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管仲是现实主义者,《管子》一书多是宣扬唯利是图的思想。
事实上,《管子》绝非只讲利益,而是认为人只有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有能力开启精神、道德上的追求。「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就是要为人类的「义」和「利」建立次序,主张先现实后理想。这不但符合人性,更易知易行,有别于儒家舍利取义的一套理论。
中华新视野经典文库之《管子》,由赵善轩撰写导读,并对精彩段落、经典语句加以赏析与点评。且在本书中,第一次加入了普通话与粤语两种注音,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因此这是一个版本权威、评点精准、特色鲜明的《管子》新注,尤其适合普通国学爱好者阅读。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希望我们的出版,带给您愉悦、充实的阅读体验,伴您走过与经典亲密接触的快乐时光。
作者简介
赵善轩
文学博士。现为香港树仁大学客席讲师。香港电台嘉宾主持、《星岛日报》、《头条新闻网》专栏作家,主要栏目有《名师blog》、《中文网乐》、《逻辑思生活》。着有《清朝干嘉之后国势衰颓的经济原因》、《含英咀华:通识与中国文化》、《政治与经济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中西大不同》、《古今大不同》等专着,并于《二十一世纪》、《新亚学报》等书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管子》这本古籍,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读物,不如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初次捧读,就被它厚重的历史感所吸引,书页间仿佛还残留着春秋战国时期那百家争鸣的激荡回响。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台湾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深入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源流。《管子》并非我初次接触的古代典籍,但它带给我的冲击却尤为深刻。与其说它是一本兵书,或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本包罗万象的“生存哲学”。管仲这位春秋时期的传奇人物,其思想的广度与深度,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于治国、理民、乃至个体安身立命的深刻反思。书中关于“道”的论述,对于现代社会那些追逐名利、内心浮躁的人们,无疑是一剂清凉的慰藉。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启迪我们去体察自然、顺应规律,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我常常在阅读某个章节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台湾社会当下的某些现象,而《管子》中的智慧,总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拨开迷雾,看到问题的本质。例如,书中关于“权”的论述,对于理解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乃至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一味地强求,而在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弈,他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细细品味。
评分《管子》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坛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跨越时空的思想有着特别的偏爱,而《管子》无疑就是其中翘楚。作为一名生活在台湾的读者,我深切感受到,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迷失方向,追逐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管子》的出现,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书中关于“经济”的论述,并非仅仅停留在冰冷的数字和图表,而是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我常常会把书中的一些观点,与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对比,从中获得许多启发。例如,书中关于“农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发展农业来稳固国家根基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土地,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人性”的洞察,以及如何通过“德”与“法”来引导人性的观点。这让我联想到台湾社会中,那些关于公民教育和道德建设的讨论。《管子》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宏大的视角,让我们从更深层次去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它并非一本“速成”的书,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体会其中的精髓。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领悟,就像一位老友,总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你最真诚的建议。
评分不得不说,《管子》这本书,对我这个从小受中华文化熏陶,又身处台湾这片土地的读者来说,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思想洗礼”。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从它的思想根源入手。《管子》恰恰就是这样一本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经典。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但其带来的回报却是丰厚的。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于“道”的阐释,以及它如何将“道”应用于治国、用人、乃至个人修养的各个方面。这让我联想到台湾社会中,那些在不同领域默默耕耘、追求卓越的先行者们,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那种“大道至简”的精神。书中关于“法”与“术”的辩证关系,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复杂的政治与经济体系,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它提醒我们,制度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执行者的智慧与操守。我曾多次在阅读《管子》时,思考台湾当前面临的一些社会议题,例如如何平衡自由与秩序,如何促进公平与发展。《管子》所提供的思想框架,为我理解这些复杂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它并非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分析”,如何去“判断”。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与后世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评分《管子》这套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又像是一张指引迷津的地图。我并非是那种一开始就抱着“啃硬骨头”心态去读古籍的人,而是更偏爱那些能与我的生活产生共鸣,能在日常琐事中提供启发的读物。《管子》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惊喜的书。它的语言风格,虽然古朴,却并不晦涩难懂,反而处处闪烁着朴素而深刻的智慧。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民生”的论述,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多元社会、追求生活品质的台湾读者来说,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书中关于如何“富国强兵”,如何“调控物价”,如何“发展生产”,这些看似遥远的概念,其实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常常会联想到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我们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管子》中的许多观点,虽然是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规律和管理智慧,却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它并非简单地教导我们如何致富,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富”的本质,以及如何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保持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我曾在一个充满压力的工作日里,翻开《管子》的某一页,读到关于“无为而治”的论述,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为我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提供多少具体的“答案”,而在于它能激发我们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
评分《管子》这套书,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位默默耕耘的智者,低语着流传千年的智慧。在台湾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里,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但有时也会感到疲惫和困惑。《管子》的出现,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我浮躁的心灵。我并非科班出身的学者,对古籍的理解更多是源于兴趣和实践。而《管子》的语言风格,虽然古朴,却充满了生命力,很容易就能与我的生活产生连接。书中关于“军事”的论述,并非是教人如何征伐杀戮,而是更多地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内修”来增强国家的实力。这与台湾在国际社会中,如何寻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策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常常会从书中关于“民心”的论述中,获得对台湾社会政治生态的更深理解。它提醒我们,任何统治的根基,都在于民心所向。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变化”与“适应”的观点,在快速变化的今天,这显得尤为重要。它并非教导我们一成不变,而是鼓励我们去拥抱变化,并从中找到机遇。《管子》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它让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更长远的眼光,以及更深刻的哲学思考,去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