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脈學應用新解》介紹瞭瀕湖脈學的臨床應用,對每一脈象的原文、提要、注釋、語解、應用新解等進行瞭詳細介紹。與已齣版本不同的是,《瀕湖脈學應用新解》強調臨床應用價值,將書中脈象的臨床運用要點和治療方劑專門立項予以介紹。需要說明的是,書中某些治療方劑,為瞭保持原著的麵貌,仍採用舊製計量單位,讀者如需與現代計量單位摺算,可參考附錄2、附錄3進行。
《瀕湖脈學應用新解》是明代著名醫藥學傢李時珍撰寫的一本中醫普及讀物,它以歌訣的形式推廣脈學,讀起來朗朗上口,好學易記,是學習脈學最有影響力的通俗入門讀物,與《醫學三字經》、《藥性賦》、《湯頭歌訣》並稱為「四小經典」。凡是學習中醫的人,都離不開《瀕湖脈學應用新解》。
作者簡介
周幸來
男,漢族,浙江省江山市人,中醫主治醫師,潛心研究醫道40餘年。勤求古訓,弘揚創新,自成體係。現為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浙江省特色療法協作網成員,浙江省江山市中醫學會理事,浙江省江山市腫瘤康復協會理事,浙江省江山市幸來特色醫學研究所所長、理事長。曾獲科學技術進步奬2項、科技成果3項,政府科研經費資助項目2項。
2005年11月,在全國基層優秀中醫成纔規律及臨床經驗總結與推廣工作中,被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會同各級衛生主管部門審評為「全國基層優秀中醫」。臨床擅長運用中醫辨證論治及特色診療技術治療疑難頑癥雜癥,每起沉屙,效驗甚豐。
其優秀成績先後被《江山市衛生誌》、《江山市誌》(科學技術誌)、《衢州市衛生誌》、《衢州市誌》等誌書收載。臨床心得頗多,先後由人民衛生齣版社、人民軍醫齣版社、金盾齣版社、軍事醫學科學齣版社、廣西科學技術齣版社、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和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瞭《中西醫臨床注射療法》、《常見疑難病中醫特色療法》、《中國民間診病奇術》、《呼吸科疑難病癥特色療法》、《心血管科疑難病癥特色療法》、《實用灸療手冊》、《中國民間診病奇術.第2版》、《中醫望診圖解與簡易治療叢書》、《本草臨證體悟》、《男科疑難頑癥特色療法》、《婦科疑難頑癥特色療法》、《傢庭颳痧圖解》、《男科疑難病癥特色療法》、《臨床用藥經驗與體會》、《手診手療與手部按摩保健療法》、《注射療法》、《全息望診圖譜》、《望耳診病與耳穴治療圖解》、《望耳診病掛圖及說明書》、《身體的疾病信號--有病早知道、早治療》、《望甲診病圖解》、《舌診快速入門》、《中醫望診彩色圖譜》、《10分鍾望診知健康》、《脈診入門圖解》、《瀕湖脈學應用新解》、《電針療法大全》等30多部學術著作,計字數2000餘萬,圖片資料10000餘幅。發錶醫學論文30多篇。
引言
一、七言脈訣
(一)浮(陽)
(二)沉(陰)
(三)遲(陰)
(四)數(陽)
(五)滑(陽中陰)
(六)澀(陰)
(七)虛(陰)
(八)實(陽)
(九)長(陽)
(十)短(陰)
(十一)洪(陽)
(十二)微(陰)
(十三)緊(陽)
(十四)緩(陰)
(十五)芤(陽中陰)
(十六)弦(陽中陰)
(十七)革(陰)
(十八)牢(陰中陽)
(十九)濡(陰)
(二十)弱(陰)
(二十一)散(陰)
(二十二)細(陰)
(二十三)伏(陰)
(二十四)動(陽)
(二十五)促(陽)
(二十六)結(陰)
(二十七)代(陰)
二、四言舉要
(一)脈的生理
(二)脈氣行血
(三)重視寸口脈診及呼吸和血行的關係
(四)寸口脈的分部及持脈要點
(五)三部的髒腑分屬及男女脈象之異
(六)診脈方法及意義
(七)五髒平脈
(八)四時平脈
(九)脈貴有神
(十)辨錶裏寒熱的四綱脈象
(十一)辨四綱脈的相類脈象及長短脈象
(十二)諸脈主病
(十三)脈證的陰陽順逆
(十四)外感風寒暑濕的脈象錶現
(十五)脈象變化與病情預後
(十六)飲食勞倦內傷諸疾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十七)咳喘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十八)勞極諸虛、失血、瘀血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十九)遺精、白濁、三消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二便不暢的脈象錶現
(二十一)癲狂癇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二)喉痹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三)眩暈頭痛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四)心腹痛、腰痛、腳氣等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五)痿、痹的成因及脈象錶現
(二十六)五疸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七)脹滿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八)癰疽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九)婦人妊産的脈象錶現及預後情況
(三十)診小兒脈
(三十一)奇經八脈病變的脈診
(三十二)平人無脈
(三十三)真髒脈的脈象及其意義
附錄
一、李治民先生脈學金口訣
二、有關中藥計量單位的說明
三、有關中藥劑量的換算
參考文獻
引言
●《瀕湖脈學》簡介
《瀕湖脈學》一書,李時珍撰於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全書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無總標題,直接分論浮、沉、遲、數等27脈之脈象、主病及相似脈的鑒彆等;後一部分標題為「四言舉要」,係其父李言聞(字子鬱,號月池)據宋代崔嘉彥《脈訣》刪補而成。
全書以歌訣形式編寫,語言簡潔明瞭,比喻生動,論脈簡要,易於誦記,便於應用,比較全麵地論述瞭脈象的機製、診脈之法、五髒平脈、辨脈提綱、諸脈形態、諸脈主病、雜病脈象等;而「七言脈訣」部分則介紹瞭27種不同脈象的形態特徵、相類似脈的鑒彆以及單脈與多脈相兼所主的病證等。是一部較好的啓濛性、普及性脈學專著。
●《瀕湖脈學》的醫學價值
在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中,切脈雖然位於四診之末,但卻是不可忽視的最重要的一環。中醫診斷疾病,四診相互關聯、內外對應。
望形色、聞聲息、問環境習慣,皆主要觀察外顯現象;而查內部的氣血、陰陽、虛實、寒熱等病理情況時,則以切脈為主。簡而言之,望、聞、問三診是診病之現象,而切脈纔是診斷疾病的根本,是醫生下藥製方的決斷依據。雖然診病要四診閤參,但中醫的特點是以內治為主,因此,準確地掌握切脈顯得尤為重要。
《瀕湖脈學》在脈診學的最大貢獻,是在西晉王叔和所著《脈經》的基礎上,又增補瞭3種脈象,將《脈經》所述的24種脈象發展成為「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共計27種脈象,在發展中醫脈診理論以及斷病的準確度等方麵又推進瞭一大步。
之後李士材的《診傢正眼》又在此基礎上新加入瞭「疾脈」,至此,形成瞭後世醫傢沿用至今的28種脈象。
●《瀕湖脈學》的特色與創新
《瀕湖脈學》將復雜的脈象形象化、簡單化地進行描述,是其又一突齣的風格特色,使讀者更易理解掌握,並且全書均以歌訣形式編纂,內容簡潔明瞭,朗朗上口。
比如「體狀詩」,其以大量形象生動的比喻,將脈象的形態特徵淺顯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以浮脈為例,「七言脈訣」中用「浮脈惟從肉上竹,如循榆莢似毛輕。三鞦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這樣簡單的四句概括浮脈,形容其脈位——「惟從肉上行」,即脈位淺;形態——「如循榆莢似毛輕」,即手摸如觸羽毛;切脈斷病的意義——「三鞦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即醫傢推斷預後情況是良好或欠佳。
在對相類似脈象的區分和辨彆上,《瀕湖脈學》在「七言脈訣」中以「相類詩」的形式行文。該部分在論述 每一個單脈脈象時,將其他與之有相同特點的脈象同列在一起,並指齣各自的異同。如用「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如此簡單的四句話,就將浮脈與同其相類似的芤脈、洪脈區彆開來,雖然芤脈與洪脈均錶現為浮象,但在手下的感覺卻各自不同。以指按脈,感覺像是按在漂浮於水中的木頭,有上頂之感則為浮脈;脈位偏浮、形體較大,脈管上下、周邊堅實而中間空虛則為芤脈;感覺脈搏動部位淺錶,但脈體寬大,在搏動時猶如洶湧的波濤,充實有力,即「來盛」,搏動結束時,脈象也如落下的波濤,力度減弱,漸漸消失,即「去悠悠」,此脈即為洪脈。
中醫切脈的要點,首審胃氣、神、根三要,辨明正邪、錶裏、虛實、盛衰。《瀕湖脈學》在這一方麵也作瞭大量的闡述,把各單脈及其相兼脈的主病概括得相當全麵細緻;在「七言脈訣」中以「主病詩」的形式,將不同形態的脈或相兼脈所反映的疾患以歌訣的形式錶達齣來,如「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是指脈象部位錶淺且脈搏跳動有力,多屬風邪侵犯機體所緻;反之,浮而無力,則多為氣血虛弱。
八綱辨證,其總綱為陰陽,最重要的基礎是脈象,病證的錶裏、寒熱、虛實,均可以透過脈象反映齣來。八綱六證都遵循太極易理,陰陽互根,陰乎陽秘,陰消陽長,陰陽易變。而由錶及裏,裏蓄外發,熱極生寒,寒極生熱,上虛下實,實久緻虛,陰盛格陽等病理變化皆不外其理。
《瀕湖脈學》的「四言舉要」部分對辨脈提綱及脈的形成機製、脈與氣的關係、切脈的方法、五髒四時平脈、諸脈形態、諸脈主病、雜病脈象、奇經八脈診法、真髒脈絕等多項內容作瞭詳細論述,特彆對婦人與小兒脈法進行瞭單獨講解,從而與「七言脈訣」形成相互補充的關係,使內容更加完善。
縱觀《瀕湖脈學》全書,其特色全在「切脈」與「辨脈」。古代社會,由於沒有先進的診斷儀器,診病全憑醫生的學識與經驗。原書立論,皆源於《內經》、《難經》、《傷寒論》以及《脈經》等經典名著。
李時珍根據上述醫學巨著的經典理論精華及自己的經驗歸納總結,其脈學理論與切脈辨脈方法至今仍在中醫學習和診病中廣泛應用。因此,《瀕湖脈學》自問世以來,被醫傢奉為「脈診」圭臬,曆代傳誦不絕,更成為中醫入門的最佳讀物。
我一直對中醫的精髓深感好奇,而脈學更是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部分之一。看到《瀕湖脈學應用新解》這個書名,我立刻被它所吸引。它似乎在告訴我,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脈學理論的書,更是一本能夠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的指南。我一直想象著,當手指輕輕搭在腕部,就能感知到生命的力量在流動,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的體驗。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關於如何訓練自己感知脈象的詳細方法,瞭解不同脈象所代錶的意義,以及它們是如何與身體的各種病癥相互關聯的。我更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應用場景,例如,在日常保健中如何通過觀察脈象來調整飲食起居,或者在麵對一些小病小痛時,如何通過脈象的變化來輔助判斷。如果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脈學不僅僅是一門診斷技術,更是一種與身體對話、理解生命智慧的方式,那麼它就達到瞭我心中對一本好書的所有期待。
评分在琳琅滿目的醫學書籍中,這本書的書名瞬間吸引瞭我的目光。它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也沒有那些過於通俗的養生指南那樣淺嘗輒止。“瀕湖脈學應用新解”,這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和探索性。我一直在思考,中醫的脈學究竟是如何做到在不藉助器械的情況下,就能對人體內部的情況做齣如此精準的判斷?這本書的“新解”部分,無疑是我最為期待的。我猜測,它可能不僅僅是對傳統脈學知識的梳理,更可能是在解剖學、生理學,甚至是心理學等領域,尋找脈學理論的現代科學支撐。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些彆齣心裁的講解方式,比如,用生動的比喻來描述不同的脈象,或者通過一些生活化的案例來闡釋脈學的應用。我希望它能讓我理解,脈象的變化不僅僅是生理指標,更是生命體徵的獨特語言,而這本書,則是一本解讀這種語言的鑰匙。
评分我一直對中醫理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脈學,總覺得它像是一扇神秘的窗戶,能夠窺探人體內部的玄機。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另一扇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會以何種角度來闡釋“瀕湖脈學”這一經典理論。是會深入挖掘其曆史淵源,還是會著重於現代醫學視角的解讀?我猜想,也許它會結閤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對傳統的脈象進行更加科學和細緻的分析。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在脈象的辨識和應用上,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方法和指導。比如,對於一些常見的疾病,脈象的典型錶現是什麼?如何通過脈象的變化來判斷病情的輕重緩急?甚至,對於一些亞健康狀態,脈象又會傳遞齣怎樣的信號?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圖文並茂的講解,或者一些輔助學習的工具,那就太棒瞭。畢竟,脈學講究的是“指下之妙”,這種微妙的感受,通過文字和圖像的結閤,應該會更容易被我們這些初學者所理解和掌握。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麵的質感就透著一股專業與沉靜。我拿到的時候,就被它那種低調的奢華感吸引瞭。打開書頁,紙張的觸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排版工整,讀起來一點都不費眼。我本來就對中醫養生頗感興趣,尤其是脈學,覺得那是一種非常精妙的診斷方法,蘊含著古人的智慧。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傳承與創新的感覺,“應用新解”幾個字,勾起瞭我的好奇心,不知道它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喜。我期待它能以一種更加生動、易於理解的方式,將脈學的奧秘展現在我麵前,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希望看到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能夠指導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體會和運用這些知識。比如,不同體質的人,脈象會有怎樣的細微差異?如何通過觸摸脈搏來感知身體的微小變化?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瞭解的部分。我特彆喜歡那種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實踐指導意義的書籍,希望這本《瀕湖脈學應用新解》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
评分我對傳統醫學的理解,總是帶著一份敬畏,而脈學更是其中最令我著迷的部分之一。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傳承的厚重感。“瀕湖脈學”,這四個字背後承載著多少醫傢對生命的探索與智慧。而“應用新解”,則賦予瞭它鮮活的生命力,暗示著這本書並非停留在對經典的復述,而是有新的視角和解讀。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連接古老的脈學理論與當代的健康需求。是不是會對脈象的變化進行更精細的分類?會不會引入一些現代的檢測手段來輔助脈象的理解?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理論的講解,更是那些能夠觸及心靈、引發思考的內容。比如,從脈象中讀懂一個人的情緒狀態,或是通過脈象的變化來預測未來的健康趨勢,這些都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科學探索的魅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中醫脈學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對生命細緻入微的關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