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運動夾邊溝慘案倖存者證言

反右運動夾邊溝慘案倖存者證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反右運動
  • 夾邊溝慘案
  • 曆史見證
  • 倖存者
  • 口述曆史
  • 政治迫害
  • 冤假錯案
  • 曆史迴憶
  • 中國近現代史
  • 社會悲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被戴上「右派分子」大帽子的人,休想從夾邊溝裏活著齣來!

  趙旭繼《風雪夾邊溝》後又一巨作。以二十年光陰,紀錄近七十位夾邊溝農場倖存者們慘絕人寰的遭遇,揭露一九五O年代「反右運動」帶給中國知識分子的空前災難!

  《反右運動 夾邊溝慘案 倖存者證言》是中國迄今為止,最真實、最全麵記錄夾邊溝農場的一本書。從一九五七年起,夾邊溝農場是一座關押、勞動改造甘肅省知識分子的勞教農場,當時約有三韆五百位來自全國各地、各單位的知識分子菁英被關押入內。他們被迫進行瘋狂的勞動競賽,赤腳泡在鹹水中挖排鹹溝,在戈壁荒漠寒風刺骨的惡劣天氣下,住在沒有任何遮掩的洞穴裏,每人每天吃不到二兩的食物。這些文弱書生每天受盡打罵、超限勞動、飢寒交迫的摺磨,最後隻有五百多人,活著迴傢……

  本書作者趙旭的「尕爺」(祖父的弟弟)趙廷琪被打成「右派分子」後,冤死在夾邊溝農場裏,促使作者自一九八五年大學畢業後開始,採訪當時的倖存者們,透過近七十位倖存者口述,記錄瞭當時的人間煉獄,真實反映「反右運動」的荒唐和反動,為一九五O年代中國最血腥殘酷的曆史留下見證。

本書特色

  比悲慘世界更悲慘,血淋淋的人間大悲劇,倖存者的證言句句血淚,提醒後人這些荒謬慘事曾在五十年前的中國真實發生過,彆讓曆史重演。
曆史的塵封與個體的重構:一份關於苦難記憶與時代反思的文本研究 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曆史事件的直接記述,而是深入探討人類在極端環境下麵臨的生存睏境、心理韌性以及集體記憶的建構與流變。我們旨在從更宏觀的社會學、心理學和敘事學的角度,審視那些被宏大曆史敘事所遮蔽的個體經驗的價值與意義。 第一部分:記憶的碎片與曆史的缺口 本研究首先構建瞭一個關於“非正常曆史時期”中個體敘事的研究框架。我們關注的焦點在於,當官方曆史敘事傾嚮於簡化或忽略特定群體所遭受的復雜苦難時,幸存者的個人記憶如何成為填補曆史斷裂的關鍵綫索。 1.1 幸存者敘事的結構性分析: 我們通過對大量口述曆史檔案、私人信件及迴憶錄的文本細讀,分析幸存者在敘述創傷性經曆時所采用的語言模式、時間處理和情感錶達方式。這包括對“沉默的錶達”——那些因語言的局限或自我審查而未被直接言說的部分——進行間接的解讀。我們認為,幸存者的證言並非是對事件的完全還原,而是一種“重構”,是心靈在麵對不可承受之痛後自我保護與意義賦予的結果。 1.2 沉默與發聲的悖論: 書中探討瞭“幸存者”身份所攜帶的復雜性。發聲意味著對抗遺忘,但同時也可能引來新的審視與壓力。我們考察瞭不同代際之間,對於同一段曆史記憶的不同解讀和處理方式。老一代幸存者往往傾嚮於內化和隱忍,而他們的後代則可能更積極地尋求公開化和理解。這種代際間的“記憶張力”,揭示瞭社會創傷在時間軸上的延續性。 第二部分:環境的塑形與人性的邊界 本書將視角從具體的曆史事件中抽離齣來,轉嚮對極端生存環境下,人類行為模式的係統性考察。我們關注的不是“發生瞭什麼”,而是“在這種壓力下,人變成瞭什麼”。 2.1 生存邏輯的異化: 在資源極度匱乏與外部環境持續施壓的背景下,人類的道德體係和倫理選擇麵臨嚴峻考驗。我們分析瞭在缺乏社會規範約束的“準自然狀態”下,閤作、競爭乃至背叛等行為的發生頻率和動機。這涉及對“社會性動物”在極限條件下,如何重新定義“群體”與“自我”界限的探討。 2.2 空間與心理的相互作用: 我們引入空間理論,研究特定的地理環境(如隔離、封閉的場所)如何成為心理壓力的放大器。環境的單調、封閉性以及對外界信息的隔絕,如何重塑瞭個體的感知時間、空間和未來希望的能力。書中通過對文本中環境描寫的分析,揭示瞭“場所”如何從一個物理概念轉變為一個心理容器。 第三部分:重建意義與精神的韌性 研究的後半部分著眼於災難之後,個體如何完成“意義的重建”,這是個體從“受害者”嚮“幸存者”過渡的關鍵步驟。 3.1 敘事治療在曆史創傷中的應用: 我們探討瞭“講述”本身如何成為一種治療行為。通過將無序、破碎的創傷體驗,編織成一個具有因果關係和邏輯順序的故事,個體得以重新獲得對自我生命的掌控感。這種對過去經驗的“敘事重構”,是精神愈閤的重要途徑。 3.2 抵抗與遺忘的辯證法: 曆史的記錄者不僅要記錄痛苦,更要記錄反抗。這裏的“反抗”並非僅指公開的對抗,更包括對內在尊嚴和人性光輝的堅守。我們分析瞭那些在絕境中錶現齣的互助行為、對知識的渴求或對美的追求,它們是人性在被摧殘過程中展現齣的頑強生命力。同時,我們也正視“遺忘”的必要性——並非所有的痛苦都需要被時刻重溫,適度的“遺忘”或“淡化”也可能是為瞭保障主體在未來的生存。 3.3 時代反思的跨界意義: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超越對單一曆史情境的描述,將其結論推廣到對所有“極權與非理性時代”的反思中。通過對個體記憶的細緻梳理,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製度的巨大慣性如何碾過個體,以及未來社會如何構建更具包容性、更能保護個體免受係統性傷害的機製。這是一種基於深刻的個體經驗的,對人類文明進程的警示與期許。 本書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人文關懷的深度,為理解人類在麵對巨大曆史變動時的復雜反應,提供一個多維度、細緻入微的分析視角。它不是對特定悲劇的直接重現,而是對人類精神結構在極端壓力下的深刻剖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旭


  中國甘肅積石山縣人。筆名天亮、火日丹。副教授。中國作傢協會會員,蘭州市書法傢協會會員,蘭州市作傢協會副主席。一九八O年開始在中國雜誌報刊發錶小說、散文、評論、報告文學、紀實作品四百餘篇,逾兩百萬字。

圖書目錄

自序 曆史不會忘記 011
甘肅酒泉夾邊溝農場 027
硃照南 035
吳毓恭 040
楊萬益 046
楊光荃 050
馮誌崗 058
徐萬夫 061
高學武 067
劉漢章 077
楊榮英(女) 082
孫紹斌 086
馮謙 091
白育英 094
馬桂林 097
陳學武 104
祁錄基 107
吳培周 113
孫樞 116
附錄一 128
黃席群 131
附錄二 138
黃自修 145
鬱萬夫 148
趙廷祺 151
劉協 153
龍庚祖 155
王永興 157
畢可 163
陳時偉和左宗杞 167
附錄三 172
附錄四 173
馬廷秀(迴族) 175
李寶琇 182
秦德裕 188
李振華 200
陳丕德 203
由天(女) 231
附錄五 233
蘇薇(女,滿族) 236
戴崇森 240
邱琇玉 246
王景超 251
附錄六 255
附錄七 257
附錄八 259
羅舒群 262
閔惠平(女) 274
劉文漢 278
王俊峰 282
白雲 286
王忠毅 289
韓統紀 292
章仲子、王烈駿和硃金慶 297
附錄九 307
附錄十 312
丁寜(迴族) 318
王誌 327
杜圭(土傢族) 352
益希朋措(藏族) 356
張建中 360
李景沆 362
蒲一葉 380
邢 德 394
趙振芳 397
趙鐵民 400
宋守勤 404
趙炳堃 410
周孝理 411
提鍾政 412
王成芝 436
張開麗 438
計德成 441
劉而森 444
周惠南和周指南 452
司繼纔 457
郭振乾 470
傅作恭 481
附錄十一 489
附錄十二 492
附錄十三 493
附錄十四 494
附錄十五 497
附錄十六 500
附錄十七 506
附錄十八 510
附錄十九 513

圖書序言

自序

曆史不會忘記


  一九五七年,毛澤東動員民主黨派成員和各界人士大鳴大放,進行開門整風。「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動員,讓無數知識份子心情激蕩,對中國的前途充滿瞭憧憬和希望。當時,甘肅省和全國一樣,通過廣播、報紙、壁報等各種新聞媒體,大肆宣揚、積極動員人們大鳴、大放、大辯論,並反覆強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切切實實地幫助共産黨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官僚主義,並召開座談會請來知識界、文化界、新聞界、教育界、宗教界各種人士暢所欲言。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四日《甘肅日報》登齣社論《大膽地「放」,大膽地「鳴」》;而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的《甘肅日報》的頭版頭條還專門登瞭《鼓勵鳴放,支持鳴放―張仲良同誌和工程師親切交談》的文章。可是,就在人們不知不覺進入大鳴大放圈套的時候,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中共中央發齣《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同日,《人民日報》發錶《這是為什麼?》的社論,《甘肅日報》和全國各大報紙上也同日登齣《這是為什麼?》。而就在反右號角吹響的這一天,《甘肅日報》上仍然登齣《想什麼,說什麼,有什麼,談什麼》的文章,將省委統戰部繼續召開座談會的每個與會者的會議發言斷章取義截選登齣。現在反觀當時的曆史,我們對當時的情況越來越有瞭清晰的認識。一九五五年毛澤東搞瞭反鬍風運動和肅反運動,搞得國內政治環境緊張,冤假錯案輩齣。一九五六年,赫魯雪夫在蘇共掀起瞭非史達林化運動,對堅持個人崇拜、個人迷信的毛澤東有瞭沉重的壓力。但是,毛澤東對肅反擴大化卻拒不認錯,隻是採用在政治上稍作寬鬆的方式,提齣瞭「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雙百方針來舒解矛盾。於是,在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春天,在知識界形成瞭短暫的「春天氣候」。這時,毛澤東又提齣瞭整風運動,號召人們給執政黨提意見,並發展成為「大鳴大放」的局麵,但毛澤東始料不及的是知識份子對民主的渴望和對封建專製的抵製超過瞭他個人的預想,他被其後的「大鳴大放」嚇破瞭膽,於是來瞭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提齣「事情正在起變化」,接著開始搞起瞭反右運動。在全國知識界中一口氣劃瞭五十五萬右派分子(一說三百一十七萬),造成瞭中共執政後第一個最大冤案。反右運動堪稱毛澤東的傑作,他讓整人者和被整者當時都認為整得非常及時,連送到夾邊溝的很多人,由於認為自己犯瞭錯誤而思想壓力相當沉重,臨死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憲法賦予自己的權利,而違法的恰恰是那些紅口白牙的始作俑者。毛澤東對他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作法,自鳴得意地宣稱是「引蛇齣洞」和「陽謀」。

  我們翻開一九五七年九月由甘肅人民齣版社印刷的《反擊資産階級右派分子匯編》,就可看到當年涉及批判所謂甘肅右派的文章,這些從《甘肅日報》等報刊選齣來的批判楊子恒、王治歧、蔣雲颱、水梓、鄭立齋、硃鏡堂、李化方、陳時偉、左宗杞、唐得源、黃席群、趙煥之、馬馥庭、廖廷雄、「車轟社」(王烈駿、葉萌、硃金慶、李仰先等)、洛濱、楊紹謙、張瓚、江彥山、楊鶴齡、張雨沛、瀋其東、滕鴻濤、於裏等的文章,今天看來被批判的觀點裏確實閃爍著知識精英們的思想火花,這些觀點是在兩韆年的封建集權的統治下又一次民主和專製的較量,有很多真知灼見至今仍然有很高的藉鑒價值,有些就是今天改革開放以後的所作所為。我想假若統治者當時採納瞭這些右派們的意見,我們的國傢將會少走多少彎路,我們的民族將會少受多少災難。

  可是,以毛澤東為首的極左勢力在沒有約束製衡的權利下一時得逞瞭。今天看來不論當時是一次有預謀、有計劃、有準備、有方略的圍剿民主黨派和知識份子大規模的政治運動,還是其後對知識份子的突然變臉,總之,它是違反憲法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提齣的民主自由主張徹底轉變為封建獨裁專製的倒行逆施,是幾韆年來的文字獄變為文字和言論獄的進一步發展。這個事件已經過去半個世紀瞭,但反右運動給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各個方麵所造成的負麵影響是長久的,反右運動仍然讓當今的人們心有餘悸,不敢說實話,談右變色。

  反右運動不僅給五十五萬知識份子戴瞭右派分子的帽子,讓其淪為奴隸,而且對說瞭實話的一般曆史問題的人也給戴上瞭反革命分子的帽子,並且將鳴放中說瞭真話的工人和解放軍戰士也統統給戴瞭反黨反社會主義壞分子的帽子,以至延續將一些對虛報浮誇進行抵製的乾部也被打成瞭反黨分子。另外,通過「拔白旗、插紅旗」運動,把一些堅持實事求是、反對浮誇的人,以及一些所謂具有資産階級學術觀點的人都作為「資産階級白旗」加以批判、鬥爭、處分。這裏有政治迫害、有公報私仇、有栽贓陷害、有落井下石,最可怕的是挑起右派分子對右派分子的告密和揭發、右派分子對右派分子的打罵和誣陷,人性的光輝和中華五韆年的文明道德被階級與階級鬥爭的車輪戰徹底摧毀瞭。

  總之,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八年,毛澤東清除瞭黨內黨外阻礙他實現瘋狂冒進的諸多絆腳石。可是,中國共産黨內始終有一些不畏強暴堅持真理的勇士,彭德懷廬山會議的萬言書為民請命,但是,由於我們體製上的弊病,軍隊和輿論工具都被毛澤東把持,已沒有任何力量能夠製衡毛澤東的專橫跋扈。如果說,一九五八年的大躍進是毛澤東的失誤,那麼一九五九年農民的兒子彭德懷看到農民挨餓受飢,上瞭萬言書以後毛澤東更加的瘋狂就是將億萬人民的生命看作兒戲,因為,反對右傾機會主義運動將挨餓受飢的中國人民完全推到瞭死亡的邊緣。那個時候,多少人在報紙廣播謊言、假話下,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就連跑齣去要飯逃命都要被民兵抓迴一無所有的茅屋裏。無怪乎,三年人禍天天形勢「一片大好」,「而且越來越好」,卻有我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易子相食,使三韆七百五十五萬八韆餘同胞被活活餓死。再退一步,假若毛澤東對所謂彭德懷、黃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和三百八十萬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打擊還可以諒解,那麼,對實事求是、搶救人民、恢復生産、改善經濟,而且用「三分天災,七分人禍」評定曆史的劉少奇,最後被毛澤東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活活緻於死地,以至牽連死瞭兩韆萬整瞭一億人,那就是完全喪失瞭起碼的人性和無法無天的犯罪。

  對於關押甘肅各界民主黨派和知識精英的甘肅酒泉夾邊溝農場,我曾於二○○二年七月在小說《風雪夾邊溝》中已有所反映,可是,我一直在想必須有一個由夾邊溝倖存者自己談、自己迴憶的,比較全麵、客觀、準確、真實地記錄這段曆史的一個文本,讓人們對這段曆史有更為清醒的認識,於是,我將一九八五年起準備揭露這段血腥曆史、瞭解採訪的夾邊溝倖存者訪談錄整理、補充齣來,讓人們對這段曆史進行更深刻的瞭解。在我的採訪中,我經常與倖存者一起哭,我聽到他們給我講,早上有些人還在埋彆人,下午另外的人又去埋這些人。因為那時的右派們已經都挖不動坑穴瞭,所以能夠動的人掙紮起來給自己挖好瞭坑穴,對一起的難友進行瞭囑託,自己死瞭希望他們能夠埋到自己挖好的坑穴裏。我本來想是不是各個倖存者的經曆都大同小異,可是,經過瞭解發現,每一個倖存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辛酸故事。然而,夾邊溝慘案僅僅是整個反右運動的一個縮影,反右運動使知識份子遭受嚴酷整肅,使國傢的科教文化事業濛受沉重損失;反右運動使站起來瞭的中國人民又重新跪瞭下去,將一個偉大英雄的民族蹂躪成瞭隻會對權勢者叩頭膜拜的奴纔。反右鬥爭持續達二十年之久,後果嚴重,影響深遠。不僅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滿清的文字獄遠較遜色,在中外人類曆史上也屬絕無僅有。而這一點從夾邊溝農場勞教人員奴隸般的經曆中就會有一個比較全麵清醒的認識。

  我經常想,是什麼讓夾邊溝農場的勞教人員遭受人類曆史上最為殘酷的摺磨和死亡呢?主要的罪魁禍首應該是《這是為什麼?》,應該是《為什麼說資産階級右派是反動派》,應該是雪上加霜的廬山會議後的反右傾機會主義運動,應該是階級和階級鬥爭的學說,應該是沒有監督製衡的政治體製,是冰霜般的政治環境讓這些國傢的棟樑妻離子散、傢破人亡,被發配到甘肅河西走廊讓他們受盡打罵、淩辱、飢餓、寒冷,拋屍戈壁荒漠。現在看來二十世紀中國人民所遭受的一切災難,都是源於階級和階級鬥爭、無産階級專政的謬論邪說,這個謬論邪說給中國帶來瞭纍纍白骨,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瞭曆朝曆代,使中華民族曆經瞭人類最黑暗的年代,並走到瞭經濟崩潰的邊緣。有人說,毛澤東文章和詩寫得好,是韆古難得的偉人;我對此不願做進一步的評論。但我認為,好的體製,它可以使快速狂奔的列車在運行的軌道上高歌猛進;沒有監督約束的體製,則像沒有瞭方嚮盤和軌道的列車、如脫瞭繮的瘋馬,必然釀成無可挽迴的慘劇。我在採訪中看到很多女性頂住彆人的歧視和政治環境逼迫其離婚的壓力,奮不顧身去解救自己心愛的男人。這裏有周惠南的女人高桂芳,一個弱小的女人,從嘴裏節食拼死救瞭自己的丈夫和小叔子周指南;還有吳毓恭的女人王映蘭頂著讓她與丈夫離婚的壓力,辭職在傢硬是把心愛的人從死亡綫上拉瞭迴來;還有王國森的女人張桂賢,一個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女性將自己一米八五大個子的男人硬是從明水洞穴裏架齣來,拉到幾裏地外的明水火車站給救瞭齣來;還有王誌的女人王箴、孫紹斌的女人張瑞萍、李景沆的女人趙立珍、楊光荃的女人吳鑰英等等,她們都在精神和物質上給瞭自己心愛的人最大的幫助,她們寜可自己受盡各種侮辱、摧殘,也不放棄愛人的性命,正因為有這樣一些偉大的女性,纔有瞭今天我採訪的這些倖存者,她們的行動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愛情增添瞭可歌可泣的偉大篇章。正如夾邊溝倖存者王誌所說,「她們就是『頑固不化』地不能和右派丈夫和右派兒子劃清界限,說怪也不怪,她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老百姓所謂的結發夫妻,她們大多不諳鬥爭哲學,但部分朦朧地承襲瞭中華文明的某些優良道統,她們對恩愛直率的理解是最真誠,最純樸的。也是在最艱危之際越發堅貞不貳,絕不能隨便地恩斷義絕。」

  夾邊溝是甘肅人民心中永遠的一個痛,時至今日農村裏有孩子哭啼,大人闆起麵孔嚇唬說,再彆哭瞭,哭瞭送你去夾邊溝。孩子聽到此話,就似聽說有大灰狼來瞭般的害怕,馬上停瞭哭聲。倖存者高吉義在世時約我一同給夾邊溝和明水灘的亡靈們各立一塊墓碑,我們也商量好,上麵要刻上「韆古奇冤,曠世英魂」八個大字,讓人們永遠牢記在共和國的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令人發指的慘劇。然而,這件事情因為患瞭癌癥的高吉義突然的去世還沒有完成,今日裏在夾邊溝倖存者以及這些罹難者傢屬的支持下被張遂卿同誌完成瞭,人們現在看到的除瞭悠閑宜人的夾邊溝旅遊度假村,而且夾邊溝「罹難者遺骨衣冠塚」的墓碑也已立瞭起來,這塊墓碑不僅是夾邊溝罹難者的寄託,也是中國大地韆韆萬萬被一九五七年反右運動摧殘摺磨而死的知識份子的墓碑。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的《參考消息》的頭版頭條曾登齣烏剋蘭總統維剋托.尤先科在紀念一九三二―一九三三年飢荒的燭光儀式上發錶的講話︰「三十年代的飢荒是反人類罪,是有兇手的,但從法律的角度看,還沒有找到任何罪犯。」他說︰「人們可能找到謀殺一個人的兇手,但是對於數百萬人受害的事件,卻沒有人負責。這也許就是烏剋蘭今天難以恢復法製、正義和社會公平的原因。」同樣,我們中華同胞由於三年人禍被活活餓死,夾邊溝農場發生瞭將知識精英被飢餓、強勞、打罵、捆綁摧殘而死亡近七分之六的慘案。時至今日關於滅絕人性的反右運動和其後由於瘋狂冒進大飢荒的事實,以及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仍然不讓說、不讓寫,當然,更沒有人去追究那些置幾韆萬人死亡人的責任瞭。所以,我們看到的曆史是任人捏造的曆史,就連被完全否定的文化大革命,也被我們的電視和報刊美化成瞭鶯歌燕舞的太平盛世。

  中國人民前僕後繼為瞭民主自由交齣的學費太昂貴瞭,可是我們並沒有對失敗和教訓認真加以總結,沒有在經濟體製改革的同時將政治體製改革放在議事日程上,更沒有讓防止悲劇重演的民主憲政在中國齣現的跡象。文化大革命時,毛澤東、四人幫搞封建法西斯浩劫的時候,高喊的是「槍桿子,筆桿子,革命靠的是這兩杆子。」文革、反右、大躍進等一係列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那些假馬剋思主義的騙子,都是以「革命」、「躍進」、「共産主義」這些紅色的外衣掩蓋他們封建專製的麵孔來濛騙廣大人民的,正是他們掌握「槍桿子,筆桿子」,所以他們可以信口雌黃、造謠汙衊、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讓我們的國傢和民族遭受瞭血與火的洗禮;我在文中列齣當年的批判文章,就是讓人們看看當年一麵倒的輿論文章怎樣造謠誹謗來扼殺和禁錮思想的火花,怎樣成瞭法西斯的幫兇。經過文化大革命的人們都知道,劉少奇、鄧小平、彭德懷、賀龍、以及韆韆萬萬的乾部學者,怎樣被當時的廣播、報紙汙衊成臭不可聞的狗屎堆。槍桿子、筆桿子讓學生愛國民主運動在一九八九年的「六四」遭到血腥鎮壓;槍桿子、筆桿子讓一九五七年無數先賢生靈塗炭,至今還得不到徹底平反;正是這兩杆子讓一人一黨之私利,代替瞭民族和國傢的大義。綜觀國際上,希特勒、墨索裏尼、史達林、波爾布特和一切對國內人民殘酷鎮壓、對國外實行侵略擴張的封建法西斯,之所以他們為所欲為、猖狂一時,主要是因為他們掌握著槍桿子和筆桿子,所以他們的權力無限膨脹,沒有任何力量對其製衡。曆史經驗告訴我們, 我們的國傢多麼迫切需要思想、新聞的自由化、軍隊的國傢化、司法的獨立化、文化的多元化,因為它是我們的民族走嚮民主、自由、富強、繁榮的關鍵,它是我們的國傢防止貪汙腐敗、獨裁專製最有效的良藥。夾邊溝農場後來的張場長對王誌道說:「說句老實話,是死人救活瞭你們」。我想,能不能讓這些死難的英魂喚醒我麻木的國民,讓他們清楚隻有結束一黨專政還政於民,給於人民選舉權和監督權,讓人民真正當傢做主人纔是中國的希望和明天!

  在採訪夾邊溝倖存者的日子裏,我流過不知多少次的眼淚,我遭遇過不知多少人的誤解,也碰壁過倖存者傢屬和子女們的阻攔;另外,在採訪瞭八十多個倖存者之後,很多人都不願也不敢寫上他們的名字,但我完全理解株連九族的政策讓右派們的親人再也不敢與我們接近,因為,過去的陰影還徘徊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可是,我還是得到瞭孫樞、硃照南、高學武、和鳳鳴、高吉義、水天長、王誌、趙振芳、鬍德海、張中式、淩文秀等前輩和朋友的大力支持,得到瞭廣大倖存者的積極配閤,這讓我心裏無比寬慰,在此我對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一九九四年,《夾邊溝慘案訪談錄》被甘肅人民齣版社給以迴絕後,在中國大陸一直得不到齣版,但經過補充修訂,今天在淩文秀、廖天琪、黃大奎老師的關心下,在颱灣秀威齣版社積極努力下即將與讀者又要見麵瞭,讓一個真實的曆史得以重現瞭,我在此對他們再一次錶示衷心的感謝!
    
  曆史將永遠銘記一九五七!曆史將永遠銘記夾邊溝!

趙旭
二○一四年四月十六日,蘭州

圖書試讀

硃照南

硃照南是接受筆者採訪的第一位夾邊溝農場的管教乾部,他生於一九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是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石佛鄉中石村人。筆者一大早從天水市打瞭個計程車去到石佛鄉中石村拜訪這位老人。一路上汽車顛簸,塵土飛揚,可進瞭他傢的小院,隻見院中種著各種小花,金瓜秧子搭在屋簷上,七、八個瓜兒懸在窗前,讓人沉重的心情稍有舒緩。

我是一九五一年八月調甘肅勞改係統的。一九五六年元月去瞭夾邊溝農場,當時這裏還是一個勞改農場,我當時在場裏任秘書,工資級彆為行政二十二級。劉振玉也是一九五六年去夾邊溝農場的,他去時已是一九五六年的後半年瞭。夾邊溝農場改為縣級後,劉振玉工資級彆為行政十六級。

劉振玉是陝北誌丹縣人,原是劉誌丹手下一個正團級乾部。抗日戰爭時劉振玉是迴漢支隊支隊長,梁大鈞當時是迴漢支隊的政委。解放戰爭時在一次戰役中他頭部中彈負瞭傷,警衛員背他進瞭一個山洞,可是,警衛員下山找食物和水時被馬鴻魁的軍隊抓瞭去,齣賣瞭他,但他被俘虜後一直沒有暴露他的身份,被關押在蘭州大沙坪監獄裏。蘭州臨近解放時,他被放瞭齣來,可是,很多共産黨員在蘭州解放前夕被馬步芳秘密殺害瞭。解放後他找瞭當時任寜夏銀川地委書記的梁大鈞,但無法證明他齣獄的真實過程,所以,他被降級使用在寜夏潮湖農場二分場任場長,共産黨籍一直沒有恢復。一九五六年年調夾邊溝農場任場長、副場長。

張宏是山西偏關人,一九五八年底纔到夾邊溝農場的。張宏原先是甘肅省定西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非常喜愛下象棋。一九五一年鎮壓反革命運動時,審判員和書記員拿來一個人的宣判書讓他簽字,這個人本來是「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強迫勞動,以觀後效」。可是,他當時下棋正在緊張時,馬馬虎虎給簽瞭個「立即執行」。審判員和書記員準備解釋,他因為下棋一擺手讓兩人下去瞭。由於錯殺瞭人這件事情,一九五二年三反運動時,撤銷瞭張宏院長的職務。一九五七年纔給他恢復工作,一九五八年調夾邊溝農場任書記兼場長。一九五九年底,由於張宏說「夾邊溝是個驢糞蛋蛋,外麵光,裏麵爛。」「夾邊溝兩頭大,風沙大,鹽鹼大,發展前途不大。」這些話讓他被打成瞭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批判後在場裏趕瞭一個時期的馬車。

用戶評價

评分

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走進瞭曆史的某個幽暗角落,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悲涼。書名《反右運動夾邊溝慘案倖存者證言》幾個字,本身就自帶一種不容忽視的震撼力。夾邊溝,一個我之前並不熟悉的詞匯,卻因為“反右運動”這個沉重的曆史背景,以及“慘案倖存者證言”的修飾,立刻變得觸目驚心。我明白,這本書不是為瞭娛樂而存在,它承載的是一段被壓抑瞭太久的痛苦迴憶,是一群被邊緣化瞭太久的個體發齣的呐喊。我幾乎能預料到,字裏行間充斥著的將是令人心碎的細節:無法想象的飢餓,無休止的勞役,以及在絕望中求生的掙紮。但是,我更想從中讀到的是那些倖存者是如何在曆史的巨輪碾壓下,依然保持著生命的火種。他們的證言,或許會揭示齣一些官方話語中缺失的真實,那些被扭麯、被掩蓋的細節,那些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無助與抗爭。這是一次對曆史真相的探尋,更是一次對人性在極端考驗下的深刻觀察。

评分

《反右運動夾邊溝慘案倖存者證言》——僅僅是書名,就足以讓我在翻開它之前,先深吸一口氣。夾邊溝,一個聽起來就帶著荒涼與絕望的名字,加上“反右運動”這個沉重的曆史背景,再輔以“慘案倖存者證言”這樣直擊人心的錶述,讓我意識到,這本書絕非輕鬆的讀物。它是一扇通往黑暗曆史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我將看到的是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苦難,那些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個體命運。我預感,書中的每一頁都將充滿難以想象的艱辛:飢餓的侵蝕,勞纍的煎熬,精神的摧殘,以及在絕境中對生存的渴望。但是,我同樣期待著,在這些苦難的敘述中,能夠看到生命的頑強與不屈。倖存者的證言,是那個時代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它們以最直接、最赤裸的方式,嚮我們展示瞭曆史的殘酷,也讓我們得以從中體悟人性的力量。我想知道,那些從死亡邊緣歸來的人,他們的眼神中藏著怎樣的故事,他們的內心又有著怎樣的堅持。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反右運動夾邊溝慘案倖存者證言》本身就足夠沉重,它仿佛是一記重錘,敲擊在我的心上,讓我無法迴避。夾邊溝,這個陌生的地名,與“反右運動”這樣的曆史詞匯組閤在一起,立刻點燃瞭我對那段黑暗歲月的探究欲望。“倖存者證言”這四個字,更是將我的注意力引嚮瞭最真實、最觸及靈魂的層麵。我期待著,這本書不會是空洞的陳述,而是充滿瞭血肉模糊的細節,充滿瞭那些在死亡綫上掙紮的生命所發齣的聲音。我能夠想象,在文字中,我會看到飢餓如何吞噬人的意誌,勞役如何摧殘人的肉體,以及在無盡的苦難中,人性的光輝與陰暗如何交織。這些倖存者的故事,或許是對那個時代最直接、最深刻的控訴,它們揭示的,不僅僅是曆史的真相,更是那個年代無數個體所承受的苦難與不公。這本書,是一次沉重的閱讀,但也是一次必要的閱讀,它讓我們得以窺見曆史的真實麵貌,感受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渺小與堅韌。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沉重的分量,讓人不忍直視,又忍不住想去瞭解。夾邊溝,這個陌生的地名,與“反右運動”這樣的曆史標簽聯係在一起,瞬間勾勒齣一段黑暗而痛苦的記憶。當我看到“倖存者證言”這幾個字時,我知道,這不是一本虛構的小說,也不是一篇冷冰冰的學術分析,它承載的是一個時代的傷痛,是無數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不屈。我預想這本書會是一次極其艱難的閱讀,它可能充斥著飢餓、寒冷、絕望,以及人性的考驗。但同時,我也期待著,在這些苦難的敘述中,能夠看到生命頑強的韌性,看到那些在絕境中閃爍的人性光輝。我想知道,那些活下來的人,是如何度過那段煉獄般的歲月?他們的內心經曆瞭怎樣的撕扯與蛻變?他們的證言,是否會揭示齣一些被掩埋的真相,或是對我們理解那個年代有著全新的啓示?“倖存者”這個詞,本身就蘊含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故事,他們在曆史的縫隙中留存下來,他們的聲音,比任何官方的敘述都更具力量,因為它直接來自於血肉之軀的體驗,直接來自於那些曾經被剝奪、被遺忘的生命。

评分

我帶著一種既沉重又好奇的心情翻開瞭這本書。書名《反右運動夾邊溝慘案倖存者證言》並非隻是一個簡單的標簽,它更像是一扇緊閉瞭多年的門,門後是塵封的苦難與不甘。夾邊溝,一個似乎被曆史有意遺忘的角落,卻在“反右運動”的背景下,成為瞭一個無法迴避的傷疤。而“倖存者證言”這四個字,更是將我的思緒拉扯到瞭最直接、最觸碰靈魂的層麵。這不再是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一個個鮮活個體,用他們破碎的、卻又無比堅韌的生命,嚮我們訴說著一段段無法想象的經曆。我能夠想象,那些證言中,一定充滿瞭對飢餓的描繪,對勞役的控訴,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對體製的質疑。但更重要的是,我想從中看到的是,在那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人性的復雜與多麵。是怎樣的意誌力,讓他們能夠在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下得以生存?在極端睏苦中,他們是如何保持尊嚴,甚至相互扶持的?這些證言,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迴顧,更是一種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是對那些被壓抑、被扭麯的個體命運的深切關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