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陪伴,是改造孩子的唯一之道!
超人气育儿部落客 梁小桥
点阅率超过200万人次
一个知性智慧的女人
一个文笔犀利的专栏作家
一个把孩子当做事业的妈妈
和你倾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和你一起品尝为人母亲的幸福滋味
和你踏上快乐开心的亲子旅程
专文推荐
亲子教育作家 彭菊仙
全家盟十二年国教民间办公室执行长 谢国清
作者简介
梁小桥
现为电子工程师,也是八岁男孩的妈妈。为知名亲子週刊撰稿人,同时也是最善于利用游戏与孩子沟通的教养专家,着有《越玩越专注》和《玩出好头脑》等书。
作者的孩子铁锤,一岁就会识字,两岁可独立阅读幼儿杂志,四岁发表童话,曾被多家电视台报导採访,并曾担任幼儿频道的主持人。
作者为了给铁锤一个快乐的童年,陪伴孩子一起长大,曾经当了三年的全职妈妈。孩子两岁的时候,她开始创作以孩子为主角的童话,陆续在各幼儿杂志上发表。
Chapter1 孩子是一颗神奇的种子
Chapter2 识字是件很简单的事
Chapter3 牵着我的手的你的手
Chapter4 外面的世界——幼稚园
Chapter5 柔软地面对孩子的问题
Chapter6 童话般的母子关系
Chapter7 孩子的爸爸,我们要一条心
推荐序
彭菊仙(亲子教育作家)
我自己是文科的妈妈,但是教养男孩,却将我的触角伸向理性科学思考的范畴;而作者是位工科妈妈,却带出文艺全才小青年。
用心陪伴——确实是改造孩子的唯一之道!
所谓「量变」产生「质变」,但质与量兼具的陪伴,不仅能彻底激发孩子的潜能,更是父母重获新生的契机。这本书是有心陪伴孩子的父母的最佳蓝本,特别是新手父母,从怀孕到早期教育,不论稳定孩子心性、拓展其智能,只要跟着作者的脚步,必能掌握教化孩子的先机。
导读
用什么样的顺序让孩子识字?
很多妈妈想在家里教孩子识字,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教,该从哪里入手,是不是要像我们小学学国文的顺序一样,先把注音符号都学完后,然后再从笔划简单的开始学起呢?
.学识字要先学注音吗?
在教铁锤识字之前,我犹豫了很久,是不是要先教他学习注音呢?以前小学生上国语课的时候,都是先学注音,以后才逐渐地学习文字。我是不是也要先教铁锤注音呢?考虑了很长时间以后,我还是决定不让铁锤学习注音,而是直接学习文字。
因为学习注音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中文,如果我们可以认识中文,并且会读它的发音,那么我们完全没必要学习注音。而且在我看来,教孩子学习注音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那就把这项艰难的工作,留给经验丰富的幼稚园老师来做好了!
.学习阿拉伯数字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会有天上掉下来的礼物,想要有一个让大家都称赞的孩子,妈妈就要在背后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铁锤在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准备了一些巴掌大小的彩色卡片,上面的内容有鸭子、饼干、鞋子、蝴蝶、草莓、花朵等色彩鲜艳的画面。
你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会先选择认识图片,而不是先识字呢?因为卡片上的内容、形状各异,而且颜色对比度强,给孩子的视觉神经带来的刺激较大。
我用宽的透明胶带贴在卡片的四周,并固定在铁锤视线能够看到的地方,例如床头、饭桌。因为小孩子会用手去抓卡片,时间久了,卡片总会被他弄破。然后,我会指着蝴蝶的图片大声地对他说:「蝴蝶」,同时做出飞翔的样子。时间久了,如果我说:「蝴蝶」,铁锤就会迅速地爬到「蝴蝶」卡片的旁边,并张开手臂。
其实对于铁锤来说,最初的认识卡片是简单的反射动作,但是练习的次数多了,他对图形的认识就会更快而准确。等到他能够熟练卡片后,我就用月历上那些大的数字替换以前的卡片,让铁锤开始接触阿拉伯数字。
由于有了认识卡片的基础,他认起数字来相当轻松。记得他一岁多一点,铁锤会开始发一些简单的音节,这时已经能够蹒跚着走到「8」的地方,说「8、8」,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就像盛开了一朵花一样美好。
铁锤十六个月时,他已经熟练地掌握十个阿拉伯数字。我发现铁锤掌握阿拉伯数字的速度很快,所以我大胆地想:是不是可以教他中文字了呢?
.那些象形文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都会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在于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所以,我们想让孩子识字,首先要把国字的神奇和趣味展示给他看。我们看那个「雨」字,最开始的时候,人们画了一片乌云和几点雨滴来表示,慢慢地把这下面的雨滴变成了四滴,乌云变成了一条横线,又刮来了几阵风,变成了现在的「雨」字。
每一个国字都有一个独特的演变过程,都是一幅趣味的图画。当你把这个过程描述给孩子以后,我相信小孩一定会在内心里发现,原来学习国字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从此就爱上学习国字。
铁锤对文字和韵律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觉,这种亲近感也让他在后来识字的路上异常顺利。
在教铁锤认识文字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赞叹我们祖先发明的文字,许多字是那么相像,却又多少有一些不同。因为中文字是图画,所以出现在铁锤眼里的文字就是一张张的图片。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我让铁锤看的是图片,而不是看中文字。
但是应该从哪些文字开始教,让我花费了很多脑筋,想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先从笔划简单的文字学起,例如「上、中、下」,然后再学他身边常见的物品,例如「桌、椅、床」,经过一段时间再学形容词,如「红、快乐、生气」等等。
自从确定了学习计画,我们便开始了快乐的识字之旅。
当铁锤上大班后,发生了几件事情,挑战了我的教育理念。我一直告诉铁锤不能打人,因为打人是野蛮人的行为,我们是文明人,拒绝使用野蛮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班的时候,如果铁锤被小朋友欺负了,他通常都选择去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解决。当然这种情况很少发生,铁锤比较乖巧,从不惹事生非。
可是,升入大班后,班里有个叫博博的小男孩,总是欺负铁锤,无缘无故地把铁锤的铅笔盒摔坏,还把铁锤的画,故意揉得巴巴的。每次铁锤和他讲道理,虽然他会承认自己做错了,但是下次还是再犯。看着铁锤回家后气唿唿的样子,我知道,我一直以来的教育方法出现问题了。想了很久后,我决定让铁锤学会打架,我告诉他做事情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对方是文明人,我们就用文明人的方法和他讲道理,如果是野蛮人,他当然不能接受文明人的方法,所以我们只能用野蛮人的方式和他互动了。
我知道以铁锤的体格,和同龄的小孩打架没办法占上风,但是不能让他放弃了反抗的权利。铁锤说,老师不许我们打架,但我告诉他,老师喜欢会自己解决问题小孩,不喜欢总是在告状的小孩。后来的几天,我一直在观察铁锤,还好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其实,我心里还是很排斥小孩打架。有一天,铁锤回家,他和博博打起架了,因为博博想要下铁锤包上的吊饰。铁锤不肯,用身体护着书包,博博就像以前一样,上前打他。
铁锤说,他拿着书包就向博博冲过去,和他打起来了!我问他,后来怎样,他说博博就停止了,还朝着他笑。原来,小孩子也会欺善怕恶。其实,不需要打到头破血流,只要有反抗的意识,对方就会害怕了。我问铁锤,老师是否因为打架而骂他,他说老师没看到。但我知道若是老师看到了,只要不会太过分都不会阻止,毕竟他们是大班了,孩子必须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为小学做更好的准备。经过这件事情,我明白教育小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
我在书店偶然看到一本叫做《时光的织布机:历史事件的蝴蝶效应》的书,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像是一幅古老的挂毯,上面绣满了各种历史符号。我平时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很有兴趣,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一些孤立的事件,很难理解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将历史事件比作织布机上的丝线,讲述了看似微小、偶然的事件,是如何通过复杂的因果链条,最终引发了巨大的历史变革。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例子是,作者分析了某个古代小国的统治者的一次任性决定,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一场波及整个大陆的战争。他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展示了权力、野心、机遇和意外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历史的走向。书中的语言非常流畅,叙事性也很强,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在考证方面做得也很扎实,引用的史料都非常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看待历史的新维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承载着无数过去事件的沉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历史观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也对“巧合”和“必然”在历史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打算再仔细阅读一遍,把里面的一些关键事件和理论梳理清楚。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叫做《星辰的低语:宇宙奥秘探索之旅》的书,这本书的封面是一片深邃的星空,闪烁着无数光点,让人心生向往。我一直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但总觉得科学书籍太过枯燥,难以入手。这本书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诗意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作者没有用晦涩难懂的科学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宇宙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黑洞的描述,作者将黑洞比作宇宙中的“吞噬者”,并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解释了它的形成过程和对周围时空的影响。书中还探讨了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是否存在地外生命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话题。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流畅,充满了哲学思考,让人在惊叹于宇宙的宏伟壮丽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这本书的配图也非常精美,那些令人震撼的宇宙星云、星系图片,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宇宙的敬畏之心又增添了几分,也对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甚至开始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计划着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评分我近期读完了一本名为《自然疗愈:身心健康的绿色处方》的书,这本书的封面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宁静而治愈的感觉。我一直相信自然的力量,但现代生活的压力常常让我感到身心疲惫,迫切地需要一些能够回归本源、舒缓心灵的方法。这本书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指导。它并非一味地推崇某种特定的治疗方式,而是从多个层面,阐述了如何通过亲近自然来改善身心健康。书中详细介绍了许多简单易行的自然疗法,比如园艺疗法、芳香疗法、森林浴,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自然疗愈的效果。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真实的案例,讲述了人们如何在与自然的互动中,逐渐摆脱疾病的困扰,重拾身心平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接地气”的讨论,作者解释了为什么赤脚走在草地上、接触土壤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这让我对一些古老的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和、温暖,读起来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绿意的空间。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健康的指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引领,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倾听身体的声音。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更加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自然元素,比如在阳台上种一些植物,或者在周末去公园散步,这些小小的改变,确实让我感到身心更加轻松。
评分我最近在书店里闲逛,偶然翻到了一本叫做《心智游戏:解锁大脑潜能的奇幻之旅》的书,封面设计得很有吸引力,上面画着一些抽象的线条和大脑的图像,看起来就很有探索性。我当时刚好有点空闲时间,就随便翻了几页。这本书讲的内容我之前接触得不多,主要是关于如何通过一些思维训练和练习来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比如记忆力、专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些小故事、案例分析,甚至是一些趣味性的谜题来引导读者去思考。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里面讲到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结合应用,作者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先从多个角度思考,再聚焦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书中提供的练习方法也比较多样,有的是需要动笔的,有的是需要冥想的,还有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的。虽然我只翻了几页,但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也很有趣。我当时就想,如果能把书里的这些方法坚持下去,也许真的能让我的大脑变得更灵活,思维也更敏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轻松幽默,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感觉作者是在和读者朋友们聊天,分享他的独到见解。我那天没有立刻买,但这本书的画面和概念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决定过几天再回去把它买下来,好好研究一下。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名叫《味蕾的旅行:世界美食地图》的书,这本书简直太棒了!我一直是个对美食充满好奇心的人,但平时的工作生活很忙,很难有机会亲自去世界各地品尝当地的特色菜肴。这本书就像一张精美的世界美食地图,带领我进行了一场舌尖上的奇幻冒险。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从亚洲的香料到欧洲的精致烹饪,再到南美的热情风味,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诱人的描述。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特色菜肴的名字和做法,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这些食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故事。比如,我读到了关于法国蜗牛的起源,了解了意大利面酱的千变万化,还惊叹于日本寿司的匠心独运。作者还推荐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旅行小贴士,比如如何在当地寻找地道的餐馆,如何与当地人交流点餐,甚至是如何辨别食材的新鲜度。这本书的配图也非常精美,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图片,仿佛能勾起你味蕾最深处的记忆,让你恨不得立刻就飞过去品尝一番。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食物与情感”的探讨,作者认为,很多食物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承载着情感、记忆和归属感的重要载体。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又丰富了很多,也对即将到来的旅行充满了期待。我甚至已经开始计划,下次去某个国家,一定要按照书中的推荐,去品尝那些最地道的美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