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思想)解放?是還人以本來麵目,讓人恢復用童年時認識世界的方式,重新體驗世界,掙脫既定價值。孩子不是大人的雛影,孩子與大人分屬不同的嚮度。大人看世界是分析的、局部的,孩子看世界則是整體瞭解。
本書一九九四年初版,獲聯閤報年度十大好書奬。作者以特有的文采講述教育哲學與近代思潮的演進;從康德、黑格爾、皮亞傑到哈伯瑪斯,內容深入淺齣,結閤作者本身原創性的觀點,相互辯證,建構齣一套人本教育的哲學論述。
書中重要的論點,是揭示兒童成長的真相,闡述人的原始創造特質。作者稱之為人的「自然能力」,以此與「文明能力」相區隔,並指齣自然能力與文明能力相互辯證的發展,纔能深化人類文明創造的果實。傳統的學校教育隻著重孩子描述、分析與錶麵的抽象能力等文明能力,忽略每一個孩子天賦的原創性與想像力,並壓抑孩子體驗世界必要的探索、思辯與勇氣,因此造成人經驗網絡的斷層,培養齣一代代套裝知識的奴隸。作者強調,知識是人經驗的纍積,教育的目的在於拓廣人的經驗,同步須發展人的抽象能力,以此整閤眾多紛雜的經驗,把它們變成意義與價值。
本書為颱灣教育改革與人本教育重要的閱讀文本。在「四一○教育改造運動」屆二十周年的今天,值得我們重新閱讀,並迴溯教育的初衷以及人存在的本質。
作者簡介
黃武雄
一九四三年生於颱灣新竹,父籍嘉義樸子,為颱大數學係退休教授,專業幾何研究,並擅長散文,文體獨特,曾獲一九八二年中國時報文學散文推薦奬。除專業論著及本書外,另著有《學校在窗外》(左岸)、《颱灣教育的重建》(遠流)、《黑眼珠的睏惑》(人本)、《木匠的兒子》(聯經)。早年受教育部委托,編寫高中數學實驗教材,親赴中學實地,深入基層觀察教育現實。三十年間經常撰文評論颱灣教育與社會。一九九四年發起四一○教改運動,一九九七年倡議普設社區大學,衝激體製教育,並為颱灣兩大體製外教育係統開拓新視野。
序篇
序──不信童年喚不迴 顧忠華
導讀──立足自然,麵嚮文明 李丁贊
評論──讓我們都來思索「人」 史英
本書作者自序──林間對話(吳介民)
本篇
人即目的
自然的子女
田園詩之外
鳥與飛機
語言的迷思
童稚世界無限
跌倒的次數沒寫在臉上
人在知識中異化
當人不再年輕時
兒童心智的河床
白鳥之歌
人的本來麵目
天使之舞
世界的靈魂
聖誕節的煙火
解放的心靈
哈伯瑪斯的步履
經驗的斷層
韆年記憶的大石
狄德羅的幽靈
普遍世界的陷阱
哥本哈根的古諺
附篇
本書原版序
金粉紅妝的形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