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包括卷十皇后纪,以及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到卷二十一。卷十上篇除「序」议论古代帝王设立后妃制度的过程及意义外,对东汉王朝中前期几位颇有影响的女性,分别记录其突出的个人特点,并重点记述和帝的皇后邓绥,临朝听政,在内忧外患中支撑着王朝日渐倾颓的情势,想靠自己的节俭自厉、重文修德的作风为天下垂范。下篇为东汉中后期的皇后以及夫人、贵人等十四位女性中,除梁妠有值得肯定之处外,其余不是嫉妒、弄权,卷入宫廷斗争,便是在上层权势斗争中受害,下场大多悲悯悽惨,与东汉王朝的衰落有着密切的关系。
卷十一是《后汉书》的第一篇列传,为两个当过皇帝的刘姓远支宗室的合传。传中简要描述刘玄把从王莽那里得到的皇帝玺绶,被迫无奈地交给刘盆子。此后的列传中,主要记载刘秀在恢复汉室前所遭遇的重重障碍,以及同他生死与共的诸多开国功臣,身经百战,一起承受建国过程中的艰辛甘苦。卷十二记述在王莽新朝灭亡前后天下大乱之际,刘秀一一平灭如王郎、刘永、张步、李宪等割据势力。至于隗嚣、公孙述二人,都已分别在西北、西南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并曾与光武政权相抗衡,但又都以身死业败为结局。
东汉建国之初,刘氏宗亲四王三侯或曾对光武帝有过恩遇、功劳;又有开国功臣如李通、王常、邓晨、来歙等人深明大义,不惜身家性命,协助光武帝与王莽集团展开殊死对抗。更有邓禹、寇恂,也为光武帝登基及其皇位的稳固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此外,还有冯异、岑彭、贾复、吴汉、盖延、陈俊、臧宫、耿弇、铫期、王霸、祭遵、任光、李忠、万脩等,他们或多在军事上,表现智谋勇气,为建国大业取得重大战功。末卷记述刘植弟兄,于危难之中开门迎光武帝,歌颂其为汉室平定天下的战争中前仆后继、死而后已的精神。
作者简介
魏连科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不得不说,《新译后汉书(二)纪(2)传(1)》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了一种沉静而有质感的纸张,搭配烫金的书名,显得既庄重又不失典雅。打开书页,纸张的厚度适中,印刷清晰,字迹流畅,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它的排版方式,注释部分被巧妙地安排在页脚,既不会打断阅读的连贯性,又能随时方便地查阅,这种细节的处理,无疑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对读者的关怀。虽然我尚未深入品读其内容,但仅从视觉和触觉上的体验,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佳作。我曾有过阅读一些学术性较强的书籍,但因排版不佳而倍感压抑的经历,所以,《新译后汉书》在这方面的表现,无疑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相信,一本优秀的书籍,其外在的呈现同样是其内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提升阅读的愉悦感。
评分这次收到的《新译后汉书(二)纪(2)传(1)》,光是书名就透着一股子学术气,一看就知道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经典之作。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导读,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史料考证和文本解读上的严谨与用心。古代史书的阅读,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挑战,因为不仅要理解文字表述,更要能透过文字去还原历史现场,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宏观背景。而《新译后汉书》系列,尤其是这卷关于“纪”和“传”的部分,无疑是打开这段历史的一把绝佳钥匙。我特别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更清晰地了解后汉时期的政治格局、社会风貌,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重要人物。书中的翻译风格,据说也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做到通俗易懂,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想,真正好的历史读物,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学者论著,而应该是能够引导读者进入历史,与之对话的引路人。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沉浸在这部厚重的史书之中,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厚重感,去探寻那些早已消逝却影响深远的故事。
评分我一直觉得,历史的魅力,就在于那些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新译后汉书(二)纪(2)传(1)》,光看书名,我就能想象到里面必定充满了引人入胜的人物传记。后汉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涌现了无数个性鲜明、命运多舛的历史人物。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这些人,他们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奋斗、成败的。这本书聚焦于“纪”和“传”,我相信这能够让我更直接地走进那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选择,以及他们的悲欢离合。而“新译”的定位,则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的翻译能够做到既保留古籍的原汁原味,又能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进行解读,让历史故事更加鲜活,更加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我期待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事件,更能与那些历史人物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初拿到《新译后汉书(二)纪(2)传(1)》,便被其厚重的分量所吸引。这种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历史信息承载的重量。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历史研究,需要扎实的文献支撑,而《后汉书》作为正史之一,其价值毋庸置疑。我特别关注的是其中关于“纪”和“传”的解读。在我的理解中,“纪”是宏观的政治脉络,是时代的大势所趋,而“传”则是微观的人物剖析,是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命运。这两者相互映照,才能让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我相信,这本书的“新译”之处,一定是对原典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考证和更为精妙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段历史。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并且能够从那些人物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汉朝这段波澜壮阔的时期,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从《史记》的宏大叙事,到《汉书》的细致描摹,每一部经典都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新译后汉书(二)纪(2)传(1)》,听名字就知道,是承接了《汉书》之后的重要史料,而且重点聚焦在“纪”和“传”的部分,这恰恰是我最为看重的。通常,“纪”代表着王朝的大事记,而“传”则聚焦于个体生命的故事,两者结合,才能构成一幅完整而生动的历史画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梳理清楚后汉时期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以及那些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又是如何与时代的洪流交织在一起。我希望这本书的翻译能够更加贴近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避免过于晦涩的文言文,让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籍,而是能够引发思考和共鸣的鲜活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