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那里来?人到那里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那里?永远是解不开的谜团。人的一生总是在寻寻觅觅,到底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然而,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唯一确定的却是现在。想寻找生命的立足点,就要懂得投资自己。
人生是一本最博大、深邃的书,如何认识天、认识地、认识生命,似乎有谈不完的话题。本书是作者三本经典着作(《向人生问路》、《与生命拔河》、《把生活安顿》)的集结,是他个人的自惕自勉,以及对人生的体会。
朱教授对生命的本质以及生活各方面的感悟极深,相信本书将能带领我们一起昂然阔步于庄严的人生大道,探索生命的真谛,并一次读完他最有智慧、思想最为深邃的三本书。
作者简介
朱荣智教授
一九八一年七月,荣获文学博士学位。曾荣获教育部一九八○年度青年研究发明奖助研究着作优等奖、第九届中兴文艺奖、第六届优秀训导工作人员奖。曾任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退休后转任元培科技大学教授。着有:《改变一生的52个字》、《善待自己宽待别人》、《改变一生的孔子名言》、《改变一生的孟子名言》、《改变一生的老子名言》、《改变一生的庄子名言》、《改变一生的100个观念》、《圆梦从心开始》等四十余本书。其着作已有十多余本在大陆发行简体版,广受欢迎。
出版缘起 003
第一部 向人生问路
推荐序 016
引言 019
人生的观照 022
人生的美化 026
人生的忧患 030
人生的庄严 034
人生的负荷 038
人生的志向 042
人生的期许 046
人生的学习 050
人生的教育 054
人生的信仰 058
人生的自律 062
人生的实践 066
人生的经营 070
人生的服务 074
人生的奋斗 078
人生的得失 082
人生的苦闷 086
人生的情缘 090
人生的聚散 094
人生的疏离 098
人生的孤寂 102
人生的关怀 106
人生的安顿 110
人生的喜乐 114
人生的闲趣 118
人生的自得 122
人生的至境 126
人生的明灯 130
第二部 与生命拔河
推荐序 136
引言 139
一元与多元 142
常数与变数 145
知命与认命 148
主角与配角 151
平凡与不凡 154
立志与励志 157
理想与幻想 160
训练与磨练 163
体力与国力 166
生气与争气 169
傲骨与傲气 172
斗智与斗力 175
心动与行动 178
再思与三思 181
果断与寡断 184
目盲与心盲 187
讨好与求好 190
知过与改过 193
经师与人师 196
悟人与误人 199
学历与学问 202
职业与事业 205
钱途与前途 208
修心与修身 211
率性与任性 214
放松与放纵 217
自由与自律 220
灵感与杂感 223
美感与快感 226
美学与文学 229
净化与美化 232
无为与有为 235
自爱与爱人 238
友情与爱情 241
求福与惜福 244
第三部 把生活安顿
推荐序 252
引言 254
限 252
计 255
急 258
等 261
知 264
行 267
源 270
师 273
品 276
诚 279
礼 282
道 285
理 288
安 291
定 294
虑 297
疑 300
恕 303
爱 306
伴 309
哭 312
笑 315
豪 318
放 321
勤 324
俭 327
简 330
闲 333
静 336
梦 339
美 342
余 345
圆 348
中 351
笑意盈脸庞,柔声充耳际 CD侧写朱荣智老师 354
侧写朱荣智老师 356
出版缘起
人从那里来?人到那里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那里?永远是解不开的谜团。张三有张三的看法,李四有李四的意见;张三现在的看法未必和以前相同,李四以后的意见也未必和现在一样。人品万殊,不只每个人对生命的看待不同,每个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会因为生活情境的改变,而有不一样的人生观照。
人生的寻寻觅觅,到底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虽然是谈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个境界,面对人生的探索,却也十分契合。从「望尽天涯路」的寻觅,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以及「蓦然回首」的释然,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这三个不一样的过程。
孔子在川上,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孔子感叹时光如流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在历史的长河里,百年光阴真像白驹过隙;在浩瀚的万物中,我们的生命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人生实在没有什么好计较的,我们只能在有限中追求无限,而不能在无限中追求无限。孟子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虽贵为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只是万物之一,人能凭借智慧与努力创造发明许许多多的事物,但是人算不如天断,面对生命的短暂、生命的无常、生命的多灾难,人生充满许多的无奈和痛苦。人只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所有,全力以赴,绽放生命的光采。
了解生命的本质,是要能活出自己,当家作主,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如何才能当家作主,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首先,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这才是君子的风范。人心的陷溺,往往因为不知足,所以,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唯一确定的是现在。不是每个人都长得漂亮,可是每个人都可以活得漂亮。人生的目标应该是如何使自己活得漂亮,也帮助别人活得漂亮。「利己是生命的基调,利他是生命的价值」。所谓生命的价值,是指我们的生命对别人有价值,做个有用的人,就是有价值的人。
寻找生命的立足点,要懂得投资自己。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多一种语言,多一只手,多一种能力,多一种机会。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就有多方面成功的机会。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偏食、挑食,不要自限。其次,要认识而且接受这个真实而不完美的自己;很多人用旧地图找新地址,所以迷路了。掌握心灵的地图,寻找人生的座标,给自己的生命找到定位。「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由自己决定。」有心、用心,用对方法,就是成功之道。
「我心安处是吾乡」。人生贵在求个大自得、大自在;因为心安理得,所以怡然自得。天不生无用之人,我们虽然不是拥有很多,但绝不是一无所有;我们虽然失掉一些,但不是失掉全部。遇到任何困难,不能放弃对生命的希望,我们要经常保持一颗清明的心,凡事充满爱、信心、希望。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爱因为分享而更多。人生的努力,不只在于成就自己,也在于造就别人。佛光山星云大师说:「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种利他的思想,正是快乐的泉源。
做生命的主人也要能够享受自己。享受不在花钱多,也不是有钱的人才能享受生活。快乐是一种心境,人从物质上得到的满足是一时的、是短暂的。人只有从心灵上得到完整的开放自由,才能获得真正的平和愉悦。快乐不是拥有很多而是抱怨很少。要求少一点,痛苦便少一点;心存感恩的人,人生不美也难。
朱熹〈读书偶成〉诗:「半亩方塘一鑑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命的活水如何能够滚滚而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除了汲取古今中外圣贤豪杰的智慧与经验,也要靠自己的真切体悟、用心探索。
十多年前我先后出版《向人生问路》、《与生命拔河》、《把生活安顿》三书,目的是希望能为青年朋友们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人生最大的问题是一个「惑」字,笔者自民国六十九年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担任教职,一直认为教材只是工具,教学只是手段,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如何教育学生过着快乐、圆满的生活,应是教学的最重要目的。《人生三书》出版之后,八十一年,新闻局评选为优良读物,前台北市长黄大洲先生也以《人生三书》作为台北市国中毕业生市长奖奖品。八十三年,国防部印制四万套作为国军连队丛书,不少中学也把《人生三书》选为学生寒暑假课外读物,都十分肯定《人生三书》,认为能够带领青年朋友一起昂然阔步于庄严的人生大道,探索生命的真谛。
最近,德威国际文化公司愿意把《人生三书》重新编印出版,并集结成一册,在这个价值混淆的年代,这类励志的书籍,对青年朋友了解生命的本质,寻找生命的着力点,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具有正面的、积极的鼓舞作用。笔者非常感激他的苦心与用心。身为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学殿堂之外,帮助更多朋友追求圆满自足、幸福快乐的人生,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事。
《人生三书》是笔者个人自惕自勉,以及对人生的体会。我诚挚的希望,所有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能够因为阅读此书而受益。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志,不要因为一时的得意而骄傲自满。人生的可爱、可贵,是因为人生充满挑战和历练。走过千山万水,前程又是万水千山。没有永远的成功或失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好好善待自己。
朱荣智
于 台北八里
我一直对“人生圆满”这个概念感到有点模糊,总觉得它太抽象,遥不可及。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世界最圆满的人生三书”,名字很响亮,但心里还是有点打鼓,担心又是一本徒有其表的书。不过,出于好奇,我还是把它带回了家。读完之后,我真的对“人生圆满”有了全新的理解。它没有给我一个具体的“圆满人生”模板,也没有告诉我“只要这样做,就能达到圆满”。相反,它更像是引导我踏上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我尤其喜欢书里对“内在丰盈”的探讨。它没有强调物质的积累,而是深入挖掘了精神层面的富足感。比如,其中关于“感恩”的章节,作者通过讲述一些普通人身上发生的微小善意,让我重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我以前可能更关注自己失去了什么,或者抱怨生活的不公,但读完之后,我开始留意身边那些细微的、值得感谢的事情,比如清晨的一缕阳光,一杯温热的咖啡,一个朋友的问候。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我觉得内心充满了阳光,也更加积极乐观。这本书让我明白,圆满的人生,也许并不需要轰轰烈烈,而是可以在平淡的日子里,发现那些细微的闪光点,并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最近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觉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瓶颈期,很多事情做得越多,反而越觉得空虚。偶然间看到了“世界最圆满的人生三书”,这个名字非常有吸引力,让我觉得它可能能够给我一些启发。翻开书,我发现它并没有直接教我如何去“获得”圆满,而是从很多非常生活化的角度,去剖析人生的各个方面。我特别喜欢它在谈论“人际关系”时,那种非常细腻和深刻的洞察。作者没有回避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如何在这种复杂性中找到和谐共处之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理解与宽容”的部分,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当一方愿意放下偏见,去尝试理解对方时,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微妙变化。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往的一些沟通方式,有时候过于急躁,没有耐心去倾听,就错失了很多建立更深连接的机会。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在“指导”你的人生,而是在“陪伴”你的人生,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成长和领悟。
评分我之前一直以为,人生圆满大概就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然后财富自由,诸如此类外在的成就堆砌。拿到这本书,名字确实很吸引人,但说实话,我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可能又是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励志书。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才发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书中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探索,它引导你去关注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最本质的东西。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那一部分,作者并没有用生硬的理论去解释,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展现了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如何在我们与他人之间筑起高墙,又如何在我们与自己之间制造隔阂。我当时就觉得,天哪,这不就是我吗?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烦躁不安,然后把负面情绪发泄给身边的人,事后又后悔不已。读了这一段,我才意识到,原来控制情绪并不是压抑,而是理解和转化。它教会我如何去识别自己的情绪来源,如何用一种更平和的方式去回应,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圆满,或许并非来自外界的认可,而是源于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世界最圆满的人生三书”,光是听着就有一种被点醒的、拨云见日的期待感。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能够概括出“最圆满”的人生。一开始,我以为会是那种充满哲理、需要反复咀嚼的硬核读物,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语言非常流畅,甚至带点故事性。我记得其中有一段,作者在描绘人到中年,面对生活种种不如意时的挣扎,那描写真是太贴切了,仿佛看见了自己曾经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一点点地渗透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智慧。那种智慧不是教条式的说教,而是像溪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到心底。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亲子关系的部分,没有歌颂那种理想化的家庭模式,而是展现了现实中的摩擦、误解,以及最终的和解与成长。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停下来,回想自己和家人的点点滴滴,心里泛起一种酸涩又温暖的情绪。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温和但有力的引导,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它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圆满”模板,而是教会我如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圆满。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名字确实挺大气的,“世界最圆满的人生三书”,一开始我还担心会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书,让人难以接近。但读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它非常接地气,甚至可以说,里面很多情节都像是从我自己的生活里搬出来的。我尤其喜欢它探讨“自我认知”的部分,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总是在和别人比较,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圆满,不在于超越别人,而在于成为更好的自己。其中有个章节,讲的是如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我非常有共鸣。我总是试图隐藏自己的缺点,害怕被别人看到,但作者却告诉我,这些所谓的“不完美”,恰恰是我们最真实、最可爱的地方。读到这里,我感觉心里一块大石落了地,开始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也更加自信了。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人生圆满,并非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一种随时可以开始体验的生活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