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本书系日辩连(日本辩护士连合会)为因应日本裁判员制度的集作,以一件「杀人未遂案件」的拟例为共通基础事实,全书共12章分由各专家(主要为律师)执笔,深入析述案例于各诉讼阶段的辩护技术。日辩连为配合日本裁判员新制实施,认有强化法庭辩护技术之需要,乃延揽美国法庭技术研究所(NITA)师资赴日讲授法庭辩护技术,本书可谓系受NITA课程的影响而诞生。未来我国之人民参与审判制度何去何从,固未有定论,但他山之石仍可攻错,本书部分章节述及交互诘问、言词辩论等技术部分,对我国现制实务仍有相当助益。
译者简介
张家瑜律师
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法学硕士,现任台湾优衣库有限公司法务经理,并为台北律师公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于本书负责翻译之章节为第1章~第3章。
孙斌律师
台湾大学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硕士,现任万国法律事务所律师;于本书负责翻译之章节为第4章~第7章。
洪维德律师
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法学博士(刑事法专攻),现任寰瀛法律事务所律师,并为台北律师公会刑事法委员会委员、人民参与审判因应小组成员;于本书负责翻译之章节为序言、共同设例、第8章~第10章等。
张玴铭律师
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硕士,现任常在国际法律事务所律师;于本书负责翻译之章节为第11章、第12章。
郭怡青律师
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毕业、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翻译班中日文组肄业,现任律州联合法律事务所律师,译有「法律是什么?──法哲学的思辨旅程」(商周出版)一书;于本书负责翻译之章节为第13章、第14章。
译序 罗秉成 i
序 宫崎 诚 iii
第二版前言 高野 隆 v
共通设例──杀人未遂案件 001
第1章 裁判员裁判与法庭辩护技术 高野 隆 005
第2章 法庭辩护技术的基础 Matthew Wilson/河津博史 025
第3章 说服心理学 藤田政博 043
第4章 法庭辩护的准备 山下幸夫 061
第5章 裁判员的选任 西村 健 081
第6章 开审程序 后藤贞人 097
第7章 开审陈述 河津博史 107
第8章 主诘问 高野 隆 127
第9章 反诘问I:总论 高野 隆 157
第10章 反诘问II:弹劾 秋田真志 169
第11章 证人诘问中的书面与物的运用 高野 隆 209
第12章 诘问证人时的异议 河津博史 255
第13章 最终辩论 四宫 启 267
第14章 量刑情状辩护 后藤贞人 299
主要文献 331
执笔者一览 349
译序
台北律师公会(下称本会)为因应司法院所拟「人民观审条例草案」修法意见,于去年(2012年)成立任务编组「人民参与审判因应小组」(下称本小组)预为各项修法建言准备。为借镜国外经验,本会于2012年6月9日主办「日本裁判员制度」座谈会,邀请高野隆、河津博史两位日本辩护士,讲授「裁判员制度之实施对刑事辩护活动及律师执业环境之影响」及「裁判员制度下的有效辩护技术」,并获赠日本辩护士连合会(下称日辩连)出版之「法庭辩护技术(第2版)」一书(下称本书)。鉴于本书极具实务参考价值,本小组乃于2012年11月7日决议译介本书,洽请洪维德律师、孙斌律师、郭怡青律师、张玴铭律师及张家瑜律师分章合译,并经本会理监事会同意编列预算,制印分赠本会会员参考。
本书系日辩连为因应日本裁判员制度的集作(2007年初版、2009年二版),以一件「杀人未遂案件」的拟例为共通基础事实,全书共12章分由各专家(主要为律师)执笔,深入析述案例于各诉讼阶段的辩护技术。日辩连为配合日本裁判员新制实施,认有强化法庭辩护技术之需要,乃延揽美国法庭技术研究所(NITA)师资赴日讲授法庭辩护技术,本书可谓系受NITA课程的影响而诞生。未来我国之人民参与审判制度何去何从,固未有定论,但他山之石仍可攻错,本书部分章节述及交互诘问、言词辩论等技术部分,对我国现制实务仍有相当助益。
本会首次译介日本实务书籍供会员参考,一方面希能对日后引介国外法律实务研究开路;另一方面也期许借此激发我国辩护实务研究风气,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本土的」法庭辩护技术着作相映成辉。是为序。
人民参与审判因应小组召集人
罗秉成 律师
2013.7.2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