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与傅斯年》、《之后再无大师》、《南渡北归》畅销作家岳南
系列作品先声之作
以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生命历程为主线
揭示一代文化巨擘梁思成、傅斯年、李济、梁思永、金岳霖等人
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细节!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揭开中国变奏曲的序幕,梁思成、林徽因及身边的一批文化名人,如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金岳霖、陶孟和、夏鼐……被迫携家带眷、离乡背井,从北京、南京等地流亡至长沙、昆明,最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坎坷动盪的大时代,他们与祖国同唿吸共患难,无畏于现境的艰困与物质的蹇促,孜孜矻矻地专注执着于学术事业、致力于文化的传承。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完成的。抗战胜利,他们虽得以重返内地,但接下来的时代巨变──国共内战,让他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旅程,从此天隔一方,甚至是天人永别!
《南渡北归》畅销作家岳南的《民国才女林徽因和她的时代》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图片,对于这段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真实细节进行了细腻且完整的再现。同时,岳男更以当代独特的视角,对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情感纠葛,傅斯年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间的学派纷争,林徽因与冰心间的是非恩怨等,进行了田野式的调查,多方深入访察与比对资料分析,让沉积在历史风尘中的人物与事件,再度以鲜活的形象与映射,栩栩如生的重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以一代才女林徽因为中心,却不局限于林徽因一人,整体记录从抗战爆发直到上世纪八○年代这半个世纪巨变中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那段操宰中国命运的时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一个无法言喻的时代,这些人挥洒出了一个群星闪耀的浩瀚星空。透过岳南细腻而立体的书写笔法,引领着我们为那样一批生命、那样一批灵魂而震动、而惊叹,也为那样一个时代糟蹋了这样一批杰出的生命感到遗憾和悲哀,一个大时代美丽而隽永的悲歌。
作者简介
岳南
原名岳玉明,一九六二年生,山东诸城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获文学硕士学位。目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现居北京。
自八○年代中期开始关注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并着重于中央研究院、中国营造学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着名学府中,那群人文知识分子在学术精神及人生历程的研究。着有以知识分子人生命运、情感历程、学术精神与成就为主体脉络的《南渡北归.南渡.伤别离》、《从蔡元培到胡适》、《陈寅恪与傅斯年》、《之后再无大师》等纪实文学十部。
并着有考古、历史题材纪实文学作品《复活的军团》、《风雪定陵》(合着)、《千古学案》、《寻找「北京人」》等十二部着作。其中《风雪定陵》、《千古学案》等十余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法、德、义、日、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销量已达数百万册,为中国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当代着名作家之一。
第一章 乱世惊梦
五台山的神奇之旅
凄风苦雨别北平
李济的梁家缘
第二章 往事何堪哀
清华四大导师
开田野考古先河的李济
风声灯影里的梁家父子
八方风雨会羊城
梁思永踏上殷墟
第三章 流亡西南
长沙的救亡合唱
千里奔徙到昆明
跑警报的日子
死神过往中的短暂沉寂
第四章 雾中的印痕
滇川道上的流亡客
梅贻琦来到梁家
徐志摩叫板梁启超
梁思成、林徽因的人生抉择
第五章 林徽因的情感世界
冰心小说中的太太客厅
林徽因与冰心是朋友还是仇敌
徐志摩之死
第六章 往事俱没烟尘中
梁从诫:徐、林之间没有爱情
神祕的「八宝箱」之谜
林徽因与金岳霖的一世情缘
第七章 回首长安远
鸿雁在云鱼在水
林徽因床头上的飞机残片
苦难中的浅吟低唱
遂把他乡当故乡
第八章 落花风雨更伤春
梁思永的生命旅程
傅斯年对冰心的微词
血性男儿柔情女
第九章 岁月如歌
川康古迹考察团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一代名媛沈性仁
梁家的烤鸭
傅斯年与陶孟和之争
第十章 胜利前后
京都、奈良的恩人
狂欢的节日
颁布还都令
血色黄昏
第十一章 离愁正引千丝乱
归骨于田横之岛
群星陨落
梁思永之死
飞去的蝴蝶
最后的大师
主要参考书目
新版后记
这本《民国才女林徽因和她的时代》我读完了,感觉像是坐着时光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文人辈出的年代。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没有将林徽因简单地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女神,而是展现了她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多面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她与梁思成、金岳霖之间情感纠葛的描写,那种微妙的情绪,那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克制与深情,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到她为中国古建筑奔走呼号,忍受着病痛,却依然坚持学术研究时,我真的深受触动。她不仅仅是才女,更是一位坚韧的理想主义者。书里穿插了大量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比如北平的胡同,战乱中的颠沛流离,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交往和思想碰撞,都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不是那种八卦小品,它有深度,有情怀,读起来有种沉甸甸的分量,仿佛亲历了那段历史,也走近了林徽因的内心世界。
评分这本书,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意外”的惊喜。原本以为《民国才女林徽因和她的时代》会是一本比较沉闷的历史传记,但没想到读起来如此引人入胜。作者在处理林徽因的生平事件时,并非流水账式的堆砌,而是将她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她个人经历的细致刻画,折射出整个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文化思潮。书中的许多细节都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她在病榻上坚持写作、设计,那种顽强的生命力令人动容;比如她与梁思成在学术上的相濡以沫,那种理想主义者的风骨令人敬佩。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名流和社会现象的描写也十分生动,比如沙龙里的唇枪舌剑,报刊上的观点交锋,都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活力与激情。这本书不仅让我走近了林徽因,更让我对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国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起《民国才女林徽因和她的时代》是带着点猎奇的心态,想看看这位传奇女子到底有什么故事。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这书远不止于此。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绘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从政治的动荡到文化的繁荣,从西学的涌入到传统的回响,都写得非常到位。林徽因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她的才华、她的思想、她的选择,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深刻烙印。书里对她参与的许多学术活动,比如梁思成夫妇在古建领域的贡献,都有详细的介绍,让我这个对建筑不太懂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原来保护这些古老建筑是多么的不易,多么的需要远见和决心。她与徐志摩、金岳霖等人的交往,也不是简单的风流韵事,而是思想的碰撞,灵魂的交流,那种精神上的契合和张力,读来引人深思。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才女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成长、挣扎与成就,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民国才女林徽因和她的时代》的书,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有感染力,他没有简单地歌颂林徽因,而是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展现了她如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性,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个体。书中对她与周围知识分子群体的互动,以及她在中国现代建筑事业中的关键作用,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分析,以及林徽因是如何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价值判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林徽因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和建筑学家,更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女性。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她为之付出的努力,都让我深受感动。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林徽因,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担当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民国才女林徽因和她的时代》这本书,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因为它信息量太大了,而且作者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点。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林徽因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路历程的描绘,她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留学生,到学有所成、投身祖国建设的知识女性,这一过程中的迷茫、困惑、坚定,都展现得非常真实。书里没有回避她作为妻子、母亲的身份,同时也突出了她作为建筑学家、文学家的事业追求。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她设计的徽州建筑保护方案以及她在抗战时期的贡献的章节,那是一种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伟大情怀。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厚重感,仿佛带着我穿越了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去体味那个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读这本书,不单单是了解一个人,更是了解一个时代,了解那个时代下的知识分子的命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