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琢磨的历史铺陈,是极出色的典范。--史景迁
十九世纪中叶,东西两半球各自发生了一场大规模内战。西半球那场发生在崛起中的美国,东半球则发生在日益衰颓的中国。而当时的全球霸权英国,则在其间发挥了关键性影响。
大清帝国这场内战,台湾称为「太平天国之乱」,共产中国则视之为革命或农民起义。奇特的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是当时中国为数极少的基督徒,他在屡试不第之后崩溃瘫软,断断续续做异梦四十天,数年后宣称自己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并开始领导宗教运动,随后转为政治军事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一步嵌入全球贸易体系中,西方列强的外交与军事力量对清廷或太平天国更有一定的影响力。西方各国的舆论甚至国会内部,对于是否干涉这场战事各有看法,但才刚攻进北京并放火烧掉圆明园的英国最后却选择帮助满清朝廷。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人物伊藤博文便认为,英国介入使得清廷多活了五十年,因而加大后来的动盪程度,并推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切入,特别着重英美各国在外交与军事上对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而不流于夸大。除了组建湘军的曾国藩之外,也侧重介绍了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为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可说是中国第一套现代化纲领。本书于二○一二年获颁坎迪尔奖(Cundill Prize),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历史着作奖。
作者简介
史蒂芬.普拉特 Stephen R. Platt
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其博士论文获颁瑟隆.费尔德奖(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是美国阿姆赫斯特麻塞诸塞大学的助理教授,着有《湖南人与现代中国》(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一书。他大学时主修英语,因此大学毕业后以雅礼协会老师的身分在湖南待了两年。他的研究得到富尔布莱特计画、国家人文基金会、蒋经国基金会支持。目前与妻女住在麻塞诸塞州的格林费尔德。
译者简介
黄中宪
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专职翻译,译有《明代宦官》、《维梅尔的帽子》、《大探险家》、《帖木儿之后》、《成吉思汗》、《剑桥伊斯兰史》、《非典型法国》、《战后欧洲六十年》等。
导读:太平天国研究的中西鸿沟∕黄宇和
作者序
地图
前言:天子
第一部:帝国的黄昏
一、传教士助理
二、中立
三、干王
四、试探
五、北方之约
第二部:挽狂澜于既倒
六、勉强接任的将领
七、教义的力量
八、文明之劫
九、看谁撑得久
十、天与地
十一、十字路口
第三部:太平
十二、破釜沉舟
十三、吸血鬼
十四、雨花
十五、鲜血与荣耀
十六、翻山越岭
结语
人物一览表
大事年表
志谢
注释
书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