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制作是设计科系学生破茧而出成为一位设计师之前必须面对的考验,也是检验四年来每位同学的学习成果,通过此过程者及代表学有所成,可以毕业了;当然也是毕业同学进入职场前的最佳试金石。
「设计交锋,南北会师」是两本新一代图书有限公司为台湾两所设计系最具代表性的学校一南(高雄师范大学)、一北(台湾师范大学)所做的设计实务流程解析专书,完整个案内容涵盖平面视觉、包装美学、插画设计、动画多媒体应用…等,这些来自每个新生代设计者所挖空心思创作出来的设计美学作品,将是未来有心进入设计系所有设计初学体验者最好的参考范本。
这两本「设计交锋,…」,不论是高师大设计作品的「巧」亦或台师大设计作品的「生存术」,「…,南北会师」的交流过程透过简单的对话与构思,让初学者轻松了解他们不简单的设计流程,对刚学设计或即将升入设计相关科系的学生将受用无穷,希望这两本设计专书的出版,初学设计的你会喜欢!
推荐序/高雄市广告创意协会理事长.洪士杰 04
推荐序/中华民国美术设计协会理事长.林宏泽 05
平面设计
01/?缘 014
02/女人心式 020
03/点解 026
04/床前 032
05/日光 038
06/潜光饮食 044
07/圆点 048
08/逃出压力 052
09/GOOD JOB 056
插画设计
10/族有效 062
11/机车骑士 068
12/二十四节气 074
13/台湾奇谈 080
14/福灵祭 086
15/地支人 092
16/你是特别的 098
17/永存 104
18/改过制新 110
19/无爱公车 114
包装设计
20/论语 120
21/力元刺青 126
22/JUNGLE 132
23/红格 138
24/PURE 142
25/一号浮世绘 146
多媒体
26/BLUE SAND 152
27/蜜语 158
28/一个习惯 164
29/TAMA 170
犹记四年前我带过视设系第一届的毕业生专题制作,那时候就感觉到高师拥有一流师资、优质学生,而所训练出来的设计新秀潜力无穷,投入社会将是一般新兴的设计力量。
看到本届同学的作品更是让我经验;在此想跟大家共勉的是:设计必须与时俱进,停顿就会落伍。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学习的开始。世上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更好的设计。
仅仅从书名《巧:设计交锋 南北会师》就能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前沿的学术思辨。我尤其对“设计交锋”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联想到的是设计领域中不同流派、不同思想之间的激烈碰撞与深度对话。我期待这本书能不仅仅是罗列一些设计案例,而是能深入剖析这些“交锋”背后的逻辑与驱动力。例如,当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出现时,它会如何挑战传统的设计范式?当不同的设计文化在同一片土地上相遇时,又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南北会师”的提法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这让我想到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地域文化对设计风格的影响是如此显著。南方设计的细腻、精致,与北方设计的粗犷、大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在“会师”的过程中,是否会相互借鉴,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设计方法论的探讨,比如如何在这种“交锋”与“会师”中,提炼出普适性的设计原则,又如何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巧妙地运用这些原则。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它似乎在预示着一种超越地域、超越流派的设计大融合,而这种融合,最终会以何种“巧”的方式呈现,令人翘首以盼。
评分读到《巧:设计交锋 南北会师》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书必定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文化的融合。尤其是“设计交锋”四个字,让我立刻联想到的是不同设计思想、设计流派之间的激烈辩论和思想的火花迸发。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经典的设计理论是如何被挑战的,又有哪些新的设计理念是如何在这种“交锋”中脱颖而出的。而“南北会师”则勾起了我对中国地域文化差异在设计领域影响的兴趣。南方设计的精致与细腻,与北方设计的粗犷与大气,这两者在“会师”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化学反应?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平衡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元素,如何将地域特色融入现代设计,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本土设计生命力的思考。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种关于“巧”的全新解读,这种“巧”或许不是简单的技巧堆砌,而是对设计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复杂局势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能够启发我思考,拓展我设计视野的重要读物。
评分《巧:设计交锋 南北会师》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哲学思辨的意味。我一直在思考,在当今信息爆炸、设计多元化的时代,真正的“巧”究竟体现在哪里?它是否意味着一种对设计本质的深刻洞察,一种在复杂性中找到简约之道的智慧?“设计交锋”则让我联想到的是一场思想的辩论,是不同设计观点在思想的擂台上进行的较量。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当这些观点碰撞时,是如何激发新的灵感,又是如何促进设计本身的进步。尤其“南北会师”这个概念,它暗示了一种地域性的融合,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文化多样的国度,南北方在设计上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当这些差异性的设计理念在“会师”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互补与超越的。这本书带给我的想象是,它或许能揭示一些设计背后深层次的文化逻辑,以及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们是如何凭借“巧”劲,化解矛盾,实现创新。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关于设计哲学、设计美学以及不同设计流派的溯源与发展等内容充满好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就足够引人遐思了,尤其是“设计交锋”和“南北会师”这两个词语的组合,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场智慧的碰撞,或者是一次跨越地域的合作,探讨的是在设计领域如何实现不同理念、不同风格的融合与升华。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我设计灵感,并且能让我跳出固有思维的书籍,而这本书的标题恰好点燃了我内心的好奇。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探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同设计流派如何相互学习、借鉴,最终形成一种更为强大和具有生命力的设计力量。这种“交锋”并非简单的对抗,而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是催生创新火花的温床。而“南北会师”则暗示了一种地域性的融合,或许是南方细腻婉约的设计风格与北方粗犷豪放的设计风格的碰撞,又或者是不同区域的设计师们围绕某个共同的设计目标而展开的深度交流。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详实的案例分析,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理念是如何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如何通过合作实现突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设计,让我明白设计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需要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去融合、去创新。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巧:设计交锋 南北会师”让我想象到了一系列关于设计智慧的故事。我一直对“巧”字在中国文化中的深意颇感兴趣,它不仅仅是技巧的熟练,更包含了一种精妙、巧妙的思考方式,是一种在看似不经意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这种“巧”在设计中的体现,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再结合“设计交锋”,我猜想书中可能呈现的是不同设计理念、不同设计风格之间发生的激烈碰撞,这种碰撞或许是理论上的辩论,也可能是实践中的较量。我非常好奇,在这种“交锋”中,究竟是谁“巧”赢了,又或是“巧”如何促成了“交锋”的升华。而“南北会师”则让人联想到一场跨越地域的盛会,或许是不同地区的设计师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某个设计议题,或者是将南北方不同的设计元素、设计哲学进行整合与创新。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这种融汇贯通的智慧,如何打破地域的界限,将优秀的设计理念汇聚一堂,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历史性设计事件、或者是在设计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南北方设计流派的交织与影响充满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