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菁英教育法:引导孩子用天赋发展自信人生

德国菁英教育法:引导孩子用天赋发展自信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教育
  • 亲子
  • 德国教育
  • 天赋
  • 自信
  • 成长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青少年教育
  • 育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看就懂!全彩图解
  德国菁英教育法:
  引导孩子用天赋发展自信人生
  将技能教育结合天赋,提早让孩子决定未来,
  创造充满信心的人生观。
  让孩子从小就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父母们无一不希望孩子像德国人一样拥有严谨、守时、坚持、负责、自信的人格,但为何对于台湾父母而言,这却是最棘手的问题?透过本书84则实用小故事,告诉你德国父母们如何看待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既听话又有自信?

  ★易阅读-
  全彩图表+互动式情境插画,教养的诀窍显而易懂,轻松培养优秀的孩子。

  ★好理解-
  以流程图分析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思维,让父母更易掌握精髓。

  ★重实例-
  透过各种实例状况解析,从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角度,改善亲子关系。

  让孩子进入社会时,就像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老鸟」了!

  德国人发展出独树一格的教育方法-技能教育,这可说是让德国瞬间再起的重要功臣。这种教育法与一般教育不同之处,在于教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己判断未来一生要走的路,并且自信而专注地发扬光大。

  普遍来说,德国的孩子到高中时就要自己决定上哪所技职学校(台湾现行的十二年国教,着重于广泛学习各领域的通论),到了出社会的年纪,已经等同于国家培养了十年的专业人才。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德国不仅快速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也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的生活品质,而且无论是何种职业,他们都为自己感到十分自豪。因为,他们知道,人生路是他们自己选的。

  台湾的孩子虽然也很优秀,充满创造力,但是在充满竞争的大环境里,难免让孩子因为压力太大而失去自信。

  透过本书,让我们一起看看德国父母的教育理念,并了解他们如何将经验传承给下一代。学习德国父母的教育方法,教养出既具世界竞争力,又独立沉稳充满信心的菁英小孩吧!

好的,为您创作一份详细的图书简介,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德国菁英教育法:引导孩子用天赋发展自信人生》中的内容: --- 《星轨之外的旅人:宇宙深空探索的未竟史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宏大而深邃的非虚构史诗,聚焦于人类历史上最引人入胜、也最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领域——深空探索的历程、理论前沿以及其对人类文明意义的哲学思辨。我们不再仅仅关注那些已被铭记的阿波罗登月或火星漫步,而是深入探讨那些被时间尘封、被技术瓶颈阻碍,却持续驱动着最前沿科学家的“未竟之梦”。 第一篇章:地平线的坍塌——从轨道到星际的跃迁 本篇详述了冷战时期太空竞赛的遗产,并剖析了后冷战时代,国际合作与私营航天力量崛起背景下,人类如何试图突破太阳系的引力井。我们将详细介绍“旅行者”计划的黄昏与新生:当“旅行者1号”和“2号”接近星际介质时,它们所携带的承载人类信息的镀金唱片,正以一种近乎孤立的姿态,在宇宙的背景噪音中漂流。本书不仅回顾了它们的工程壮举,更深入分析了深空通信面临的巨大挑战——信号衰减、时间延迟以及寻找新的能源和推进方式(如核热火箭、太阳帆的现代应用)的瓶颈。 我们花了大量篇幅来解析“奥尔特云的召唤”:对于那些遥远的冰封天体,它们是太阳系形成之初的“活化石”。书中详尽描述了理论上如何设计出能承受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旅行时间的探测器,以及在绝对零度附近维持设备运转的材料科学突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场与物理法则的长期博弈。 第二篇章:暗物质的低语与引力透镜的幻象 科学的边界并非停留在木星轨道之外。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读者带入当代天体物理学的核心争议地带。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观测遥远星系的红移和引力透镜效应,来间接描绘那些看不见的物质——暗物质。书中细致对比了WIMPs(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理论与MOND(修正牛顿动力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并引入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引力波天文学”如何为我们提供了测量宇宙宏观尺度的全新视角。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对系外行星大气光谱分析的深度解读。我们聚焦于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所捕获的那些可能含有生物标志物(如甲烷、氧气)的光谱数据,并对其进行严谨的科学推演。这不是寻找“小绿人”,而是对“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进行一次彻底的、跨学科的量化评估。 第三篇章:星际航行的哲学悖论与时间的概念重构 探索深空不仅仅是工程学和物理学的挑战,它也是对人类时间观和存在意义的终极拷问。本篇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切入。 我们探讨了“世代飞船”的概念困境:如果一次星际航行需要数百年,那么在飞船上出生的后代,他们对地球家园的理解将是何种形态?书中引入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封闭生态系统长期生存的模拟研究,分析了文化固化、社会结构演变以及信息传递失真等问题。这本质上是对“人类文明的连续性”的一次严峻测试。 更进一步,本书深入探讨了相对论效应下的时间膨胀与“时间之茧”。对于一个以接近光速飞行的宇航员而言,地球上的历史可能早已翻篇。我们分析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极致应用,并结合科幻文学中的经典构想,对这种“时间错位”所带来的个人与文明层面的伦理挑战进行了审慎的探讨。 第四篇章:地外文明的沉默与“大过滤器”的阴影 费米悖论——宇宙如此广阔,为何我们至今未曾接收到明确的智慧信号?本书的收官部分,专注于对这一悖论的多元化解答。我们回顾了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的历次重大“空窗期”报告,并评估了如“戴森球”理论、先进文明自我毁灭的可能性等多种假说。 本书引入了“大过滤器”理论的最新学术辩论:如果生命诞生并非奇迹,那么在从简单生命到星际文明的过程中,一定存在一个极其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个障碍是诞生在早期(我们已经通过它),还是在我们前方的(意味着我们极有可能在到达星际文明前自我毁灭)?作者通过对地球历史上物种大灭绝事件的参照,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既令人敬畏又充满警示的未来图景。 结语:为未来远航者铺设知识的基石 《星轨之外的旅人》旨在为那些对遥远星空怀有超越常人想象的好奇心的读者,提供一份基于严谨科学、融合前沿理论的指南。它不提供确凿的答案,而是展示了人类在面对无限宇宙时,思维的极限与探索的勇气。这是一次对人类自身知识边界的审视,也是一次对未来漫长旅程的知识储备。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亮亮


  毕业于国立大学教育学系,主修教育学和青年学领域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各国教育模式,善于融会贯通各国教育特点。阅读广泛,文笔扎实。着有多本家教类书籍。

绘者简介

赖鼎伟


  现任专业设计师与插画家,退伍后曾任教于画室,后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产品设计组。曾获多项国内比赛奖项。

图书目录

Chapter 1
教育是一项事业

01. 太阳下的尼采-你不知道的德国/010
02. 德国人坚信:教育改变一生/012
0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从德国「双元制」技能教育谈起/014
04. 对孩子永远抱持信心/016
05.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逊/018
06. 德国「特殊」教育法/020
07. 一定要重视细节/022
08. 利用他人的思维-德国人的智慧/024
09. 让鼓励成为自己的习惯/026
10. 「会说话」的德国父母/028

Chapter 2
德国父母如何教出优秀的孩子
01. 鼓励使孩子更能发挥天赋/032
02. 提早决定未来,让孩子赢在起跑点/034
03. 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036
04. 孩子的路,请让他们自己选择/038
05. 控制欲望-教孩子学会舍得/040
06. 为人要讲究诚信/042
07. 让孩子学会冷静/044
08.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046
09. 重视纪律的德国人/048
10. 让孩子坚守梦想/050

Chapter 3
德式菁英教育,引领孩子的人生

01. 用嘴说不如动手做/054
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056
03. 引导孩子学习正确认识自己/058
04. 时刻培养孩子独立行为的能力/060
05. 不要忽视小事情/062
06. 规范自己的言行/064
07. 切忌贪婪/066
08. 为别人在心里留一个空间/068
09. 小事要妥善处理/070
10. 重视教育/072

Chapter 4
丢掉教科书,带孩子动手做

01. 让孩子在摔跤中学习成长/076
02. 从0岁开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078
03. 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耐心/080
04. 给孩子自己的存钱筒/082
05. 亲近大自然,从身边开始/084
06. 有效率地解决问题/086
07. 朋友是人生最大的财富/088
08. 要学会互相帮助/090
09. 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092
10. 不要追求华丽的外表/094

Chapter 5
你所不知道的德国教育
01. 德国-阅读的民族/098
02.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想像力/100
03.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力/102
04. 帮助孩子改正粗心的习惯/104
05. 「随心所欲」的学前教育/106
06. 培养孩子的特长/108
07. 教出彬彬有礼的孩子/110
08. 孩子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112
09. 信任-德国教育的精髓/114
10. 守时观念极强的德国人/116

Chapter 6
培养德国式「钢铁精神」

01. 让孩子拥有自信/120
0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22
03. 承受生命之重/124
04. 告诉孩子清廉的重要/126
05. 让孩子知道他很出色/128
06. 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130
07. 用委婉的方式让孩子知错/132
08. 教育孩子凡事靠自己/134
09. 德国的儿童教育/136
10. 必须珍惜资源/138

Chapter 7
以爱之名

01. 学会原谅孩子的错误/142
02. 把孩子当成朋友/144
03. 告诉孩子责任的重量/146
04. 爱,你的名字叫父母/148
05. 让所有人知道你的名字/150
06. 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152
07. 德国父母的节约和爱心/154
08. 待人诚恳,注重礼节/156
09. 一定要重视规则/158
10. 讲究秩序的德国父母/160

Chapter 8
只要用心,你可以比德国父母做的更好

01. 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164
02. 谁说德国的孩子不快乐?/166
03. 正确看待不幸/168
04. 毅力可以成就一切/170
05. 支持孩子的兴趣/172
06. 不断追求卓越的德意志民族/174
07. 鼓励孩子摆脱恐惧/176
08. 德国父母鼓励孩子做自己/178
09. 永远忠于自己的团体/180
10. 学会找出通往成功的道路/182
11. 从玩游戏机会教育/184
12. 对孩子也要讲原则/186
13. 自立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188
14. 阅读的习惯,是孩子一生的宝藏/190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对孩子也要讲原则
 
如果有人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讲原则,毫不妥协,你是否会觉得很诧异呢?
 
一次,一个台湾人到德国家庭中做客。饭前,看到女主人告诉4岁的孩子说:「等一下你的餐碟里不允许剩东西,否则就不能吃饭后的甜点。」但是晚餐时,孩子很快吃完饭下了桌,剩了一盘子没吃完的东西;而这一切,母亲都看在眼里,没有大声嚷着孩子怎么没吃完。等到吃饭后甜点时,孩子一看是自己最喜欢的,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但是无论孩子怎么哀求,妈妈毫不为所动,直到饭局结束,真的没让孩子吃到半口。
 
后来,台湾朋友再次到这个家庭作客,细心的他很快地发现了孩子的变化:首先是很快的将自己盘子中的东西吃干净,一点不剩,没有浪费。然后征得母亲同意后才离开餐桌,安静地在一旁玩玩具。当然,这次在餐后的甜点时间,孩子顺利吃到了美味的甜点。
 
事后,这位德国母亲对客人说:「教育孩子,我们的作法就是事前约法三章,事后绝不妥协,我们觉得,对孩子同样需要讲原则。」台湾朋友因此受到很大的启发。
 
我们的家长或许认为,这样和一个4岁的孩子相处有一些不近人情,何必呢?当然,我们不能完全的肯定这位德国母亲的作法,这样很可能使孩子无法理解父母苦心的情况下,感到失落,也不利于和谐家庭氛围的创造。但是,应该承认,有的家长很多时候对于孩子过分溺爱,不讲原则,其实这不是帮助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家长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在和孩子讲究原则的同时,更多一些现实性的考虑;既不难为孩子,又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正确的教育方法
 
父母经常的提醒 → 必要的强制性措施 →  孩子学会改正 
 
错误的教育方法
 
总是给孩子找借口 → 孩子永远不知道自己应该改正 →  错误愈来愈大 
 
德国父母的教育心经
 
事前约法三章 → 事后拒不妥协 →  德国父母的教子心经 
 
应该比德国父母做得更好的地方
 
你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考虑现实性因素。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没有原则,结果差很大
 
对孩子同样
 
讲究原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溺爱孩子,没有原则-→惯孩子,难成大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宝藏!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入手的,原本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完全被它吸引住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家,亲自在我耳边传授育儿秘籍。书里没有那些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教育理念是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发掘孩子潜能的部分,以往我总觉得孩子的兴趣只是玩乐,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细微的爱好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孩子独特的天赋。它教会了我如何敏锐地捕捉这些信号,并通过恰当的引导,将这些天赋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强大动力。书中还提到了很多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的方法,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因为害怕孩子受到挫折而过度保护,现在我明白了,适度的挑战和失败的经历,反而是培养孩子韧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也更有信心去面对育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它不仅仅是一本教育读物,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一起探索如何培养一个自信、独立、充满活力的下一代。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读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些教育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育儿本质的深刻反思。作者的观点极富远见,并且充满了人文关怀。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的理念。在以往的教育观念中,我们常常倾向于将孩子塑造成统一的模式,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各自的天赋和发展轨迹。它教会我如何去发现和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并如何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我曾经因为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感到焦虑,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与其焦虑,不如去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并加以培养。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论述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强调了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于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至关重要。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分配家务,如何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及如何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这本书让我感觉,育儿是一场充满爱的旅行,而这本书就是这场旅行中最宝贵的地图和指南,它指引我如何带着孩子,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去拥抱更精彩的人生。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极其独特,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许多教育类书籍那样,上来就大谈特论,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娓娓道来。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语言流畅且富有感染力,我经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被带入到书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书中关于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强调了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游戏化学习”的理念,它让我意识到,学习不应该仅仅是枯燥的任务,而可以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爱。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处理孩子情绪的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用更恰当的方式去安抚和引导他们。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真正触及心灵、指导实践的书籍,它让我对育儿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期待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洞察力非常惊人,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代儿童教育的精髓。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将一些复杂的教育理论,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并从中获得巨大的启发。我被书中关于“发掘孩子内在驱动力”的论述深深打动。以往我总是习惯性地用外部奖励来激励孩子,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成长源于孩子内心的热爱和渴望。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帮助我识别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并如何通过巧妙的引导,将这些兴趣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动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的讨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会孩子如何辨别信息,独立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本书提供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让我学会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及如何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我曾经以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件很难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自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孩子不断尝试、获得成功、并被积极肯定之上。它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正确赞美孩子,如何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以及如何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恰当支持的具体指导。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更是在与他们一同成长,共同探索生命的无限可能。

评分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育儿指南。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和支持孩子成长的书籍,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没有给出所谓“万能”的育儿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基于深刻洞察的教育哲学。书中的观点新颖且富有启发性,它挑战了我过去的一些固有观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角色和方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章节所吸引。作者强调了放手的重要性,让孩子有机会去尝试、去犯错、去独立思考。这与我过去总是习惯性地为孩子铺平道路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过度保护反而会扼杀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如何设置适当的挑战,如何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以及如何引导他们从失败中学习。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我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尝试,并且看到了积极的效果。此外,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情商”的论述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绪,并教会他们如何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坚实的后盾,让我能够更有信心、更有智慧地陪伴孩子走过成长之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