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不少人觉得,年轻人只是「爱讲话」,言不及义,总是「我想...」、「我要...」,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相对地,大人吗,就是爱说教,只会扣上一顶「我是为你好...」、「你以后长大就知道了...」之类的大帽子,就要孩子乖乖听话。是这样吗?或许是,但也可以不是。
跨世代沟通的问题,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难。大人拿出诚意先改变自己,这世代的年轻人并不上个世代傻,慢慢也会渐渐变得不一样。
在许多学生、家长忧心「毕业即失业」、企业常叹找不到可用人才的时代,这是一个由学校扮演桥樑的故事,让学生、家长、老师、企业能够彼此对话。透过书中的精彩案例,教你如何跨世代沟通,无论你是学生、家长、老师、企业,都能学会如何跟不同世代的人和谐共处。
作者简介
柳林纬
交通大学传播研究所硕士,技职教育电子科系出身,曾获得台湾区技艺竞赛视听电子组银牌,主要经历为资深电子资讯与科技类媒体新闻工作者,着有《OUTLOOK 97的使用艺术》(资讯人文化)等书,并译有《计算机概论 2011》(培生教育出版)、《电子商务》(普林斯顿)、《计算机概论 2013》(高立图书)等大专教科书,其报导、专栏与译作等文章散见于各大相关专业媒体,亦曾多次受邀採访全球各大资讯相关展览以及世界知名科技厂商。
赵如玺
大学专攻历史,硕士学习大众传播,曾任广告、杂志出版媒体产业,现任资深文字工作者。
以编辑、企划、採访、撰文为职,以摄影、绘画、设计、美食为志。
发表过的文章、出版过的书籍,跨足多元领域,如传记、旅游、美食、设计、艺术、产业等。
「借着每一个採访过的人、每一个亲访的地域、每一次体验过的事件,成就一块块抽象图案,拼组出眼底下的大千世界,以文字爬梳一则则人生的蒙太奇。」
序
我是当了校长以后,才开始学怎么当校长的!/武东星・大叶大学校长
前言
把学生教好,事在人为/赵如玺
第一部:资深工作者给社会新鲜人的建议
台明将企业总经理林肇睢
不必以特别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要给年轻人舞台/柳林纬
奇想创造执行长谢荣雅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年轻与资深的最大分野/赵如玺
怡利电子副董事长陈钖尧
愿意学习、愿意接受挑战,就不怕找不到工作/柳林纬
果舖创意创办人林进昇
重视专业态度,让自己成为喜欢付出喜欢学习的海绵/柳林纬
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
把年轻人的创意和活力引导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向/柳林纬
第二部:当大人愿意尝试改变
危机处理
用相同的工具说话,积极回应才能逆转胜/赵如玺
自我行销
用自己的资源满足对方想要的/赵如玺
正面冲突
发现有错立刻改/赵如玺
错误管理
让孩子在做中发现问题/柳林纬
临场反应
以实际体验取代口头讲解/柳林纬
国际视野
人文为主、语言为辅,年轻人才能看见世界大局/柳林纬
说服改变
大人也需要激励/赵如玺
行为管理
先交心,再教心/赵如玺
互动式领导
上课玩真的,下课跟学生一起玩/赵如玺
面对竞争
带孩子提早上「战场」/赵如玺
设定方向
相信他,他就能改变世界/赵如玺
承担责任
教孩子认清自己的本分/赵如玺
心灵成长
以社团活动取代说教/赵如玺
第三部:梦的起点:写给三十岁的自己
重新遇上十八岁的自己/邱雅韵
三十岁的你,记得我们有约!/高玮鸿
年届三十的我,可符合这名字的期许?/柯景昀
三十岁的妳,是否已实现对自己的承诺?/潘姿伶
三十岁的我,是否依然拥抱热情如昔?/吴明兴
选书缘起
大学不能只谈生意经!学校是办教育的地方,但在教育制度中,大学老师却是各级学校中,唯一不必修教育学分的人,但他们面对的学生,是半个大人、也是半个孩子。一般的观念是,学校就是这个样子,加上「教授大、学生小」的不对等关系,常会忽略学生的需求,遇到要改变时,学校的反应往往是「因为学生怎样,所以不能这么做!」跨世代的沟通,这样可行吗?
社会早已走向多元,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背后都有不同的家庭、文化等因素,影响每个人的认知与行为;看似一对一的互动,其实是跨世代、族群的沟通,一些传统的观念或作法,都必须有所改变。透过大叶大学的经验分享,希望可以提醒做为师长的「大人」们,在感叹年轻人很难沟通的时候,也应该反求诸己,先尝试改变,就可以发现,原来孩子也会不一样!大叶做到了,如何做到的?
前言
大学不能只谈「生意经」
在台湾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各级学校老师中,只有大学老师不必修教育学分。当然,大学老师的角色,跟中、小学不同,但怎么教学、怎么跟学生相处,还是有方法可以做得更好,其中的关键就是「沟通」。
老师跟学生是这样,学校与老师、家长、学生之间,也都是如此。尤其,当社会早已走向多元,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背后都有不同的家庭、文化等因素,影响每个人的认知与行为;看似一对一的互动,其实是跨世代、族群的沟通,一些传统的观念或作法,都必须有所改变。
心中传来改变的声音
自从二○一○年十月接任大叶大学校长、担任第六任校长开始,武东星心中就有一股「要开始改变」的声音,催促着向前。
武东星回顾自我的人生里程,几乎与学校、教育脱不了关系。大学时期,担任家教及补习班老师,研究所阶段于五专任教,当年完成博士学位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会走上教职之路;然而,他的论文指导教授李明逵老师提醒,若是缺乏产业界的实质经验,将来如何教导学生和产业接轨?
这番话,促使武东星先到工业技术研究院服务,再返回大学任教。一路历任工业技术研究院光电所(与电子所合併后称电光所)课长、虎尾科技大学电机资讯学院院长、中兴大学材料系主任和工学院副院长、大叶大学董事会董事等职务,训练出他在教育行政管理的完整资历。
不仅如此,在产业的经历,也让武东星观察到,不论是研究中心或是学校,都有与业界脱节的情况。因此,接任大叶大学第六任校长后,他就把重心放在协助师生在产学交流与产品开发发展上。
或许是长久一直浸淫在教育中,让武东星对于教育有着一种理念与期待。大学,是办教育的地方,要发挥教育的功能,遇到学生的抱怨就要想办法并予以改进,不能因噎废食。一般的观念是,学校就是这个样子,加上「教授大、学生小」的不对等关系,常会忽略学生的需求,遇到要改变时,学校的反应往往是「因为学生怎样,所以不能这么做,」成为改变的种种阻碍。
大学不能只顾经营
虽然这是武东星第一次做校长,但他认为,一所大学,不能只顾经营,大学的目的是把学生教好,一切「事在人为」。
所幸,在接任大叶大学校长之后,大叶的表现如同天蚕蜕变,于国内、国际都创造出许多杰出的成果。
在学术研究方面,据台湾ESI论文统计,大叶工程领域进入世界前百分之一(以论文被引用次数计算);而WOS论文统计,也显示出大叶的机械学门、农学类、材料类、生物及免疫类等领域,已蓄积相当的研究能量。
学生的学习表现更是优异,国际比赛屡获佳绩:德国红点(RedDot)设计、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莫斯科俄罗斯阿基米得国际发明展、义大利国际发明展、日本国际微机构竞赛、韩国首尔女性影展殊荣,在在印证国际间的学术研究及专业表现,备受肯定。
随着台湾近年来努力推动大学国际化的潮流,大叶大学更拔得头筹,荣登二○一一年全球绿色大学排行(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亚洲地区受评学校第一名、世界第十六名,在四十二个国家、一百七十八所大学的竞逐中,脱颖而出。
历年来,第一至十五名都是由欧、美高知名度学府,如:英国诺丁罕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康乃尔大学等囊括,大叶大学能打败众多世界名校而名列十六,实属不易。成为全台及全亚洲第一名的绿色大学,展现出大叶大学「绿色思维蓝图三部曲」:绿色生态营造、绿色生活经营、绿色生命教育。
近年来,大叶大学的办学绩效也展现非凡气势。连续两年的大学指考达到罕见的满招记录。在大学竞争激烈、少子化世代,学生人数由九千人成长为一万一千多人,可说是逆势成长。
大叶如同脱胎换骨,校务更是蒸蒸日上。日前获教育部教学卓越计画核定,一○二至一○三年补助经费高达新台币一亿元,最新揭晓的二○一三年西班牙Webometrics 世界大学网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结果,大叶大学的全球排名又在大幅进步七十四名后,跃升至第一五三二名,在超过两万一千所参与评比的国际高等学府中,由二○一二年的「全球前百分之八」一举向前跨进至「全球前百分之七」的领先地位。
在师生的努力下,大叶的优异表现也让武东星荣获亚洲最佳商管学院奖「教育卓越贡献奖」,成为第一位获得奖项的台湾校长,让师生皆引以为傲。
了解需求才知道该怎么做
对一所大学来说,能够有这样的成果,不是校长自己一个人的贡献,最主要还是来自于学校师生愿意反映自己的需求,以及诸多同仁的配合。
当然,做为校长,必须採用一些方法,来达到改革的目的。像是自上任后,武东星一方面在校园中进行走动式管理,观察思考师生需求,另一方面也透过学生的电子邮件(E-Mail),了解大家的问题与意见。
大叶的校长信箱不是虚设,学生可以直接写信给我,透过跟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接到信件后,武东星会排时间跟学生面对面谈话,也会问学生:「可不可以把电话留给我?」希望让学生感受到校方对学生意见的重视。
「我不是校长,学生才是校长,」武东星常说,要「以学生为本体,让学生一同治校。」学生勇于表达意见,学校则会依其建议来调整,这么做会让学生明白,找校长是有用的,也比较有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决定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其实,与同学的互动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作法。譬如说,有时武东星会在晚上去学生社团看他们练习,学生还会惊讶地说:「校长,你怎么来了!」透过平日练习时给予他们鼓励,比到了期末表演才出席更重要。
也因为与学生互动多,才有机会在生活中发现他们的需求。以宿舍来说,全面装置Wi-Fi,让学生与时代接轨,住宿安全更通过教育部认证,未来,还将全面实施「住学合一」,每栋宿舍都将有一个书院空间。另外就是让很多学校头痛的交通问题,学校实施两年且十分成功的525交通专案与五车共构,其实就是为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更因此获得一○一年度获教育部评鑑为大专组唯一「金安奖」。
再则,在校园环境中,改造被戏称为「好汉坡」的连续陡坡、建造户外无障碍景观电梯等,都是为了让学生生活更便利。此外,大叶大学是山坡地形,各单位办公室分处不同地方,学生要办停车证、毕业证书等,得山上、山下跑。因此,学校决定将师生最常接触的单位放在同一个地点,设置联合办公室,只要「One Stop」,学生就可以处理好所有程序,并且透过「家户联防」相互监督,提升行政效率,让员工提供有品质的行政服务。
当校长,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在处理小事,可是小事若不处理就会变成大事;学校的每件事都跟校长有关系,面对学生、家长的反应、教育部的诉求,脚步要很快,很快要予以回应。
办一所值得感谢的大学
有些大学校长会问:「为什么大叶可以做得到?是不是媒体曝光多、学校交通变好?」其实,这些只是有形的结果,而在武东星心中思索的,其实是「少子化时代,如何治校?」,也因此,设定了「唸大叶,好就业,就好业」的教学目标,「要办一所让家长感谢的大学!」
举例来看,政府提出六大新兴产业趋势,如: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精致农业、观光旅游、医疗照护、文化创意,而大学要更贴近产业,学生毕业才更容易就业。当大学愈来愈普及,有些顶尖大学要专注在学术研究上,但大部分的大学还是要朝产业相关领域发展,像是大叶大学将成立的护理系,就反映出在地医疗体系「地域性缺人」的需求。
由于大学数量大增,若教学内容没有与社会接轨,即使有多张证照却没有实务经验,还是会让企业老板抱怨连连:「学生来,却不能用!」以前大家迷信的证照、课程,是否真正符合业界的需要?看看那些有文凭却没法就业的大学生与日俱增,就知道学校必须要改变。因此,大叶大学尽可能提供学生进入社会所需的职能,像是聘请企业界人士来担任业师,指导学生学习,希望训练出将来可以好就业、就好业的学生。目前,大叶大学就业辅导的媒合率在七、八成以上,也就有效减少了毕业生因工作不如意而躲在家中的状况。
此外,针对六成大叶学生对外文能力缺乏自信的情况,校方改变以往以兼任方式聘请外文老师的做法──为了让学生拥有如同在双语学校的学习环境,外籍教师改聘为专任老师,透过长时间接触外文的方式,慢慢培养学生的信心。相信一、两年后,有外文能力自信的学生可以从现在的四成提升为六成。
老师、学校、学生的关系正在改变
时代在改变,老师、学校、学生三者的关系也要改变,三者是一体的。
回顾自己当学生的年代,武东星表示,当时社会只有单一价值观,就是「用功读书、考试,大学毕业再说」。在那个年代,学生总是沈浸在学海里苦读。而大叶大学则是发展出一套极具本身特色的德国式师徒制,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可以选择自己的师徒导师,在日常生活中则有班级导师辅导,帮学生培养个人专长与健全的人格。
武东星认为,学校就是舞台、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不会哭的要教他哭、不会演的要教他演,要设计很多活动让学生站上舞台,要让学生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现在的大学老师,要面对的问题跟以往不同,而且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力,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甚至在活动中学习一些课堂上无法教的东西。例如:参与各项竞赛,舞台展演对于高年级学生尤其重要,有些作品必须借助团队合作力量,就如同社会,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透过准备过程,老师从旁善加诱导,如:汽车可以尝试使用新材料,由此实践如同国外用「计画」,而非以「笔试」做学生成绩的唯一衡量标准。
透过师徒导师制度,老师更需要做适性教学与多元评量的设计,将每个学生都拉起来。所以,武东星提倡「拥抱改变、热情学习」,勉励全校教职同仁,以乐观积极态度为学生及学校打拼,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多效能与创意。
为了真正成为学生的后盾,学校还有一笔预备金,做为奖励学生之用;例如:视觉传播学系学系得到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学校就全额支付让他们到德国领奖,让他们体验荣跃时刻。另外,学生的证照奖励、上课做笔记评比奖励、学生参与社团奖励等,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生一生受用的态度
在培养就业技能之外,态度决定一切,最为重要,也就是大叶一直强调的四肯精神:「肯学、肯做、肯付出、肯负责」。这些,不是只有在学校才用得到,出了社会、进入职场,更是企业主偏好的工作态度。
态度是可以培养的,心理学上有所谓的「毕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意指人在被赋予更高期望后,他们会表现更好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内心带着负面期望的人会失败,内心带着正面期望的人将会成功。
每天跟学生说「你会飞」,刚开始学生会反映:「我怎么可能会飞?」但是,若一直灌输他们「你会飞」的观念,有一天,学生会真的想办法运用工具飞起来了。教育应该就是要透过毕马龙效应,教导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灌输、训练他们建立起对自我的信任与信心。
不过,做好的事情也要选择好的方法,这是武东星一直以来的信念,而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加公益活动,就是培养出四肯精神最有效的方式,比不断说教有用得多。
其实,为推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教育部原本就鼓励各校规划服务学习课程;在大叶大学,则是以服务学习时数要满一百小时,做为毕业门槛。
以企业管理学系为例,学生融合课程所学,透过服务帮助大村在地葡萄农家做行销、开创新的商机,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或是英美语文学系透过营队及课后辅导形式,协助弱势家庭孩童学英语的「扶英计画」,获得学童与家长的肯定。诸如此类,都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与能力贡献社会,一方面服务人群,一方面也让大家感觉自己学到的东西是真正有用的,进而更愿意自主努力学习。
在大学教育中,课堂上可以传授专业知识,但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感及付出的精神,则需要透过服务学习课程来培养。
另外,武东星也鼓励学生加入社团,鼓励学生跨领域学习,从中学习人际应对、团队合作技巧,当社团干部有助于训练将来就业能力,开发个人潜能,让自己具备多面向能力。
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
长江后浪推前浪,每年都会有大学新鲜人进来,也有学生毕业离开。在毕业典礼上,武东星会在毕业生的「梦想行囊」中准备「四肯面包」,要说的就是:「态度是人生的关键」,将来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虚心学习,把大叶人四肯精神发扬光大,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未来。
对于大叶大学,武东星期许,能够成为一所「唸大叶,好就业,就好业」的特色大学;学生有特质、学校有特色,透过培养「肯学、肯做、肯付出、肯负责」四肯特质的大叶人,提供业界需要的人才,真正落实「企业伙伴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透过这本书,希望让大家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再透过不同的案例,分享大叶的实际作法,也看看大学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期许。这并不表示我们的想法或作法就是最好的,只是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注意到,教育需要改变,身处其中的学校、老师、家长也要跟着改变;无论要把孩子带到什么方向,都不能单方面要求,必须用对方能够听懂、理解的方式,双方沟通清楚,培养出来的能力、观念或态度,才可以成为陪伴孩子一辈子的价值,不会一毕业就丢在脑后。
危机处理
用相同的工具说话,积极回应才能逆转胜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经说过:「在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十五分钟。」美名或恶名,都是一辈子。
身处网路世界,很有必要把这句话记在心上。以前,我们说:「时间会沖淡一切」;现在,时间不会让人淡忘,只会让更多人知道。消极被动的态度,等来的不会是船过水无痕,而是远在异国十年不见的朋友,都知道你某年某月某日几时几分,不小心跌到水沟里,即使你明明只是在经过水沟边时扭了一下脚而已。
真相只有自己一人知道;传播讯息的人却何止千万。假使置之不理,什么也不说,只要有人在网路上贴出这样一篇文,消息就这样传开了,﹁事实﹂也就这样定了。
危机1:造艺系毕业展的T台新闻报导事件
造型艺术学系二○一三年毕业展,因遭T台电视新闻记者受特定家长误导而出现负面报导,经校方结合系上师长及同学力量,分别借由不同网路管道发声,最后促成T台高层主管道歉澄清,系上师长、同学及家长不仅把棘手的问题解决了,也因此更团结。
以往,广播、电视已是我们心目中快速传播的工具,甚至像怕大家会忘记般,一天重播数回,不断加深印象。
那是电子媒体普及的年代,发言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当时网路还不发达,新闻只要一天就不见了。
可是,到了网路世代,在新世代年轻人的世界里,网路成为主流发声管道,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今天的新闻到了明天就变成网路上的新闻,再经过转载,转贴在别人的部落格,永远不会消失,每个人几乎没有机会挽回网路上流传过的文字或照片。
危机2:某位女毕业校友私密照片流传网路事件
二○一一年末,某位女性毕业校友私密照片遭不名人士张贴于网路流传,且网路搜寻校名即可发现。该案经校长武东星首先发现,启动网路公关危机处理机制,有效快速压制网路扩散风险,且联合系上对女毕业校友心理辅导及协助报警,借由公权力防止对当事人伤害扩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