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红色殉道者:潘汉年、扬帆、关露的悲剧人生

三个红色殉道者:潘汉年、扬帆、关露的悲剧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红色殉道者
  • 潘汉年
  • 扬帆
  • 关露
  • 历史人物
  • 政治悲剧
  • 个人命运
  • 中共早期
  • 革命烈士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九五五年,通天大案「潘汉年、扬帆反革命集团」震惊全中国!潘汉年、关露、扬帆三人身为共产党资深特工,却在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坐自己人的牢」,长期身陷冤狱──迟来的平反,无法重来的人生,三个红色政权的殉道者,就这样被理想背叛、被历史弃掷,孤独终老!三个不平凡的人,如何走上一条相同的悲剧命运?

  潘汉年(1906-1977)、关露(1907-1982)、扬帆(1912-1999),同样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深受家学薰染;同样大都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在校时已是着名人物;同样在一九三○年代加入「左联」,成为激进的文学革命者;同样是享誉诗坛的桂冠诗人;同样为了革命的需要,听从党的安排投入情报战线,成为杰出特工;同样在共和国建立后,以壮年之身面临灭顶之灾,身陷冤狱;同样在新时期开始后,始获共产党的平反与昭雪。

本书特色

  1955年,中共发生「潘汉年、扬帆反革命集团」案件,震惊全中国,本书完整翔实的汉年、扬帆、关露的一生,发现三人的生命有惊人的相似处!

作者简介

周宗奇

  生于古都西安,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治系。在霍州矿务局辛置煤矿顿悟人生并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为短篇小说《明天》。曾任《山西文学》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已发表文学创作近七百万字,都在打发明天中度过。自认是匆匆地球一过客,天天都在住旅店,未来不多的明天中,一定还能写出方块字若干,如能在人生谢幕前完成十卷本《中国文字狱》,则将含笑于泉台,否则死不瞑目!曾自撰打油诗一首曰:未死已知万事空,有钱难买太阳升。笔收人间哭与笑,写作聚散两字经。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都不是寻常门第
第二章 童年奇遇
第三章 最忆少读书
第四章 骚动的青春
第五章 裸露的诗魂
第六章 左联左联
第七章 通往神秘之门
第八章 书生亦知兵
第九章 在「伍豪事件」中
第十章 中共谈判代表
第十一章 与魔鬼共舞
第十二章 致命的败笔
第十三章 春日苦短
第十四章 逮捕的艺术
第十五章 自己人的监狱
第十六章 揪心的情与爱
第十七章 英雄末路
第十八章 平反与追忆

图书序言

尚未走远的灵魂在倾听

  西元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几位领导人物,意外地来到朝内大街二○三号那间筒子楼宿舍,来到他们要找的那个人面前,他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昏暗的散发着湿浊气味的房间里,一张破损不堪的硬木床上,和衣躺着一个已然瘦得皮包骨头的老年妇女,披头散发,面容憔悴,气息奄奄,一双失神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天花板,细瘦的手臂像折断的枯枝一样搭拉在床沿下……这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儿关露吗?这几位领导者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后来,其中一位摸出一份公文,酸楚地宣读道:「经查:关露同志原在上海做文化工作。三九年秋开始为党做情报工作,四二年春由组织派到日本大使馆和海军情报部联合主办的《女声》杂志社工作,搜集日本情报。关露同志历史已经查清,不存在汉奸问题。『文革』中对其拘留审查是错误的,应予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泪水慢慢地从关露的眼角汩汩淌下,证明她还活着,听到了给自己的平反决定,她想说点什么,可是张了好半天嘴,终于什么也没能说出来。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想到,天真纯洁如孩童的关露一定会说:「我更加热爱我们这伟大的党!」
  
  这天之后又过了半年多,也就是当年十二月五日,关露完成了自己美丽的自杀。她也算幸运,能在生前知道自己得到自由,尽管不能像扬帆那样来享受一下这种虫儿鸟儿都能享受到的自由。
  
  不过,关露的灵魂没有走远,她在用心倾听身后的动静。
  她都听到了什么呢?
  
  就在她死后第十一天,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文化部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她举办了骨灰安放仪式,没有人致词,二十多位为她送行的人挤在一间很小的厅子里,默默地朝着她的遗像和骨灰盒行礼致哀。整个仪式不到五分钟就结束了。

图书试读

【沧州饭店的「夹生饭」】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四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潘汉年为中共谈判代表。这就是国民党方面所要求达到的代表陕北中共当局的那种谈判资格。

发表这一任命时,潘汉年已经在赴沪途中。回到陕北这一段,潘汉年成了大忙人、大红人。他到达保安的当天,张闻天亲自接见。第三天,中共中央即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中心就是与南京政府的和谈问题。潘汉年特别列席,作了专题汇报。毛泽东分析时局变化,指出:「在今天我们应该承认南京是民族运动中一种大的力量。我们的方针过去是愿意同南京谈判,现在仍继续这个方针。」周恩来总是善于将毛泽东的方针具体化、行动化,他强调同南京谈判应该提出两个实际问题,一个是停止内战;一个是实行抗日民主,发动抗日战争。同时,他指出应该放弃「抗日必须反蒋」的口号。

八月十日,列席完政治局会议的潘汉年还没喘口气,即受中央派遣,去开展对张学良的统战工作。八月二十五日,到西安刚刚半个月的潘汉年,又收到毛泽东的电报,全文如下:

致电潘汉年:同南京进行具体的进一步的谈判,以期在短期内成立统一战线,这是我们进行整个统一战线的重心。应于接电后七天内回到保安,领受新的方针,再以七天至十天到达南京开始谈判。

毛泽东的这份电报是个标志,标志着潘汉年从现在开始直接受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领导,进行与国民党的联合抗日谈判。

九月二十四日,潘汉年在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带着〈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两份文件,毛泽东致宋庆龄和致章乃器、陶行知、沈钧儒、邹蹈奋,以及周恩来致陈立夫、陈果夫等的三封信,束装就道,先到西安,再赴上海。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潘汉年为谈判代表的十月十四日,他刚从西安登上南下的火车。

潘汉年与陈立夫的会见,安排在上海沧州饭店,准确时间是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日上午。从年初在莫斯科会见邓文仪到今天会见陈立夫,谈判规格总算提高了一级。潘汉年想,从陈立夫这儿应该更能把准蒋介石的脉膊吧。对这位比自己大七岁的蒋系中坚人物,搞情报出身的潘汉年自然要比一般人了解得更多。陈立夫是陈果夫的胞弟,性格要比乃兄活跃得多,因了是同盟会元老陈其美的亲侄儿,所以他们兄弟在国民党里的背景很深。

从北洋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匹茨堡大学,获矿学硕士学位。一九二五年秋天回国不久,二十六岁的他即投奔在蒋介石麾下,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机要秘书。第二年提升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该科就是后来专以镇压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为能事的特务组织——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前身。一九二八年,与其兄陈果夫成立中央俱乐部即CC特务组织。国民党「三大」后,陈果夫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也随兄荣显,由调查科长一跃而成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党部秘书长。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再度合作,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改组为中央组织委员会。陈立夫接过其兄的全班人马,成了该委员会主任,此后,直到国民党败走台湾以前,国民党的中央组织大权几乎一直就在他的控制之下。现在,面对这位举足轻重的「党国要员」,潘汉年惦得出谈判的份量。

会谈是在一间大套间的会客厅里进行。双方一见面,几句不冷不热的寒暄之后,潘汉年首先取出周恩来写给陈家兄弟的信递过去。陈立夫看过信,不动声色,一边收起信,一边随口问道:「你是代表周个人或代表毛?」
潘汉年知道自己已经是中共中央任命的正式谈判代表,所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代表整个苏维埃与红军来与南京政府及中央军谈判,并非代表任何个人。」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