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硖尾大火、双十暴动、天星小轮加价、六七暴动、保钓运动、廉政公署成立、七三股灾、十年建屋计划、立法局民选议员产生、起草基本法、声援八九学运、政改、特区政府成立、禽流感、沙士、廿三条立法、雷曼迷债、立法会五区总辞、特首选举风波……。
每一件大事,都是我城发展的足印;
每一件大事,和你我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每一件大事,揭示出香港繁华下错综复杂的脉动。
二次大战结束后,英国重新管治香港,却要面对「去殖民地化」的世界潮流,以及国共两党在香港的明争暗斗,施政小心翼翼、左右平衡。
冷战导致的中港分隔,以及经济的发展,造就了香港人意识的出现。97年回归祖国后,面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挑战,被视为经济动物的香港人,集体意识有了新的变化。
作者简介
蔡思行
香港大学历史系博士,着有《改变香港历史的60篇文章》(合着)、《辛亥革命群像》(合着),撰写民国时期中华书局史、香港海关史等专题文章,并就香港航运史、中国海关史和中国童子军等研究课题,在香港、东京、檀香山和纽约等地的国际会议发表研究成果。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就像是深入了解一个人一样,才能真正懂得它的过去与现在。《香港史100件大事(下)》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亲历了香港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经历风雨,砥砺前行。我对书中关于“九七回归”前后社会心态变化的探讨尤为关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分析各种声音、各种担忧和各种期待,展现了当时香港社会普遍存在的复杂情绪。这种细致的描绘,让我对这座城市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心理状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对一些文化事件和艺术发展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香港在经济发展之外,同样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那些关于流行文化、电影产业的片段,都勾勒出了香港独特的文化基因。这本书就像一本厚重的日记,记录了这座城市一路走来的欢笑与泪水,让我对其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
评分打开《香港史100件大事(下)》,就像是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里面展露的是一个我从未真正认识过的香港。过去,我总觉得香港是一个光鲜亮丽的现代化都市,与那些充满历史沧桑的城市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蜕变。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工业起飞”那一部分的讲述,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描绘了当时香港制造业从零开始,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过程。那些关于工厂里汗水与梦想交织的细节,让我对“东方之珠”的光环有了更深的敬意。同时,书中对一些重要的社会运动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香港人民争取权利、表达诉求的决心和勇气。它并非一味地赞美,而是客观地呈现了事件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碰撞与妥协,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 nuanced 的色彩。这本书让我对香港这座城市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其作为经济中心的标签上,而是看到了它作为一个有机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呼吸、成长、甚至阵痛的真实面貌。
评分这本《香港史100件大事(下)》真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惊喜。一直以来,我对香港的认识都停留在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璀璨的购物中心和那些经典的老电影里。总觉得这座城市是一个现代化的、与历史隔膜的奇迹。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那些沉甸甸的章节立刻将我拉回了那个跌宕起伏的年代。我尤其被关于“双十暴动”的论述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描绘成一场失控的混乱,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不同阶层的情绪以及事件背后错综复杂的力量角逐。那种细腻的笔触,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当时的街头巷尾,听到了民众的呼喊,感受到了那种混合着愤怒、希望和迷茫的情绪。书里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也相当立体,不再是脸谱化的英雄或反派,而是还原了他们作为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读到关于某些早期工业发展的部分,我才意识到香港并非一夜之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背后有着无数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那些名字或许早已被遗忘,但他们的付出构成了这座城市坚实的基石。这本书让我对香港的理解,从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根有脉的故事。
评分拿到《香港史100件大事(下)》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但出乎意料的是,它以一种充满叙事性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香港历史深处的大门。我一直对香港的殖民历史及其对现代香港的影响很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恰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作者在讲述一些关键的政治事件时,并没有回避其背后的争议和多方博弈,而是尽可能地呈现了不同角度的观点,这使得我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全面和客观。特别是关于一些与国际格局紧密相连的事件,让我意识到香港的历史,不仅仅是本土的历史,更是世界大历史的一个缩影。书中对一些社会变迁的描绘,比如普通市民的生活方式、社区的形成与发展,也让我看到了历史是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宏大的政治事件。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故事,它让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香港。
评分不得不说,《香港史100件大事(下)》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品尝一杯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道。虽然我对历史研究并非内行,但作者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看似宏大、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书里对“六七暴动”前后香港社会心态变化的描绘。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事件的经过,更重要的是挖掘了那些隐藏在事件背后,人们的情感、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那种对于社会情绪的捕捉,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也理解了为什么一些看似小小的火星,最终会点燃一场大火。书中对一些涉及民生政策变迁的分析也十分到位,比如关于住房、教育等方面的论述,让我看到了香港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努力,也让我意识到,一座城市的繁荣,绝不仅仅是经济数字的增长,更是无数普通人日积月累的奋斗和期盼。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香港人的情感史”来读,因为它不仅仅讲述了“发生什么”,更重要的是讲述了“人们如何感受”,这才是历史最动人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