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请听我说!青少年告诉父母的真心话

爸妈,请听我说!青少年告诉父母的真心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egan Lovegrove, Louise Bedwell
图书标签:
  • 亲子沟通
  • 家庭教育
  • 青少年心理
  • 成长烦恼
  • 父母技巧
  • 心灵对话
  • 情感表达
  • 代际关系
  • 理解孩子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即使表现得再叛逆、再冷漠,
  所有青少年内心深处都需要也渴望父母的支持──
  只要父母懂得说话的技巧!
  小心沟通地雷,别让孩子与你形同陌路;
  搭建真心交流的桥梁,让孩子有探索世界的自信,也有回家依靠你的安心。

  第一本由青少年撰写的亲子教养书,揭露你从孩子口中听不到的真心话

  你的孩子总是只用「嗯」、「喔」、「知道了」来回应你吗?
  他的房间乱到你想抓狂?
  你搞不清楚他在做什么?想什么?
  你想知道怎么在打工、课业压力和未来志向上协助孩子?
 
  青少年不同于幼儿,已经开始懂得思考,此时的教养最大的关键反而在于沟通,
  只要能掌握亲子沟通的诀窍,就能在孩子面临人生蜕变的关键时期,给予最适切的指引。

  本书由两个十六岁的青少女,採访百位青少年的心声,在作者超龄的聪慧引领下,
  青少年们吐露心声,告诉父母他们叛逆外表下的真实感觉,以及他们难以表达的自己、面临的情绪关卡、人生难题。

  本书的主旨是,让你正确了解如何和你的青春期孩子相处,如何不让他们觉得烦,以及如何和他们沟通,基本上,就是教你如何让你们的关系尽可能好些……

【青春无敌推荐】

  小野(作家‧电影人)|杨俐容(亲子教育专家)
  李伟文(作家・环保志工)|A宝‧李欣澄、B宝‧李欣恬(即将就读大学的高中生)
  傅娟(亲子教育专家)|欧阳妮妮(大同高中高二学生)|欧阳娜娜(寇蒂斯音乐学院学生)

  这本由青少年现身说法的教养书,对于青少年的特质描述,以及什么样的管教方式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皆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相去不远,而从孩子口中说来,格外精准够味。──杨俐容

  我希望每个父母亲或者有机会接触到青少年的大人们都能看看这本书,若能与孩子一起讨论,一定能拉近我们与青少年的距离,增进家庭温暖与亲密的气氛。──李伟文

  可别以为这只是一本「青少年教导父母如何教育及如何有效倾听孩子的亲子教养书」,同时它还是一本「青少年自我剖析」的书。──A宝‧李欣澄

  这本书正是「青少年行话」的大补帖,是实用的工具书,也是轻松爆笑「青少年的真情告白」。──B宝‧李欣恬

  有谁比青少年自己更能向大人们解说青少年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老师们也会在这个看似难懂的世界中发现绝妙的观点,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友善而平易近人,是本绝佳好书。──ParentsinTouch.com网站

  两个来自萨里郡的女学生揭开神祕的面纱,带领读者一窥21世纪青少年心智运作的奥祕,以及令人困惑的情绪起伏。──家庭至上(Families First)

  这本书以超过两百页的篇幅,建议天下父母如何与他们的青少年相处,探讨的议题从性、毒品到打扫房间,涵盖甚广。──克莱・希尔|《週日电讯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梅根‧拉芙葛洛夫(Megan Lovegrove)、露易丝‧贝德维尔(Louise Bedwell)


  梅根和露易丝是两个十六岁的少女,也是好朋友。出版社在众多青少年中选出她们做为青少年的代表,并以她们的角度写出青少年的心声。她们不但有自身的经历与角度,更以问卷调查蒐集众多青少年的问题与想法,旨在让父母更了解青少年,也希望借此改善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亲子关系。

译者简介

张毓如


  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从事出版工作多年,曾任出版社主编、版权主任。译有《人有14种性格,你有哪种天生优势?》、《用心吃,不要用力吃》、《约定:带着爱去旅行》、《小心,别让思考抄捷径!》、《居礼夫人和她的女儿们》等书。

图书目录

【推荐序】原来孩子想得与我们不一样    李伟文|作家‧环保志工
【推荐序】一本诚恳的「青少年自我剖析」书   李欣澄|A宝
【推荐序】理解彼此的行话,才能对话   李欣恬|B宝

序论
第一章  这就是青少年  
第二章  沟通……和管教的艺术
第三章  家庭的动力
第四章  朋友、结党和可怕的霸凌
第五章  青少年社交生活的高低起伏
第六章  一切都变了:性与两性关系
第七章  有趣的事物:音乐、节庆活动和流行
第八章  假期与小鬼当家
第九章  这是个虚拟世界
第十章  救命啊!来自学校的压力
第十一章  钱、钱、钱
第十二章  未来光明灿烂
结语  倒数计时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原来孩子想得与我们不一样    李伟文|作家 环保志工


  看完这本书,内心有许多感慨,一则是疑惑,为什么这么重要又实用的书,过去怎么没有人出版?另外则是遗憾,虽然全世界的青少年有共通的特点,但是每个国家的青少年在不同的社会与环境下,也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烦恼与困境,因此很可惜台湾为什么没有人企划出一本类似的书呢?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大人都认为自己也曾经年轻过,所以理所当然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但是看了这本《爸妈,请听我说!》绝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吓一大跳,原来孩子想得与我们不一样。当然,少数懂得自省的父母或许会承认自己当年也常和父母闹脾气,觉得全世界都不了解自己。

  我希望每个父母亲或者有机会接触到青少年的大人们都能看看这本书,它除了可以治疗我们「选择性失忆」的毛病之外,透过它,或者更棒的若能与孩子一起讨论,一定能拉近我们与青少年的距离,增进家庭温暖与亲密的气氛。

推荐序二

一本诚恳的「青少年自我剖析」书   李欣澄|A宝


  啊!转眼间,即将步入十九岁的我就要脱离青少年族群了!以一个「老少年」的身分,阅读这本书可真是「别有一般风味」。在字里行间中我看到自己曾有过的茫然与疑问,也感受到作者诚恳的希望能扮演亲子桥梁的心。可别以为这只是一本「青少年教导父母如何教育及如何有效倾听孩子的亲子教养书」,同时它还是一本「青少年自我剖析」的书。书中探讨了许多亲子之间常会面临的冲突与议题,虽然我们青少年们论点不全正确,但是却是非常诚恳的!

推荐序三

理解彼此的行话,才能对话   李欣恬|B宝


  全世界的青少年大概都有一项与生俱来的特别本事,那就是会不小心的「使父母抓狂」。青少年当然不乐见父母成为一头头勐兽,更不乐见自己也被视为蛮不讲理的野兽。要使家长与孩子双双从兽身遁回人形,我想唯有试图了解彼此的生活领域里的「行话」。这本书正是「青少年行话」的大补帖,是实用的工具书,也是轻松爆笑「青少年的真情告白」。

序论

  「瞎毁,这本书真够变态,尤其教泥和家人啦咧的部分真是酷翻天。爆强。」

  如果你看得懂上面这句话,那么身为父母的你非常酷。但是大多数的父母可能会想,「你到底在说什么?你疯了吗?」和青少年一起生活的你一定不时闪过这种念头,而且我敢说你其实搞不懂我们的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有时候,青少年简直就像另一种不同的生物,而且尽管你费尽力气想要了解他们,还是束手无策。

  所以,这就是我们介入的时候了。

  我们是梅根和露易丝,现年十六岁,就读伦敦南部的学校。我们已经做了四年的朋友,但是到两年前才因为同上一堂英文课变得亲近。我们就是透过这堂课,才知道关于写这本书的竞赛,并且因为惊人的聪慧和成熟赢得这场比赛(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一点)。我们的个性迥异:露易丝比较外向,梅根则有点安静。我们的家庭背景也不相同。梅根有个哥哥,而且和父母的关系非常(有时让人觉得诡异)亲近,甚至有人会把他们跟电影《脱线家族》(Brady Bunch)中的主角比较。另一方面,露易丝则是家中的独生女,虽然跟母亲的关系很亲密,但还是比梅根独立。我们都很有企图心(希望将来能做兽医和记者),并且有信心可以确实告诉你,要对付青春期的儿子或女儿该知道些什么。

  本书的主旨是,让你正确了解如何和你的青春期孩子相处,如何不让他们觉得烦,以及如何和他们沟通。基本上,就是教你如何让你们的关系尽可能好些。

  我们都知道和青少年共度的生活会有多么不稳定,在情绪上多么难熬,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不像以前一样快乐,真是令人难过。况且,我们认为父母很难分辨哪些情况是单纯让你头痛(基本上你和青少年共同生活,这应该就在预料之中),哪些情况是事态严重。你很难承认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不够好(不管基于什么原因),然而这是值得研究的事,而我们也有些诀窍要和你分享。

  这本书有个非常好的优点,那就是它适用于每个人。我们不只根据我们自己的生活来撰写这本书,也请教了朋友的意见,并且听取了他们的经验。我们对许多朋友(还有朋友的朋友)发出问卷,要他们绝对诚实回答。所以在这里你会看到十三岁到十九岁的男孩与女孩,针对父母该怎么做提出看法和建议。

  我们把重点放在青春期初期和中期的孩子上,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你最需要我们协助的两个阶段。一旦你的孩子十八岁了,成为一个合宜、负责任的大人,你将不再需要我们的帮助……或至少理论上如此!

  「我不和爸妈聊天的,但是我不介意这么做。只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打开话题,或是和他们说话而不觉得真烦。」──史蒂芬,十四岁

  听起来像是你家的青少年会说的话?我们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和我们所有的朋友一样,我们两个都受够了别人因为对青少年的刻板印象而对我们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像是懒惰和情绪化。我们也希望父母不要对于怎么和青少年相处一点概念也没有。得不到足够的自由和信任真是让人非常讨厌。

  「年轻人获得如此差的评价,真是让人不舒服。毁坏我们国家的就是那些老家伙。」──凯伦,十六岁

  我们相信这本书会帮你处理这些议题和其他持续困扰你的问题。

  ‧你想知道怎么阻止你的两个孩子杀了对方吗?解答就在书里。

  ‧你想知道怎么对付那个受荷尔蒙影响的疯狂青少年吗?解答就在书里。

  ‧当你的孩子说,他学校里每个人三天两头就会在晚上参加盛大的家庭派对,你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解答就在书里。但是我们或许也可以现在就告诉你:他们在说谎。

  ‧你想知道怎么在打工、课业压力和未来志向上协助孩子?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没错,解答就在这本书里。

  我们不只会回答你的问题,我们也会向你确认,怎么样的青少年是正常的,怎么样的不是。举例来说,我们朋友的妈妈认为每隔几天用一小时电脑是正常的。她也认为她女儿十六岁生日那天,当她离开家时,我们会从晚上七点到十二点都坐在那里吃披萨、看电视。喔,亲爱的,她绝对需要看这本书。

  这本书真的充满了有用的建议,是你在其他教养书里找不到的。而且我们希望你能从中获益不少。想想看,其他关于青少年的教养书,作者可能全都超过四十岁,那种年纪可说是老古董了,连露易丝二十八岁的表哥都问她现在的青少年平常都做些什么。

  虽然很多成年人喜欢认为自己心境年轻,但是他们打从青春期以来,就已经不断改变。或许你看着这本书时会这么想:「两个青少年写书,提供我们大人建议……有没有搞错!」这个嘛,你是最需要我们帮助的父母。

  总而言之,有谁比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更适合告诉你青少年在想什么?

作者的话

  这本书包含了青少年的意见,所以你可能不会完全同意书里的建议(如果你真的同意里面的每句话,那就怪了)。

  出版社无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每个古怪看法负责,而且我们希望你能了解,一本由青少年所写的书,想当然耳是固执己见的。

  归根结柢,青少年可能是十足难相处的对象。这不就是你买这本书的原因吗?

结语

倒数计时


  耶耶耶,这一切就要结束了。我们终于贡献完我们的智慧,而我们贡献了那么多!我们希望你学会了青少年脑袋如何运作,或是知道如何不激怒我们。

  我们真不敢相信我们完成了。我们竟然写了一本书!

  这是真的,我们花了一番功夫才完成这本书。在过程中有好玩的时刻:躺在房间的床上讨论该用哪个字眼,或者怎么说才正确。但是也有艰难的时刻:想要在已经满档的行程中加入写稿工作,尤其当梅根在鸟不生蛋的地方度假,开了一小时车,只为找到讯号,以便把写好的稿子寄出去。然而,我们总是能够一起达成使命,即使不一定准时。还是那句老话,绝对不要和小孩或动物工作,对吧?有时候,和青少年工作的感觉,就像同时和以上两者一起工作……。

  然而,我们对于自己完成的成果非常满意,也很骄傲的想要让大家知道,青少年真的能够有所成就(这本书就是很好的例证)。在出版过程中,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甚至发现自己对不起父母),而我们希望你们也能收获满满。

  所以,我们要如何总结?这个嘛,我们在此列出你和孩子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层面,你可以思考一下你们的关系中已经具备了哪些。建议你勾选出你认为已经做到的事,然后让孩子也这么做,看看你们有没有共识。如果你们并未做到所有事,或者有些事你不同意,那么你就有了可以努力的目标。没有任何关系是完美的。

  1倾听:张大你的耳朵,注意听孩子在对你说什么。不要假设你知道他们要说什么。

  2经常聊天,聊什么都可以。

  3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把孩子当作大人看待,因为他们值得(除非他们表现得像两岁小孩)。

  4了解他们跟你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兴趣。不要强迫他们做不想做的事。但是同样的,青少年必须了解,父母是为他们好。

  5提供孩子建议和支持。他们有很多决定要做。

  6在情感上支持他们,不管他们需要拥抱或是哭诉的对象。

  7当他们遇到不公平的事,保持开放的态度,谈论那些话题。你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即使你不喜欢!

  8不论是你的感受或家里发生的事,一定要对他们诚实。从你那里知道真相总是比较好。

  9不要妄想操纵他们的人生,而是要在过程中引导他们。

  10不要取笑他们,不管是他们的服装或举止,或者你只是觉得人生如戏,一切都很可笑。要从他们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你的表现如何?如果你听了我们的建议,那么我们希望你能够有相当好的进展。如果没有,不要太担心,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

  我们除了发现以上所列的事都很重要之外,在这本书中也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那就是我们(和所有青少年)都期待和父母发展出不同于童年的关系。现在的我们和小时候不同,不会奉你的言行为圭臬,我们也想参与讨论。这种想法在沟通时特别真切,我们不想只是盲从,我们也希望你听听我们的说法。当孩子变成青少年那一刻,家庭的互动方式就改变了。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角色也应该改变。

  我们认为梅根父亲的话,为以上说法作了很好的总结(虽然听起来让人不太好意思):「家长的角色就像胸罩: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提供许多支持,但是当孩子茁壮成长,那样的支持很快就会变小。」--梅根的爸爸

  虽然青少年可能不想听到自己的爸爸这样讨论胸罩,但是对我们来说,这段描述角色转换的比喻,再正确也不过。而现在困难的部分来了:遗憾的是,阅读我们这本启发人心书籍的时间已经结束,你现在必须站起身来,将这本书的概念付诸实践。

  然而,在写了那么多之后,我们或许应该退场,去做最完美的青少年。嗯,差不多就是那个意思啦……。

图书试读

第一章  这就是青少年

「你为什么还没写功课?」
「打扫一下房间。」
「如果你不努力,你的人生绝对不会有所成就。」
「我那个年代,考试难得不得了。」
「别像个小孩!」

每个已经过了青春期的人,尤其是父母,都会不断以这类问题或言论轰炸青少年。我们知道,这是因为你自认懂得最多(而且或许你真的懂),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听你这么说,真的非常无聊又厌烦。

你不知道老师一天到晚会对我们反覆叨唸几次每个考试有多重要,我们已经够烦了,你又说夸张的人是我们。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将会或好或坏的影响未来,而且一般来说下场都不好。

‧父母因为我们讲太久电话、黏着电脑不放和太常出门,而对我们大吼。

‧老师吼着要我们做作业、满分通过考试,还要记得,未来来得比我们想像得快。

‧朋友今天爱我们,明天又恨我们,这让我们觉得人生中只剩电脑比较理智。至少电脑不会回嘴。

好啦,我们承认不总是那么糟,但是青少年的生活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自己不断遭受攻击,而讨好每个人的压力会渐渐让人筋疲力尽。我们最想要的就是得到更多自由和信任,这样我们就能从自己犯的错中学习(而不是一再被告知我们正在做的事是错的,以及我们该怎么表现)。

我们认为--如果你愿意也同意--父母要对这些问题负部分责任,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他们的青少年孩子(总之没有正确的了解),因此很难信任他们,或是在他们做错事的时候不那么严厉。你自己的青春期已经过了很久、很久,我们能够了解你早就忘记那是怎么回事!

所以,首先,我们想要让父母透彻了解青少年的生活。我们希望在你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们的行为在你眼中不再如此怪异,而且我们能够相处得愉快无比(好吧,或许不到愉快无比,但是了解生幸福,或者至少是类似的感觉……)。

以下是我们针对典型青少年的特质所提供的简单指南,而更重要的是,身为父母如何应对这些特质。我们希望你觉得有所帮助。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