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新论:生活与文化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3/07/25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本书计收录专论九篇,内容含盖日常生活、宗教科仪、士人文化、城市空间、商标与广告、舶来品等内容。全书从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庶民生活展开,论及食物、居住、衣着、岁时行事及生命仪礼等面向;其后则连接汉唐之际饮食结构的转变,与饮茶风气的出现。在物质生活之外,精神性的宗教信仰亦不可或缺,中古道教科仪从世俗性、生活化转向神圣性的宗教化,就让科仪有其严格的规矩可以遵循。汉代以降的士人文化,更是此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汉唐之间,士大夫透过「京城社会」的社交圈,寻求自我高尚化与自我认同。元代书院的发展,则与士人文化、官方的儒户政策、理学的正统化和官学化,有着极深的关联。明中叶以迄清初,士人的社交、狎游、文艺活动、生活经营等面向,更存在「雅」、「俗」之间的辩证与互动。关于明清城市空间与城市化研究,则有一篇专论加以回顾。另外,明清的城市消费和广告文化的关联性,与士大夫在广告促销上的角色,书中亦有特别分析。而随着全球化的展开,晚明以来陆续传入的各种西洋镜,对民众视觉感官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本书讨论的主题之一。
作者简介
邱仲麟
台湾宜兰人,1964年生。淡江大学历史学学士(1988)、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1991)、博士(1997)。曾任淡江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副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研究员、副研究员。现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研究范畴为明清北京史、明清医疗史、明清社会史、明清生活文化史与明清环境史。
著者信息
中国史新论:生活与文化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中国史新论》总序(王汎森)
导言 (邱仲麟)
许倬云,中国古代平民生活——食物、居住、衣着、岁时行事及生命仪礼
一、前言
二、农耕
三、饮食
四、居住
五、衣着
六、岁时与生命行事
王利华,汉唐饮食与生态环境
一、饮食体系之地域分野及其自然基础
二、食料结构之调整及其生态背景
三、造食技术和饮食结构与环境的关联
四、简短的结语3
葛兆光,由俗而圣——中古道教科仪的宗教化
引言:从胡适和杨联陞的通信说起
一、早期道教的流风余韵?涂炭斋、过度仪与厨会
二、寇谦之与陆修静:5世纪南北道教科仪的圣洁化
三、中古道教科仪的确立:理论、制度与方法
尾声:中古道教科仪的最终总结
甘怀真,汉唐间的京城社会与士大夫文化
一、京城社会作为一个中国史的课题
二、汉代选举制与京城社会的成立
三、汉末的党人与京城社会的成熟
四、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法与京城社会
五、唐代的京城社会
六、京城的文化意象与权力
七、结语
陈雯怡,元代书院与士人文化
前言
一、蒙元前期北方与南方的书院
二、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元代的士人政策
四、书院在北方的传布
结论
王鸿泰,明清的士人生活与文人文化
前言
一、明清士人的历史图像
二、城市生活与社交活动
三、士人生活与文人文化
结语
费丝言,明清的城市空间与城市化研究
一、城市作为一新兴社会空间
二、城市化与城市空间
结论:由以「中国」为中心到「朝代」为中心的城市研究
巫仁恕,明清的广告文化与城市消费风尚
导言
一、商标、品牌与字号
二、招幌与楹联
三、社交与广告
四、节庆赛会的展示
五、广告与城市
六、流行时尚的宣传与创新
七、士大夫的品味与身分的塑造
结论
邱仲麟,晚明以来的西洋镜与视觉感官的开发
一、序论:奇器制造家
二、千里镜与目光的延伸
三、西洋镜与艺术活动
四、小小洞天西洋景
五、摄影术与西洋写真
六、从幻灯影戏到电光影戏
七、结语:新视觉时代的来临
图书序言
导言
——从文化史、社会风俗到生活
一
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可溯源自《易经》贲卦所说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人文」教化的意涵,到了近代开始出现转变。19世纪末以后,西方意义的「文化」(culture),大量出现在文史学界的论着中,而其背景与中西文化交流愈益紧密离不开关系。
20世纪初,透过一批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的学生的译述,许多文化史着作被陆续介绍进中国,其中日本的中国文化史论着,如中西牛郎(1859-1930)的《支那文明史论》、田口卯吉(1855-1905)的《中国文明小史》、白河次郎(1875-1915)的《支那文明史》等,其译本均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或之前出版。而从20世纪初到中叶的50年间,中国史学界有关中国文化史的几十部着作,大部分的历史观深受欧美、特别是日本文化史家的社会达尔文进化论、地理环境决定论、种族决定论、心理因素决定论等观点的影响。
关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梁启超(1873-1929)无疑是一个开拓者。早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在《新史学》就指出:「中国数千年,唯有政治史,而其他一无所闻。」为此,他将史学重新定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民国十年秋,他应聘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印有讲义《中国文化史稿》,虽然内容「只能被看作历史编纂学史的引言」,但却是「中国高等学校关于这门学科的首出课程和首出教材」。或许他自己也感到名实不副,所以在正式出版时,改名为《中国历史研究法》。不过,对于文化的进化论,他后来有所修正。民国十一年十二月,梁启超接受南京金陵大学的邀请,演讲〈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对于旧着《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及修正〉,对文化史研究的归纳法、因果分析法和进化观提出质疑,而开始倾向循环论。稍后,梁启超又计画撰写多卷本的中国文化史,这一构想部分呈现在民国十四年于清华大学开课的讲稿《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中。
20世纪初以来,最早以「文化史」为题的着作,历来均认为是民国三年林传甲在上海科学书局出版的《中国文化史》。晚近有学者考证,此一说法纯属误传。林传甲(1877-1922)的着作中,只有《中国文学史》而无《中国文化史》,而且《中国文学史》出版于光绪三十年(1904)。因此,若舍去梁启超的《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不论,最早以「文化史」命名的专着,应属顾康伯的《中国文化史》。顾康伯的《中国文化史》,系因在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任教之需所编,起稿于民国十年夏,完成于十二年秋,民国十四年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他在〈自序〉中提到:「历史云者,所以考究过去时代人类生活之状况,而明其进化之阶级,俾学者于国家、于民族、于社会,知有所以改进也。换言之,历史之功用,在考究其文化耳。」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其受到进化论影响的痕迹。
但若就编写先后而论,柳诒征(1880-1956)的《中国文化史》无疑在顾康伯之前。柳书的初稿,作于民国八年至十年间,原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授课的讲义,随编随印,发给学生,「其后虽微有修改,亦迄民国十五年为止」。该书内容,民国十四年至十七年,在《学衡杂志》分期连载,后来并出版合订本。民国十七年,中央大学又出版排印本。民国二十一年,在南京钟山书局正式印行。民国三十六年,上海正中书局将其收入大学用书,重新刊印。柳诒征在书中尝言:
世恒病吾国史书,为皇帝家谱,不能表示民族社会变迁进步之状况。实者民族社会之史料,触处皆是,徒以浩穰无纪,读者不能博观而约取,遂疑吾国所谓史者,不过如坊肆《纲鑑》之类,止有帝王嬗代及武人相斫之事,举凡数学、文艺、社会、风俗,以至经济、生活、物产、建筑、图书、雕刻之类,举无可稽。吾书欲袪此惑,故于帝王朝代国家战伐多从删略,唯就民族全体之精神所表现者,广搜而列举之。(见页9)
正如学者所指陈,柳诒征反对毫无止境的疑古,而认为必须广蒐史料加以分析,表现出明显的信古倾向,而从书中内容也可以看出强烈的民族主义。他还认为:「历史现象,变化繁赜,有退化者,有进步者,有蝉嫣不绝者,有中断或突兴者,固不可以一概而论也。」这是一种进化与倒退并存的文化史观。该书自问世以后,流传与影响颇大,胡适(1891-1962)虽指摘此书有许多疵漏,但也认为「柳先生的书,可算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而梁漱溟(1893-1988)也是在读了柳着《中国文化史》后,「深受启迪,从而有《中国文化要义》一书出版」。
当时,在学校讲授中国文化史者甚多,有些讲义并未出版,吕思勉(1884-1957)就是其中之一。民国十八年,他在江苏省立常州中学讲授中国文化史,现存《中国文化史六讲》就是上课的底稿。他在〈序〉里指出:「文化者,人类理性之成绩也。」特别标榜「理性」的文化,这点颇值得注意。该课程原定分为二十讲,现存讲稿仅前面六讲。
图书试读
None
中国史新论:生活与文化分册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史新论:生活与文化分册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史新论:生活与文化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史新论:生活与文化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