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辞典将廿世纪华人使用最多的──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与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冶于一炉,重新缮打编排增修而成。
廿世纪初以来,华人使用最多的汉文佛学辞典,非丁福保编的《佛学大辞典》莫属。丁福保医师生于满清末年(1874-1952),有鑑于佛学辞典的重要性,但却从未有华人编出够水准的佛学大辞典,因此于民国元年,开始着手编辑佛学大辞典。主要使用日本.织田得能先生所编的《佛教大辞典》作基础,再加上其他资料,编译成汉文本的《佛学大辞典》。
编成迄今,由于原始版本字体不大,经过一再翻印之后,已经有些模煳不清,对年长的人而言,不太容易阅读。而且,有些笔画繁多的字,辨识不易,容易造成解读错误而影响词条原意。(不过这只是印刷的问题,与内容无关。)此外,还有梵文与悉昙字的问题。在当时,由于国内对悉昙梵字的了解有限,以及铸字与排版的工作人员可能对悉昙字的认识不足,因此错误在所难免,这是无可苛责的。
除了上述理由,我们觉得要重编该辞典,最主要的原因是该辞典内容扎实精彩,又极具时代意义。即使已有电子版问世,但是对于某些读者而言,纸本的书籍,仍有其需要性。
再者,当时的排序方式,与现今通用的编排方式不同,对一些读者而言,它的编法利于全文阅读,却不利于查阅。且当年的研究水准有限,因此有查阅不易与说明不足等缺点。
为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採用新的编辑理念与方法来重编该辞典,设计出较易使用的排列与排版方式,以方便查询与使用,同时校正明显的讹误之处,并订正所有悉昙字。此外,我们再加入《翻译名义集》的内容,相信对于查阅者而言,等于是查一次辞典,同时可以读到两本书的相关资料。因此,《新编佛学大辞典》的编成,无疑是佛学类辞典的又一新历程。
身為一個在佛堂裡幫忙多年的義工,我經常需要回答信眾們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很多都跟佛學名相有關。很多時候,我只能憑藉過去的經驗和記憶來回答,但總覺得不夠專業、不夠權威。自從有了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我的底氣就足多了!這套書的編纂嚴謹,對於每個名詞的解釋都力求準確,而且會列出多種解釋,並說明它們的來源和適用範圍。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有一次,有位信眾問我關於「業」的觀念,我查了這套辭典,發現它對「業」的解釋非常全面,不僅有從因果報令方面的說明,還有從行為、造作等不同角度的闡述,甚至還提到了不同學派對「業」的看法差異。我將這些內容整合後告訴信眾,他們都覺得非常受用。這套辭典就像是一個隨身的佛學專家,讓我在面對疑難雜症時,能夠快速找到最權威、最準確的答案。它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能幫助我提升佛學素養,進而更好地服務大眾的寶貴資源。我常常在佛堂裡,當有信眾詢問時,就拿出這套書來,一邊翻閱一邊解釋,那種專業的感覺,讓信眾也更加信服。
评分最近幾年,隨著佛法在台灣的普及,我也接觸到越來越多關於佛教的資訊,從網路上的文章、影片,到各種座談會、讀書會,可謂是應有盡有。然而,我發現其中很多時候,對於一些核心的佛學概念,不同說法之間存在著差異,甚至有時會產生誤解。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的出現,恰恰填補了這個缺口。它以一種非常客觀、系統的方式,將各種佛學術語進行了梳理和解釋,並且力求呈現其最原始、最權威的意義。我尤其欣賞它對於一些重要概念,例如「緣起」、「無我」、「涅槃」等的解釋,它不僅從字面上進行了闡述,還會深入到其哲學思想和歷史演變。這讓我在面對各種不同的說法時,能夠有一個明確的比對和判斷的標準。而且,這套書的嚴謹性也是我非常看重的。它不像一些坊間的書籍,可能會有個人主觀的解讀,而是盡量還原學術的本貌,這對我來說,是學習佛法最可靠的基石。這兩冊書,擺在我書桌旁,隨時可以查閱,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佛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评分我平常喜歡在家裡自己讀經,但很多古籍裡的詞彙,對現代人來說真的比較陌生,常常讀得一頭霧水。剛好有朋友推薦了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我拿來翻翻看,結果驚為天人!這套書的編者顯然是用心良苦,不僅收錄了大量的佛學術語,而且對每個詞條的解釋都力求精闢,還會標明出處,這對我這種喜歡追根溯源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記得有一次讀《法華經》,遇到一個非常難解的詞,我翻了好幾本入門的佛學書籍都沒找到滿意的答案。最後,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了這套辭典,結果它不僅解釋得清清楚楚,還引導我去閱讀相關的註解,讓我豁然開朗。這套書的編排也很好,即使我不是照著順序閱讀,而是隨意翻開一個詞條,也能學到不少東西。它就像是一本濃縮了佛學精華的寶庫,讓我在家就能輕鬆地學習和研究佛法,再也不用擔心被艱深的詞彙所阻礙。這兩冊書的厚度,真的說明了內容的豐富與扎實,絕對是每個真心想深入佛法的人,都應該擁有的工具。
评分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真的是讓我在研究佛法時,像是找到了一盞明燈。身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從小就對佛法充滿好奇的信徒,我嘗試過不少入門書籍,也參加過一些法會和講座,但總覺得有些概念,尤其是一些更深奧的佛學術語,總是讓我摸不著頭緒。很多時候,即使是聽聞名師開示,若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也很難真正領會其精妙之處。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的出現,簡直就是我的及時雨。它的編纂體例清晰,解釋詳盡,從名相的字源、歷史演變,到在不同佛經中的運用,都有深入的闡述。我尤其欣賞它對每個詞條的引用,不僅指出了出處,還會稍微解釋其在該經文脈絡下的含義,這對於我追溯佛法的源頭、理解其思想發展脈絡非常有幫助。我記得有一次在讀《金剛經》,其中有一個詞我一直不太明白,翻遍了手邊的一些小冊子都沒找到滿意的解釋,但一查這套辭典,不但解釋得鞭鞭到位,還順帶連結了其他相關的般若經典,讓我對整個般若思想體系有了更宏觀的認識。這兩冊辭典的份量十足,內容紮實,絕對不是那種蜻蜓點水、流於表面的說明。它更像是一部紮根於傳統、又與時俱進的佛學百科全書,讓我能夠在深入研究的道路上,穩穩地向前邁進。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辭典」這兩個字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會很枯燥、死板,像是教科書一樣。但這套《新編佛學大辭典》徹底顛覆了我的看法!我平常工作很忙,也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來好好啃讀佛經,但偶爾在通勤或午休時間,我會隨手翻開這套書,隨意找個詞條來看。我發現它的編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即使是隨機閱讀,也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有時候,一個詞條的解釋會讓我聯想到另一件聽過的法語,然後我就會去查那個相關的詞條,不知不覺中,就串聯起許多零散的知識點。這套辭典不僅收錄了常見的佛學名相,連一些比較少見、在特定宗派或經論中才會出現的術語,它也都有涵蓋,並且解釋得非常到位。我記得上次我在讀某位師父的文章,裡面提到了一個關於「空性」的說法,我對此感到有些困惑,便翻閱了這套辭典。它對「空性」的解釋,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做了深入淺出的剖析,還特別解釋了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是如何闡述空性的。我感覺這套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逐步解開佛法中的種種疑難。它的文字淺白易懂,卻又蘊含深意,讓我能夠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獲得紮實的佛學知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