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之秋

太平天国之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tephen R. Platt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精心琢磨的历史铺陈,是极出色的典范。--史景迁

  十九世纪中叶,东西两半球各自发生了一场大规模内战。西半球那场发生在崛起中的美国,东半球则发生在日益衰颓的中国。而当时的全球霸权英国,则在其间发挥了关键性影响。

  大清帝国这场内战,台湾称为「太平天国之乱」,共产中国则视之为革命或农民起义。奇特的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是当时中国为数极少的基督徒,他在屡试不第之后崩溃瘫软,断断续续做异梦四十天,数年后宣称自己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并开始领导宗教运动,随后转为政治军事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一步嵌入全球贸易体系中,西方列强的外交与军事力量对清廷或太平天国更有一定的影响力。西方各国的舆论甚至国会内部,对于是否干涉这场战事各有看法,但才刚攻进北京并放火烧掉圆明园的英国最后却选择帮助满清朝廷。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人物伊藤博文便认为,英国介入使得清廷多活了五十年,因而加大后来的动盪程度,并推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切入,特别着重英美各国在外交与军事上对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而不流于夸大。除了组建湘军的曾国藩之外,也侧重介绍了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为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可说是中国第一套现代化纲领。本书于二○一二年获颁坎迪尔奖(Cundill Prize),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历史着作奖。

作者简介

史蒂芬.普拉特 Stephen R. Platt

  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其博士论文获颁瑟隆.费尔德奖(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是美国阿姆赫斯特麻塞诸塞大学的助理教授,着有《湖南人与现代中国》(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一书。他大学时主修英语,因此大学毕业后以雅礼协会老师的身分在湖南待了两年。他的研究得到富尔布莱特计画、国家人文基金会、蒋经国基金会支持。目前与妻女住在麻塞诸塞州的格林费尔德。

译者简介

黄中宪

  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专职翻译,译有《明代宦官》、《维梅尔的帽子》、《大探险家》、《帖木儿之后》、《成吉思汗》、《剑桥伊斯兰史》、《非典型法国》、《战后欧洲六十年》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导读:太平天国研究的中西鸿沟∕黄宇和
作者序
地图

前言:天子

第一部:帝国的黄昏
一、传教士助理
二、中立
三、干王
四、试探
五、北方之约

第二部:挽狂澜于既倒
六、勉强接任的将领
七、教义的力量
八、文明之劫
九、看谁撑得久
十、天与地
十一、十字路口

第三部:太平
十二、破釜沉舟
十三、吸血鬼
十四、雨花
十五、鲜血与荣耀
十六、翻山越岭
结语

人物一览表
大事年表
志谢
注释
书目

图书序言

第一章 传教士助理

一八五二年的香港是个潮湿又疾病肆虐的地方,大清帝国南方海岸外的多岩岛屿。有人说岛上「到处开挖土地释出瘴气」,岛上居民终日害怕瘴气缠身。山与海湾之间座落着小小的英国人聚落,但翠绿与湛蓝的山海风光使人看不到表象底下的阴暗。殖民地的主要街道,街名散发思乡情绪(皇后大道、威灵顿街、荷里活道),货栈、兵营、商行紧挨着矗立在主要街道上。离开这些建筑,走上从海岸通往山丘的石子路,能看到最壮丽的景致,但走不久即离开白人聚落,触目所见是散落于水稻田和甘薯田之间的华人房舍。自十年前英国人靠着鸦片战争拿到这座岛屿当战利品之后,这一农村景致一直没变。有些较有钱的商人在那些山丘上盖了豪宅,宅邸中呈阶梯状布局的花园将山下的港湾和城区尽收眼底。但这些大宅的主人好似离开殖民地的保护圈太远,宅中居民于是生病,然后死亡。这些阴森森的宅邸被冠上「热病屋或死人屋」之名,静悄悄座落在山间,人去楼空,其空洞的眼神向山下的移民发出冷冷的批判。

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是那些移民之一。他是瑞典籍的年轻传教士,薄薄的落腮胡衬出他秀气、几乎女孩子气的五官。他天生有着迷人的嗓音,年轻时在斯德哥尔摩曾与「瑞典夜莺」珍妮.林德(Jenny Lind)同台合唱。但林德继续走歌唱之路,风靡欧美歌剧院,令萧邦与安徒生之类仰慕者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时,韩山文的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他雄浑有力的男高音,在讲道坛上找到注定的发挥舞台,一八四七年离开故乡瑞典,坐船来到地球另一端,疟疾横行的香港殖民地,心里只想着要以另一种方式让中国人臣服。

韩山文本来大有可能没没无闻度过一生,因为他最自豪的成就,在小小的新教传教士圈子以外没人看在眼里。他是他那一代最早勇闯中国乡间的欧洲人之一。他离开较安全的香港,到中国商港广州之外,珠江更上游一百六十公里处的一个村子传教(但后来基于健康考量,他还是回到香港殖民地)。他也是第一个学会客家话的欧洲人。客家人是吉普赛似的少数族群,在华南人数颇多。若非一八五二年晚春某日,有位因他而皈依天主的乡下人带了一个客人来找他,他这一切努力大概得不到世人多大重视。那是个矮小圆脸的客家人,名叫洪仁玕,有着一段精采的人生经历要说。

韩山文忆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说这个客家人最让他奇怪的地方,是他似乎已非常了解上帝和耶稣,尽管他来自的地方离香港传教士狭小的活动范围很远。韩山文带着好奇,听洪仁玕讲述使他踏上香港的众多机缘,听得一头雾水。他说到异梦和战斗,说到由信徒组成的军队和礼拜会,说到一名客家人出身的先知。他被清朝特务追捕,易名到处躲藏,至少他是这么说。他曾遭绑架,然后逃脱,曾在森林里住了四天,在山洞里住了六天。但这一切听来太光怪陆离,韩山文坦承:「我搞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他不知道洪仁玕说这些遭遇的用意,于是请洪仁玕写下来,洪仁玕照做,然后——韩山文原以为他会留下来受洗——没说什么就离去。韩山文把洪仁玕写下自身遭遇的那叠纸放进书桌抽屉,将心思摆在其他事情上。此后将近一年,他没把这些纸放在心上,直到一八五三年春得知南京已倒在鲜血洪流中,韩山文才意会到洪仁玕粗略交待的那些怪事,意义超乎他想像。

* * *

韩山文跟香港及上海的其他移民,完全是透过零星含煳的传闻,得知中国境内情势日益动盪。从中国的政府报告,似乎看不出一八五○年代初期日益升高的混乱有什么模式,看不出存在什么原则或协力行动之处。中国乡间的地方暴乱和小股盗匪横行,始终是帝国当局的困扰,谈不上是新鲜事或值得一顾,尽管在鸦片战争后这几年,这类事的确变多了。深入中国内陆的本国旅人和见不得光的天主教传教士,说起他们听到的传言:有个更大的运动团体出现,那个团体由名叫「天德」的人领导。但许多传闻说那人已经死在官兵手里,或说根本没那个人。在没有明确消息下,沿海港口的洋人对这类事情不大关心,只担心土匪使茶叶和丝的生产停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