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桢事件解密

吴国桢事件解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事件
  • 政治人物
  • 吴国桢
  • 国民政府
  • 内战
  • 历史研究
  • 政治斗争
  • 档案解密
  • 近代史
  • 台湾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他是登上TIME杂志封面、美国属意的「民主先生」;当政府诬陷他,他反而投书批两蒋,痛陈台湾成了「警察国家」

  一九四九年,岌岌可危的国民党为了争取美国援助,起用了吴国桢担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即便气氛紧张,他仍不畏对抗横行的警权、军权,甚至蒋经国主掌的情治系统。但随韩战爆发,中美合作稳定,蒋氏父子对吴国桢的「大逆不道」就难再容忍了。一九五四年吴国桢在美讲学时,国内便传开他贪污的风声,各大报纸立刻随之起舞,唿吁吴国桢回来面对;立法院长张道藩更跳出来痛批吴「擅离职守,拒办移交」,甚至「非法乱纪,专擅操纵」。

  吴国桢也立刻在美国还击,大谈台湾的一党专政,又投书批评蒋介石故步自封,还建议他送蒋经国来美学习,以免阻碍台湾民主发展。一连串大动作不仅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连海外的胡适都忍不住去信笔战,居然还被吴逼出了一篇日后损及清誉的《台湾是多么自由》。

  事件期间少有人敢为吴国桢仗义执言,只有香港作者李燄生秉着良知勇气,第一时间投书力挺吴国桢,更针砭蒋氏政权的缺失之处。本书除了李燄生汇集的《吴国桢事件》全本,并汇编数篇事件期间的剪报、评论、胡适与吴国桢的信件往来,及五十年后对两人笔战的重新评价,更收录李燄生妻吕媞对亡夫的深情追忆。

本书特色

  本书包含吴国桢事件最如火如荼时,在香港的作家李燄生(马儿)于第一时间的仗义执言,呈现了当时仍为禁忌的事件经过,也批评了政坛当时众多颠倒是非的丑态。放眼今日的政坛与舆论,不论是吴国桢不畏强权的气节、亦或是作者不怕死的胆识,都仍令人钦佩而值得效法。本书也收录客观记录的事件经过,更有50年后对本事件的重新评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燄生


  又名李培松,笔名马儿。早岁追随国父革命,后在上海、桂林、梧州等地从事新闻工作。一九四九年逃至香港后,先后任职《工商日报》、《自然日报》、《唿声报》主笔,自办《正义日报》与《风云茶座》杂志。他以笔名「马儿」写的文章对国共两党和蒋毛两人均有极严苛之批评,在一九五〇年代风靡港澳。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八日病逝香港。

主编简介

蔡登山


  一九五四年生,台湾台南人,淡江中文系毕业。曾任高职教师、电视台编剧,年代及春晖电影公司企划经理、行销部总经理。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二十余年。

  一九九三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荣获一九九九年教育文化金钟奖。着作有:《电影问题.问题电影》、《往事已苍老》、《人间四月天》、《许我一个未来》、《人间花草太匆匆》、《人间但有真情在》、《传奇未完----张爱玲》、《百年记忆》。

图书目录

目录    2
编辑前言    4
吴国桢其人其行    5
吴国桢案有关资料汇辑    10
前言    10
一、吴国桢辟谣启事    10
二、张道藩首次质询    12
三、张道藩三度质询    14
四、吴国桢〈上国民大会书〉    16
五、台大师大教授反应    19
六、省议会调查报告全文    21
七、政府处理吴案经过    25
八、吴案中的几个插曲    26
赘语    33
吴国桢事件发展中的平议    35
一、关于吴国桢方面者    35
二、关于张道藩方面者    36
三、关于其他方面者    38
胡适与吴国桢殷海光的几封信    40
一 胡适给吴国桢的信    40
二 吴国桢覆给胡适的信    43
三 胡适给殷海光的信    45
「吴国桢事件」中的胡适与吴国桢    47
一 吴国桢其人    47
二 与蒋氏父子的冲突    48
三 「诧怪」的胡适和初始的态度    52
四 太平洋那边的风波    55
五 「台湾是多么自由」?    60
六 「辩白」,还是「不明不白」    63
吴国桢事件    65
吴国桢的胆量˙孔祥熙的姿态    66
是独裁乎?抑民主乎?    69
依然故我的台湾作风    84
自由中国政治悲剧一幕的说明    102
蒋介石与吴国桢之间    114
孤臣之涕•孽子之心    125
暴风雨中的一叶(后序)    137
编后记    141
附录 活在我心中    142

图书序言

编辑前言 蔡登山

  香港着名报人李燄生曾以笔名马儿撰有《吴国桢事件》一书,该书于一九五四年由香港新生出版社印行。可说是吴国桢事件发生后,作者作为一位资深报人,对整起事件的始末,及吴国桢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之间的关系,还有到后来蒋介石连番炮制「吴逆」罪愆,而吴国桢辞去省主席赴美后跨海五次上书蒋介石,刀刀见骨的批判,做一详尽的论断。

  「吴国桢事件」是一九五〇年代初期台湾重要的政治事件。李燄生此书可说是对吴国桢的辨冤之作。可惜的是当时香港的出版物不易进到台湾,而此异议的声音,恐亦不容于当道,因此此书流通甚少。

  李燄生已于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八日病逝香港,其夫人吕媞女士为着名书画家,后来移居美国旧金山。我透过香港书画收藏家许礼平先生告知其得力弟子的联系方式,很快与吕女士取得联系,经其同意授权此书再版。后来吕女士又打电话到纽约给李燄生的公子李勇先生,蒙其惠赐资料,得以写成作者简介,在此非常感谢。另吕女士当年在《大人》杂志写有悼念李燄生的文章〈活在我心中〉,则收为本书附录,让读者对其人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六十年忽焉过去,「吴国桢事件」对年轻一辈可能是非常遥远的事了,甚至对吴国桢其人都不甚了然,因此转载了已故史料家关国煊先生的〈吴国桢其人其行〉,关先生治史料严谨,信而有征,可对吴国桢其人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已故韩道诚先生则将当年所剪存的新闻报导资料,加以整理,以补关先生对吴国桢辞卸台湾省主席后,所引发的政治风波叙述之不足。另外朱启葆的〈吴国桢事件发展中的平议〉是一九五四年发表在《自由中国》的文章,亦有其史料价值。另外陈宏正先生提供了〈胡适与吴国桢殷海光的几封信〉,南京学者邵建先生同意转载其〈「吴国桢事件」中的胡适与吴国桢〉大文,盛情可感。

  感谢这些作者,或从史料的角度,或从其引发的效应,来解读此一事件。此书之编辑,亦是想就相关的资料汇编在一起,让研究者能从多角度去看此事件。

图书试读

依然故我的台湾作风

吴国桢事件的丑恶发展
张道藩形相的卑陋暴露
 

吴国桢事件发展的经过,可谓不止于满城风雨,而且是满天神佛。吴国桢如吕氏春秋之所云:「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植。」而台湾的当局呢?则竭其智以拒绝,尽其言以饰非,我们把此事的发展来观,丑陋之处,就不免于以危亡为惧了。吴氏事件,我曾有长文以为之论,以分黑白,明是非,辩邪正,别忠奸,以公正的立场而有所批评,无所用其左右袒的。并不以「自有见地」而自拟,因为这些见地,众议有在,不必我来力排的。我所力排的,不过是台湾的官议,由张道藩的朝议,时报的代议,以及半官依官报之谬论。公道所在的人心,我不但不排之,而且要发之,而作为政治的阻街女郎,文化摸袋扒手的文丑,无能与无知作正面的讨论,使出其下流小报的看家本领,以吴国桢为「无国精」,说我要引吴氏为知己,希望得美钞。这个小人之心,无一而不是钱,已路人皆知,以之来度君子,是题内应有之义。
 
不劳其入丑,其文丑,其行为更丑的文丑,在一犬吠形之后,作百犬而吠声。当然以为吴国桢是「国人皆曰可杀」的了。但是,国人皆曰可杀的,并不是吴国桢,吴氏过去没有人要被国大借其头以谢国人,也没有似自然日报捧为副总统的孔祥熙,被千夫之所指。吴氏在国民政府之下,由上海市长而至台湾主席,皆被称为政治的王牌。在盟邦人士心目中,是出于「贪污无能」的污泥中而不染的。但何以便要被朝议欲得之而甘心呢?奴才狗才们,以为是国人皆曰可杀的理由,不过是他在美国,指摘台湾若干人的不民主,以共产党方法而反共的不当而已。这些民主国家司空见惯的事,不必要什么政治素养,即多看一些新闻报纸,都要知道的,但他们却似少所见的,要多所怪,以吴氏为大逆不道,群起而攻之。台湾素独裁行乎独裁,天王圣明,不容有此,命令一下,纲领随之,官报等因奉此,不在话下,而要做驳脚的依官报,当然马屎傍官威,做其跑龙套,也「也也海」的落力拍演,做奴才而唱诺做狗才而呔风了。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