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傢奧裏森‧馬登說:「好的習慣讓人立於不敗之地,壞的習慣則讓人從成功的寶座跌下來。」
由於人性中的惰性,養成一個好習慣比形成一個壞習慣要費力;好習慣需要長時間一點一滴纍積,而破壞一個好不容易養成的好習慣,往往瞬間即可完成。藉用紀曉嵐對聯中的話,壞毛病「如鞦草芟難盡」,好習慣「似春冰積不高」。
一旦個人放鬆瞭對壞習慣的控製,無形中就會像「破窗效應」所描述的情景一樣,身體裏越來越多的壞習慣就會滋生齣來,到最後完全失去瞭控製,個人也就走嚮瞭窮途末路。
本書的特色一在循序漸進地告訴讀者:習慣會怎樣的影響一個人、養成習慣所有的背景與習慣擁有者的心性如何、習慣所帶來的力量(正麵或負麵)、怎樣認清老習慣、戒掉壞習慣、注意小習慣及勿縱容會變成嬌慣的習慣等,從提齣積極麵的建議下手,不光隻是點齣已經存在的「現象」,有彆於一般坊間書籍平鋪直敘、消極的「放牛吃草」式的不顧讀者的編寫方式,以正麵、積極的建議幫讀者去除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本書的特色二在闡明:眾多的習慣都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模式或反射公式,壞習慣就如同一灘死水、一畦流沙般的陰瀋機製,它能讓習慣擁有者在不知不覺、慢性地自我瞭結,這樣的反應機製—壞習慣,其實是可以透過自我警醒、調整而去除的,本書就例舉瞭壞習慣如何將失敗者導嚮諸多失敗前的徵兆與結局,讓讀者心生警惕並見不賢而內自省。
如果你已經養成瞭一個壞的習慣,我強烈建議你,在這個壞習慣進行下一步擴張之前,要努力改掉它。
因為:你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作者簡介
王國豐
資深自由撰稿人,對人的性格研究與命運歸宿及曆史軌跡,有多角度、多層麵的觀察研究。近年來為多傢報紙、雜誌做專欄評論。
前言 13
第一章 戒掉壞習慣 17
拋棄你的壞習慣 18
嚮「消極行為」說「不」 20
避開「牢騷」的瘟疫 22
做人不可太「偏激」 24
「雜亂無章」壞處多 26
「搬弄是非」不可取 28
「拖延」陋習要剋服 34
趕走心中的「害群之馬」 36
不要杞人憂天 41
敢犯錯纔能少犯錯 44
「刻薄」是一把雙刃劍 47
「猜疑」是內耗的禍根 49
不要「漠視」對方的自尊 51
拋棄「自憐」的念頭 53
從「自棄」中走齣來 55
消除「孤僻」的心理 60
彆讓「情緒」牽著走 63
改變壞習慣的做法 66
第二章 好好管教你的「老習慣」 71
彆讓「習慣」老化 72
不要凡事「粗心大意」 74
「萬事通」不如一事精 76
處世不必「斤斤計較」 78
遇事不要找「藉口」 81
「依賴」會使人變懶 84
不當「惰性」的奴隸 87
停止無謂的「抱怨」 90
適可而止彆「吹毛求疵」 92
彆讓「眼高手低」害瞭你 96
第三章 注意自己的小習慣 99
「小習慣」不可小看 100
「小節」不拘傷大節 104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108
韆萬不要「不好意思」 111
「隨便」的習慣不可有 113
對熟人不可太「放肆」 115
成功不要說「如果」 120
順其自然莫「勉強」 122
敢想纔能敢做 124
彆把「怒氣」壓心底 127
「怨天尤人」是精神的毒藥 131
「畏縮不前」是成功的天敵 133
交朋友不能「好」過頭 135
「急功近利」事難成 137
說到就得做到 140
「說話時」應當改正的小毛病 142
第四章 勿讓習慣成嬌慣 147
勿讓「溺愛」成惡習 148
愛孩子不能「纍」孩子 151
根除習慣的痼疾 156
不要死守「老經驗」 158
不要凡事都「司空見慣」 160
彆把殘疾當缺陷 162
擺脫習慣的糾纏 166
善於從小處著手 168
不要寄希望於明天 170
機會是可以創造齣來的 174
不要自以為是 176
正確對待他人的贊美 179
彆被榮耀沖昏瞭頭 182
「驕傲」是無知的錶現 186
「自視甚高」是失敗之源 190
聰明反被聰明誤 193
不要拒絕彆人的「批評」 196
死要「麵子」活受罪 199
彆想「一步登天」 202
莫讓「習慣成自然」 204
前言
犯罪學傢凱琳曾注意到一個問題: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棟非常漂亮的大樓,有一天,她注意到樓上有一個窗戶的玻璃被打破瞭,那扇破窗與整棟大樓的整潔美麗極不協調,顯得格外刺眼。又過瞭一段時間,她驚訝地發現:那扇破窗不但沒得到及時的維修,反而又增加瞭幾個被打破的窗戶……這一發現使她的心中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破瞭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彆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破更多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其結果: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這就是凱琳著名的「破窗效應」。
換句話說,當我們置身於一個優雅整潔、地麵非常乾淨的環境中的時候,環境的優美就會給我們一種不自覺的提示:這裏不能隨地吐啖,不能隨手亂丟紙屑。但是,如果有人丟瞭紙屑,而且沒有人來及時清掃掉的話,對於其他人就會産生一種暗示:原來這裏是可以丟的,丟的越多對後來者來說就越有一種縱容感。接下來的事情就可想而知,可以說很快這裏就會成為一個垃圾場。其實,人的心靈就如同這樣的一棟整潔美麗的大樓,如果當初有瞭一扇窗戶的玻璃破瞭得不到及時的維修,那麼,久而久之,這棟大樓就有可能變得韆瘡百孔。
「破窗效應」給我們的啓示是:環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必須及時修好第一個被打破玻璃的窗戶,這在社會管理和企業管理中都有著重要的藉鑒意義。
韆萬不要因為我們個人的粗魯、野蠻和低俗行為而形成「破窗效應」,進而給彆人帶來無序和失去規範的感覺。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平時一直強調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就不僅僅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它決定瞭我們自身的一言一行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由於人性中的惰性,養成一個好習慣比形成一個壞習慣要費力;好習慣需要長時間一點一滴纍積,而破壞一個好不容易養成的好習慣,往往瞬間即可完成。藉用紀曉嵐對聯中的話,壞毛病「如鞦草芟難盡」,好習慣「似春冰積不高」。
一旦個人放鬆瞭對壞習慣的控製,無形中就會像「破窗效應」所描述的情景一樣,身體裏越來越多的壞習慣就會滋生齣來,到最後完全失去瞭控製,個人也就走嚮瞭窮途末路。真的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嗎?我們來看一個物理實驗。
有一位物理學傢曾經製造瞭一組多米諾骨牌,共十三張。最小的一張長九‧五三毫米,寬四‧七六毫米,厚一‧一九毫米,還不如小手指甲大,作為第一張。然後以每張擴大一‧五倍的比率,依次設計其餘十二張牌。
之所以採用一‧五倍這個比率,是因為按照數學計算和物理原理,一張骨牌倒下時能推倒的最大骨牌不超過自己的一‧五倍。所以一次算下去,最大的第十三張是長六十一毫米,寬三十‧五毫米,厚七‧六毫米,相當於一張撲剋牌大小,厚度相當於撲剋牌的二十倍。
這位物理學傢按照精確的計算,把這套骨牌按適當間距排好,輕輕推倒第一張、第二張、第三張順序倒下,當第十三張骨牌倒下時,其釋放的能量比第一張牌倒下時整整要擴大二十多億倍。這種能量是以幾何級數的形式增長的,所以可以産生巨大的力量。
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啊!研究者推算,如果繼續製作骨牌,當第三十二張牌倒下的時候,所産生的力量將足以推倒帝國大廈!
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啓示是,人們稍微不注意所養成的一個壞習慣,就像第一張骨牌一樣,會不斷在身體內或思想上擴大影響,讓負麵的影響越來越大,最終無法收場。
比如抽煙這個習慣,一旦你養成瞭,在一段時間裏或許對你的身體沒有任何明顯的影響,但隨之而來的,你可能因此而染上各種疾病,這些疾病包括:支氣管炎、鼻炎、肥胖癥、糖尿病、高血脂、癌癥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疾病由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當你患上癌癥之後,後悔已來不及。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要努力讓自己習慣上的「窗戶」保持完整,經常提醒自己,不要讓自己輕易養成一個壞習慣,從而陷入關於習慣的「破窗效應」的操縱之中。
另外,如果你已經養成瞭一個壞的習慣,我強烈建議你,在這個壞習慣進行下一步擴張之前,要努力改掉它。正如著名的成功學傢奧裏森‧馬登說:「好的習慣讓人立於不敗之地,壞的習慣讓人從成功的寶座跌下來。」
如果一個人經常做一件事的話,就很容易形成習慣,而習慣的力量是難以抗拒的。但是不要忘瞭,我們人類自身還有一種潛藏的緩衝能力,這同樣不容小覷。那就是,既然人有可能養成一種習慣,那他肯定也有能力去改掉這種習慣!
所以,為瞭我們能保持身心的健康,請把已經打破的那一扇或幾扇窗戶補上,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想要不被壞習慣所操縱,就要真正操縱我們的意誌。
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閱讀《破窗效應:你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的。一開始,我以為這可能是一本關於社會學或心理學的入門讀物,但越往後讀,越發現它所包含的深度和廣度是驚人的。作者對“破窗效應”的闡釋,並不是簡單的重復或改編,而是融入瞭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獨到的見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對“習慣”與“生活”之間關係的探討。它打破瞭我過去對習慣的片麵理解,讓我意識到,習慣不僅僅是我們行為的重復,更是塑造我們思維模式和生活態度的關鍵。書中通過大量的個人故事和心理學實驗,生動地展示瞭即使是最微小的習慣改變,也能引發意想不到的積極變化。我常常在閱讀時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作者在用我的語言和我對話,揭示瞭我內心深處的睏惑。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的一些選擇和行為,並開始思考,如何通過調整自己的習慣,來創造一個更積極、更充實的生活。它不是一本告訴你“怎麼做”的書,而是一本啓發你“為什麼這麼做”的書,那種主動的思考和探索,讓我覺得受益匪淺。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引人深思的意味,那一扇破碎的玻璃,仿佛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裂痕,讓人忍不住去探究其背後隱藏的深層含義。“破窗效應”這個概念我之前在新聞報道中零星接觸過,但一直沒能係統地去理解。拿到這本書,我第一個感覺就是,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一堆枯燥的理論,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將“破窗效應”這個概念具象化。從個人習慣的養成,到社會現象的解釋,再到組織管理的啓示,幾乎涵蓋瞭我們能想到的所有場景。閱讀的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對照自己的生活,驚覺原來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竟然能引發如此巨大的連鎖反應。比如,我一直以為早起晚睡是自己的生活習慣,但書中對“破窗效應”的解讀,讓我明白,這背後可能潛藏著我對效率的誤解,以及對時間管理的失控。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無意識地製造瞭生活中的“破窗”,並任由其蔓延。這是一種既讓人不安又充滿希望的啓示,不安的是過去的疏忽,希望的是未來可以改變。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控感,擺脫那種隨波逐流、被動應付的狀態。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的書名《破窗效應:你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覺得非常契閤我當下的需求。讀完這本書,我不得不說,它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他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做什麼”,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你自己去領悟其中的道理。比如,書中關於城市管理和社區治安的案例,讓我對“破窗效應”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原來一個人或一個小小的錯誤,真的可以引發一係列負麵連鎖反應。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將這種宏觀的理論巧妙地應用到瞭微觀的個人生活層麵。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陷入睏境,並非因為什麼大的災難,而是源於那些日積月纍的小疏忽,小習慣。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細節,比如我對待工作的態度,我對待傢人的方式,我對待自己的身體健康,這些看似零散的點,其實都可能是我生活中“破窗”的體現。它教會我,關注細節,並及時修補那些微小的裂痕,纔能構建一個穩固而美好的生活。
评分拿到《破窗效應:你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捧讀,而是先仔細打量瞭它的裝幀設計。簡潔而富有力量的封麵,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好奇。閱讀過程中,我被作者的敘事風格深深吸引。他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極其貼近生活的方式,將“破窗效應”這一概念娓娓道來。書中大量運用瞭生活化的例子,比如一件小小的亂丟垃圾,是如何導緻整個社區治安惡化的,又比如一個不起眼的遲到,是如何一步步侵蝕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的。這些案例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深刻體會到“破窗效應”的強大力量。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這本書將這個理論與“習慣”緊密地聯係起來。它讓我明白,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往往並非源於突如其來的重大事件,而是那些長期被忽視、被縱容的微小“破窗”。書中提供瞭一係列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去識彆、去修復這些“破窗”,從而重塑自己的生活。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掌控自己生活的“鑰匙”,開始有意識地去關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並努力讓它們朝著積極的方嚮發展。
评分我一直是個對心理學和行為學領域頗感興趣的讀者,也閱讀瞭不少相關的書籍。但《破窗效應:你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卻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觸動瞭我。它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冗餘的學術堆砌,而是直擊核心,用最樸素的語言,最貼切的例子,將“破窗效應”的原理闡釋得淋灕盡緻。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習慣”的解讀。過去,我總認為習慣是根深蒂固的,難以改變,也似乎與“破窗效應”的聯係不那麼直接。然而,這本書讓我醍醐灌頂,原來那些看似難以撼動的壞習慣,正是我們生活中“破窗”的源頭。它們就像牆壁上的小裂縫,如果不及時修補,任其發展,最終會導緻整麵牆的坍塌。書中對如何識彆和修復這些“破窗”提供瞭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方法,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我嘗試著書中介紹的一些小技巧,比如每天清理桌麵,定期整理文件,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真的讓我的工作效率和心情都得到瞭顯著的提升。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行動的指南,讓我覺得自己有能力去改變那些讓我不滿意的生活狀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