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诗》入门套书【2册】: 穿梭时代,开始读懂近300首古典诗词。

《好词》、《好诗》入门套书【2册】: 穿梭时代,开始读懂近300首古典诗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典诗词
  • 诗歌
  • 文学
  • 启蒙
  • 儿童
  • 青少年
  • 教育
  • 好词
  • 入门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的第一套诗词入门书
  《好词:从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时光》
  《好诗:从先秦到明清,回到初相遇的一刻》

  想念时读诗,怦然时读词;希望每首好诗词,都能陪你我到永远。
  畅销作家琹涵告诉大家,如何从日常生活中,领略历代诗词之美!
  轻松认识近300首精选诗词,各界名家热烈推荐。

  ◎开始读懂历代古典诗词之美

  《好词:从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时光》中,精选唐代的温庭筠、韦庄、孙光宪,五代十国的李珣、李煜、毛熙震、张泌,北宋的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范成大,南宋的陆游、杨万里、辛弃疾,及清代朱彝尊等,三十多位名家的44首古典好词。每位词人的介绍中,亦推荐一至三首词作,全书共有115首古典绝妙好词。

  《好诗:从先秦到明清,回到初相遇的一刻》中,全书精选数篇《诗经》中的佳作,以及南朝的谢灵运、鲍照,唐代的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李端、刘禹钖、白居易、李商隐、崔涂、杜秋娘、刘方平、刘□虚,宋代的欧阳修、苏轼、杨万里、朱熹、辛弃疾、曹豳,明代的高启、唐寅,清代的龚鼎孳、吴嘉纪、朱彝尊、王士禛、蒲松龄、林以宁、王夫之、厉鹗、龚自珍、季淑兰等,三十多位文人名士的49首古典好诗。每位诗人的介绍中,亦延伸推荐三至四首诗作,全书共有近160首古典好诗。

  ◎穿越先秦到明清,领略历代诗作之美。

  最早的诗出现在西元前六世纪的《诗经》,而后有屈原、宋玉等人写的《楚辞》。汉代时,有五言诗及乐府诗出现。到了初唐,则确立了五言近体诗和七言近体诗的形式,从此保存下来,与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并列。明清两代,依然有文人写诗填词,不仅各具特色,也有可观之处。

  词起于唐,直到唐末五代逐渐成熟。晚唐温庭筠的词,句式变化大,节奏转换快,必须熟悉音乐,严格的「倚声填词」,才能创作,可以说是文人词成熟的一个标志。来到宋代,北宋的词可分为婉约派、绮丽派、豪放派;南宋的词约可分为:初期的豪放词风,中期的重声律词藻,晚期的咏物寓意。宋词之后,是元曲的兴起,虽然词的盛世已过,不可同日而语,但后人中亦有佳作。

  作者在这套书里以温柔真挚的字语入文,引领读者彷彿穿越时空,走入历代好诗词的世界。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散文,将历代诗词家如王维、李白、欧阳修、苏轼、温庭筠、李煜、李清照、周邦彦、辛弃疾、龚自珍等人的作品,与我们的生活连结,和我们的生命相应证,让古典好诗词成为现代人的心灵知己。
 
  ◎亲近古典诗词,可以疗癒人心

  典雅的诗词不应只存在学术的殿堂、只被供奉和研究,也应该可以在我们的周遭,和我们一起唿吸。我们在散步时,看到花开花落,可以想起它。我们在与好友殷殷话别时,可以想起它。我们在宁静的夜晚,月光温柔的俯照里,可以想起它。我们在遭逢困厄、情人背离时,更可以想起它。我们在面对绝望、苦楚时,更加可以想起它。

  现实生活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人生的境遇,更是平顺的少,拂逆的多。我们要如何看待呢?不妨到古典诗词中寻求安慰。这些精鍊的文字,优美而深刻,能够安抚受创的心。历代诗词家大多遭逢不遇,他们的泪更多、苦更深、伤更痛,却回赠给世界美丽的诗篇。

  透过心灵写出的词章,因为真挚,所以格外动人肺腑。在那一再反覆的吟诵诗句里,让人淡忘了一己的不幸,也让心终于平静下来,无有怨尤,而能勇敢奋发。

  ◎好诗词欣赏:

  [好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洄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三章其一〉
  或许世事就是这般,我们今生所追求的梦想,有一部分实现了,更多的,却是失落。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唐.白居易〈种荔枝〉
  想来,白居易也是喜欢荔枝的。留下了这么可爱的诗,大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深意,这种「功成不居」的情怀,尤其令人感动。

  两船相望隔菱茭,一笑低头眼暗抛。
  他日人知与郎遇,片言谁信不曾交?──清.蒲松龄〈採莲曲〉
  要疼惜自己,自求多福,努力让自己变得比较好,拥有一个可以期待的美丽明天。

  [好词]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六首其六〉
  相思也会催人老,多么让人同情啊。幸运的,她不曾经历过这些,那也是上天的厚爱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这听雨的三种不同过程,又何尝不是人生境界的明晰写照呢?

作者简介

琹涵

  曾任国中教师,勤于笔耕,着作等身,曾获中山文艺奖散文奖,目前专业写作。其作品〈成功〉、〈酸橘子〉先后入选国中国文课本,〈乐趣〉、〈山林小记〉、〈欣赏的心〉、〈聪明的人〉等入选海外国文华文教科书,文章也被大量採用作为高中职联考及北一女等名校甄试阅读测验的范文,作品亦多次入选文建会的「好书大家读」,获行政院新闻局、教育部,以及台北市政府新闻处评定为「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年度优良课外读物」等。

  琹涵的文字清丽隽永,内容情真意切,总是因其自然诚挚而动人心弦。不论写人、写事、写物、写景,莫不基于爱和同情,常映现出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怀。近几年作品《好词:从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时光》、《好诗:从先秦到明清,回到初相遇的一刻》、《慢读唐诗:爱上源自生活的美丽》、《慢读宋词:珍爱源自生活的真情》、《慢读元曲:就爱源自生活的真性情》,以及《慢享古典诗词的节日滋味》、《慢享山水田园诗:偷得浮生半日闲》等,引领古典诗词现代化风潮,深受好评。

诗意徜徉,穿越时空:一部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精粹的探索之旅 书名(虚拟,此处不含您提到的具体套书内容): 《诗韵流光:古典文学的脉络与审美》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时期的诗词选本或入门导读,而是力图构建一个宏大而精微的视角,带领读者深入中国古典文学的腹地,理解其核心的精神价值、独特的艺术技巧,以及在漫长历史中如何塑造和反映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与审美取向。我们聚焦于文学传统的内在逻辑,而非简单的作品罗列。 第一部:文体的演进与精神的溯源 本部分深入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三大支柱——诗、词、赋——在历史长河中的勃兴、流变与审美范式的转换。 一、诗之为言:从《风》到唐音的结构主义分析 我们不满足于简单介绍《诗经》的“风雅颂”,而是将其置于早期社会结构与祭祀仪轨的背景下进行考察。重点分析“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如何从原始的巫术性语言,逐步演化为成熟的抒情载体。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探讨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如何奠定了后世文人对个体精神独立性的追求基调。 对汉乐府的解读,侧重于其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以及叙事诗的成熟。进入魏晋,我们详细剖析“建安风骨”中那种昂扬的、略带悲怆的生命力,以及玄学对文学内容的影响,特别是曹植等人的作品如何在儒家正统之外开辟了抒发个体生命体验的新路径。 二、词的兴起与格律的革命:从燕乐到文心 词,作为一种更具音乐性和私人性的文体,其起源与宋代市民文化及院体音乐的兴盛密不可分。本书将详细梳理词牌的演变规律,解释“长短句”的音乐美学基础——为何它能比格律严谨的近体诗更灵活地承载细腻、破碎的情感。 重点章节将围绕北宋的“尚意”与南宋的“尚理”进行对比分析。苏轼如何通过融入散文的笔调和哲理思考,拓展了词的境界,使其不再局限于男女之情和闺怨,转向对宇宙人生的宏大叩问。而李清照则代表了词在抒写个人生命体验、尤其是女性视角的极致,其语言的自然去雕饰,体现了宋词“以诗为词”的最高成就。 三、赋的衰落与叙事文学的潜流 我们探讨赋体如何从汉代的铺陈夸饰,到中唐后逐渐式微,但其铺陈叙事和描摹环境的技巧,却悄然渗透进了小说的结构之中。同时,我们也会触及散文的复兴,特别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如何以其逻辑的严密性、议论的风骨,成为与诗词并驾齐驱的文学高峰,是理解士大夫阶层政治哲学的重要窗口。 第二部:意象的密码与审美的嬗变 古典文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高度凝练的意象系统。本部分致力于解析这些意象背后的文化编码。 一、自然符号的文化解读 月亮与酒: 不仅仅是自然景物,它们是如何被赋予了“思乡”“孤独”“放达”等复杂情感的?分析李白“举杯邀明月”背后的道家超脱与儒家忧患的张力。 水与山: “水”的流动性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与生命的漂泊不定;“山”则代表着隐逸、高洁的理想人格。探讨不同朝代对山水的描绘,如何反映了文人对现实的介入程度。 草木与花: 柳(别离)、松(坚贞)、梅(傲骨)。解析这些植物符号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被“编码”,形成一种无须言明的集体情感共鸣。 二、时间观与空间感的构建 中国古典诗词对时间的处理极为精妙,往往在极短的篇幅内完成对“永恒”与“瞬间”的捕捉。本章分析“对仗”技巧如何帮助构建空间秩序,而“叠字”、“虚词”的使用又如何营造出时间缓慢流逝或骤然停滞的听觉和心理效果。探讨典故的运用,如何将读者瞬间拉入一个跨越千年的历史情境中。 第三部:文学的功用与士人的精神自洽 古典文学不仅仅是艺术创造,更是士人安顿身心、应对政治风云的工具。 一、文学与政治的张力 分析“文以载道”的传统如何影响诗歌的创作方向。从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我们看到文学如何成为记录时代苦难的良心之声;而在宫廷文学中,又如何体现了秩序与颂美的需求。探讨“退隐”主题,揭示其作为一种精神避难所,在无法实现抱负时,为文人提供的自我和解之道。 二、格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古典诗歌高度依赖格律,但真正的艺术大师往往能“不着痕迹”地突破限制。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声律、对仗如何成为一种思维的训练,而非束缚。通过对比不同流派的技巧,阐释形式的严谨如何反过来激发更深层次的意境的自由飞扬。 三、跨越时代的共鸣 最后,本书回归到当代读者与古典文本的对话。我们探讨古人的“愁”与今人的“焦虑”在本质上是否存在共通之处。经典之所以不朽,在于其语言结构所蕴含的、人类共通的情感母题。本书旨在提供一套理解和欣赏这些母题的思维工具,让读者能够真正“穿梭”进文本内部,而非仅仅停留在外部的赏玩层面。 总结: 本书是为渴望深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精神内涵的求知者准备的深度导览。它提供的不是简单易懂的入门知识点,而是一套系统的分析框架,帮助读者构建起对中国文学传统审美的完整认知体系,从而开启一场真正具有历史深度和审美广度的阅读体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好词:从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时光》

◎ 写在前面    停留在最想念的时光

【唐代】  出发
相守的幸福──温庭筠〈更漏子六首其六〉 玉炉香
婚姻的大书──韦庄〈上行杯二首其一〉 芳草灞陵春岸
如同阳光──孙光宪〈渔歌子二首其二〉 泛流萤
甘于平淡──孙光宪〈渔歌子二首其一〉 草芊芊
但觉泥土香──后蜀.李珣〈南乡子十首其一〉 烟漠漠

【五代十国】  漫步
夏日风情──南唐.李珣〈南乡子十首其四〉 乘綵舫
莲花季节──南唐.李珣〈南乡子十首其七〉 沙月静
人间有梦──南唐.李煜〈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遗忘的礼物──南唐.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真心的祝福──后蜀.毛熙震〈浣溪沙七首其一〉 春暮黄莺下砌前
春天不远──南唐.张泌〈河传二首其二〉 红杏

【北宋】  缤纷
玫瑰和水仙花──寇准〈江南春〉 波淼淼
山中去来──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
爱人与被爱──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落叶也缤纷──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
深情,应也无悔──张先〈江南柳〉 隋堤远
春天记事──晏殊〈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
打捞相思──晏殊〈清平乐〉 红笺小字
那条河,沧桑而美丽──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
爱过的心,依旧温柔──司马光〈西江月.佳人〉 宝髻松松挽就
在鸟声中醒来──王安石〈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流水
寻访山水──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
不曾快乐的母亲──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人生,总是在路途上──苏轼〈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相聚与别离──舒亶〈虞美人〉 芙蓉落尽天涵水
山穷水尽疑无路──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天涯也有江南信
拥有的,也会失去──秦观〈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
空留明月照江水──周邦彦〈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
欲问相思处──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每逢佳节──李清照〈醉花阴.九日〉 薄雾浓云愁永昼
情爱的路上──李清照〈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
在爱里学习──范成大〈霜天晓角〉 晚晴风歇
珍惜情缘──魏夫人〈阮郎归〉 夕阳楼外落花飞
山中寂寂──仲殊〈南柯子〉 十里青山远

【南宋至清】 赋归
和梅花有约──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
秋夜的天空──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月未到诚斋
乡间走一遭──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坐看潭水──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天长地久──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留住回忆──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而作〉壮岁旌旗拥万夫
玫瑰花的祕密──周密〈清平乐〉 晚莺桥噎
青春印记──蒋捷〈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爱情的脸──清.朱彝尊〈忆少年〉 飞花时节
云淡风轻──陈妙常〈太平时〉 清静堂中不卷帘

※《好诗:从先秦到明清,回到初相遇的一刻》

◎写在前面  若能回到初相遇的那一刻

【先秦至南北朝】  听鸡鸣启程 
只因害怕寂寞──先秦.《诗经.周南》〈桃夭〉│古诗
伊人,在水一方──先秦.《诗经.秦风》〈蒹葭三章其一〉│古诗
不变的情谊──战国.越人〈越谣歌〉│歌谣
一朵出尘的荷──汉.佚名《古诗十九首其六》│五言古诗
老枫红叶──汉.佚名《古诗十九首其九》│五言古诗
她的爱──南朝.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二首〉│五言古诗
真正的释放──南朝.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九〉│七言古诗

【唐代】  看花开花落 
人参果──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五言律诗
赏扇──王昌龄〈长信怨〉│七言绝句
人间故事──王维〈柳浪〉│五言绝句
从来不曾爱过──王维〈相思〉│五言绝句
桃花潭水──李白〈赠汪伦〉│七言绝句
天平──李白〈玉阶怨〉│五言绝句
爱,终于回头──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七言古诗
寻找自己的天空──李端〈听筝〉│五言绝句
花落水流──刘禹钖〈竹枝词九首其二〉│七言古诗
秾艳荔枝──白居易〈种荔枝〉│七言绝句
你爱算命吗?──李商隐〈贾生〉│七言绝句
最是人间留不住──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七言绝句
说不出的寂寞──李商隐〈赠别二首其二〉│七言绝句
明月照沟渠──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七言律诗
深情所系──李商隐〈锦瑟〉│七言律诗
好好爱自己──李商隐〈无题〉│七言律诗
走自己的路──崔涂〈孤雁〉│五言律诗
经不起岁月的涤洗──杜秋娘〈金缕衣〉│七言绝句
月光如水──刘方平〈月夜〉│七言绝句
一树花开──刘□虚〈阙题〉│五言律诗

【宋至明代】  览眼前千帆 
窒息的爱──宋.欧阳修〈夜夜曲〉│乐府歌
让爱自由──宋.欧阳修〈画眉鸟〉│七言绝句
这个字,你会不会念?──宋.苏轼〈琴诗〉│七言绝句
远方有歌声──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七言律诗
荷花岁月──宋.杨万里〈晓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七言绝句
眼眸深处──宋.朱熹〈观书有感〉│七言绝句
相爱容易相处难──宋.辛弃疾〈书停云壁〉│七言绝句
记忆里的黄昏──宋.曹豳〈暮春〉│七言绝句
心中的不舍──明.高启〈竹枝〉│乐府诗
梦,可以追寻──明.唐寅〈言志〉│七言绝句
云开月明──明.佚名〈山歌〉│七言古诗

【清代】  偕晚霞归来 
落日也很美──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七言绝句
也是格格──吴嘉纪〈送吴仁趾〉│七言绝句
初恋的故事──朱彝尊〈和远士无题六首选一〉│七言绝句
不是最孤单──王士禛〈悼亡诗二十六首选一〉│七言绝句
也要疼惜自己──蒲松龄〈採莲曲〉│七言绝句
爱情,没什么道理──林以宁〈得夫子书〉│五言绝句
血拼公主──王夫之〈悼亡四首选一〉│七言绝句
血色的黄昏──厉鹗〈杨柳枝〉│乐府诗
轮回──龚自珍〈梦中述愿〉│七言绝句
落叶的叹息──龚自珍〈己亥杂诗选一〉│七言绝句
爱的祝福──季淑兰〈消夏词〉│七言绝句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好词:从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时光》

〈写在前面〉停留在最想念的时光

  有谁不爱词呢?

  求学时代,在中文系的诸多课程里,诗词歌赋一直最受我的青睐,那么优美隽永的辞藻,一读一叹赏,如何不让人倾心爱慕呢?尤以词为最。也许,在那青春的年华中,现实的风雨尚未迎面袭来,我们在词中寻觅爱情的歌咏,带着朦胧的憧憬,李后主、欧阳修、柳永、晏殊、李清照、辛弃疾、苏东坡……有哪一个不是文学夜空中闪耀的星子?直到今日仍为我们所仰望。当年,纵使我们读稼轩词的慷慨悲歌、沉郁苍凉,却也美如咏叹调,我们都太年轻了,不知世途的艰险,也无从想像人间的离合悲欢,或许,那也是一种幸福吧。

  而后,骊歌轻唱,那是所有无忧岁月的终结,我们迈向了新的旅程。在职场上跌跌撞撞,即使我们戒慎恐惧,愿意处处与人为善,我们依旧无法避免小人的攻讦,他人的落井下石;我们够认真,却也可能挡住了别人的升迁,而招来陷害。而在感情的路上,我们几次颠踬,伤痛难忍。就在那样艰难的时刻,夜里,灯下读词,是那一字一句的熨贴,直让我们热泪盈眶。原来我们从不孤单,伟大的词家早已在千百年前,以这般委婉曲折的笔触,为我们说出了心中的诸多感慨,我们终于真正读懂了那些词作,也深深撼动了我们的心弦。

  文化的源远流传,诗词的优美动人,从来就不是空中楼阁,那是以诚挚所写成,蘸着血泪,有多少委婉曲折,却曾是我们说不出口的心事。锦绣佳构,经得起时光长河一遍又一遍的淘洗,终究成了不朽的经典。

  一卷诗词,的确可以陪伴我们涉渡尘世的风雨。

  如果,我们将人间岁月视为一场旅行,有时欢喜有时忧,相形之下,得意的时刻不多,哀伤挫折却不能免。漫步人生,您又是怎样来看待一己的生命呢?

  真情是可贵的。

  所有从生命中迸裂而出的情感,今人承受的,和古人又有什么不同呢?纵然物换星移,感情的故事从来都动人心弦,一代又一代,重复上演着类似的情节。有时候我们是主角,酣畅淋漓的诉说着个人的悲喜。有时候我们是旁观者,我们歌,我们哭,在别人的剧本里,流着自己的泪。

  的确,有的慷慨豪迈,有的沉郁悲凉,有的缠绵悱恻,有的婉曲多情,不一而足,那是人生真实的面貌。当我们细细吟咏古典词时,也才惊讶的发现,所有的题材尽在词中,对历代词人的努力,这般的呕心沥血,唯有心生景仰。

  ◎词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

  文化的源远流长,何止莽莽苍苍?又何止烟波浩渺?文学起源于先民的歌唱,经过採集和记录后,成了传诵的诗歌,绝美之作,因而不朽。以中华五千年来的文化而言,从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到诗,各有各的特色,发展的脉络也是有迹可寻的。从长短不齐的句子到大篇的诗歌,再逐渐走向五言、七言诗,当唐人诗歌一出,讲究和谐的音韵之美,工丽隽永,有句法形式的规律,那是诗的盛世,后代无法企及。

  创作者,喜欢做多方的尝试,早在唐诗发展到极限前,已经有人试图突破近体诗的各种限制,不论是字数、格律、形式、用韵……然而任何一种新文体的成熟,是需要时间的,更需要经由大家的努力。

  其实,文体的演变从来就不是泾渭分明的。当诗过渡到词时,的确出现过混淆的时期,例如唐朝也有些诗人作词,早些年的词在某些面貌上也竟然几分像诗,例如我们读晚唐五代的《花间集》,被视为最早的词集,和宋词是很不相同的。以温庭筠的词居首,浓艳精美,多属咏闺情之作,开花间一派风气。韦庄则疏淡明丽,洋溢着思乡怀旧之情,与温词并称,代表集中两种主要风格。文学艺术上的评价,虽然远不及宋词,却也影响了后来的冯延巳、李煜,也具有承传的地位。

  到了宋朝,有更多的骚人墨客,也开始增损字句,打破了整齐的句法,词的文体成熟,再创登峰造极的局面。

  词,在宋朝蔚为风尚,作品丰美,各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词人,引领风骚,词家风格各有特色,让人目不暇给,惊叹连连。宋词,在文学史上屹立不朽,往后,也无法被取代,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宋词之后有元曲,至于明清的文学主流,则在小说。依旧有人作诗填词,也曾见优秀的创作者,但盛况已大不如前,无论质和量,都远不及唐宋了。

  ◎在词里经常出现哪些写作题材?

  在文学作品中,常不脱情感的范畴。诗词更是如此,尤以词为最。

  词的题材繁多。有遭时不遇,对岁月沧桑的感慨。有种种别情,牵系难忘。有对坚贞爱情的渴慕与追求,辗转反侧。有对羁旅亲人的深深思念,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有对不幸的婚姻的伤痛,宛如坠入渊薮,自拔不易。有对昨日恋情的伤逝,眼波流转,仍止不住泪水流下。有对负心情人的怨悔,百转千回……

  由于用字的迂回,感情尽管热烈却又掩藏在含蓄里,以空灵替代实写,我们读来更是怅触万端,情不能已,心为之折。

  在古代,毕竟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子只是从属,不能受教育,更没有地位。爱情和家庭却是她们所有精神上的寄託,可是有些命运舛错的,在男尊女卑中,常无法独立自主,暗夜的饮泣,痛苦和眼泪伴随,谁又知道她们的心声呢?男人可以外出游学、作官、寻欢,甚至征战,天地毕竟是辽阔的,可以施展、可以作为,女子呢?必须是丈夫背后的影子,以夫为天,即使独守空房,忍受长年别离思念的苦苦煎熬,仍不得有怨言,一生苦乐须由他人,又是怎样的让人同情啊。

  词里描写的感情,很多都是以女性为主,却是出于男性之手,会不会因此终隔一层呢?杰出词人打破了性别的局限,也真切的写出了幽微细腻的心思,令人叹赏,而寥若晨星的女词人,如魏夫人、李清照等,她们的词章婉曲,几度凝眸回顾,更让人荡气回肠。

  欢笑、痛苦、期盼、失意、绝望、怨怒……感情丰富却也复杂,以词来表现其跌宕起伏的转折,更是相得益彰。

  ◎词里是否藏有讽喻时政的内涵?古词今读又能赋予什么样的联想与诠释?

  每一个人读词的动机可能各有不同。
  有人是借古人酒杯,以浇心中块垒。

  有人是在优美委婉的词中,细细寻访属于自己曾经有过的岁月和心情,说是过往云烟吗?又似乎借着词章复活,像一只彩蝶,翩然飞舞于阳光之下,每一朵驻足停靠的花朵,都是一段往事,让人眷恋低回。

  可能含藏有讽喻时政的内涵吗?也或许有吧。
  那却不是我读词的用意。

  我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而亲近词。这么美丽的词,会有谁不爱呢?在我,是无法想像的。

  因为心思的单纯,更能领会出词的诸多美好,走入词人的心,揣测他是以怎样的眼来看世情的翻覆?他哀伤吗?他欢喜吗?他是不是有为人所不知的、另一种面貌与心境呢?
  
  我的喜欢,只是这样的简单和直接,讽谕时政?距离我,实在太远了。
  
  文学,不应该成为政治的附庸,这是我一贯的坚持。文学的花园,从来绽放的是真善美的花朵,属于喜爱文学的人所有。

  至于古词今读,又能赋予什么样的联想与诠释?
  
  我让它和生活连结,和生命相印证。这般典雅的词不应只存在学术的殿堂、只被供奉和研究,它也应该可以在我们的周遭,和我们一起唿吸。我们在散步时,看到花开花落,可以想起它。我们在与好友殷殷话别时,可以想起它。我们在宁静的夜晚,月光温柔的俯照里,可以想起它。我们在遭逢困厄、情人背离时,更可以想起它。我们在面对绝望、苦楚时,更加可以想起它。
  
  感情词,是我们心灵永恆的知己。

  ◎在生活面临困顿的时刻,读词有什么意义呢?

  人间行路有太多的风霜雨雪,没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倖免。
  
  年少时,我一遇困难就沮丧,就徬徨失措,觉得,何以自己如此不幸?为什么别人就可以那样的顺遂?我哀哀哭泣,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有个长辈告诉我:「人活着,就是要不停的解决各种难题,一个接着一个。」我才豁然开朗,开始学习面对和解决。奇怪的是,当我不再存心逃躲时,却发现困难并没有我想像中的可怕。果然,我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经验,也建立了自信,属于我的日子快乐多了。

  我以为,苦难也是这样。

  当我们勇于面对时,苦难会过去,它给了我们力量,到那时,我们才真正明白「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

  我的好朋友历经「九二一大地震」,若不是丈夫及时出手相助,早已埋在瓦砾之下,生死一线间,从此,她的人生翻转。

  从教书的工作退休下来,她去直销,去大爱台参与制作,后来还勤学英文,到美国读书,甚至留下来就业……她拥有了一个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她跟我说:「有过生命中那样的一场巨变,只在须臾之间,就可能改变一切。如果人生这样的无常,更应该把握当下。」

  蒙受了上天的祝福,果然她即知即行,活出了生命的光和热。

  而我知道,她一向是喜欢诗词的,诗词给予她的慰借,无可估量。……

  不要说世间您最苦,翻开词卷,多的是斑斑血泪。有遭时不遇,有战乱流离,有生离死别,有思人怀乡……透过心灵写出的词章,因为真挚,所以格外动人肺腑。

  所有的苦痛,历代词人都已先尝,却能将苦痛予以昇华,化为笔下的佳作,和世人分享,因而传诵千古。

  如果,我们只会流泪哭泣、怨天尤人,却不能化苦难为力量,如此的软弱,能不惭愧吗?

  ◎想要深入认识古典词的世界,建议先从阅读哪些词人的作品开始?

  读词,可以先从读诗开始。

  诗的句法整齐,和词相较,它容易入手。熟读诗,可以为词先行奠下基础,再来读词,不过是进阶,更能心领神受,会意也就多了。就像我们看到幼儿从坐、爬、走、跑,循序渐进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然,也有人对词情有所钟,直接读词,可以吗?也是无妨。只是所费的时间力气,或许要多一些。只要自己心甘情愿,旁人又何须置喙呢?

  也可以从文学史的发展来读,先认识了解时局,并依其年代来读各词家的作品。

  也可以从字数少的先读起,因为这般隽永的词,常需要咀嚼回味,字数少,只比律诗多几个字,更能诵读再三,默记于心,推敲文采,但觉芬芳满怀。然后,再扩充到字数多的词作。

  至于先读哪位词家的作品,其实是见仁见智的。
  我个人属于兴趣导向,喜欢跟着兴趣走。
  可以找出自己最爱的词家,先读其传略,再读词作,併及赏析。

  越是喜欢,越可以深入探讨,甚至风格相类似的词家的作品,相互阐发,则已经是接近学者作学问的范畴了。

  需要这样吗?对喜欢的人来说,虽然辛苦,却也乐在其中。甘之如饴,便是报偿。

  我认为,就从您喜欢的词家作品开始读起吧。每读一阕,都能心生喜悦,生活因此丰富,生命更为美丽。实在太有意思了。

  如果并没有特别偏爱哪一位词人,那么就找一本词选来,风吹哪一页,就读那一页吧。这般的认真自得,我也很羡慕。词选所收的词人和作品,具有多样性,彷彿是琳瑯满目的佳餚,口味并陈,一定也很有滋味的。

  从哪里读,也许不是那么重要,而是请赶快开始读吧,这有如文化瑰宝的词,早读一日,就有一日的美好领会,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愿您幸福,也愿您更早享有幸福。
   
  ◎为什么会想要写这本好词呢?

  我以为,情感的真切和深刻,从来就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慑人心魄的部分。

  我还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已经开始在报章杂志上尝试着投稿了。国文老师曾经剀切的跟我们说:「你们的年纪小,人生阅历不够,写作技巧也欠缺,是无法和文坛上的名家相比的,所以,要写真实的题材,由于身历其境,感情热烈深挚,才可以弥补不足的地方。」

  果然,我的学姊,以一篇〈地震记〉,登上了中央日报副刊,并入选《中副选集》。在我年少时,中央副刊是全国最负盛名的,即使是享誉文坛的大作家,也以作品能在中副刊出,视为无上的荣耀。学姊年仅十七,小小的年纪就能和大作家的杰作并列,举校欢腾,与有荣焉。

  凭借的是什么呢?以真切的情感,撼动人心。

  这件事,对我是有影响的。从此,我更愿意以带有感情的笔端来面对写作。

  我喜欢词,更希望能携着词卷过生活。

  词,不应该被搁在高高的殿堂之上,它应该能在我们的周围,陪着我们一起观看世事,更和我们一起欢乐一起忧。

  随意的翻开随身所带的词卷,轻轻的读一阕词,让我的心,停留在最想念的时光。

  生活里的词,绽放着幽微的光,真是美不胜收啊,而在美之外,另有一种亲和平易的面貌,让人乐于接近,更有一种「即之也温」的和煦,为日子增添了缤纷美好。
 
※《好诗:从先秦到明清,回到初相遇的一刻》

〈写在前面〉若能回到初相遇的那一刻

  若能回到初相遇的那一刻,又能怎样呢?所有的错误都能被擦去,我们能拥抱美好吗?

  然而,世上没有如果,逝去的不会重返,回来的哪有可能完美?

  在生命的漫漫长途里,憾恨,多么常见。面对,是学习。放下,只怕就是一生的功课了。

  我从书柜里翻出老师两本谈诗的书来读。

  老师的文笔很不错,加以是知名的学者,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是很有内涵的。

  我大学毕业也很多年了。以前爱读闲书,现在反而读起经典作品来,或许是心境上的改变,或许也是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淳」吧。

  唯有经典着作,禁受得起岁月长河的严格淘洗。每一次把卷重读,都彷彿是回到初相遇时的欢喜。

  想起大学临毕业前的谢师宴上,我穿着一袭泰丝做的黑色小礼服,灯下闪着润泽的光。宴会结束,老师走过来,称赞那件衣裳好看。

  如今老师和家人定居国外,相见也已经不容易了。

  读老师的书,也是一种相逢吧。

  经典诗词,的确是历久而弥新,加以人生阅历的增加,更能领会其间幽微的心事,觉得多么扣人心弦。
 
  现在读书纯属乐趣,离学校远了,离考试远了,只因为喜欢而读,成了生活里的赏心乐事。何其快意。

  幸好生在台湾,幸好识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丰厚美丽,真是我们的福气。

  ◎诗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任何一种文体的演变都是循序渐进的。诗,也是这样。

  最早的是西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多为採集而来的民歌,有四字一句的或是长短不定的,并不一致。而后有屈原、宋玉等人写的《楚辞》。句数多少不定,句子的字数也不等,并在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些」等字。

  汉代有五言诗形成,但不限句数,可长可短,后人称为五言古体诗。同时出现的还有乐府诗,乐府诗有五言诗,也有长短不拘的诗。到三国时,曾出现了完整的七言诗。一直到齐、梁时,七言诗才逐渐流行。

  到了初唐,近体诗的形式已经确立,从此五言近体诗和七言近体诗的形式一直保存下来,与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并列。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两类,绝句诗每首限定四句,律诗则有八句,都有平仄格律的要求。唐代是诗的盛世,诗人辈出,佳作有如繁星,闪耀了整个文学的夜空。

  唐玄宗开元前后,逐渐形成词。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是词的全盛时期,依词牌来填,多有讲究。之后有元曲,用韵上比较灵活,也比词更为口语化。明清两代依然有人写诗填词,虽然各有特色,也有可观之处;然而,不论质和量,都无法和唐宋抗衡了。

  从广义来说,诗词曲都属韵文,词曲也是诗的延伸,后代有人将它们都列于诗的范畴,也是说得过去的。

  ◎在古典诗里,最常出现哪些写作题材?

  诗来自诗人感情的抒发,任何题材都可入诗。例如:季节、爱情、讽谕、抒怀、山水景物、赏游、怀古、咏史、乡愁、别离、悼亡、闲适以及饮酒等等。

  我想不出有什么题材是不能入诗的。
  或许,更应该关心的,不是题材,而是是否让人感动。

  感谢千百年来,众多诗人的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永恆的诗篇,那样璀璨的光芒,足以照耀千古,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如何回报呢?也唯有时时诵读,在心灵交会的那一刻,诗人是安慰的吧。好诗终究穿越了时空,而成了我们的知己。

  ◎古典诗与古典词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我用「古典诗」一词,只是便于和今日的「现代诗」有所区分。也有人以「传统诗」称之。

  诗到了唐代,重视格律的,称为「近体诗」。之前的统称为「古体诗」,或简称为「古诗」。

  近体诗的句法整齐,不论是律诗或绝句,字数都有规定,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七言则每句七个字,长短固定。至于词,就必须按词律或词牌来填词,词的句子字数也是据此来决定,所以长短有所不同,词又称为长短句。

  诗讲求韵味和情意,词更讲求幽雅委婉缠绵。

  诗要庄重,意象必须包容阔大、意境深远。词则更为妩媚、婉约和细腻,能言诗之所不能言。也因为词是比较个人的、情感的,它在刻画上,比诗更加细致,也会有更多细节上的曲折描绘。

  ◎读古典诗对现代人面对生活中的境遇,有什么样的帮助吗?

  在现实生活里有着各种滋味,酸甜苦辣,不一而足。人生的境遇,更是平顺的少,拂逆的多。我们要如何看待呢?
哀伤落泪,无补于实际。委屈,不能求全。逃躲,只是怯懦。……

  夜深人静时,我到古典诗中去寻求安慰。那么精鍊的文字,优美而深刻,唯有「珠玉」得以形容,是如何安抚了我受创的心。历代的诗人,多的是遭逢不遇,或身如飞蓬流离失所,甚至被谗害下狱致死,他们的泪更多,苦更深,伤更痛;可是,却回赠给世界美丽的诗篇。我就在那一再反覆的吟诵诗句里,淡忘了一己的不幸。就放下吧!那才真正释放了自己。

  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无有怨尤。
  第二天,再度面对朝阳的升起时,我可以勇敢,可以奋发。
  亲近经典,足以让我们心情得到安宁,带来力量。
  面对生命的困厄,我的好朋友去读《老子》,另一个朋友则手抄《围炉夜话》……
  至于我,阅读诗词,一直是陪伴我度过漫漫长夜的一帖良方。

  ◎为什么会想要写这本《好诗》呢?

  诗和词都是我所钟爱的。或许,我更偏爱诗一些。
  因为它宽阔自然,更为坦荡、大器。而且,它的篇幅更为精鍊短小,在咫尺之间而有无限辽阔的风景,这是最令我着迷的所在。

  这本《好诗》,取材多为爱情。爱情,是世间男女永恆的课题。

  爱情来了,你准备好了吗?你懂得接受和珍惜吗?
  或者只是心慌意乱,别别、扭扭,说的,不是心里的话,甚至都是气话和反话,猜测、争执……一旦爱情远去,只留下伤痛?

  明.唐寅的〈花月吟〉:

  如此好花如此月,
  莫将花月作寻常。

  这般美好的花月,多么让人流连忘返。花前月下,正是爱情的温床,可叹,爱情常来得太早,在我们懵懵懂懂的时刻,它就可能闯入。溶溶的月色,花开千万朵,缤纷而迷人。我们却幼稚且粗心,老是挑剔,老是不满,我们以为花好月圆都属寻常,却不晓得那竟是上天的恩典。

  没有珍惜,不知感激,不懂包容,注定了和爱情的擦身而过。主要仍在于,我们不够成熟,不知爱的真谛。

  离去的爱情会回来吗?没有人知道。

  有一天,当我们懂得了看花要早起,爱月要迟眠,我们有了耐心,加上一点机运,爱情才可能停留吧。

  定稿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是疲累的。
  我常想:红尘有如旅行,这一趟生命之旅,我有眼睛,不是要看尽天下的好书、好山水、好人情吗?

  然而,有太多的故事,「当王子与公主结婚了以后,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这般童话的结局,当我是个孩子时,从来不曾怀疑过。可是,在我长大后,我活得更久时,却发现有太多的发展是在意料之外。佳偶竟成怨偶,甚至怒目相视、分道扬镳,从此老了容颜碎了心。也有的,是在绝望的困境之中,努力为自己召来了阳光,另创新局。……人生的故事丰美,却也让人心为之折,斑斑泪痕,欲说还休。

  我跟好朋友说:「爱情的故事欢愉太少,伤痛太多。我以为,我写的只是人世的沧桑。」

  我的好朋友却说:「妳的心存悲悯,还有那么温柔的笔触,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一种抚慰了。」

  是吗?真的是这样吗?

  就记取那初相遇时的欢喜和悸动吧,曾经有过年少的情怀,在我们的记忆里,不会磨灭,也美如一首好诗。

琹涵 二○一三年春

图书试读

《好词:从唐宋到清初,停在最想念的时光》

【北宋】缤纷(摘录) 
当年你的笑声如歌,让人想望所有的美好。
青青校园里的弦歌悠然,我们忙着追梦、筑梦,席不暇暖。
别后,你的笑声如歌,响在我昨晚的梦中,不曾忘。
如今,逝去的岁月如诗,只合放在静夜的深处温柔怀想,
就让我的心停留在思念的时光吧。

春天记事
──晏殊〈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纷红骇绿,都是春的颜彩。

当阳明山上的第一朵樱花绽放笑颜,已经向我们昭告的春天来临的讯息。可是天气依然冱寒,我们心想,或许是那朵樱花记错了时间,在匆忙里,仓卒的开了花吧。直到山坡上的杜鹃花也笑得开怀时,我们便确定:春天已然莅临了。

然而,天气仍是不稳定的。有时朝来寒雨晚来风,气温又降了几度。有时几番风雨过后,天气似乎渐渐温暖了起来,没有想到另一波的寒流又要来了。冬衣还没敢收,衣服穿穿脱脱,简直不知该如何是好。人们说:「这就是料峭春寒的时节。」

待到桃花红,李花白,杜鹃花如锦,花儿们都像敲着锣、打着鼓,以无限的欢喜告诉了我们:「春天来了!」

春天真的来了,在新绿的枝头,在花团锦簇里,也在连绵的、向天涯远去的草原中。阳明山的花季开始了,媒体一再的宣扬播报,这是春天的盛事,惹得游人如织,你要不要也来一起凑这样的热闹呢?

春,像一首有着轻快旋律的歌,从我们的心间流淌而出,让人忍不住要微笑起来。春阳正好,蔚蓝的天上,有白云正款款行过,她是来拜访老朋友的吗?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一朵云,跟着它浪迹天涯,漂泊的生活也像诗一样的美吧?

这时,山朗水润,我们应该去寻山访水,而不是禁锢在办公室里,一心只为稻梁谋,多么的无趣。可是,这哪里由得了我们呢?人生在世,有的是责任,多的是承担,谁也无可逃躲。

好吧,就让我的心去流浪。去倾听山水的清音,去林间走一遭,看花红草绿,听鸟鸣啁啾,还有不知名的虫儿在叫着跳着。

也是在这样的春天,阳光柔和的遍洒人间,我读着宋.晏殊的〈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杨柳依依,芳草萋萋,当年的长亭别后,年少的光阴,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尽管残梦依稀,在高楼上,听见钟敲五更,三月的雨滴点点,花儿更添了憔悴,离愁正弥漫一片。

无情总没有多情这般的痛苦,一寸相思,化成了心中的万千愁绪。即使天涯地角相距遥远,毕竟都会有一个边际,然而,只有相思却永远也见不到尽头。

春光明媚,景色芳菲,长亭路远,怎知我年少光阴已然远逝?有多少的依恋萦绕于梦中和心里!唉,多情是苦,相思更苦,只因它永无尽头……

可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喜欢春天,因为它带来的希望,也无有边际。

你看,春天在朗朗的晴空中,在变化的云朵里,更在人们掩藏不住的笑容间。

春天是宽阔的、包容的,她慷慨的给予大地一切,给予希望,更给予真善和美,从来不曾藏私。

勤奋的人们最是知道春天的好意,农夫忙着春耕,青青的禾苗是写在大地上的诗,摇曳着无穷的希望,此刻汗滴禾下土,将会换得秋天时的累累丰收。果农也忙,要接苗,要培土,可是心中怀着热切的期待,就想风调雨顺,将来销售长红,卖得更好的价钱,笑呵呵。

春暖花开,当我们也看着春花灿烂,健康而又美丽,生命也应该如是吧,冱寒总会成为过去,所有的磨练和砥砺,都让我们的内心逐渐转为勇敢和坚强起来。

青春,是这般的美好,多么值得珍惜。然而,韶华易逝,也如同春花的不能久留。哪能不让我们惊心?

你呢?你在春天的时候都做些什么?

即使只是在平日的轨道上也是好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能在工作的岗位上用心尽力,不负韶华,足令自己心安,也令人称道。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
●简介
字叔同。从小就是聪慧的神童,曾蒙宋真宗召见于朝廷当场考试,晏殊援笔立就,于是赐同进士出身。之后官场一路顺遂,于宋仁宗时期官至宰相高位。宋朝名士范仲淹、孔道辅、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由于仕途显达,所以晏殊一生的艺术生活可以说是由诗酒所构成。词受冯延巳影响很深,所流传的《珠玉词》大多是佳会宴游之余的吟咏,并未摆脱五代婉丽词风的窠臼。晏殊的词最可取的是语句造词的工丽,许多名句虽然都是经过刻意构思,却又十分自然,读来含情凄婉,音调和谐。

●文学评价
宋史本传称其作品:「文章赡丽,诗闲雅有情思。」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曰:「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借,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清朝《四库提要》云:「殊赋性刚峻,而语特婉丽。」

●推荐词作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套《好詞》、《好詩》入門套書,真的是我一直以來尋覓的「神隊友」!我承認,我對古典詩詞的「恐懼症」由來已久,總覺得那些文言文、那些典故,像是高牆一樣擋在我面前,讓我望而卻步。所以,當我看到「入門」和「開始讀懂」這幾個詞,眼睛立刻就亮了。它不像某些書籍,一股腦兒地堆砌知識,而是有一種「帶領」的意味,引導讀者一步一步走進詩詞的殿堂。 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選取了「近300首」這個數字,這讓我覺得非常有達成感。不像有些書籍,動輒上千首,光是看到數字就先軟一半。這300首,感覺是經過了精挑細選,都是最經典、最有代表性,也是最能體現詩詞魅力的一些作品。而「穿梭時代」這個概念,更是讓我充滿好奇。我猜想,它不會只是簡單地介紹詩人,而是會通過詩詞本身,讓讀者感受到不同時代的氛圍,像是唐朝的盛世、宋朝的婉約,這些都能透過詩詞來體驗,真是太有意思了! 我一直覺得,詩詞的美,不僅在於文字的精煉,更在於它能夠觸動人心最深處的情感。如果這套書能夠幫助我,不僅僅是「認識」這些詩詞,更是能夠「讀懂」它們,理解詩人當時的心境,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共鳴,那絕對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經歷。我已經迫不及待要開始我的詩詞「探險」了,相信這套書會是我最棒的夥伴。

评分

收到《好詞》、《好詩》入門套書,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實在」。身為一個對古典詩詞有心學習,但又容易被各種版本、解讀搞得眼花繚亂的讀者,能夠找到一套明確標示「入門」且精選「近300首」的套書,真的太省時省力了。它沒有過度的宣傳,也沒有虛浮的口號,就是直截了當地告訴你,這是一套能讓你「開始讀懂」的書。 我翻看了幾頁,發現它的編排方式似乎很注重循序漸進。不是把所有最難的詩都放在前面,而是有邏輯地安排,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逐漸建立起對詩詞的理解框架。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時候,讀者之所以會放棄,就是因為一開始就遇到了太大的阻力。它強調「穿梭時代」,讓我聯想到,或許它會通過詩歌的演變,來展現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思想觀念,這比單純的文字解讀,更能讓詩詞「活」起來。 我一直覺得,古典詩詞雖然是幾百年前的作品,但其中蘊含的情感,像是喜怒哀樂、離別思念、壯志豪情,其實都是人類共通的。如果這套書能夠幫助我,用現代人的視角去理解這些古老的文字,去感受詩人真摯的情感,那它就遠不止是一套「入門書」,而更像是一扇通往過去心靈世界的窗戶。我期待它能夠讓我更自信地開口談論詩詞,甚至在生活中,也能從中汲取一些靈感和慰藉。

评分

哇,收到這套《好詞》、《好詩》入門套書,真的是太令人驚喜了!作為一個一直想親近古典詩詞,但又常常被那些生僻字、典故和晦澀的意境嚇退的讀者,這套書就像及時雨一樣,立刻點燃了我學習的熱情。 拆開精緻的書盒,裡面的兩本書質感都非常好,紙張溫潤,字體清晰,翻閱起來就有一種沉靜下來細細品味的衝動。我尤其喜歡它「入門」的定位,這意味著它不會一上來就拋出艱澀難懂的內容,而是循序漸進,帶領我們從最基礎、最容易入門的部分開始。光是看目錄,我就被吸引住了,感覺它精心挑選了近300首涵蓋了不同時代、不同主題的經典詩詞,這簡直是為我們這種「新手」量身打造的學習路徑。 最讓我期待的是,它能幫助我「穿梭時代」,「開始讀懂」詩詞。這聽起來就很厲害!我一直覺得,詩詞不只是文字,更是那個時代的聲音、情感和智慧的結晶。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跨越時空的隔閡,去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去感受那份意境,那就太有價值了。不用再為了查一個典故而翻閱厚重的工具書,或是因為不解其意而望而卻步,這套書的出現,似乎就是要打破這些壁壘,讓古典詩詞變得觸手可及,有趣味。我已經迫不及待要翻開第一頁,跟著它一起,展開這趟穿越時空的詩詞之旅了!

评分

拿到《好詞》、《好詩》這套入門書,我的第一反應是「太貼心了」。作為一個長期以來想親近古典詩詞,卻又總是卡在「入門」階段的學習者,我深深體會到,缺乏一個好的引導,真的很容易讓興趣消磨殆盡。而這套書,恰恰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溫柔而堅定的起點。它明確地告訴你,這是一套帶你「開始讀懂」近300首詩詞的書,這無疑給了我莫大的信心。 「穿梭時代」這個標語,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總覺得,詩詞是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它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歷史的縮影、情感的載體。如果這套書能夠引導我們,從一首首詩詞中,去感受不同朝代的風貌、社會的變遷、文人的情懷,那將會是一種非常立體、非常生動的學習體驗。我期待它能夠帶我走進盛唐的繁華,感受宋詞的婉約,甚至體會詩人內心的細膩情感。 更重要的是,「讀懂」比單純的「認識」或「背誦」來得更重要。我希望能夠透過這套書,真正理解詩句背後的意涵,領略詩人的匠心獨運,而不是被生僻字和晦澀的典故困擾。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知識淵博卻又平易近人的導師,循循善誘,讓我對古典詩詞產生濃厚興趣,並從中獲得啟發和感動。這套書的出現,讓我感覺,親近古典詩詞,原來可以如此簡單而有趣。

评分

這次入手的《好詞》、《好詩》入門套書,實在是太對我的胃口了!說實話,我平常對文學類書籍的涉獵不算太深,尤其古典詩詞,總覺得是「高冷」的存在,離我的生活有點遠。但這套書的標題「穿梭時代,開始讀懂近300首古典詩詞」立刻就抓住了我,好像在告訴我,這是一條好走的路,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學術研究。 拿到手後,我立刻被它的設計感吸引。兩本書的大小適中,裝幀樸實卻又不失質感,拿在手裡沉甸甸的,有種紮實的學習感。重點是,它強調「入門」和「讀懂」,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不需要一開始就背誦幾百首詩,而是可以從精選的近300首開始,而且更重要的是「讀懂」。我一直覺得,學詩詞如果只是死記硬背,那樂趣會大打折扣,但如果能真正理解詩句背後的故事、情感和意境,那種獲得感是無與倫比的。 我很好奇,這套書會如何引導我們「穿梭時代」,是通過詩詞的斷代史介紹?還是通過主題式的編排?無論如何,光是想到能透過這些詩詞,窺見不同朝代的風土人情、文人雅士的生活點滴,就讓我感到興奮。這套書感覺就像一個貼心的嚮導,帶我走進詩詞的世界,而不是讓我獨自摸索。我非常期待它能啟發我對古典詩詞的興趣,讓我也能偶爾出口成章,或是理解別人詩句中的深意,真的會是一種很棒的文化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