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展示周易关于天道、地道和人道的自然结构,突破了把自然作为人的对立物的西方哲学传统自然结构,并且根据老子关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和道法自然的观点,揭示了自然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周易关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观点,阐述了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幽明和感通的关系等独特自然结构观。
其次,研究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以及生生谓之易的周易特有的自然演化观。
第三,探索了周易自然观的立象取义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做法是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周易自然观就是这样善待自然,顺其自然,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四,本书用独特的易象思维方式,演绎卦象结构和变化关系,尽解自然之易、立象尽意、卦爻符号转换、制器尚象、取象比类、变易为性、简易为用、交易为通、不易为宗以及为变所适、和谐论、地之道、灾异观、整体有机自然观等。
当代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两大潮流,使人类进入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周易赖以存在的经验科学基础和农耕文明的社会条件,周易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易学文化体系的核心是「天人同构」和「天人合一」,谋求周易自身的科学化去实现其社会化,把巫史文化变成哲理文化,以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建成现代易学体系,是历史的必然。
一、道法自然
二、两种存在
三、八卦取象
四、易象思维
五、唯变所适
六、和平发展与和谐社会
七、地之道
八、灾异观
九、整体有机自然观
结语
附录
推荐序
商宏宽先生关于周易自然观的力作,是对现代易学文化体系探讨的重要成果,希望引起更多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学术界的关注,以便推进现代易学文化的发展。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周易作为中国的系统哲学有独特的自然观。在历代众多的易学着作中,朱伯崑的《易学哲学史》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易学哲学的巨着。他把易学和哲学两大学术体系结合起来研究,深刻地揭示了长期被易术掩盖的有关易学的哲学本质,同时也为中国哲学找到了自己的源流。至此,易学哲学的自然观的研究就提上了研究的日程。
自然观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准密切相关;反过来又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
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部门进行孤立静止的科学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周易自然观是在古代形成的朴素自然观,经过历代易学的演变和现代易学的革故鼎新,成为独特的自然观。
商宏宽先生长期在自然科学的研究岗位工作,又谙熟周易的经典,有条件、有可能对周易自然观进行探索和研究。他研究了周易的自然结构及其演化,抓住周易自然观的取意、立象、设卦的核心内容,以易象的思维方式演绎卦象结构和变化关系,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充分展示了与西方自然观互补的周易自然观的独特内涵,以及现代社会对周易自然观的迫切需求。
本书首先展示周易关于天道、地道和人道的自然结构,突破了把自然作为人的对立物的西方哲学传统自然结构,并且根据老子关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和道法自然的观点,揭示了自然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周易关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观点,阐述了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幽明和感通的关系等独特自然结构观。
其次,研究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以及生生谓之易的周易特有的自然演化观。
第三,探索了周易自然观的立象取义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做法是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周易自然观就是这样善待自然,顺其自然,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四,本书用独特的易象思维方式,演绎卦象结构和变化关系,尽解自然之易、立象尽意、卦爻符号转换、制器尚象、取象比类、变易为性、简易为用、交易为通、不易为宗以及为变所适、和谐论、地之道、灾异观、整体有机自然观等。
当代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两大潮流,使人类进入工商文明和资讯文明的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周易赖以存在的经验科学基础和农耕文明的社会条件,周易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易学文化体系的核心是「天人同构」和「天人合一」,谋求周易自身的科学化去实现其社会化,把巫史文化变成哲理文化,以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建成现代易学体系,是历史的必然。
期盼广大易学工作者能顺应潮流、与时谐行地为现代易学文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丘亮辉
丘教授为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副院长
总序
田合禄
《易经》是什么?《说文》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说明「易」就是日月,《易经》讲的就是日月的运行规律,以及日月的运动变化,及其对自然界生物和人的影响,并阐述人顺从自然变化的道理。探讨日月的运行规律属于自然科学,由此产生的天文、历法、季节、气候、气象、物理、数学等都是科学,由此可知《易经》也应该是一本讲科学的书,不是讲迷信的书,研究《易经》,就是研究科学,因此,我们将这套丛书定名为《周易与现代科学研究丛书》。
《易经》的功能是什么?《系辞传》说「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原来《易经》的功能是讲生命科学的,讲一切事物的诞生、发展、壮大、直到其死亡。干为日,还为天;坤为月,还为地。所以《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彖传》还深入地阐发了干坤日月合德创生化育万物的特性,谓「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人有生命,动物有生命,植物有生命,一个国家、一个机关也有生命,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易经》可以用到万事万物之中,万变不离其宗。
日月运动,有时间,有空间,这一特性《易经》就用卦符来表示,故《易经》的卦都有时、空的特性,时空相结合研究就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特征,所以孔子研究《易经》之结晶产物——《易传》,不但强调「时」,也强调「位」,「时」就是时间,「位」就是空间,「时」「位」结合,就是时空结合,是自然科学的研究,不只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要把它从人文围墙中解放出来,放到自然科学中去考虑,就会知道孔子不只是一位教育家、哲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
日月运动有规律,有时间,这是一切推前和演后运算必须具备的条件。《易经》之卦是日月运动的代表符号,故用卦也能推知以前和演义以后。
再说孔子儒家,《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原来儒家主要是讲「阴阳教化」学说的,而「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所以孔子在《系辞传》中说「阴阳之义配日月」。羲和是个观天文制定历法的官员。由此可知,孔子研究《易经》的目地是「治历明时」,供民政之事用的,所以孔子《易传》处处都是体现出了科学精神。
《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古代科学着作,在历代易学研究者的科学阐释下,今天科学易已经形成,其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我们相信二十一世纪,科学易的研究将让《易经》重放科学光辉,古树将开新花。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周易”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易”的书。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甚至可以说是温柔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全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它没有直接告诉你“易经”里的某句话是什么意思,也没有生硬地灌输某个卦象的象征。相反,它更像是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如何去观察自然万物,如何在流水、山川、风雨、草木之间,捕捉到那份流淌着的、生生不息的“易”的规律。我常常在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放下书,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山峦,或者路边的一棵小树,然后突然会心一笑。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整个世界的色彩都变得鲜活起来。作者并非在故弄玄虚,他提出的很多观点,虽然带着哲学的思辨,却又无比贴近生活。比如,他讲到“顺势而为”,不是教你投机取巧,而是告诉你,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然后与它和谐相处,才能事半功倍。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它教会我,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一份清明,去感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蕴含无限智慧的自然之语。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感悟,仿佛每一次都在与一位博学而又睿智的长者对话,他从不强迫你接受,只是静静地分享,而你,则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引导着,走向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惊喜,是它将“周易”的智慧,与我对自然界的日常观察,进行了如此美妙的融合。我一直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喜欢倾听风雨的声音,但总觉得缺少一个可以将这些零散的观察串联起来的理论框架。而《周易自然观》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中蕴含的“易”的规律,比如,他如何从一滴水的蒸发、凝结,讲到宇宙的宏观规律;如何从一株小草的顽强生长,讲到生命力的不屈不挠。他的解读,充满了哲思,却又毫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我常常会在读完某个章节后,会立刻跑到户外,去印证书中的观点,去寻找那些“易”的痕迹。这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体验,让我觉得异常充实和快乐。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周易”的解读,更是对“生活”本身的解读,它教会我,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保持一份从容和淡定,如何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寻找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充实。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当我翻开《周易自然观》时,我并没有预设它会是一本多么“高大上”的学术著作。事实也确实如此,它没有卖弄学问,也没有故作深奥。反而是以一种极其朴实、极其真诚的姿态,将“周易”的智慧,融入了对自然万物的细腻描绘之中。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用最朴素的语言,为我们讲述植物如何生长,河流如何奔腾,风如何呼啸。但在这看似寻常的描写之下,却隐藏着深刻的宇宙哲理。他没有直接告诉你“易经”里的卦象代表什么,而是通过观察自然中的“形”,去领悟“易”的“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变化”的阐释,他并没有将变化视为威胁,而是视其为生命力的源泉,视其为事物发展的必然。这让我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有了更平和的心态。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所谓的“易”,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秘学问,而是就体现在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之中。它教会我,如何去“看”这个世界,如何去“听”这个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变得更加开阔,对生活也有了新的感悟。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易学”读物,不如说这是一本“人生哲学”的启迪之书。作者以“周易”为引子,却将触角延伸到了对生命、对宇宙、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他避开了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转而用一种极其贴近生活、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将“易”的智慧,化作一种能够指导我们生活、化解困惑的指南。我最欣赏的是,他在书中并没有把“周易”神化,而是把它还原成一种观察世界、理解万物运行规律的工具。他教会我们,如何像自然一样,顺应时势,不强求,不固执,在变化中找到平衡,在得失中保持平和。读这本书,我常常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很多问题,在读完某个章节后,突然豁然开朗。他关于“阴阳平衡”的论述,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让我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去化解它们。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心灵的洗涤和升华。我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翻开它,重新汲取力量,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评分拿到这本《周易自然观》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期望,以为又是市面上那种故作高深的“易学”解读。然而,读进去之后,我才发现它简直是一股清流!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但最打动我的是他那种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他不是在罗列“周易”的术语,而是在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甚至有点诗意的方式,去阐释“易”如何体现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之中。比如,他讲到“生生不息”的理念,并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通过描写春天枝叶的萌发、秋天落叶的轮回,让你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生命力的涌动与循环。我尤其喜欢他关于“变化”的论述,他没有将变化看作是混乱或无序,而是视为一种常态,一种万物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它不再是冰冷、机械的,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智慧。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章节时,停下来,去观察身边的植物,去感受风的流动,去聆听鸟的鸣叫,然后发现,原来那些“周易”里的道理,早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是我们过去没有用心去体会。这本书,让我对“易”有了更接地气的理解,也让我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