湾与世界的接轨和确立了台湾的汉人主体社会。
闽南人向外拓展的足迹奠定了今日东亚贸易的基础,也创造出许多伟大的故事,这是属于闽南人的故事,也是台湾的故事。
闽南人的海上活动,不仅引领东亚进入世界,更是大航海时代的先声!
※【华文世界首度出版公开】
随书附十七世纪华人绘制的明代航海图,具体呈现闽南人当时惊人的航海成就!
(海报尺寸:宽42 cm x 高62 cm)
作者简介
汤锦台
苗栗公馆人,大学毕业后赴美进修,后考进联合国总部任文件译审三十一年,公余喜读书论政。近年潜心研读早期中西交流史、海洋史,先后出版了《大航海时代的台湾》、《千年客家》等书。
作者序
第一章 越王勾践的后人
吴、楚、越登上历史舞台∕遍布南疆的百越之民∕越王勾践的后人∕一个带有闽越特色的汉化群体的诞生
第二章 「蕃舶」竞发指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第七到第九世纪的泉州∕五代的闽国∕大食商人的东来∕鼎盛时期
第三章 崛起在南海航线上
从占城到暹南三邦∕潮人林道干兄妹∕在马来半岛东西两岸∕从三佛齐、爪哇到渤泥、苏禄和麻逸诸邦
第四章 北印度洋的帆影
西出安达曼海∕过苏门答腊∕钖兰古国∕印度马拉巴海岸∕在天方夜谭的国度里
第五章 葡萄牙人的东来
阿巴克奇占领果阿∕麻六甲的沦陷∕从皮雷斯出使中国到澳门的开埠
第六章 东亚贸易时代的来临
西班牙人抵达菲律宾∕火烧马尼拉∕生理人不断南下吕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崛起∕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挑战∕东亚贸易时代的来临
第七章 中西海上势力进入初期的台湾
中国人对台湾的最早认知∕欧洲人东来初期对台湾的认识∕汉人魍港聚落的出现∕欧洲人与台湾的最早接触∕台湾融入了世界贸易的大循环
第八章 闽南海上帝国与南海文明的兴起
从会安古城到暹罗大城∕吕宋岛上的闽南生理人∕在热带胡椒产销集散地万丹的闽南交易商∕闽南人新天地巴达维亚∕闽南人海上版图的扩张∕南海文明的兴起
附录 一幅展现了明代闽南人海洋视野的地图
明代航海图是如何重见天日的?∕谁是制图者?∕有否仿照其他中外地图?∕明代航海图所反映出来的闽南人海外贸易网络∕一份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闽南人相关历史发展要事年表
作者序
台湾四面环海,海洋是台湾生存的根本,是台湾的生命之源。历史上,台湾的开发相对较晚,直到十六世纪末期,主要来自福建的商人、渔民和海上活动家,才开始陆续进出台湾西海岸水域,打开了台湾与外面世界的正式接触。从此,台湾进入了汉人移民社会与开通海上贸易的发展时期。
在台湾周边海域中,又以台湾海崃是台湾最重要的生存保障,它是连接最近的亚洲大陆块的通道和控制北上与南下资源与商品运输的要冲,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台湾岛南北两个方向的海域,对确保台湾的生存空间,也是唇齿相关,失去了对这两个海域的发言权与支配权,台湾在海上无立足之地,会在当前亚洲激烈的海上军事竞争与海洋资源争夺中被永远淘汰出去。
从十六世纪中期起,台湾北方的东海海域就十分不平静,因为它是日本浪人与地方军阀势力频繁出没与觊觎之地。先有嘉靖年间倭寇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频繁骚扰,后有万历年间丰臣秀吉部将钦门墩和德川家康治下长崎地方官有马晴信与村山等安的谋占台湾,更有一六○九年九州萨摩藩的入占琉球王国。最后,日本在一八九五年更干脆併吞了台湾;经过五十年的殖民占领后,才因二战失败而被迫退出。然而,时至今日,日本仍以琉球制约着台湾对钓鱼台列屿主权的实际拥有,台湾的海军至今未敢进入其十二海浬主权水域范围内。
相对而言,台湾南方广阔的南海海域,从宋朝以来,一直都是中国海商与波斯、阿拉伯、印度、马来和菲律宾群岛的商人和平通商的世界最大海洋贸易区之一,并随着汉人在这一带海上贸易力量的成长,共同带动了南海贸易港市与南海文明的兴起。台湾也因其连接南海与东海海域的枢纽地位,而成为荷兰人占台之前闽南人开辟出来的新贸易据点。
但是十六世纪西方白人势力从海上武装入侵之后,南海即陷入动盪。东南亚各邦国纷纷沦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资源受到大量掠夺,台湾也一度遭受荷兰人的殖民。当时幸有以郑芝龙、郑成功为代表的闽南人海上武装贸易集团的势力控制了台湾海崃,打破欧洲人垄断东亚与南海贸易的局面,将台湾收回汉人移民的手中,才使东亚的政治格局相对平稳地维持了近两百年之久,也使西方势力迟迟无法从南海经台湾海崃进入东海海域。直到鸦片战争中国败于英国人的船坚砲利之后,东亚的态势,才全面改观。
遗憾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力量随后加速上升,除在十九世纪末侵占台湾外,又于二次大战期间取代了欧洲殖民者,成为东南亚的新征服者,肆意奴役和屠杀当地居民以及搜刮当地资源。在此同时,美国也在十九世纪末利用击败西班牙帝国的机会,侵占菲律宾群岛,并在二次大战结束后,以亚洲新支配者的姿态,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内,发动了韩战与越战两场巨大的现代战争;但在承受巨大损失后,不得不于上世纪七○年代,军事上全面退出东南亚。苦难的亚洲在经历了五百年以上西方与日本的掠夺性破坏后,直到此时,才算进入政治、经济与文化全面自主发展的新时代。
为了彰显闽南人的进取力量,阐扬他们继郑和船队的远洋敦睦外交之后,在明代欧洲人东进时期,以民间力量,抗衡西方武力在亚洲的扩张,开拓台湾与海外的汉人移民社会,并一反西方的霸道,与南海各国人民和平相处,为开发东南亚经济做出伟大的贡献。我在二○○五年年底出版了《闽南人的海上世纪》一书,即是献给这些推动中国人海上世纪的闽南先民们。
该书的出版,正逢东南亚已经摆脱西方殖民统治,远离越战遗留的冷战阴影,伴随中国大陆的快速发展,各国同时进入经济蓬勃上升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见证了东南亚国家在没有外力羁绊,与掌握自身发展的和平环境下,只花十几年时间,便与中国大陆市场紧密结合,展现出巨大经济潜力和发展速度。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在内的非东南亚国家,也像东南亚国家一样,热切期待亚洲经济能够整合成为一个巨大的共同市场,为亚洲创造出一片光明的前景。
然而,事与愿违,这两年美国大力推行军事重返亚洲政策,一下就打破了各国共同塑造的愿景。上世纪冷战年代美国全面推动的围堵政策,似乎又在东亚和东南亚死灰复燃;人们从这段期间,日本将钓鱼台收归国有,以及菲律宾与越南加剧争夺南海岛屿的行动中,看到东海与南海又将进入多事之秋,而这两者的同时发生并非巧合。如今的局面,不只是进入良性发展的东南亚与中国大陆经济整合的戛然而止;更大的危机在于,不论是日本或菲律宾、越南在美国支持下挑起的领土与领海主权争议,将使亚洲各国重新卷入冷战时期永无宁日的军备竞赛和对峙的漩涡之中。
对于夹在大国夹缝中的台湾而言,面对的不仅是在大国之间如何选边站的问题,也是在钓鱼台列屿与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中完全丧失话语权的困境;甚至可能因为长期无所作为,而让南北两大岛屿沦入他国之手,使后世子孙再也没有自己的海洋可以作为活动空间,也没有自己的海洋资源可供开採利用。
历史可为殷鑑,西方过去虽然给亚洲带来了先进的知识与科技,但也带来过无穷的祸患与破坏。本书的再版,主要是希望亚洲各国人民,应从历史的发展轨迹中,寻找最适合亚洲自身发展与生存的道路;应从闽南人、马来人、越南人、暹罗人、菲律宾人,还有其他人种共同创造南海文明的历史当中,认识我们的过去,并汲取历史的经验,相互包容,千万不能重蹈梦魇,陷入循环的历史悲剧中而无法自拔。
汤锦台
我对历史书籍的要求其实挺高的,不是单纯的事件罗列,而是希望能够读到有温度、有故事的内容。《闽南海上帝国》这个名字,让我感觉它有潜力成为那样一本书。它不仅点出了地域——闽南,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概念——“海上帝国”。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古罗马、阿拉伯的海洋商业帝国,那么,闽南人在海上又构建了一个怎样的“帝国”呢?这种“帝国”是军事上的,还是经济上的,抑或是文化上的?“南海文明的兴起”更是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它不仅仅关注闽南人本身,更着眼于他们对整个南海区域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当年闽南人在海上搏击风浪的勇气,去体会他们在大海中闯荡的艰辛与辉煌,去了解他们如何将自己的智慧和文化带到远方,并与当地的文明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共同书写出南海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篇章。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那些在地理隔绝或艰苦环境下,依靠自身力量创造出辉煌文明的族群都抱有极大的敬意,而“闽南海上帝国”这个书名,就精准地击中了我的这一兴趣点。“闽南人”代表了一个具体的群体,而“海上帝国”则描绘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生存空间,更暗示了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南海文明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将个体的力量融入到区域文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解读,在那个时代,闽南人是如何凭借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在浩瀚的南海中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网络,传播他们的文化,甚至可能影响当地的政治格局,从而成为了推动南海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希望能够从书中感受到那种海上的壮阔,感受到闽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们对世界文明史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孕育出的独特文明充满好奇,而“闽南海上帝国”这个概念,无疑触动了我对历史长河中那些被忽略的精彩篇章的探寻欲望。它勾勒出一种以海洋为舞台,以闽南族群为主体的宏大图景。“南海文明的兴起”则将这种地域性的探索,提升到了一个文明发展的宏观视角。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疑问:这本书会详细描绘闽南人的航海史吗?他们的船只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与不同地域的民族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又如何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海上帝国”这个词,是否暗示着一种超越纯粹商业活动的组织形式,比如某种程度的政治影响力或者军事存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能够理解闽南人在那片广阔海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成为南海文明崛起的重要推动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些零散的传说和片段之中。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闽南海上帝国》,便被那浓墨重彩的书名所吸引。我一直对海边的生活和历史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靠海吃饭、在海上搏击风浪的族群,他们如何在这片浩瀚的水域留下自己的印记?闽南,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海的气息,仿佛能闻到咸咸的海风,听到船桨划破海浪的声音。书中那句“闽南人与南海文明的兴起”,更是直击我的兴趣点。南海,一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区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化交流的枢纽。而闽南人,作为这片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子民,他们的足迹和影响究竟能延伸到多远?这艘“海上帝国”的船,又承载了怎样的历史风云?想到能够通过这本书,仿佛乘风破浪,去探寻那个遥远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去了解那些在惊涛骇浪中建立起来的文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揭开这片波涛下的秘密。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地理结合的书籍情有独钟的读者,而《闽南海上帝国》这个书名,恰恰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探索欲。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域名词,更是一种历史进程的隐喻。“海上帝国”这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想象空间,让人联想到那些在海洋上建立起强大势力和独特文明的民族。而“闽南人”与“南海文明的兴起”,则将这种想象具象化,指向了一个具体的族群,以及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宏大叙事。我特别好奇,在古代,通讯和交通远不如现在发达的情况下,闽南人是如何跨越广阔的海洋,将他们的文化、商贸乃至政治影响力播撒到南海各个角落的?这本书是否会讲述他们精湛的航海技术,他们如何应对变幻莫测的海上天气,以及他们如何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和融合,从而共同塑造了今日我们所知的南海文明?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无数画面,期待书中能够一一解答我的疑问,让我能够更立体地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