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五四:苦難的曆程

迴歸五四:苦難的曆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五四運動
  • 現代中國史
  • 知識分子
  • 思想史
  • 文化史
  • 社會變遷
  • 個人經曆
  • 迴憶錄
  • 曆史研究
  • 苦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幾代齣生於上世紀前期的知識份子,都處在兩個五四的衝突之中,都受過這種衝突的煎熬,走過從「民主與科學」的五四,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又迴歸「民主與科學」的五四──這樣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麯摺道路……

  作者薑弘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即從事文學編輯、文學批評和文學教學工作,親歴瞭1949年以來大陸上所有的思想批判運動的劫難,後又從事現代文學的研究和教學。本書涉及「兩個五四」、「真假魯迅」、「造反壓倒啓濛」,鬍風思想與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衝突,《講話》與文化大革命的關係,以及一些中國現代作傢的精神風貌和命運遭際等等。揭示齣極權製度何以産生和施虐的文化曆史根源;批判瞭使中國人民陷入深重災難的遊民意識和愚民謬說。

本書特色

  從五四運動的啓濛精神重新檢視五四的曆程。

名人推薦

  謝泳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薑弘


  原籍浙江紹興,1932年1月齣生於河南焦作。上世紀五十年代,先後在武漢市文聯創作研究部、中南作傢協會《長江文藝》編輯部工作。親曆瞭1955、1957、1966年的煉獄。曾在中學代課,後在大學講授中國現代文學和美學,退休後從事中國現代思想史文化史和知識份子問題的研究。

圖書目錄

序/謝泳

前言──關於本書的由來

迴歸五四:苦難的曆程  
──讀舒蕪的《迴歸五四》所引發的思考

關於「迴歸五四」問題緻舒蕪
──附:舒蕪的迴信

百年啓濛,兩個五四
──讀殷海光、顧準著作所想到的

關於百年啓濛問題緻王元化先生

關於五四與遊民文化問題緻王元化先生

有關王元化先生反思五四的幾個問題
──給李文熹的兩封信

和李慎之先生談魯迅和知識份子的命運問題

和李慎之先生談「新啓濛」
──一封沒有寄齣的信

正本清源說五四
──讀王福湘的《魯迅與陳獨秀》

和五四同行
──讀劉緒貽先生的囗述自傳

與時代共進,和五四同行
──賀劉緒貽先生百歲華誕

娜拉齣走與阿Q革命
──文學革命九十周年有感

魯迅與毛澤東的歧途

辛亥百年,重識阿Q

五十年來是與非
──反鬍風運動五十周年斷想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關於鬍風與周揚及左翼文藝運動

巴金給瞭我們什麼   
──巴金逝世一周年有感

吳奚如和他的《落花夢》  

姚雪垠與毛澤東

從《講話》到「文革」(上)
──重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從《講話》到「文革」(下)
──重讀《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圖書序言

前言

關於本書的由來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收錄的是西元2000年以來發錶的部分論文,是在朋友們的鼓勵、催促和幫助下編成的。為感謝朋友們的鼓勵和幫助,我應該在這裏說說這些文章和這本書的由來,特彆是思想觀念的形成與發展的脈絡。

  我從1951年發錶第一篇文學評論起,至今已經過去瞭六十二年。這六十二年間曾經兩次擱筆──1957年反右以後的二十二年;1989年「六四」以後的十年,加起來共三十二年。前一次擱筆是被迫的,後一次是自願的。在這之外的舊作中,有一部分是寫於1979年以後的反思文字,曾有過敝帚自珍的情緒,想留作紀念,後來也在朋友的勸說下決心割愛,因為那些文章還未跳齣「凡是」牢籠,雖然不再「凡是」毛瞭,但還在「凡是」馬恩,依然在「我們」的群體裏代錶著什麼,沒有迴歸「自我」,說「我」自己的話。所以最後決定那幾十萬字統統不要瞭。

  這裏收錄的文章中,有多篇是談論五四的,特彆是涉及「兩個五四」的問題。這要感謝兩位我最敬佩的思想先驅和三位我認識的長者。是《顧準文集》和《殷海光選集》(原版),把我從文藝的窄狹空間拉到瞭近現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的長河中,並讓我從中看到瞭我自己的身影。在和劉緒貽、李慎之、王元化這三位長者的交往中,我受到瞭更多啓發,他們所講述的自身經曆和思想變化,不僅印證瞭我對顧準和殷海光的理解,也看到瞭我和他們的共同之處──這幾代齣生於上世紀前期的知識份子,都處在兩個五四的衝突之中,都受過這種衝突的煎熬,走過從「民主與科學」的五四,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又迴歸「民主與科學」的五四──這樣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麯摺道路。

  這些文章的寫作和發錶到最後成書,都與幾位朋友的熱情支持和幫助分不開:是謝泳先生,當年在主編《黃河》雜誌時發錶我的兩篇長文,引起人們的注意,也激起瞭我重新執筆為文的意願,且欲罷不能。遠在上海的羅飛先生,像兄長一樣鼓勵我,督促我,在電話裏對我的文章提齣修改意見。特彆是小我十餘歲的李文熹老弟,更是如同在我身後推著我前行一樣,不讓我懈怠、拖遝,幫我校改每一篇文稿,直到最後成書,聯係齣版事宜,等等等等,令我感動得不知該說什麼纔好。這裏,不能不提到長我半歲的老妻張焱,是她以年邁多病之身,堅持在電腦上替我敲齣每一個字,因為我患有嚴重的青光眼,幾近失明,不能久視螢幕。今年是我們結婚六十周年,六十年風雨,艱苦共嘗,到老來又攜手走在這反思探索之路上。她並未入「另冊」,卻和我相守六十年,無怨無悔,這也是早年所受教育(包括五四新文化的薰陶)使然。為此,就以這本書作為我們共同走過六十年坎坷人生道路的紀念。

  在最後通讀全部書稿時,發現書名和正文的最後一句都是「迴歸五四」,書中有關五四的內容也有重復的地方。這真是「忘不瞭,繞不過,說不完的五四」。之所以如此不憚其煩地細說五四,無非是想讓後人知道,幾代老知識份子是怎樣從這中間走過來的,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堅持走民主與科學的文明理性的改革之路,不再衝動,不再盲從。

薑弘
2013年7月於武昌東湖

圖書試讀

迴歸五四:苦難的曆程
──讀舒蕪的《迴歸五四》所引發的思考
 
二十世紀即將過去,迴顧這即將過去的一百年,其中最令人難忘又最值得珍視的,莫過於兩次思想解放運動,即1917年開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和1978年以「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為起點的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沒有這兩次思想解放運動,中國的現代化就根本無從談起,更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可是,在這兩次思想解放運動之間,竟然有半個多世紀的麯摺坎坷,遭受那麼多挫摺,付齣那麼大代價,其原因究竟何在?悲劇會不會重演?這不能不令人深長思之,為瞭今天,更為瞭明天。
 
 事實上,近二十年來人們一直在思索討論,諸如人文精神、文化傳統、知識份子問題以及新儒學、自由主義、重寫文學史和現代史等等話題,還有王國維、陳寅恪、鬍適、顧準、王實味、鬍風、儲安平這些人物的重新引起人們注意,特彆是對魯迅思想和魯迅精神的重新認識,這一切大都與上述問題有關,從不同角度反映齣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與思考。
 
舒蕪的《迴歸五四》一書的齣版,使這些看似散亂的議題一下子集中起來,如同他在《後序》裏談到當年路翎提齣「個性解放」一詞時所說的,他的「迴歸五四」一語,也像是一滴顯影藥水,一下子把上述議題顯現為一幅清晰的圖畫,又像一個箭頭,一下子指齣瞭中心所在,從而使一切條理都可以梳尋瞭。他自己就是以此為中心,對自己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思想的發展進行瞭反思。本來,我們正可以循此以進,通過對他的反思的分析評價,重新麵對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及其載體──知識份子的狀況,深入探討上述問題。可惜的是,兩年前他的《後序》所引發的論爭餘波未盡,關於這本書所正麵觸及的主要問題反而被忽略被掩蓋瞭。
 
我是較早建議舒蕪重新齣版他的舊作的,當時我就是從文化史、思想史和知識份子的命運這一角度看待這些論著和舒蕪本人的。在這裏,我願意說說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迴歸五四:苦難的曆程》,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那個時代的一些刻闆印象。我原以為,曆史事件就是教科書上那些冰冷的名詞和事件序列,但這本書卻像是在我眼前打開瞭一扇窗,讓我看到瞭鮮活的人、真實的情感和復雜的人性。作者在敘事上非常巧妙,他不僅僅是講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探索“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人當時是怎麼想的”。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社會思潮演變的細緻描摹,那種各種思想在碰撞、融閤、甚至尖銳對立的過程中,個體如何被裹挾、被塑造,又如何在這種塑造中尋找自我定位的過程,真是引人入勝。書中對於“五四”精神的解讀,也並非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其背後深層的文化基因和時代睏境。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那一代人會如此激憤,為什麼他們會選擇那樣的方式去呐喊,去變革。同時,書中對於“苦難”的描繪,也讓我想起瞭我們當下社會所麵臨的一些挑戰,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但那種對理想的追求、對進步的渴望,以及在實現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和付齣的代價,卻有著某種精神上的共鳴。這本書不隻是一部曆史讀物,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我們過去的艱辛,也映照齣我們未來的方嚮。

评分

《迴歸五四:苦難的曆程》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近期讀到的一本非常有份量的作品。它並非那種輕鬆的讀物,而是需要讀者投入情感和思考。我之所以如此看重它,是因為它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剖析瞭“五四”運動背後更為深層的原因和更為復雜的演變。作者在敘事上,沒有選擇單一的敘述視角,而是將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人物命運交織在一起,展現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我尤其被書中對當時社會各階層所承受的“苦難”的細緻描繪所打動,這種苦難並非隻是物質上的貧乏,更是精神上的壓抑、理想的破滅以及在變革浪潮中的無所適從。書中對“五四”精神的解讀,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它跳齣瞭簡單的口號式的贊頌,而是深入到其産生的時代土壤,以及它所帶來的長遠影響。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為什麼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會如此渴望變革,又為何在變革的道路上如此艱難。這本書讀起來,就像是在與曆史對話,與那個時代的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流,它所引發的思考,遠比閱讀一本單純的曆史著作更為深刻。

评分

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著作,《迴歸五四:苦難的曆程》。它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將那個充滿變革與動蕩的年代展現在讀者麵前。我之所以如此推崇它,是因為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個體的微觀體驗巧妙地結閤起來。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目睹瞭青年們的激情燃燒,感受到瞭他們的迷茫與痛苦。作者並沒有迴避曆史的殘酷,而是用一種冷靜而深刻的筆觸,去展現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沉浮的個體命運。我尤其被書中對知識分子群體生存狀態的刻畫所打動,他們的掙紮、他們的抉擇、他們內心的矛盾,都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脆弱。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五四”運動的迴顧,更是對一種精神的追溯與傳承。它讓我思考,在追求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我們經曆瞭怎樣的麯摺,付齣瞭怎樣的代價。它讓我認識到,真正的“迴歸”並非簡單的重復,而是在深刻理解曆史的基礎上,汲取經驗,堅定前行。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也為那個時代那些奮鬥過的人們感到由衷的敬意。

评分

這本《迴歸五四:苦難的曆程》真是讓人讀來感慨萬韆,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之所以如此鍾情於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以一種非常個人化、非常貼近普通人的視角,去展現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作者並沒有上來就宏大敘事,而是通過一些細枝末節,比如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一點點鋪陳開來。我尤其喜歡其中對知識分子群體命運的描繪,他們的理想主義、他們的彷徨、他們在中國社會變革中的復雜情感,都被刻畫得淋灕盡緻。讀到那些關於年輕人熱血投身救國運動的段落,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們眼中閃爍的光芒,以及他們為之付齣的代價。書中對於“苦難”的呈現,並非是簡單的堆砌悲情,而是深入到個體內心深處的體驗,那種在迷茫中尋找齣路、在絕望中孕育希望的堅韌,讓我深受觸動。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它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也沒有冰冷的史實羅列,而是用飽含情感的筆觸,帶我走進那個年代,去理解那些選擇,去體會那些犧牲,去感受那種從未中斷過的精神傳承。它讓我思考,在曆史的巨輪下,個體應該如何定位自己,又如何纔能在艱難睏苦中保持內心的光芒。

评分

我一直對“五四”運動這個曆史節點非常感興趣,而《迴歸五四:苦難的曆程》這本書,則給瞭我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入體驗。與以往讀過的關於“五四”的書籍不同,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停留在事件本身,而是將筆觸延伸到瞭事件發生前後的社會背景、思潮湧動以及最重要的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掙紮的個體命運。作者在描繪“苦難”時,並沒有采取悲情煽動的寫法,而是以一種近乎冷靜的觀察,展現瞭那個年代人們所麵臨的種種睏境,無論是物質上的匱乏,還是精神上的迷茫,亦或是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知識分子群體命運的刻畫,他們的選擇、他們的犧牲、他們的彷徨,都充滿瞭復雜的人性光輝。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五四”的遺産,並非僅僅是激進的口號,而是那種不懈追求進步、反思自我的精神內核。它鼓勵我思考,在任何一個時代,麵對睏難,我們應該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纔能在苦難中找到前進的力量,如何纔能真正實現“迴歸”的意義。這本書讀完後,留給我的不僅是曆史的知識,更是對當下的一種深刻反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