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凡三编,共分八册,汇集了宾四先生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书之单篇散论。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迄先秦,中编(三~四册)自两汉迄隋唐五代,下编(五~八册)自两宋迄晚清。先生治学主通不主专,是以能于历代诸子百家中,梳理其学术流变,阐发其思想精微。三编一贯而下,中国历代学术思想之脉络自然呈现。
两汉后,儒学衰微、老庄代兴,而佛学东来日益兴盛。迄隋唐,有天台禅华严之佛学中国化,其中禅宗尤为特出。本书属隋唐之部,收录十六篇论文。四篇讨论王通、韩愈,其余全为禅宗部分,主要在剖辨六祖惠能与神会之异同,其次辨析禅宗与理学的关系。全书以考据方法陈述思想,以历史演变阐发思想史承先启后的关键,语必有证、实事求是,且义理特出。阅读此编可上溯魏晋、下究宋明,明白中国学术思想转变之关键。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年)
字宾四,江苏无钖人。年十八即任小学教师,历中学而至大学。先后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赴港创办新亚书院。曾先后获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颁赠名誉博士。1967年,来台定居,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并任中国文化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为总统府资政。
宾四先生治学,大抵以史学为核心,广涉诸经诸子之学,从而扩及中华学术与思想文化诸多领域;其中又以理学最为深刻,自云「得力最深者莫如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翻开,但光看这书名和它所代表的学术分量,我就知道它绝非等闲之辈。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思想流派颇感兴趣,尤其是在“二版”这个字眼上,能被修订再版,说明其内容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学界的认可,肯定是有其独到之处和深刻见地的。我平时阅读这类学术著作,并不期望它能像小说一样情节跌宕起伏,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在某个思想体系、某个历史时期、某个学者的贡献上,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或者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我期望它能像一位博学的导游,带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探寻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遗迹。我也会仔细留意它的论述是否严谨,考证是否充分,尤其是它在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辨析和评判,这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学术功力和批判性思维。即使只是匆匆一瞥,我也会被它那沉甸甸的学术气质所吸引,期待在未来的某个静谧午后,能沉浸其中,享受一场思想的盛宴。
评分我最近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与“器”的关系特别感兴趣,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信息。虽然我无法确定《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四)(二版)》的这一卷是否直接涉及我所关注的具体议题,但“学术思想史”这个方向本身就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美学等多个领域,很有可能其中会触及到我感兴趣的某个方面。我喜欢那种能够通过对古人思想的细致梳理,来揭示其背后逻辑和价值的著作。我期待作者能够带领我深入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学派对于“道”和“器”的理解是如何演变的,是否存在一些贯穿始终的线索,或者有哪些突破性的见解。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可靠的文献引用和学术参考,以便我日后进一步的研究。即使是其中的某个章节、某个观点,如果能为我提供新的启发,那就足够了。我对它的初步印象是,它可能是一本需要耐心和细致去品读的书,但收获也一定会是丰厚的。
评分我购入这本书,主要是被它“二版”的标记所吸引。在我看来,能够经过一次修订再版,意味着这本书在初版时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学术价值,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作者或编者根据读者的反馈、新的研究成果,对内容进行了完善和提升。这通常意味着这本书的论证会更加成熟,观点也会更加精炼。我对于学术著作的期待,更多是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某个领域内的“争议”和“共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四)(二版)》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它可能是在探讨某个特定的学术范畴,并且会呈现出不同的学派观点和学术争鸣。我喜欢那种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的书,而非仅仅陈述“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中国学术思想在某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是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影响的,以及不同学者是如何在相互借鉴和批判中构建起各自的思想体系的。
评分说实话,这次购书纯粹是出于一种“情怀”和“好奇”。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觉得有些零散,总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中国学术思想演变的书籍。看到《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四)(二版)》这个标题,就觉得它很可能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大部头”。“论丛”二字暗示了其内容的多样性和研究的深度,而“四”可能意味着这是一个系列中的一卷,但具体涵盖的范围我还不清楚。我个人比较偏爱那种能够将宏观历史背景与微观思想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如何将具体的学术思潮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解读,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发展脉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我也对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和融合很感兴趣,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思想碰撞和融合的精彩案例。虽然我还不了解具体内容,但这个书名本身就给我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感觉,希望它能满足我对系统性学术认知的一些渴望。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我常常觉得市面上的一些史书过于注重事件的记载,而对于思想层面的挖掘则相对不足。当我在书店看到《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四)(二版)》时,立刻被它“学术思想史”的定位所吸引。我喜欢这种能够深入探究古人精神世界和思想脉络的著作。虽然我还不清楚“四”具体是指哪个时期或者哪些思想家,但我相信它一定能填补我在理解中国古代文明深度上的某些空白。我期待它能够以一种比较清晰易懂的方式,梳理出某个时期的主要学术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并且能够解释这些思想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演变,甚至产生冲突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考方式、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对社会、人生、宇宙的理解有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