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颱灣文化」為主體,嘗試探討「閩南文化」在不同的曆史階段如何藉由福建移民引入本島?這群移民具有怎樣的群體特色和精神文化嚮度?透過瞭嚮心力與颱灣本地居民又有怎樣的互動?本書共分十六章,將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探討「颱閩文化」,一一為讀者解答......。
本書特色
颱灣這座島嶼,具有多元且開放性的文化,它融閤瞭各個族群特質,其中閩南佔瞭多數。
閩南文化具有如何的特色與淵源?閩南文化從何而來?本書將透過多重角度闡釋在颱灣的「颱閩文化」。
作者簡介
主 編:施懿琳
撰稿者 (依姓氏筆畫)
林孟欣 國立颱灣曆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林麗美 南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施懿琳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係颱文係閤聘教授
高佩英 國立暨南大學通識教育兼任講師
張美櫻 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係副教授
張靜宜 國立颱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係助理教授
張麗芬 崑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許明珠 國立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陳曉怡 崑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陳靜寬 國立颱灣曆史博物館副研究員
黃思超 實踐科技大學應用中文係助理教授
楊書濠 國立颱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楊博淵 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
劉淑玲 南榮科技大學觀光係助理教授
蔡蕙如 南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001 第一章 緒論 施懿琳
壹、颱閩文化接觸之始
貳、指涉對象與探討範圍
參、主要議題與各章述要
肆、走嚮多元文化的未來
009 第二章 颱閩關係 林孟欣
壹、移民與颱閩社會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010
貳、亞洲交易圈論中的離散社群 012
參、「五緣」架構下的「閩颱緣」 014
肆、颱閩物質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016
伍、颱閩關係的演進與變化 020
025 第三章 颱閩文化交流 張麗芬
壹、經濟作物的傳入與颱閩經濟的發展 026
貳、颱閩經濟區域分工的曆史環境 027
參、開港通商兩岸經濟互動 032
肆、二十世紀颱閩政經網絡的開展 035
伍、颱灣經驗的模倣與啓示 038
043 第四章 颱閩族群與方言 劉淑玲
壹、福建地區語言分化與民係生成的曆史過程 044
貳、族群生成研究之理論基礎 048
參、颱灣族群的祖籍分布與原鄉生活方式 049
肆、颱閩移民係譜與民係文化研究 052
059 第五章 宗族 楊書濠
壹、福建地區漢人宗族的遷徙與發展 060
貳、颱閩地區漢人宗族的遷徙與發展 062
參、宗族文化在颱灣的發展 066
肆、宗親文化與械鬥 072
伍、宗親文化與原鄉的交流 073
079 第六章 文學(一) 蔡蕙如
壹、何謂民間文學 080
貳、傳播與傳承—颱灣民間文學與閩南關係 081
參、接受、融閤至轉化—從閩南至颱灣民間文學的軌跡 083
097 第七章 文學(二) 林麗美
壹、颱灣古典文學的發展及其與閩地的交流 098
貳、颱閩文學的文化共性 107
117 第八章 戲麯(一) 黃思超
壹、颱灣戲麯發展與颱閩戲麯的關係 118
貳、梆子、皮黃與崑腔 124
133 第九章 戲麯(二) 黃思超
壹、布袋戲 134
貳、南管 135
參、歌仔戲 139
149 第十章 社會教化 許明珠
壹、明清時期:儒學傳入 151
貳、教化施設 153
參、民間自我教化:齋教與鸞壇 159
肆、日治時期─官學中斷與士子迴流 161
169 第十一章 宗教信仰(一) 高珮英
壹、閩地信仰在颱灣的傳播和移民信仰的齣現 173
貳、閩地漢人傳入颱灣的鄉土移民守護神 175
185 第十二章 宗教信仰(二) 高珮英
壹、閩地漢人傳入颱灣的傳統中國重要神祗 186
貳、颱灣民間信仰的發展及特色 198
參、颱灣新祀神的齣現 202
211 第十三章 生命禮俗 張美櫻
壹、齣生 212
貳、婚禮 217
參、壽禮 223
肆、喪禮 224
233 第十四章 歲時祭儀 高珮英
壹、正月 234
貳、二月 237
參、三月 238
肆、四月 239
伍、五月 240
陸、六月 241
柒、七月 241
捌、八月 244
玖、九月 246
拾、十月 246
拾壹、十一月 247
拾貳、十二月 247
251 第十五章 飲食文化 陳曉怡
壹、日常飲食 252
貳、餐宴與精緻食物 262
參、節令食俗 264
271 第十六章 工藝 陳靜寬
壹、漢人移民颱灣與閩地工藝的傳播 272
貳、閩地工藝移植颱灣 274
參、颱閩工藝的特色與轉變 287
293 第十七章 建築 楊博淵
壹、民居建築 294
貳、信仰建築 301
參、園林建築 307
肆、通商時期的建築 309
伍、近代(含日治)的建築 310
陸、1946年以後 314
317 第十八章 結論 張靜宜
壹、原鄉移入之精神文化 319
貳、區域分工下的颱閩關係 320
參、因地製宜的在地化 321
肆、颱灣經驗的輸齣 324
作為一名對颱灣與福建兩地文化淵源深厚的愛好者,我在閱讀瞭許多相關書籍之後,偶然翻到瞭這本《颱閩文化概論》。雖然書名略顯學術,但我被它簡潔大氣的設計所吸引,尤其是封麵上那略帶古意的插畫,仿佛在訴說著一段跨越時空的文化故事。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這本書並沒有一開始就陷入枯燥的理論講解,而是以一種非常親切的敘事方式,帶領我走進瞭一個充滿魅力的文化世界。從對颱灣早期先民篳路藍縷的開墾史的描繪,到福建地區傳統民俗的細膩展現,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扇窗,讓我窺見瞭兩個地方豐富多彩的生活圖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風俗習慣時,那種娓娓道來的語調,仿佛一位老朋友在分享傢族的陳年往事。書中對於各地特色節慶的描述,更是讓我身臨其境,無論是颱灣的迎媽祖,還是福建的燒王船,那些生動的畫麵和細緻的儀式流程,都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瞭其中蘊含的文化張力和情感連接。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卻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兩岸人民在血脈、在曆史、在文化上的緊密聯係。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穿插其中的小故事和地方傳說,它們為原本宏大的文化敘事增添瞭許多人情味,也讓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收獲瞭許多知識。
评分初次接觸《颱閩文化概論》這本書,我抱著一種既好奇又略帶忐忑的心情。畢竟,“概論”二字總讓人感覺會有些晦澀難懂。然而,翻開書頁的那一刻,我的擔憂便煙消雲散瞭。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以一種極為清晰的邏輯脈絡,將颱閩兩地錯綜復雜的文化現象一一梳理。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文化現象背後的曆史成因和哲學思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語言演變的章節,書中不僅僅介紹瞭閩南語在颱灣的傳承與發展,還探討瞭其與客傢話、原住民語言等多種語言的交融互動,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讓我對颱灣語言生態有瞭全新的認識。此外,書中對民間信仰的闡釋也極具深度。它不僅僅停留在對神祇的介紹,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信仰如何滲透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影響瞭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討論福建的宗族文化時,用瞭很多翔實的案例,展示瞭這種文化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保持生命力,並與現代社會實現某種程度的融閤。整本書的學術性很強,但又不像一般的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圖錶和參考文獻,讓論證過程更加嚴謹,同時也為有興趣深入研究的讀者提供瞭便利。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普及讀物,更是一部引領我進行深度思考的學術工具。
评分拿到《颱閩文化概論》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名字聽起來就很“硬核”。我猜想裏麵可能會充斥著各種曆史名詞和學術術語,對於我這種非專業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些望而卻步。但當我真正開始閱讀之後,纔發現這本書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它以一種非常生動的筆觸,將颱閩兩地的文化呈現在我麵前。書中的故事性很強,作者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我穿梭於兩地的曆史長廊,從最早的移民遷徙,到後來的社會變遷,每一個節點都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敘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民間藝術的介紹,例如那些精美的木雕、彩繪,以及充滿地方特色的戲麯錶演,作者用細膩的文字描繪瞭它們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讓我仿佛置身於現場,親眼目睹瞭那些絕美的藝術品。書中還穿插瞭不少有趣的軼事和地方傳說,這些生動的故事讓原本可能顯得嚴肅的曆史和文化變得鮮活起來,也更容易被普通讀者所理解和接受。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接地氣”。它沒有高高在上地俯視讀者,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邀請讀者一起去探索和發現颱閩文化的獨特之處。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處理文化差異和聯係時所錶現齣的包容和尊重,這讓我更加喜愛這本書。
评分《颱閩文化概論》這本書,從它的名字來看,似乎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可能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會有些門檻。但實際閱讀下來,我驚喜地發現它遠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和易懂。作者在撰寫這本書時,似乎有著非凡的洞察力,他能夠抓住颱閩文化中最具代錶性的部分,並用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驚嘆於書中關於飲食文化的論述。從颱灣的夜市小吃到福建的傳統宴席,作者不僅介紹瞭各種美食的製作方法和獨特風味,更深入地挖掘瞭這些食物背後所承載的傢族情感、地域特色以及曆史變遷。我讀到關於“一碗麵”的敘述時,仿佛能聞到那撲鼻的香氣,感受到那種溫暖人心的力量。書中對於建築風格的描繪也同樣精彩,無論是古樸的閩南民居,還是充滿時代印記的日式建築,作者都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繪,讓我們得以窺見不同曆史時期留下的建築痕跡。我非常喜歡書中那種“小處見大”的寫作方式,通過對細微之處的關注,展現瞭宏大的文化圖景。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文化並非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體現在每一次的飲食、每一次的建築,以及每一次的交流之中。
评分當我拿到《颱閩文化概論》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獨特的氣質所吸引。它不像市麵上許多充斥著華麗包裝的書籍,而是散發著一種沉靜而厚重的力量,仿佛一本塵封已久的寶藏。這本書的內容,從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說,是一種極其獨特的文化探索之旅。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大段的理論,而是以一種非常詩意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帶領我進入颱閩兩地的文化脈絡。我最著迷的是書中關於民間習俗的描繪,那些繁復而充滿寓意的儀式,那些代代相傳的諺語,都被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來,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些古老的場景之中。我尤其喜歡關於“祭祀”的章節,作者深入淺齣地解析瞭這些儀式背後所蘊含的敬畏之心和傢族情感,讓我對這些習俗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此外,書中關於兩地文學藝術的論述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羅列作品和作傢,而是從更深層的文化根源去分析它們的形成和發展,讓我看到瞭颱閩文化在藝術創作上的獨特魅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追求辭藻的華麗,而是以一種樸實而深刻的方式,觸動讀者的心靈,讓我在這趟文化之旅中,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啓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