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世纪在「革命」名义下「典型政治谜案」的真实揭露
作者以「二十世纪的历史政治谜案」为切入点,以1949年为分界开展书写,分为「1949年前」和「1949年后」两册,从二○年代的「国民革命」以迄七○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揭示了中共二十世纪在「革命」名义下的几许「典型政治谜案」。
书中述及梳理了中共党史上的「托派」争议、黄克功持枪杀人案、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历史情结、闻一多的最后演讲、韬奋的遗言、「闽变」中的林惠元案、民初文人丁玲、萧军和共产党的暧昧关系等政治谜案。作者笔下的大时代风云,揭橥了思潮的更迭、人物命运的变幻等历史奥祕,让读者一窥二十世纪中共政治史的发展面貌。
周作人曾说「天下最残酷的学问是历史」,本书验证了历史巨轮下的停滞、倒退和循环。
本书特色
1.书中梳理了民国时期中共党史上具有争议的19件政治谜案,让读者一窥二十世纪中共政治史的发展面貌。
2.作者散木为研究二十世纪文人、政治历史谜案的专家,对历史上许多让人雾里看花的旧案重新审视,揭示历史的宏观命题。
作者简介
散木
本名郭汾阳,山西人,浙江大学教师,着有《鲁迅与山西》、《书局旧踪》、《报馆旧踪》、《女界旧踪》、《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与文网》、《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旧日子,旧人物》、《灯火阑珊处──时代夹缝中的学人》、《现代学人谜案》、《民国谜案之「费巩案」再探》等作品。
1「晨报馆该不该烧」
2「闽变」中的林惠元案
3「流言」和「谣言」,又是怎样扩变为一个更大的「流言」和「谣言」的──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的再回顾
4 关于反对和肃清中国「托派」的一个历史回顾
5「一个人的遭遇」
6天蓝和他的《队长骑马去了》
7萧军「有惊无险」
8左权将军的烈死和他子虚乌有的所谓「托派」嫌疑
9「抢救运动」中的一对夫妇
10黄克功持枪杀人案
11清华高材生熊大缜的冤死
12丁玲为什么没有嫁给彭德怀?
13从「华北座谈会」到「庐山会议」──关于毛泽东和彭德怀之间的一个历史情结
14张闻天参加了毛泽东的婚宴?
15续范亭沉痾不起不敢请中医
16晋绥土改谈虎色变
17闻一多最后的演讲
18韬奋的遗言
19一九四九年沧桑鼎革之际的竺可桢
后记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在历史长河中遨游的沉醉感。它不像是教科书那样,将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你,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你穿梭于民国时期的历史迷雾之中。每一个“谜案”的解读,都像是一次精妙的推理过程,让你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接近真相。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叙述中穿插的一些生动细节,比如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交礼仪、甚至口头禅,这些微小的元素,却能极大地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家们,他们在办公室里深夜苦思冥想,在秘密会议上唇枪舌剑,在复杂的局势中步步为营。书中的一些分析,也让我对后来很多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很多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由无数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和决策累积而成。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绝对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它让我对民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年代感,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和黑白的照片,瞬间把我拉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一直对民国史,特别是中共早期历史很感兴趣,总觉得那里面隐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不解之谜。这本书的名字《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谜案19件》,光听名字就觉得内容肯定很硬核,也很吸引人。我特别喜欢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剖析历史真相的写法,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关于重要历史事件的全新解读,或者是一些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在革命的早期,很多人物的动机和决策都不是一目了然的,总会有一些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个人恩怨交织在一起。我希望这本书能从不同的角度,比如当时的社会背景、国际形势、人物关系等方面,来解读这些“谜案”,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而且,19件谜案,数量不少,希望每一件都能有足够详实的史料支撑,而不是简单的猜测或者传闻。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场深入骨髓的历史阅读体验。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幽微之处。作者在处理这些“政治谜案”时,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努力去还原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困境。很多时候,我们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结论,在当时却是充满了未知和风险的抉择。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机的揣摩,虽然是基于史料的推断,但却写得非常生动,让我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年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奈。尤其是那些涉及个人牺牲和政治妥协的部分,读起来让人心头沉重,也更加体会到革命的来之不易。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对某次组织路线之争的分析,书中引用了大量当时领导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和会议记录,详细梳理了不同派别的观点和论据,最终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的争论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这种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很多历史事件有了颠覆性的认识。这本书真的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度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以时间顺序或者人物为主线来展开,而是将每一个“谜案”作为一个独立的篇章来呈现。这种结构安排的好处在于,即使我对某个历史时期不是特别熟悉,也能轻松地进入到每一个故事中。而且,作者在每个谜案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些开放性的思考,引导读者自己去进一步探究。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史料的运用,很多原文的引用都非常恰当,既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又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语言风格。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去查阅一些作者提到的背景资料,这让我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主动。比如,在讲到某个暗杀事件时,作者详细描述了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和情报系统的运作方式,这让我对整个事件的发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书中对一些细节的处理也非常到位,比如对当时流行的报纸、宣传口号甚至服饰的描写,都能有效地烘托出那个时代的氛围。这本不是一本轻松读物,但却是一本能让人沉浸其中、收获颇丰的书。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对“政治谜案”这个词汇还是有些顾虑的,担心会过于聚焦于一些阴谋论或者猎奇的内容。但实际阅读下来,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在挖掘这些“谜案”时,始终坚持以史实为基础,用严谨的逻辑和翔实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书中所探讨的很多问题,比如某个重大决策背后的真正原因、某个领导人突然失势的内幕、或者某个事件的真实走向,都触及到了历史研究的核心。它让我们看到,历史的进程并非总是直线前进,而是充满了曲折、反复和意想不到的转折。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摆脱了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更多地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情境和个人局限性出发,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以及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某些“悬案”的处理方式,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绝对的定论,而是呈现了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分析了各自的优劣,这让我觉得非常客观和严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