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1
作者简介
柯慈(J. M. Coetzee)
生于南非开普敦;一九五六年取得开普敦大学文学及数学学位;一九六五年至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一九七二年返回南非,担任开普敦大学文学以及语言学教授,二○○三年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堪称为南非国宝级作家。
身为南非开普敦大学的大众文学教授,柯慈获得了许多文学奖,包括CNA奖(南非第一文学奖)、英国布克奖,还有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着作包括《昏暗之地》、《在国家心中》、《等待野蛮人》、《麦可.K的生命与时代》、《仇敌》、《圣彼得堡的文豪》、《双面少年》、《屈辱》等。其中《等待野蛮人》于一九八○年出版时,被《纽约时报书评》赞誉为「真正的文学鉅作」。柯慈的四本连续小说,包括赢得布克奖的《麦可.K的生命与时代》,都为他赢得了高度评价与赞赏。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
生于美国纽泽西州,是小说家、诗人、翻译家,也是电影编剧,曾和王颖合导电影「烟」。剧本获独立精神奖,并自编自导The Inner Life of Martin Frost。《纽约三部曲》为其享誉国际的经典作品,另着有《月宫》、《幻影书》、《机缘乐章》等十余本小说。作品尚有回忆录《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失意录》、《布鲁克林的纳善先生》、电影剧本《烟》、诗集与评论文集等。奥斯特曾获颁「法兰西文化奖」、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颁发的「莫顿.道文.萨伯奖」、法国文坛四大文学奖之一的「麦迪西奖」等,更在二○○六年荣获有「西班牙的诺贝尔奖」之称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被誉为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当代作家之一,作品已被译为三十余种语言。
奥斯特的作品最常探讨的主旨,就是人生的无常与无限。他擅长实验性的写作风格,并在流畅的文字间,暗蕴值得再三玩味的人生哲理。文坛曾比喻他是「穿胶鞋的卡夫卡」。
奥斯特与妻女现居纽约的布鲁克林。
2008年7月14-5日
亲爱的保罗:
我最近常常思考友谊的问题:友谊是如何发生,有些何以能持续很久,何以会比热恋持续得久(友谊有时会被误以为只是热恋的苍白模仿)。我一直打算写信给你谈谈这个,并从以下的印象谈起:有鑑于友谊在社会生活中如此重要,对我们的人生(特别是童年)又如此意义重大,相对之下,谈这主题的着作少得让人吃惊。
但我又回心一想,这印象是正确的吗?于是,坐下来写信给你之前,我先跑了一趟图书馆。一看之下,我发现自己错得不能再错。目录里登录在友谊这个主题下面的书有一整批,共几十本之多,很多都是满近期出版。不过,进一步把这些书翻来看之后,我的自信恢复了不少。我是对的(或者说对了一半):那些书大部分都没什么有趣见解。所以,友谊看来仍然有点谜样:我们知道友谊很重要,但对于两个人为什么会成为朋友,以及这份友谊何以能保持,仍然只能用猜的。
(当我说那些书不怎么有趣时,我是什么意思呢?就拿友谊和爱情来比较好了。对于爱情,人们提出过的有趣意见成千上百。例如:男人会爱上那些与他们妈妈相像的女人,或者更精确地说,男人会爱上那些与他们妈妈既相像又不像的女人。这见解正确吗?也许正确又也许不正确。但它有趣吗?毫无疑问有趣。现在再来看友谊。男人会选择什么样的人为友?那些书给的回答是:年纪大概相同和兴趣相似的人。正确吗?也许。有趣吗?断然不有趣。)
不过我在图书馆里倒也找到了少许有趣的说法,兹列举如下:
一、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伦理学》(Ethics)第八章指出,我们不可能与死物为友。当然不可能!从来有谁说过可能!但这种说法仍然有趣,因为它一下子便让人看出,现代分析哲学的灵感源头何在。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四百年前便显示出,有些貌似哲学性的见解不过是由文法规则伪装而成。当他说「我们不可能与死物为友」时,等于是指出,在「我与X为友」这个句子里,X必须是动物名词(animate noun)。
此刻:柯慈与保罗.奥斯特书信集(2008-20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此刻:柯慈与保罗.奥斯特书信集(2008-20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