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展示周易關於天道、地道和人道的自然結構,突破瞭把自然作為人的對立物的西方哲學傳統自然結構,並且根據老子關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和道法自然的觀點,揭示瞭自然結構之間的復雜關係,以及周易關於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觀點,闡述瞭精神和物質之間的幽明和感通的關係等獨特自然結構觀。
其次,研究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以及生生謂之易的周易特有的自然演化觀。
第三,探索瞭周易自然觀的立象取義的核心內容。其基本做法是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僞,係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周易自然觀就是這樣善待自然,順其自然,認識自然、解釋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達到天人閤一的境界。
第四,本書用獨特的易象思維方式,演繹卦象結構和變化關係,盡解自然之易、立象盡意、卦爻符號轉換、製器尚象、取象比類、變易為性、簡易為用、交易為通、不易為宗以及為變所適、和諧論、地之道、災異觀、整體有機自然觀等。
當代科技革命和社會改革兩大潮流,使人類進入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新時代,從根本上改變瞭古代周易賴以存在的經驗科學基礎和農耕文明的社會條件,周易麵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易學文化體係的核心是「天人同構」和「天人閤一」,謀求周易自身的科學化去實現其社會化,把巫史文化變成哲理文化,以科學的精神和現代人文理念建成現代易學體係,是曆史的必然。
一、道法自然
二、兩種存在
三、八卦取象
四、易象思維
五、唯變所適
六、和平發展與和諧社會
七、地之道
八、災異觀
九、整體有機自然觀
結語
附錄
推薦序
商宏寬先生關於周易自然觀的力作,是對現代易學文化體係探討的重要成果,希望引起更多的科學傢、哲學傢和學術界的關注,以便推進現代易學文化的發展。
自然觀是人們對自然界的總的認識。大體包括人們關於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規律、結構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等方麵的根本看法。
自然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認識的基礎,因而任何一種係統的哲學必然包含與之相適應的係統的自然觀。周易作為中國的係統哲學有獨特的自然觀。在曆代眾多的易學著作中,硃伯崑的《易學哲學史》是第一部係統研究易學哲學的巨著。他把易學和哲學兩大學術體係結閤起來研究,深刻地揭示瞭長期被易術掩蓋的有關易學的哲學本質,同時也為中國哲學找到瞭自己的源流。至此,易學哲學的自然觀的研究就提上瞭研究的日程。
自然觀是在一定的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與當時的自然科學發展水準密切相關;反過來又對自然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在曆史上,最先齣現的是神話形態的自然觀;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心主義自然觀的對壘日趨明顯。唯物主義自然觀大體經曆瞭三個大的發展形態。
在古代,人們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個普遍聯係、不斷運動的整體,由此形成樸素的自然觀。近代科學深入自然界的各個部門進行孤立靜止的科學考察,由此産生形而上學自然觀。現代科學則日益廣泛地揭示瞭自然界的各種聯係,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發展著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這一科學的自然觀對整個自然科學和哲學日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周易自然觀是在古代形成的樸素自然觀,經過曆代易學的演變和現代易學的革故鼎新,成為獨特的自然觀。
商宏寬先生長期在自然科學的研究崗位工作,又諳熟周易的經典,有條件、有可能對周易自然觀進行探索和研究。他研究瞭周易的自然結構及其演化,抓住周易自然觀的取意、立象、設卦的核心內容,以易象的思維方式演繹卦象結構和變化關係,達到天人閤一的意境,充分展示瞭與西方自然觀互補的周易自然觀的獨特內涵,以及現代社會對周易自然觀的迫切需求。
本書首先展示周易關於天道、地道和人道的自然結構,突破瞭把自然作為人的對立物的西方哲學傳統自然結構,並且根據老子關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和道法自然的觀點,揭示瞭自然結構之間的復雜關係,以及周易關於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觀點,闡述瞭精神和物質之間的幽明和感通的關係等獨特自然結構觀。
其次,研究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以及生生謂之易的周易特有的自然演化觀。
第三,探索瞭周易自然觀的立象取義的核心內容。其基本做法是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僞,係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周易自然觀就是這樣善待自然,順其自然,認識自然、解釋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達到天人閤一的境界。
第四,本書用獨特的易象思維方式,演繹卦象結構和變化關係,盡解自然之易、立象盡意、卦爻符號轉換、製器尚象、取象比類、變易為性、簡易為用、交易為通、不易為宗以及為變所適、和諧論、地之道、災異觀、整體有機自然觀等。
當代科技革命和社會改革兩大潮流,使人類進入工商文明和資訊文明的新時代,從根本上改變瞭古代周易賴以存在的經驗科學基礎和農耕文明的社會條件,周易麵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易學文化體係的核心是「天人同構」和「天人閤一」,謀求周易自身的科學化去實現其社會化,把巫史文化變成哲理文化,以科學的精神和現代人文理念建成現代易學體係,是曆史的必然。
期盼廣大易學工作者能順應潮流、與時諧行地為現代易學文化建設作齣更大貢獻。
丘亮輝
丘教授為國際易學聯閤會秘書長,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副院長
總序
田閤祿
《易經》是什麼?《說文》引《秘書》說「日月為易」,說明「易」就是日月,《易經》講的就是日月的運行規律,以及日月的運動變化,及其對自然界生物和人的影響,並闡述人順從自然變化的道理。探討日月的運行規律屬於自然科學,由此産生的天文、曆法、季節、氣候、氣象、物理、數學等都是科學,由此可知《易經》也應該是一本講科學的書,不是講迷信的書,研究《易經》,就是研究科學,因此,我們將這套叢書定名為《周易與現代科學研究叢書》。
《易經》的功能是什麼?《係辭傳》說「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原來《易經》的功能是講生命科學的,講一切事物的誕生、發展、壯大、直到其死亡。乾為日,還為天;坤為月,還為地。所以《序卦傳》說「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彖傳》還深入地闡發瞭乾坤日月閤德創生化育萬物的特性,謂「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人有生命,動物有生命,植物有生命,一個國傢、一個機關也有生命,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易經》可以用到萬事萬物之中,萬變不離其宗。
日月運動,有時間,有空間,這一特性《易經》就用卦符來錶示,故《易經》的卦都有時、空的特性,時空相結閤研究就成瞭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大特徵,所以孔子研究《易經》之結晶産物——《易傳》,不但強調「時」,也強調「位」,「時」就是時間,「位」就是空間,「時」「位」結閤,就是時空結閤,是自然科學的研究,不隻是人文科學的研究,要把它從人文圍牆中解放齣來,放到自然科學中去考慮,就會知道孔子不隻是一位教育傢、哲學傢,還是一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傢。
日月運動有規律,有時間,這是一切推前和演後運算必須具備的條件。《易經》之卦是日月運動的代錶符號,故用卦也能推知以前和演義以後。
再說孔子儒傢,《漢書‧藝文誌》說「儒傢者流,蓋齣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教化者也」。原來儒傢主要是講「陰陽教化」學說的,而「陰陽傢者流,蓋齣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所以孔子在《係辭傳》中說「陰陽之義配日月」。羲和是個觀天文製定曆法的官員。由此可知,孔子研究《易經》的目地是「治曆明時」,供民政之事用的,所以孔子《易傳》處處都是體現齣瞭科學精神。
《易經》是一部偉大的古代科學著作,在曆代易學研究者的科學闡釋下,今天科學易已經形成,其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我們相信二十一世紀,科學易的研究將讓《易經》重放科學光輝,古樹將開新花。
與其說這是一本“易學”讀物,不如說這是一本“人生哲學”的啓迪之書。作者以“周易”為引子,卻將觸角延伸到瞭對生命、對宇宙、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他避開瞭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轉而用一種極其貼近生活、充滿人文關懷的語言,將“易”的智慧,化作一種能夠指導我們生活、化解睏惑的指南。我最欣賞的是,他在書中並沒有把“周易”神化,而是把它還原成一種觀察世界、理解萬物運行規律的工具。他教會我們,如何像自然一樣,順應時勢,不強求,不固執,在變化中找到平衡,在得失中保持平和。讀這本書,我常常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仿佛一直以來睏擾我的很多問題,在讀完某個章節後,突然豁然開朗。他關於“陰陽平衡”的論述,並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這讓我對生活中的矛盾和衝突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學會瞭如何去化解它們。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心靈的洗滌和升華。我會在遇到睏難的時候,翻開它,重新汲取力量,重新找迴內心的平靜。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驚喜,是它將“周易”的智慧,與我對自然界的日常觀察,進行瞭如此美妙的融閤。我一直對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觀察花草樹木的生長,喜歡傾聽風雨的聲音,但總覺得缺少一個可以將這些零散的觀察串聯起來的理論框架。而《周易自然觀》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作者用極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瞭自然界中蘊含的“易”的規律,比如,他如何從一滴水的蒸發、凝結,講到宇宙的宏觀規律;如何從一株小草的頑強生長,講到生命力的不屈不撓。他的解讀,充滿瞭哲思,卻又毫不枯燥,反而引人入勝。我常常會在讀完某個章節後,會立刻跑到戶外,去印證書中的觀點,去尋找那些“易”的痕跡。這種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閤的體驗,讓我覺得異常充實和快樂。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周易”的解讀,更是對“生活”本身的解讀,它教會我,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保持一份從容和淡定,如何在這個物質至上的社會,尋找一份內心的寜靜和充實。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也讓我對生命有瞭更深的敬畏。
评分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周易”的書,不如說是一本關於“易”的書。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甚至可以說是溫柔的筆觸,帶我們走進瞭一個全新的觀看世界的方式。它沒有直接告訴你“易經”裏的某句話是什麼意思,也沒有生硬地灌輸某個卦象的象徵。相反,它更像是在潛移默化中,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如何去觀察自然萬物,如何在流水、山川、風雨、草木之間,捕捉到那份流淌著的、生生不息的“易”的規律。我常常在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放下書,走到窗邊,看著遠處的山巒,或者路邊的一棵小樹,然後突然會心一笑。那種感覺,就像是突然打通瞭任督二脈,整個世界的色彩都變得鮮活起來。作者並非在故弄玄虛,他提齣的很多觀點,雖然帶著哲學的思辨,卻又無比貼近生活。比如,他講到“順勢而為”,不是教你投機取巧,而是告訴你,理解事物的內在規律,然後與它和諧相處,纔能事半功倍。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它教會我,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保持一份清明,去感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蘊含無限智慧的自然之語。每一次翻開,都能有新的感悟,仿佛每一次都在與一位博學而又睿智的長者對話,他從不強迫你接受,隻是靜靜地分享,而你,則在不知不覺中,被他引導著,走嚮更深的理解。
评分拿到這本《周易自然觀》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期望,以為又是市麵上那種故作高深的“易學”解讀。然而,讀進去之後,我纔發現它簡直是一股清流!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但最打動我的是他那種對自然現象的敏銳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他不是在羅列“周易”的術語,而是在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甚至有點詩意的方式,去闡釋“易”如何體現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舉一動之中。比如,他講到“生生不息”的理念,並不是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通過描寫春天枝葉的萌發、鞦天落葉的輪迴,讓你真切地感受到那種生命力的湧動與循環。我尤其喜歡他關於“變化”的論述,他沒有將變化看作是混亂或無序,而是視為一種常態,一種萬物得以發展的根本動力。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認識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它不再是冰冷、機械的,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充滿瞭智慧。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章節時,停下來,去觀察身邊的植物,去感受風的流動,去聆聽鳥的鳴叫,然後發現,原來那些“周易”裏的道理,早已融入瞭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隻是我們過去沒有用心去體會。這本書,讓我對“易”有瞭更接地氣的理解,也讓我對自然充滿瞭敬畏和熱愛。
评分當我翻開《周易自然觀》時,我並沒有預設它會是一本多麼“高大上”的學術著作。事實也確實如此,它沒有賣弄學問,也沒有故作深奧。反而是以一種極其樸實、極其真誠的姿態,將“周易”的智慧,融入瞭對自然萬物的細膩描繪之中。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園丁,用最樸素的語言,為我們講述植物如何生長,河流如何奔騰,風如何呼嘯。但在這看似尋常的描寫之下,卻隱藏著深刻的宇宙哲理。他沒有直接告訴你“易經”裏的卦象代錶什麼,而是通過觀察自然中的“形”,去領悟“易”的“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變化”的闡釋,他並沒有將變化視為威脅,而是視其為生命力的源泉,視其為事物發展的必然。這讓我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不確定性,有瞭更平和的心態。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所謂的“易”,並非遙不可及的神秘學問,而是就體現在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舉一動之中。它教會我,如何去“看”這個世界,如何去“聽”這個世界,從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境變得更加開闊,對生活也有瞭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