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人际间的隔阂,避开人际沟通中误解的「暗礁」。
▼许多时候,词不达意、不擅长表达是误解产生的原因。
▼锻鍊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是避免误解的基础。
我们想要说的意思,在对方听来,却可能是别的意思。
有人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或结交朋友中,最大的烦恼是被别人误解。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如果说人际关系本来是一条水流畅通的小溪,误解则是致其不再欢畅的「暗礁」。
被人误解确实是痛苦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人生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真正不被人误解或误解别人的情况恐怕是没有的。即使双方都很努力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正意图,还是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发生误解。
有些误解是由表达不准确造成的。二十世纪八○年代初,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到伊朗,希望通过中间斡旋,争取美国人质的获释。抵达德黑兰后,他第一时间通过伊朗国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发表讲话,但是翻译成波斯语后意思却错误地变为「我此行的目的,是以爱管闲事者的身份找到有损于你们原则的办法」。此番讲话播出不到一个小时,愤怒的伊朗人就用石头砸了瓦尔德海姆的车,结果导致他在伊朗的努力严重受挫。
还有许多误解是由人的思维特点造成的。一些对人脑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人的大脑只能逐字逐句地理解对方表达的思想。而每一个人头脑当中都会有一个假定,就是同一顺序或者时间出现的表达内容,必然在逻辑上存在某种联系。在对话过程当中,无论你事先有无说明,他或她大脑里的雷达都会自动开启,逐一扫描你的话语——或者关注开头和结尾(注意力容易涣散者),或者捕捉关键词(律师较为常见),或者根据音调高低和语气(女性尤为多见),然后从中寻找和总结共同点,对你的一大段话提炼出当中的逻辑关系。就像在水里拉起一张大网,将网里的水都漏掉,剩下的「鱼」,就是他认为重要或者关键的资讯。然后,他把打上来的「鱼」——你所要传达的资讯,贴上自己事先已经设计好的逻辑标签,归入到同一类当中去。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理解力和资讯系统千差万别,因此很少有人能够对你的表达作出完全正确的解读,正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结果,我们想要说的意思,在对方听来,却可能是别的意思。
此外,沟通中的误解还有许多种原因,比如,身体语言的误读、文化背景的差异、不为对方着想、知识水准的不对称、对语境缺乏了解,缺少足够的反馈等。
那么,我们在沟通中怎样预防误解的产生呢?其实,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自己说话准确些,考虑周到些,行事大方些,就可能会避免许多误解,也避免了由于误解产生的委屈、伤心、焦躁……
本书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书中比较全面地列举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误解情况,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阐述了避免这种误解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的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会明白地表达。许多时候,词不达意、不擅长表达是误解产生的原因,因此,锻鍊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是避免误解的基础。
二,沟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品质。参与沟通的双方,应该事先树立某些正确的沟通态度,才不容易使对方产生误解。
三,还需要了解一些人情世故。在许多情况下,只有了解一定的人情世故,才能跟对方达到默契和共鸣。
虽然把话说明白和听明白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阅读本书,可以帮助你避开人际沟通中误解的「暗礁」,使你听得更加清楚,说得更加明白,消除你与他人之间的隔阂,实现真正的心的交流。
作者简介
阮洁初
心理学硕士。心理谘询师,特约电台主持人、职场培训机构的客座讲师、热衷慈善、喜爱插花、做手工。
第一篇 零误解沟通需要掌握的表达技巧
一.语汇丰富,用词准确 17
二.一个错字,谬以千里 21
三.成分缺失,指代不明 25
四.对外行人,莫说「行话」 28
五.口头之禅,不能滥用 32
六.合乎逻辑,富有条理 35
七.开门见山,结论在先 39
八.说话啰嗦,云里雾里 42
九.提纲挈领,概括几条 45
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8
十一.语义模煳,莫名其妙 51
十二.话有歧义,理解错位 55
十三.列出资料,客观清楚 59
十四.举个例子,「原来如此」 61
十五.简单事物,打个比方 64
十六.语序不同,感觉迥异 67
十七.适当停顿,把握节奏 69
十八.根据目的,调整语速 73
十九.音量语调,高低适度 77
二十.表情动作,辅助表达 81
二十一.说给他听,亮给他看 86
第二篇 零误解沟通需要具备的心理品质
一.「乔哈里窗」,导致误解 91
二.「传播扭曲」,资讯变形 95
三.态度明确,免费思量 99
四.公开透明,不易误解 103
五.别学「知了」,听半截话 105
六.耐心倾听,鼓励他说 108
七.及时回馈,确认听懂 112
八.气氛轻松,让他敢说 115
九.寻「关键字」,察对方意 119
十.理解话语,不离「语境」 121
十一.避免「投射」,设身处地 125
十二.个性不同,方式各异 129
十三.风俗不同,看法悬殊 133
十四.秀才遇兵,怎样说清 136
十五.对方处境,话语背景 140
十六.情绪波动,妨碍沟通 145
十七.「PAC心态」,巧妙对应 150
十八.别为争辩,迷失目的 153
十九.驱除「成见」,就事论事 157
二十.「循环论证」,猜疑所致 161
二十一.亲眼所见,未必为实 166
二十二.资讯不足,勿下结论 169
第三篇 零误解沟通需要了解的人情世故
一.听人说话,察其情绪 175
二.听人说话,察其动机 178
三.观察动作,知其心理 182
四.应酬话语,不必当真 187
五.听懂绕弯,解其真意 191
六.听出试探,谨慎作答 195
七.话中带刺,是否不满 200
八.编造借口,实为拒绝 203
九.一箩筐话,实为宣洩 209
十.形象符合,不致误解 212
十一.不合身份,令人猜忌 216
十二.转换场景,调整情绪 220
十三.礼貌不周,影响关系 223
十四.时机不对,对方不听 226
十五.涉及多人,出口谨慎 230
十六.感知气氛,随机应变 234
十七.说还是写,要看情况 238
十八.电子邮件,独特规则 241
十九.手机简讯,最「短平快」 246
二十.只说半句,引人猜想 252
二十一.知他痛处,不「误伤」他 256
二十二.评论对方,勿作比较 261
二十三.得意之时,切勿炫耀 263
二十四.显示聪明,易遭人嫉 266
二十五.劣质玩笑,容易伤人 269
二十六.勿显鬼祟,光明正大 272
二十七.丑话先说,事后无怨 276
二十八.传播闲话,惹一身骚 279
二十九.安慰别人,勿显怜悯 282
三十.嘴说不清,暂避锋芒 287
三十一.相处太近,易生嫌隙 291
三十二.平时诚信,不令人疑 294
三十三.平时融洽,沟通顺畅 297
第一篇
零误解沟通需要掌握的表达技巧
一.语汇丰富,用词准确
不学无术的山东军阀韩复榘曾在某大学发表过一次笑话百出的演讲。他说:「今天到会的人十分茂盛,敝人实在很感冒。你们都是大学生,懂得七八国的英语。我不懂这些,今天是鹤立鸡群了。」
这里,他把描写植物生长繁茂的词语「茂盛」用来形容人「多」,把疾病术语「感冒」用来代替表示情绪的概念「感动」,把语种之一的英语说成「七八国的英语」,并把表示超凡出众的「鹤立鸡群」用来表示谦虚,真让人忍俊不禁。
韩复榘之所以闹出这些笑话,是因为用词不当,具体来说,是不清楚「茂盛」、「感冒」、「英语」、「鹤立鸡群」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说话者要让他人理解和接受所讲的内容,在选用词语表达概念时,就必须做到明确清晰。西班牙着名作家巴罗哈说过:「使用语言最应该注意的是准确和清晰,其次才是文雅。」
二○○九年,全世界爆发了A型H1N1流感,起初叫做「猪流感」,但是专家称:「这并不是由食物引发的疫情,称为猪流感并不准确。我们要向公众说明食用猪肉不会感染这种流感,这很重要。」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代理主任贝塞尔说:「公众中相当一部分人对猪流感存有误解。这种误解无益于猪肉生产商与食用猪肉的消费者,同样也对那些想知道疫情传染源的人无益。」
可见,名称的不准确可能造成多大的误解和消极影响。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如有人的说「恢复疲劳」,本来应该讲「消除疲劳」,或是「恢复健康」都可以,但「恢复疲劳」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原来是疲劳,现在不疲劳了,要再恢复到疲劳状态」,这显然不是说话者的本意。
那么,我们运用语汇,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呢?
(一)语汇丰富
要想表达准确,必须具备丰富的辞汇。福楼拜曾告诫人们:任何事物都只用一个名词来称唿,只用一个动词来标志它的动作,只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如果讲话者辞汇贫乏,说话时即使搜肠刮肚,也决不会有精彩的谈吐。
这本书《零误解沟通》我断断续续地读了不少时间,它所提出的理念,着实让人反思。我一直以为,真诚坦率是沟通的最高境界,但这本书告诉我,有时候过于直接,反而会造成伤害。作者在书中强调的“情境意识”和“换位思考”,是我之前非常欠缺的。我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去沟通,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和所处的环境。比如,在工作场合,我可能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对同事的态度比较冷淡,导致对方误以为我在针对他。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不满时,也需要顾及对方的感受,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书中一些关于“同理心”的练习,我试着去运用,去想象对方的处境,去感受他们的情绪。这让我在与人交往中,变得更加敏感和体贴,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摩擦。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更加成熟和细腻的沟通指南。
评分《零误解沟通》这本书,我大概读了一半了,整体感觉非常……嗯,怎么说呢,它提供的那些方法论,我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了一下。比如,在和家人讨论周末计划的时候,我试着去复述对方的话,然后询问我的理解是否准确。有那么几次,确实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争执,感觉挺有效的。但也有一些时候,感觉对方并没有完全听懂我的意图,或者说,即使我复述得很清楚,对方依然固执己见。这让我有点困惑,是我的复述不到位,还是沟通本身就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书里讲到“积极倾听”,我确实努力在做,但有时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对方的言语带有攻击性的时候。我总觉得,要达到“零误解”,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对自身情绪的深入剖析。书中一些关于非暴力沟通的例子,我反复看了几遍,感觉理论上说得通,但实际操作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我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还需要更多的“实战”来检验这些理论。我还在努力,希望通过不断的练习,能让自己的沟通更顺畅一些。
评分我不得不说,《零误解沟通》这本书,它真的打开了我对人际交往的一个新视角。我一直以为,只要我说得清楚明白,别人就能懂。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说得清楚”和“被理解”之间,还有着巨大的鸿沟。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如何识别和回应对方的情绪,这一点对我这个平时不太擅长察言观色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开始尝试在与同事的交流中,留意他们语气和表情的变化,并试着去理解他们话语背后的感受。例如,有一次,一位同事在反馈我的工作时,语气显得有些急躁,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解释,而是先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地方处理得不太好,有点担心?” 结果,对方的态度立刻缓和了很多,也更愿意和我探讨解决方案。这让我觉得,原来表达理解,比单纯地辩解和解释,更能打动人心。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让我看到了许多自己曾经犯过的“沟通错误”,虽然有些尴尬,但确实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机会。
评分《零误解沟通》这本书,它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沟通其实是一门精细的手艺,需要技巧,也需要耐心。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把话说清楚了就行,至于对方怎么理解,那是他们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沟通是双向的,我需要主动去确保我的信息被准确地接收和理解。书中关于“反馈机制”的阐述,对我很有启发。我开始在一些重要的工作汇报中,加入“请您总结一下我刚才提到的关键点”或者“您对这个方案有什么疑问吗?”这样的环节。一开始,这样做会感觉有些刻意,但慢慢地,我发现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暴露那些我忽略或者对方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从而避免了后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书里还讲到如何处理冲突,我尝试着在争论中,先去理解对方的立场,而不是急于反驳。虽然有时真的很难做到,但效果确实比我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要好得多。
评分翻开《零误解沟通》这本书,我首先被它那种理论体系的严谨性所吸引。作者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层层递进地剖析了沟通中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系统性地去解决它。书中关于“假设”和“认知偏差”的部分,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常常会在脑海中预设对方的想法,然后根据我的预设去回应,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必须放下自己的“先入为主”,真正地去倾听对方,去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我尝试着在与客户沟通时,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并且在关键信息传递后,主动询问对方的确认。虽然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比较“硬核”的客户,他们不太愿意配合,但总体来说,这种做法确实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失误,也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书中的一些图表和模型,也很直观地展示了沟通的流程和关键节点,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