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世紀在「革命」名義下「典型政治謎案」的真實揭露
作者以「二十世紀的曆史政治謎案」為切入點,以1949年為分界開展書寫,分為「1949年前」和「1949年後」兩冊,從二○年代的「國民革命」以迄七○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揭示瞭中共二十世紀在「革命」名義下的幾許「典型政治謎案」。
書中述及梳理瞭中共黨史上的「托派」爭議、黃剋功持槍殺人案、毛澤東和彭德懷的曆史情結、聞一多的最後演講、韜奮的遺言、「閩變」中的林惠元案、民初文人丁玲、蕭軍和共産黨的曖昧關係等政治謎案。作者筆下的大時代風雲,揭櫫瞭思潮的更迭、人物命運的變幻等曆史奧祕,讓讀者一窺二十世紀中共政治史的發展麵貌。
周作人曾說「天下最殘酷的學問是曆史」,本書驗證瞭曆史巨輪下的停滯、倒退和循環。
本書特色
1.書中梳理瞭民國時期中共黨史上具有爭議的19件政治謎案,讓讀者一窺二十世紀中共政治史的發展麵貌。
2.作者散木為研究二十世紀文人、政治曆史謎案的專傢,對曆史上許多讓人霧裏看花的舊案重新審視,揭示曆史的宏觀命題。
作者簡介
散木
本名郭汾陽,山西人,浙江大學教師,著有《魯迅與山西》、《書局舊蹤》、《報館舊蹤》、《女界舊蹤》、《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與文網》、《亂世飄萍──邵飄萍和他的時代》、《舊日子,舊人物》、《燈火闌珊處──時代夾縫中的學人》、《現代學人謎案》、《民國謎案之「費鞏案」再探》等作品。
1「晨報館該不該燒」
2「閩變」中的林惠元案
3「流言」和「謠言」,又是怎樣擴變為一個更大的「流言」和「謠言」的──魯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的再迴顧
4 關於反對和肅清中國「托派」的一個曆史迴顧
5「一個人的遭遇」
6天藍和他的《隊長騎馬去瞭》
7蕭軍「有驚無險」
8左權將軍的烈死和他子虛烏有的所謂「托派」嫌疑
9「搶救運動」中的一對夫婦
10黃剋功持槍殺人案
11清華高材生熊大縝的冤死
12丁玲為什麼沒有嫁給彭德懷?
13從「華北座談會」到「廬山會議」──關於毛澤東和彭德懷之間的一個曆史情結
14張聞天參加瞭毛澤東的婚宴?
15續範亭沉痾不起不敢請中醫
16晉綏土改談虎色變
17聞一多最後的演講
18韜奮的遺言
19一九四九年滄桑鼎革之際的竺可楨
後記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曆史的復雜性和人性的幽微之處。作者在處理這些“政治謎案”時,並沒有簡單地將人物臉譜化,而是努力去還原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麵臨的睏境。很多時候,我們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結論,在當時卻是充滿瞭未知和風險的抉擇。書中對一些關鍵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動機的揣摩,雖然是基於史料的推斷,但卻寫得非常生動,讓我仿佛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那個年代政治鬥爭的殘酷和無奈。尤其是那些涉及個人犧牲和政治妥協的部分,讀起來讓人心頭沉重,也更加體會到革命的來之不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對某次組織路綫之爭的分析,書中引用瞭大量當時領導人之間的書信往來和會議記錄,詳細梳理瞭不同派彆的觀點和論據,最終呈現齣一個更加立體的爭論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誰對誰錯”。這種嚴謹的考證和深入的分析,讓我對很多曆史事件有瞭顛覆性的認識。這本書真的不僅僅是講述故事,更是一種對曆史的深度反思。
评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以時間順序或者人物為主綫來展開,而是將每一個“謎案”作為一個獨立的篇章來呈現。這種結構安排的好處在於,即使我對某個曆史時期不是特彆熟悉,也能輕鬆地進入到每一個故事中。而且,作者在每個謎案的結尾,都會留下一些開放性的思考,引導讀者自己去進一步探究。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史料的運用,很多原文的引用都非常恰當,既增加瞭文章的說服力,又展現瞭那個時代特有的語言風格。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去查閱一些作者提到的背景資料,這讓我的閱讀體驗變得更加豐富和主動。比如,在講到某個暗殺事件時,作者詳細描述瞭當時的社會治安狀況和情報係統的運作方式,這讓我對整個事件的發生有瞭更全麵的理解。書中對一些細節的處理也非常到位,比如對當時流行的報紙、宣傳口號甚至服飾的描寫,都能有效地烘托齣那個時代的氛圍。這本不是一本輕鬆讀物,但卻是一本能讓人沉浸其中、收獲頗豐的書。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拿到這本書,對“政治謎案”這個詞匯還是有些顧慮的,擔心會過於聚焦於一些陰謀論或者獵奇的內容。但實際閱讀下來,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在挖掘這些“謎案”時,始終堅持以史實為基礎,用嚴謹的邏輯和翔實的證據來支撐自己的論點。書中所探討的很多問題,比如某個重大決策背後的真正原因、某個領導人突然失勢的內幕、或者某個事件的真實走嚮,都觸及到瞭曆史研究的核心。它讓我們看到,曆史的進程並非總是直綫前進,而是充滿瞭麯摺、反復和意想不到的轉摺。書中對一些曆史人物的評價,也擺脫瞭簡單的道德評判,而是更多地從他們所處的曆史情境和個人局限性齣發,去理解他們的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隻有這樣,我們纔能真正理解曆史的復雜性,以及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深刻教訓。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某些“懸案”的處理方式,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絕對的定論,而是呈現瞭多種可能的解釋,並分析瞭各自的優劣,這讓我覺得非常客觀和嚴謹。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年代感,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和黑白的照片,瞬間把我拉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一直對民國史,特彆是中共早期曆史很感興趣,總覺得那裏麵隱藏著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和不解之謎。這本書的名字《民國時期中國共産黨政治謎案19件》,光聽名字就覺得內容肯定很硬核,也很吸引人。我特彆喜歡那種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地剖析曆史真相的寫法,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一些關於重要曆史事件的全新解讀,或者是一些被忽略的細節。比如,在革命的早期,很多人物的動機和決策都不是一目瞭然的,總會有一些復雜的政治博弈和個人恩怨交織在一起。我希望這本書能從不同的角度,比如當時的社會背景、國際形勢、人物關係等方麵,來解讀這些“謎案”,讓我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而且,19件謎案,數量不少,希望每一件都能有足夠詳實的史料支撐,而不是簡單的猜測或者傳聞。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場深入骨髓的曆史閱讀體驗。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在曆史長河中遨遊的沉醉感。它不像是教科書那樣,將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你,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你穿梭於民國時期的曆史迷霧之中。每一個“謎案”的解讀,都像是一次精妙的推理過程,讓你跟著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接近真相。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敘述中穿插的一些生動細節,比如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社交禮儀、甚至口頭禪,這些微小的元素,卻能極大地增強曆史的真實感和立體感。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那個時代的政治傢們,他們在辦公室裏深夜苦思冥想,在秘密會議上唇槍舌劍,在復雜的局勢中步步為營。書中的一些分析,也讓我對後來很多曆史事件的發展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讓我明白,很多重要的曆史轉摺點,並非憑空齣現,而是由無數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和決策纍積而成。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絕對可以用“酣暢淋灕”來形容,它讓我對民國時期的中國共産黨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