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本政治学经典VS.教养实验全纪录,
让孩子从行为到人格完全改变的全面性教养祕诀!
你对教养小孩充满无力感?
自己总是不断唠叨,小孩却我行我素?
学柏克莱律师妈妈活用治国策略,
在《君王论》面前,家里的小皇帝也要乖乖低头。
苏珊是一名成功的离婚律师,却在家庭工作间疲于奔命,她有四个从三岁到七岁的孩子,其中一个是丈夫和前妻的继子,还有一个有唐氏症,在发现所有教养书籍都帮不了她之后,她转而寻求五百多年前的智慧──马基维利的帮助。
苏珊问:「父母该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话?」
──马基维利说:「树立明确的规范及彻底执行的力量 。」
苏珊问:「父母如何面对孩子无止尽的『我要』?」
──马基维利说:「好的统治者应懂得设底限」
苏珊问:「被孩子敬畏真的比被爱好吗?」
──马基维利说:「爱是靠责任来维持的。」
马基维利教养计划带来的全面性改变,马上执行,你再也不用数到三,也不需苦口婆心和威胁利诱!让家里找回秩序,孩子快乐又自律!
热情推荐
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 李伟文/资深媒体人.亲职作 陈安仪/亲子教养作家 彭菊仙
各界好评
「值得注意的育儿书籍!苏珊以高度幽默感度使用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哲学家有时近乎铁血的纪律,维持家庭的运作。」──《坦帕湾时报》
「妈妈一定会乐于拆开的礼物!在她对四个不受控制的孩子束手无策之时,苏珊打开了一五三二年的《君王论》运用马基维利的哲学智慧。在快要结束的为期一年的实验之后,她仍然要面对一个问题被敬畏真的比被爱好吗?」──《萨克拉门托蜜蜂报》
「这本书写得很好、很幽默,让我读得很开心,同时推荐给我的孩子及孙子们。」──读者约翰.莫尔
作者简介
苏珊.伊凡斯
担任过离婚律师及财经记者,并拥有加州柏克莱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她第一本非小说着作为《被遗忘的罪行:大屠杀与残疾人士》。
文章常见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洛杉矶财经专刊》(曾担任过正职记者)及其他全国性刊物。她亦曾担任过历史频道网站的自由作家,并创立The History Chef部落格,每年有近十三万人次浏览。内容为写给父母的食物与历史分享。
译者简介
张小苹
英国诺丁罕大学电影研究博士候选人。
担任过大学讲师,广播节目制作人与化妆品行销公关,目前从事酒类行销及文字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女儿的母亲。
PART I 第一部 马基维利,请给我神奇的力量
第一章 马基维利可以帮你做什么?
──统治者与承诺的重要性
第二章 马基维利与我
──非典型教养实验登场
第三章 如何掌握管教的分寸?
──马基维利这样说:「好的统治者应懂得设底限」
第四章 如何发号施令?
──马基维利这样说:「一定要建立明确的规范及彻底执行的力量 。」
第五章 如何管教继子女?
──马基维利这样说:「治理新领地比原有属地更困难。」
第六章 如何培养孩子优良的嗜好?
──马基维利这样说:「给他正面实行的力量」
第七章 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品德?
──马基维利这样说:「君王应该要研究伟人们的事蹟。」
第八章 如何学习不拖延?
──马基维利这样说:「智慧之士会立即行动,愚蠢之人则会等到最后一刻。」
第九章 如何让孩子养成规律的睡眠?
──马基维利这样说:「有时最好实行规则的方式就是破坏它。」
PART II 第二部 马基维利也会感到困惑的事
第十章 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马基维利这样说:「在做决定前,先思考危险是否胜过其优点。」
第十一章 如何与孩子一同面对破碎的婚姻?
──马基维利这样说:「一位君王能拥有的最佳堡垒是人民的爱戴。」
第十二章 如何教导孩子面对缺憾?
──马基维利这样说:「接受眼前的现实。」
第十三章 被敬畏真的比被爱好吗?
──马基维利这样说:「爱是靠责任来维持的。」
第十四章 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谎吗?
──马基维利这样说:「一旦领导者失去臣民们对他的信任,他就註定会失败。」
第十五章 如何处理教养时的意见分歧?
──马基维利这样说:「内部反叛比外在攻击更具危险性。」
PART III 第三部 正确解读马基维利的方法
第十六章 面对超出负荷的教养危机?
──马基维利这样说:「只有身而为人才会为爱而疯狂」
第十七章 如何面对有特殊需求的小孩?
──马基维利这样说:「了解他、荣耀他、丰富他、对他仁慈慷慨,及同时让他知道他不能独自决定。」第十八章 如何坦然面对教养时的困难?
──马基维利这样说:「直接找到事情的真实面,而不是沉浸于梦想中。」
第十九章 如何教育孩子处理无聊的时候?
──马基维利这样说:「对于不靠自己的人是建议无用的。」
第二十章 如何纾解教养时的压力?
──马基维利这样说:「幽默是人格建立训练的要点」
第二十一章 如何面对失业的危机?
──马基维利这样说:「要对命运做出积极的回应」
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马基维利式”这个词,还有点犹豫,觉得是不是太功利化了,不适合用在孩子身上。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误解了。这本书并不是教你如何操控孩子,而是教你如何更聪明、更有效地与孩子互动。它强调的是“预见性”和“策略性”,让你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前就做好准备,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后再去补救。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应对者”变成了一个“主动规划者”。以前我总是等着孩子犯错,然后去纠正,现在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设定清晰的界限和合理的期望,来预防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它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奖励与惩罚的平衡”的论述,非常值得深思。它不是简单地说要“少惩罚,多奖励”,而是教你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套有逻辑、有效果的激励机制,让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必然联系。我特别喜欢书里反复强调的“清晰的沟通”,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不可以”,更要解释“为什么不可以”,以及“怎样做才是对的”。这种“有理有据”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能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它让我明白,教育不是一味的“填鸭”,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引导启发的过程。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育儿真的可以是一门“艺术”,也可能是一门“科学”。它不再是我以前想象中那样,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和经验摸索,而是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给你一个固定的“模板”,让你去生搬硬套,而是提供了一套思维框架和工具箱,让你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去灵活运用。它鼓励你去“观察”和“分析”,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仅仅看到表面上的“不听话”。我尤其欣赏它关于“培养自律”的论述。以前我总觉得自律是孩子天生就应该有的,现在我明白了,自律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而且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去引导。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方法,比如如何从小事入手,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规划能力。它让我意识到,教孩子“做人”和教孩子“做事”同等重要,而这本书在这两个方面都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它让我不再把目光仅仅聚焦在孩子的成绩或者行为的“好坏”上,而是更关注他们内在品质的塑造,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
评分我之前看了市面上很多育儿书,大多都强调“理解万岁”、“沟通无价”,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常常碰壁。孩子嘛,有时候就是听不懂,或者故意跟你对着干。这本书的视角就完全不同,它更像是站在一个“战略家”的角度,来审视家庭教育这件事。它并不回避管教的必要性,反而认为清晰、有效的管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情绪管理”的探讨,不仅仅是教孩子如何控制情绪,更重要的是教家长如何不被孩子的情绪牵着鼻子走。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孩子的哭闹、发脾气而感到焦虑、愤怒,然后用更激烈的方式去回应,结果就是恶性循环。这本书教你如何保持冷静,如何在孩子情绪失控时,依然能够保持原则,并引导他们走向积极的方向。书中的一些“不给糖就捣乱”式的谈判策略,听起来有点“心机”,但用在孩子身上却意外的有效。它不是让你去欺骗孩子,而是教会你如何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得失心”,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给孩子设定一些小的“任务”,完成任务后会有相应的“奖励”,这个奖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额外的亲子时间或者一次特别的活动。这比一味地命令和禁止要人性化得多,也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改变,就是让我从“鸡飞狗跳”的日常管教中,找到了一条相对“平静”的出路。我以前总是担心孩子不听话,担心他们将来不成功,每天都处在一种高度焦虑的状态,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这本书的理念,让我明白,与其把精力花在无休止的“说教”和“纠缠”上,不如花时间去建立一套清晰、可持续的管教体系。它强调的“不动怒”,对我来说简直是救星!我一直知道自己情绪不太稳定,尤其是在孩子挑战我底线的时候,很容易就爆发。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教我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触发点,以及如何用更温和但坚定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它并没有教你如何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教你如何“管理”情绪,并将其转化为更有建设性的沟通。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建立权威”的论述,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家长式权威,而是一种基于尊重和信任的、自然而然形成的家庭领导力。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权威,不是靠吼叫和威胁得来的,而是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及与孩子建立深层连接而产生的。
评分这套书真是打开了我育儿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教孩子就是要温言细语,耐着性子,一遍遍地重复规矩,结果越说越累,孩子也好像“选择性失聪”。这本书的理念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家长,而是教你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让孩子更愿意听从,更能理解。我特别喜欢它里面提到的一些“反直觉”的方法,比如有时候不回应恰恰是最好的回应。一开始我还有点犹豫,怕显得太冷淡,但实践下来发现,孩子反而会因为得不到预期的反应而主动思考自己的行为。而且,它强调的是“建立规则”,而不是“执行惩罚”,这个概念很关键。我以前总是忙着抓孩子的小错误,然后去纠正,现在我明白了,关键是要一开始就建立清晰、合理的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理解这样做的原因。书里的一些小故事和案例分析也特别生动,让我觉得不是在读一本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过来人聊天,感觉非常亲切。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有效率地管教孩子的方法,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投资”。它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思维方式,让我不再感到束手无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