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8
這部書的主要內容匯聚瞭作者多年來對中國近現代曆史的耕耘和看法,有值得一述的幾個重點:
一、注意辛亥革命史、五四運動史與北伐史的研究。辛亥革命已屆百年,「革命」定義不斷流變,從改革、革命到告彆革命,說明革命是曆史經驗,卻不必是曆史常態。1920年代民族主義高漲,是政治力量壓倒一切的時代,拋棄革命史觀,運用一手資料,體察時代潮流的推移、國際因素的互動,留意政治與群眾動員的關聯性,作齣對時代精神適切的分析與討論。革命派在五四政治與文化運動中,扮演什麼角色?政黨的社會動員波及學界資源,這是後來群眾運動走不齣的怪圈。
二、1980年代,婦女史研究成為新興研究領域。個人率先參與、主持中研院與蔣經國基金會兩度閤作推動的「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計畫」,在與同仁共同努力下,使中研院成為國際研究中國近代婦女史的重鎮。個人在這方麵的論著,多屬性彆史極具拓荒又有創意的作品。
三、1990年代之後,颱灣政局變動,學術生態因民主化、自由化而丕變,對民國史研究更充滿衝擊與挑戰。充分利用新開放的蔣介石日記、蔣介石檔案,以及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有關史料研究國民黨的「黨國」政治,並對特殊政治人物研究學術化,視蔣介石為走下神龕的「凡人」,認為他是「繼承性的創業者」、「彈性國際外交的執行人」,給蔣適當的曆史定位。這方麵的討論,會有予人耳目一新之感。近年民國史上有兩大議題值得關注: 一是颱灣民主化之後,作為民國史傢不能不思考國民政府長時期實行的「黨國體製」,究竟內容如何,又怎能蛻變轉型?海峽兩岸兩個革命政黨近年的發展、變化拿來作對比,是曆史研究不是政論,是對曆史的反省,也是對現狀的關懷。另一個重點研究是抗日戰爭史,史傢想迴答的問題是:戰爭對一個正要走嚮近代的國傢,造成如何的衝擊?這方麵的論作顯示,作者企圖以新資料、新視野、新觀點來迴應。
我個人一嚮服膺陳寅恪對曆史的看法,曆史研究重在得新材料,提齣新問題,有瞭新觀點,能得新結論;在解釋和梳理時不妨貼近「簡單」與「人性」。他說:「解釋古書,其嚴謹方法,在不改原有之字,仍用習見之義,故解釋之愈簡易者,亦愈近真諦,亦須旁釆史實、人性,以為參證。」收在這部書的論作,有時代的印記、關懷,但不失真誠。
作者簡介
呂芳上
颱灣桃園人。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曆史研究所博士,美國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日本慶應大學訪問學人。曾任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總乾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兼所長、東海大學曆史係教授。現任國史館館長、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呂教授學術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尤其專長於民國政治史、國民黨史及中國近代婦女史。主要著作有《硃執信與中國革命》、《革命之再起》、《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1919-1929》等書,及論文八十多篇。
上冊
序文
壹、 民國史的發展與走嚮
第一章 從改革、革命到告彆革命
──近代中國政治發展的省思
第二章 近代中國製度的移植與異化
──以一九二○年代國民革命軍政工製度為例的討論
第三章 繼承與創新
──中華民國百年來的高等教育
第四章 政治轉型的挑戰
──近代中國「黨國」體製的發展與省思
第五章 走齣「黨國體製」的陰影
──中國國民黨的轉型(一九五○~二○一○)
第六章 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史的研究
──新資料、新視野
貳、 婦女史研究
第一章 兒女情短、英雄氣長?
──辛亥革命時期的性彆與革命
第二章 娜拉齣走以後
──五四到北伐青年婦女的活動
第三章 法理與私情
──五四時期羅素、勃拉剋相偕來華引發婚姻問題的討論(一九二○~一九二一)
第四章 個人抉擇或國傢政策:近代中國節育的反思
──從一九二○年代《婦女雜誌》齣版産兒製限專號說起
第五章 革命與戀愛
──一九二○年代知識分子情愛問題的抉擇與討論
第六章 「好女要當兵」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女生隊的創設(一九二七)
第七章 抗戰時期的女權論辯
第八章 另一種「僞組織」
──抗戰時期婚姻與傢庭問題初探
中冊
叁、民初政局發展
第一章 辛亥革命百年:颱灣觀點
第二章 南洋僑界的蔔式:鄧澤如與辛亥革命(一九○六~一九一六)
第三章 二次革命後國民黨孫黃兩派的政治活動(一九一三~一九一七)
第四章 民初孫中山、宋慶齡的情誼
第五章 尋求新的革命策略──國民黨廣州時期的發展(一九一七~一九二七)
第六章 廣東革命政府的關餘交涉(一九一八~一九二四)
第七章 陳炯明與孫中山、蔣介石(一九一八~一九二二)──由《蔣介石日記》的觀察
肆、抗戰前的中國
第一章 北伐前學運的動嚮(一九二○~一九二七)
第二章 「學閥」乎?「黨化」乎?──一九二五年的東南大學學潮
第三章 「竺震旦」與「驅象黨」──一九二四年泰戈爾的訪華與東西文化之爭
第四章 北伐時期英國增兵上海與對華外交的演變
第五章 抗戰前的中央與地方──以蔣介石與廣東陳濟棠關係為例的探討(一九二九~一九三六)
第六章 對訓政時期江西縣長的一些觀察(一九二六~一九四○)
下冊
伍、 抗戰中國
第一章 凝聚抗戰共識──廬山談話會的召開
第二章 抗戰時期的遷徙運動──以人口、文教事業及工廠內遷為例的探討
第三章 颱灣革命同觀會與颱灣光復運動(一九四○~一九四五)
第四章 抗戰時期在大陸的颱灣抗日團體及其活動
第五章 一九四○年代中英香港問題的交涉(一九四二~一九四五)
第六章 為戰後中國外交綢繆──國際問題討論會(一九四一~一九四五)
陸、 蔣介石日記與民國史研究
第一章 蔣介石的日記與民國史研究
第二章 重評蔣介石
第三章 麵對強鄰:一九三五年《蔣介石日記》的考察
第四章 「最後關頭」已到:一九三七年《蔣介石日記》的考察
第五章 日記、檔案中的蔣介石、宋子文和史迪威(一九四○~一九四四)
第六章 蔣介石:一位彈性的國際主義者──以一九四二年訪印為例的討論
柒、戰後中國
第一章 總裁的「首腦外交」──一九四九年蔣中正齣訪菲韓
第二章 痛定思痛──戰後中國國民黨改造的醞釀(一九四七~一九五○)
第三章 蔣中正先生與人纔培訓:革命實踐研究院的創辦與初期發展(一九四九~一九六九)
第四章 「文化跨海」:戰後初期颱灣學術與文化走嚮—以許壽裳、傅斯年領導的機構為例
從改革、革命到告彆革命-
近代中國政治發展的省思
一、19、20世紀之交「改革」與「革命」勢力已雙雙上揚
中國人因為遭受外侮,自動起來謀求政治的改革,可以說是從戊戌維新一幕開始。
事實上,在甲午戰爭以後,中國已有兩股新力量産生,一是1894年在夏威夷成立,次年在香港立足的興中會;一是次年在北京建立的強學會。也就是說在20世紀來到之前的幾年,中國已由1840年以來時局的推演下,不能不在政治上求新求變。1895~1898年之間,改良派被視為「新黨」,革命派被呼為「亂黨」。戊戌政變把康梁勢力推齣主流之外,但兩股勢力仍交替而對峙。
1900年,就算是20世紀的開端吧,庚子事變引來八國聯軍,顯示戊戌變法既然失敗,民眾自己上陣,義和團以「神」擊「鬼」,結果「攻異端而正人心」、「使神威以寒夷膽」並未見效。反而是神祇遇上槍砲,死者如風驅草,召來的是武力震撼,經濟製裁,嚴刑懲兇,心理潰決。周作人在《知堂迴想錄》中說瞭這樣一個故事:在民國初年遇到一個人力車伕,以前是一個義和團,今則變為天主教徒,房中供有耶穌和聖母像,早晚虔誠禱告,問他何以變瞭?他說:他們的菩薩靈,我們的不靈!可見民族精神已失,崇洋媚外由之而起。
鞦瑾《寶刀歌》說:
北上聯軍八國兵,把我江山又斷送;白鬼西來做警鍾,漢人驚破奴纔夢。
的確革勢力開始成長瞭。
(一)兩種方法不同的改革運動
原來中國最初從事改革運動的前輩,無論是孫中山所代錶的革命派,或康梁所代錶的維新派,他們自始即有一相當模糊的共同意識。換言之,其目的無非要在中國實行一種民主憲政。可是目的盡管模糊,而兩派為逹此一目的所採的不同手段,則非常明朗:孫派以推倒滿清為前提,康派則主張就滿清加以改造。孫中山自己說:「予自乙酉中法戰敗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誌。」
所謂「乙酉中法戰敗之年」,即清光緒11年,亦即公曆1885年,隔現在已整整一一四年瞭。康有為以監生第一次伏闕上書,在光緒14年9月,他所希望的乃是當時的慈禧太後和光緒帝能夠「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其時為公曆的1888年,隔現在也已經是一百又十一年瞭。
民國史論 (上中下)三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民國史論 (上中下)三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