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则」全球导师,《祕密》的思想源头
系列畅销百万册.全球千万见证者.英美最有影响力的心灵向导
本书是吸引力法则实践版
你已经听够了,缺的只是行动!
就从察觉自己在想什么开始,
剩下的这本实用指引都帮你准备好了!
吸引力如何让你心想事成?
「专注意念」是吸引力法则最实用的思维工具
本书提供11种实作法,帮助你驾驭意识的流向。
本书针对七大生活面向,提供实例参考与问题解答。
心中所思,便为所得;意念所在,即为实相
你是思维的发端,体验的创造者,生活的领航者。
你的所做所愿,皆是因为你相信达成了这些事,会让你觉得更好。
如果能创造出令你快乐的事,为什么要接受不快乐呢?
当你愈是把注意力放在某个主题上,思维振动就愈活跃,也会吸引愈来愈多振动频率相符的东西。最后你就会在生活体验中看到有形的证据,符合你对这个主题所感受到的振幅。这就是专注意念的惊人力量!
作者简介
伊丝特.希克斯 & 杰瑞.希克斯Esther and Jerry Hicks
杰瑞生长于困苦的家庭中,曾经当过马戏团演员、拳击手、歌手、广播节目主持人、喜剧演员、企业主等等,套句他说过的话:「我小时候做过的所有梦想都实现了。」他在认识妻子伊丝特时,已经是个百万企业家。
至于伊丝特则生长于落矶山脉下的小镇,曾担任过公车司机、电脑组装作业员、专案经理人等等,个性乐天知命。
这对夫妻是亚伯拉罕灵修团体的领导创始人,从一九八六年开始将他们的经验分享给无数大众,他们所倡导的观念,正是全球畅销书《祕密》及许多相关书籍的主要灵感来源。自一九八九年以来,伊丝特和杰瑞以美国德州圣安东尼奥为基地,每年造访大约六十座城市(遍及澳洲、加拿大、英国、爱尔兰和美国),举办一系列互动的吸引力法则工作坊。
希克斯夫妇已经出版了八百多种亚伯拉罕系列的书籍、卡带、CD 和 DVD(已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主题便是介绍宇宙吸引力法则的概念。他们出版的作品本本登上畅销排行榜,并在美国知名主持人欧普拉的加持下,狂卖超过一百五十万册。二○○六年出版的《这才是吸引力法则》(The Law of Attraction),上市一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着作中文译本包括:《情绪的惊人力量》(The Astonishing Power of Emotions)、《有求必应:22个吸引力法则》(Ask and it is given)、《吸引力漩涡》(The Vortex)、《财富的吸引力法则》(Money, and the Law of Attraction)等书。
译者简介
严丽娟
台大外文系毕业,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语言学硕士及西敏斯特大学(Westminster)双语翻译硕士。译作包括《自闭儿瑜伽疗法》、《生物科技大商机》、《女人要的不只是爱》、《暖化?别闹了!》、《吃对营养,享瘦健康:德国方法医师的代谢平衡密码》、《猩猩心事:宁姆猩斯基的故事》、《吸引力漩涡》等书。
则》(Ask and it is given)、《吸引力漩涡》(The Vortex)、《财富的吸引力法则》(Money, and the Law of Attraction)等书。
推荐序 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出现了! 露易丝.贺
作者序一 成功是由我们所体验到的喜悦程度来衡量 杰瑞.希克斯
作者序二 向读者介绍亚伯拉罕 伊丝特.希克斯
1. 全新的人生观
2. 地球上的生活愈来愈好
3. 死亡是新的开始
4. 你是无形的振动延伸
5. 你来到这里,是为了创造自己的体验
6. 创造性思维的吸引力
7. 心中所思,便为所得
8. 有求必应
9. 意念所在,即为实相
10. 自主创造的关键在于察觉
11. 振动关系和能量平衡
12. 与本源能量协调一致
13. 身体的振动关系
14. 家的振动关系
15. 工作的振动关系
16. 人际之间的振动关系
17. 财务丰足的振动关系
18. 世界的振动关系
19. 政府的振动关系
20. 让你的振动频率回归圆满
21. 和内在的自己达成一致的振动频率
22. 找到令你感觉良好的思维
23. 平衡能量,喜悦创造
24. 我的身体
25. 我的家
26. 我的人际关系
27. 我的工作
28. 我的钱
29. 我的世界
30. 我的政府
31. 改善振动关系的重要性
32. 行动旅程和情绪旅程
33. 运用正向记事本
34. 运用分段定向法
35. 运用假设语气法
36. 运用一念好转法
37. 运用富足皮夹法
38. 运用变速轮法
39. 运用相应感受法
40. 运用清偿债务法
41. 运用求助宇宙总管法
42. 运用我本健康法
43. 运用情绪引导量尺升级法
44. 身体力行,价值立现
45. 看见证据前,创造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九
46. 专注意念的惊人力量
附录:亚伯拉罕现场文字纪录:问答时间
老实说,拿到《专注意念的惊人力量》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正念”、“专注”的书籍实在太多了,我担心它又会是那些陈词滥调的重复。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大量引用了心理学、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用严谨而又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大脑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专注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注意力回路”的章节,它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大脑中负责注意力的神经网络,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刻意训练来强化和优化它们。这本书不仅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要专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如何做”。书中的练习方法,从简单的呼吸练习到更复杂的冥想技巧,都设计得非常巧妙,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专注的状态。我尝试了其中的几个练习,惊喜地发现,即便是短短几分钟的练习,也能在一天中带来明显的不同。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情绪也更加稳定,处理事情的效率也大大提高。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大脑使用手册”,它让我更了解我的大脑,也更懂得如何去驾驭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
评分《专注意念的惊人力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解放”。长期以来,我总觉得自己像是被无形的线牵引着,在各种信息和要求之间来回奔波,身心俱疲。这本书,则像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摆脱这种状态的可能性。作者以一种非常温和而又坚定地说服力,引导读者去探索“当下”的力量。他没有用“压力”或“焦虑”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充满希望的语调,描绘了专注状态下带来的宁静、清晰和高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自我觉察”的强调。它不仅仅是看到自己的念头,更重要的是,学会以一种不评判的态度去观察它们。这种“看”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它让我意识到,我的很多痛苦和烦恼,都来自于我对自己的思绪和情绪产生了过度认同。通过练习书中提供的觉察技巧,我开始能够与这些起伏的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再被它们轻易裹挟。这种感觉,就像是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整个人都变得轻盈起来。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匆忙的奔跑,而是静静地感受,用心去体会每一个瞬间。
评分《专注意念的惊人力量》这本书,对于那些像我一样,长期被信息洪流和生活琐事所淹没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的启示。作者并没有回避现代社会高速运转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反而将其视为我们实践专注力的绝佳“磨刀石”。书中,我找到了许多能够与我的生活经验产生强烈共鸣的部分。例如,关于“多任务处理”的误区,作者用数据和案例有力地证明了它并非高效,反而会分散我们的精力,降低工作质量。他提出的“深度专注”的概念,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效率来自于高质量的、不被打断的注意力投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自我同情”的论点。很多人认为专注就是严苛地要求自己,不允许丝毫的懈怠。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在追求专注的过程中,保持一种温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和反复,反而更能获得持久的动力和积极的改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一个能够主动掌控自己注意力,创造更有意义生活的主体。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和清晰,对生活充满了新的期待。
评分坦白讲,起初我对《专注意念的惊人力量》这本书的标题感到有些夸张,认为“惊人力量”可能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不得不承认,作者确实用非常有说服力的方式揭示了专注力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个人经历和历史故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被那些曾经在逆境中凭借强大的专注力克服困难,最终取得辉煌成就的人物故事所深深打动。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激励,更是一种示范,它们向我展示了,专注力是如何成为克服障碍、实现目标的强大引擎。书中对于“内在干扰”和“外在干扰”的细致分析,也让我对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自觉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开始反思,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社交媒体推送、琐碎的日常事务,是如何一点点地侵蚀我的宝贵时间和精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专注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刻意训练获得的强大能力。它赋予了我一种新的勇气和方法,去挑战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力不从心的任务。
评分《专注意念的惊人力量》这本书,我必须说,它真的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内在世界。在阅读之前,我对“专注”这个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层次,觉得就是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件事。但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专注意念”这个核心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作者用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从历史名人到普通人,生动地展现了当一个人能够真正将注意力聚焦于当下,并以一种开放、接纳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思绪和感受时,会发生多么惊人的改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杂念”的论述,它没有简单地否定杂念的存在,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教我们如何与这些“不速之客”和平共处,甚至将它们转化为滋养注意力的养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探险,每一次翻页都让我对自己的内在有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它鼓励我放下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焦虑,全然地投入到此刻的体验中。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它引导我一步步地去实践,去感受,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