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西岭雪西续红楼梦系列 挑战高鹗,重续红楼大结局!
故事从《红楼梦》第八十回开始……
当宝玉接到姐姐元妃懿旨的那一刻,他的世界彻底瓦解了。
「金玉良姻」这桩众人眼里的大好姻缘,却成了他与林妹妹之间最大的阻碍!为此,宝玉装疯病,意欲求姐姐收回旨意,怎奈又加上北静王欲纳黛玉为妃,桩桩件件皆难!
贾母爱惜二孙,欲上请元妃改变心意,或可让宝玉娶二美,谁知元妃恰随皇上往铁网山春围,无缘得见。正当众人指望元妃归来之时,竟传来元妃已薨的消息!
贾府家族远行至皇陵替元妃守灵,夜里,宝玉忽见天仙似的人物前来道别,心中有不详之感,暗夜快马奔回贾府,岂料自家大门竟被查封,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哗啦啦大厦将倾……
作者简介
西岭雪
有当代张爱玲之称的知名作家,亦为民间「红学」研究第一女性。着有长篇历史小说、人物传记、长篇前世今生小说系列等五十余部。着名红学家邓遂夫盛赞她为当今青年作家中极为罕见的古典文学功底深厚,并写得一手绝佳旧体诗词的写作高手。相关红楼着作为《西岭雪探秘红楼梦》、《红楼十二钗典评》、《贾宝玉》。
她自八岁起,阅读《红楼梦》无数遍,书中的每个角色,似乎都成为她生活里触手可及的熟人,书中人的一言一行,对她而言,都是真实存在的。《红楼梦》自幼滋润着她,也影响着她的性格、喜好、审美观、爱情观与人生观。她曾说:「如果将这本书抽离我的生命,那么命运必会重写,我将不会是今天的自己,也不会走上写作这条路。」
很早就有续写《红楼梦》的念头,在时机成熟后,开始动笔。「我像玩猜谜游戏一样地猜测着后四十回的真正结局,有时候睡前翻到某一章,入梦后会跟书中人继续讨论,醒来后会因为记不清梦境而觉得怅然,并祈祷明夜继续相会。是那些其实并不存在的人,令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多彩,永远不寂寞。」
西岭雪部落格user.qzone.qq.com/562165494
第一回 荣宁公梦垂海棠花 阋墙子误窃通灵玉
第二回 凤姐执帚扫雪拾玉 颦卿点画烹竹煮茗
第三回 红鸾星动元妃赐宴 青丝事发凤姐含酸
第四回 赖奴提亲龄官惊梦 北王问字贾母伤心
第五回 逞英豪卫若兰射圃 叹薄命金鸳鸯送花
第六回 芦雪广垂钓得佳句 紫菱洲探病叙离情
第七回 接懿旨神瑛假妆疯 闻赐婚绛珠真离魂
第八回 天赐多情公子赴会 夜奔无路优伶沉江
第九回 泰安寺扳倒平安使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第十回 空灵殿绛珠归太虚 狱神庙茜雪慰宝玉
第十一回 贾探春远嫁真真国 薛文龙皈依渺渺乡
第十二回 游太虚难遂三生愿 因汗巾偶结百年欢
第十三回 王夫人愁妆谢熙凤 贾宝玉对境悼颦儿
第十四回 金女玉郎亲上作亲 虚名假诰梦中说梦
第十五回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第十六回 王熙凤临歧能权宜 花袭人遇事有始终
第十七回 紫檀堡当剑酬知己 白杨村让杯救孤儿
第十八回 鸳鸯女义守终身制 畸零人悲题十独吟
第十九回 亦真亦假悬崖撒手 非雾非花陌路逢亲
第二十回 拾通灵甄宝玉送玉 当金锁薛宝钗折钗
序
新续《红楼梦》的文学女超人
谁也没有料到,当历史进入西元两千年之后,会掀起一股规模空前而历久不衰的「红楼热」和「红学热」。更不会料到,「红楼续书热」亦随之升温。所有这些,都装点出当今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至今难以超越又分明残缺不全的经典名着,究竟能不能续,该不该续,又该如何去续,似乎从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见仁见智的老话题。在此,我只想更清晰地表明一下自己的观点:首先我举双手赞成续写《红楼梦》,就像赞成续写其他一切文学经典一样;其次是我相信,真正有才华有勇气的作家,是完全可以把它续写成功的——虽然这成功不可能也不必以达到或超越曹雪芹的原着为标准;再有就是,我殷切地希望每一位尝试续写《红楼梦》的作者,都务必抛开高鹗所续后四十回,而应该以曹雪芹前半部原着和脂砚斋等人的批语(通称脂批)所提供的后文线索为依据,直接从原着所保留下来的七十九回书稿之后开始续起;至于是不是非得按现今可考之原书总回数而续至一百零八回或一百一十回结束,则大可不必拘泥,完全可以根据各续书者的写作习惯和叙事风格来决定。
我这里所说的「叙事风格」,当然不是指小说的语言文字风格,而是指叙事的结构方式及推进速度之类。若单就语言文字的基本风格而言,按常理,肯定应该力求贴近曹雪芹原着才行。不仅语言文字,即在人物的外貌举止和性格特征上,在故事和环境的特定氛围上,都应该力求达到与原着相似甚至乱真的程度才好。这恐怕是古今中外一切严肃的续书所必须遵循的最起码的游戏规则吧。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新鲜出炉的《红楼梦》续书,正好符合我心目中的上述标准。可以说,这是我迄今所见的古今《红楼梦》续书中写得最好的一部,它真正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续书的乱真。所以我才会在称奇道妙之余,不揣冒昧地接受了作者西岭雪女士的邀请,为她的「西续红楼梦」之《林黛玉》、《贾宝玉》作序,并和广大红迷一起期待着她的下一部续书《妙玉传》的出版完成。这三部续传合起来,大约堪称是一部大制作《红楼梦》续书的三部曲了。
我本人因近年埋头校订《红楼梦脂评校本丛书》(三种),对于《红楼梦》之外的其他创作与评论,往往有点孤陋寡闻。所以,当我最初听说有一位叫西岭雪的青年女作家也在续写《红楼梦》时,对她的名字还颇感陌生。直到在红友于鹏的引荐下认识了这位作者,亲自读到她的「西续红楼梦」,《红楼十二钗典评》、《西岭雪探秘红楼梦》等书,才真正让我大吃了一惊:竟然在当今的青年作家中,会有如此大手笔的一位奇才!
接下来再深入了解,我的这份惊讶更是不断升级:原来,这个西岭雪还在主编着一本畅销全国的杂志《爱人.月末》,正是我过去常常阅读颇有好感的刊物。更有甚者,她在新千年以来的短短十年间,先当公司老板,后做杂志主编,每一样都干得很出色,竟然还「业余」出版了四五十部较为畅销的长篇小说和散文集。这不仅对于我,恐怕对于绝大多数搞写作的人来说,都是难以想像的一个天文数字。因而,当我在她的杂志社里目睹其日理万机的繁忙景象,再从她家的书橱里亲见其排列成行的数十部作品时,也就不能不发出惊叹:「这哪是作家、编辑,简直就是文学界的一个女超人!」
说真的,我以前不是没有怀疑过:西岭雪又没有三头六臂,哪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生产」出这么多的作品?——而且部部到位,发行业绩可观。该不会是出版社或书商借她的名气,暗中组织了专为她提供题材、素材和毛坯的「写作班子」吧?然而,后来经过对西岭雪每日的生活工作流程作近距离观察,终于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别说以她目前的工作状态压根儿就没有选择合适「捉刀人」和「半成品」加以改造的自由空间,即单以她对自己每一部作品的个人风格近乎于偏执的苛求,以及容不得编辑或其他朋友轻易改动她一个字的超常自信,那种「流水作业」般的着书方式,就绝不可能发生在西岭雪身上。反过来说,她白天密锣紧鼓地上班编杂志,晚上或假日进行阅读、上网和写作的高效率工作方式,也绝非常人所能做到。
西岭雪所有这些作品的涉猎范围之广,以及从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字与学识功力之深厚,都令人叹为观止。仅以题材论,里面既有为当今少男少女所极力追捧的青春爱情、玄幻穿越一类作品,又有为各个年龄层的读者包括知识阶层人士所欣赏的反映现实人生及历史题材的作品,甚至还有诸如《西望张爱玲》这样的传记小说。我曾细细阅读她的一部历史小说《大清后宫》,那诗一般优美动人的文笔,史诗般磅□的气势与结构,以及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与场景,无不让我深深折服。
当然最让我吃惊的还是这两部《林黛玉》和《贾宝玉》。原以为,由写流行小说的年轻作者去续《红楼梦》,不是「戏说」,便可能是「现代腔」。结果细看之下,一种如读《红楼梦》原着的乱真感竟挥之不去。从书中所折射出来的作者对曹氏原着巨细无遗的熟悉与把握,对红学专家各种研究考证的深入了解和作者本人的独到眼光,以及那些既保持原着韵味又分明在标新立异的诸多情节、细节、场景的深细描摹,再加上那些严格遵循格律规范同时又合乎《红楼梦》象征隐喻手法的诸多诗词歌赋的撰写,都把我给「镇」住了。一问,才知西岭雪确非等闲之辈,她并不是那种趁「红楼热」而临时跟风才来续书的。她原本出身于书香门第,不仅家学渊源深厚,而且从八岁起便熟读《红楼梦》,其反覆阅读此书之深入和迷恋之痴狂,真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红学研究者望尘莫及、自愧弗如。
更奇的是,这样一位在当今青年作家中极为罕见的古典文学功底深厚并写得一手绝佳旧体诗词的超负荷写作高手,还并非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迂夫子」。她在生活中所给我的印象,反倒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时尚白领:穿名牌,开名车,品名酒,长发披肩,行动如风,办事效率惊人,生活品味高雅……
以上种种矛盾与反差纷呈、真实与神奇同在的特征,怎么可能集于一身,甚至集于一个小女子之身呢?这不能不让我深感困惑与迷茫。我有时甚至生出遐想:她会不会是一个外星人的化身?
最后,谈一点有关这部书的体例问题。正如读者所见,如今这部续书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乃是一部典型的带评点的传统章回体小说。加之是续作《红楼梦》,故在体裁、内容等诸多特征上,都只能严格限制在《红楼梦》原着形态的框架之内。作者的小说正文,固然需要刻意摹仿曹雪芹原着的文风笔致;其叙述故事的含蓄迂回,草蛇灰线的手法运用,也不得不向原着靠拢。
其次,既然要摹仿原着风格,甚至力求与原着乱真,那么,在语言文字的规范上,便不可能与现代汉语完全接轨,而必须受原着语言文字的严格制约。举例说,曹雪芹原着中尚未使用的一些后世所新创的字词,如女性代词「她」、疑问代词「哪」、状语助词「地」,在这部续书中都显然不能用,而须仍以雪芹原着中的「他」、「那」、「的」等代替。诸如此类的问题,敬希读者明察并理解。
还有一些与原书的文本校订有关的问题,需要略作说明。《红楼梦》的现存各脂本及通行印本里,有不少「得」、「的」混用和「似的」、「是的」混用的情况,在校订出版原书时固然可以各自保留其原貌;但在这部续书中则一律按实际情况统一规范为「得」、「似的」等,不再与「的」、「是的」混用。另有一些涉及原书人名地名的版本差异,如「待书」、「拢翠庵」、「芦雪广」等,在过去的程高本和后来的现代校印本中,都经依某些脂评本不甚可靠或明显不通的异文而迳作「侍书」、「栊翠庵」、「芦雪庵」(或芦雪亭)等,本书均依照更能体现曹雪芹原着真貌的甲戌、庚辰本及其校订本文字而统一为前者。
邓遂夫
邓遂夫:当代着名学者,红学家,与魏明伦并称「自贡两大才子」;自称草根红学家。「当代红学第一家」周汝昌当年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拥有十亿人的文化大国,只出了一个邓遂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